自禦苑歸來,皇帝便對夏侯沛多加寵愛。
夏侯沛需嶄露頭角,卻不適宜獨占聖寵。
任何人,隻要得到帝王獨一關愛,便將與諸王對立。夏侯沛深知,再是堅固的牆,也敵不過眾人齊推。
太子如今的尷尬處境,就由此而來。
前鑒就在眼前,夏侯沛哪會由得自己再步太子舊塵?由此,每每皇帝召見,她總能想到辦法拉扯上十一郎。夏侯汲人自感激她,夏侯恕與夏侯衷見此,也漸漸削弱對她忌憚,有這般好機遇不知抓緊多搏得聖人好感,反是將他人推向前,十二郎多少有些膽氣不足。而奪嫡這場生死之戰,最不能缺的就是破釜沉舟的孤勇膽略。
這日,皇帝又召了夏侯沛來伴駕。
從夏日起,夏侯沛便在學弈棋。皇帝便道:“弈棋,在於奕,一人埋頭苦學,是不成的,需常與人對戰,才有進益。”皇帝說罷,便想到自己也許久沒與人下棋了,一時技癢,便轉頭與趙九康道,“去將那副漢王進上的棋子拿來。”
趙九康堆滿了笑,樂嗬地親自去取了。
夏侯沛看著他身影消失在門簾後,想到這幾次總設法拖上十一郎,若是次次如此,聖人也不是愚鈍之人,哪兒能不起疑?便安之若素地坐著,半托著臉頰,興衝衝道:“漢王叔所進?定然是好物,今日可要長長見識啦。”
灑脫,天真,知分寸,不冒進,從幼時就常有真知灼見。往年夏侯沛展現出來的為皇帝所忌的靈氣,眼下又成了她喜人之處,讓皇帝怎麽看怎麽順眼。
皇帝不免將太子與夏侯沛對比,十二郎雖好,隻一樣不足,年歲太輕,而太子,縱然心慈手軟,婦人之仁,朝政上卻沒出過差錯。
趙九康取了棋子來擺上。
皇帝朗聲笑道:“就讓你長長見識。待朕與你廝殺一盤。”
將棋盤放到二人中間的矮幾上,又將兩罐黑白棋子分別置於帝與帝子的手旁,趙九康聞此言,麵上神色不改,心中卻已大為驚異,他侍奉皇帝二十餘年,隻在當年高皇帝在時,見聖人與高皇帝下過一次棋。
趙九康擺好棋子,仿若無意般看了夏侯沛一眼,方束手退至一旁,聽候差遣。
喜謀之人,大多愛棋。
皇帝甚為愛棋,隻是,棋路見謀路。為妨聖心為人窺破,皇帝多於閑暇時獨自揀棋研究,並不與人對弈。
夏侯沛半點沒怯弱之態,笑眯眯地道:“多謝阿爹賜教。”
下棋,沉靜之事。
殿中唯餘棋子落下的清脆聲響。
夏侯沛初學棋,還未體會其中精妙。下了三十來子,便顯出困頓來。皇帝落子,快狠準,直擊死穴,並不因夏侯沛是他的兒子亦或夏侯沛是初學而手下留情,直到夏侯沛顯出死態,方緩下攻勢。他捋著須,笑得甚是得意:“十二郎頹勢難收。”
夏侯沛抿唇,盯緊了棋盤,又落一子。
皇帝一看,大笑:“落子無悔,覆水難收。”這一子下去,必敗無疑。
他輕而易舉地再落一子,以為勝券在握。一初學者,本不是他的對手,能撐這一會兒,已是難得。
誰知,就在他剛從棋子上收迴手,便見夏侯沛眼中冒出狡黠的光芒,皇帝氣息一凝,再觀棋局,果然就見夏侯沛置之死地而後生,一改方才頹勢,風頭勁起。
她竟,做了個局讓他鑽?皇帝目瞪口呆,隨即哈哈大笑。竟然有人敢給他下陷阱!
夏侯沛的大膽理所當然被高高在上的聖人當成了直率無飾。不想與小兒弈棋,亦有樂趣。皇帝複又專注棋局。
最後,自是夏侯沛敗了,輸了十子,在初學者中已是極為令人刮目相看。
“不錯不錯,棋意很好,就是差點火候。”皇帝稱讚不已。
夏侯沛認真地迴想了一輪,棋性很大程度可看出一個人的心性。她意猶未盡道:“若是阿爹能再賜教,兒定可突飛猛進。”
皇帝心情好,正想與她打趣幾句,趙九康忽然急匆匆地上前來,將一道奏疏高舉過頭頂,稟道:“聖人,有急奏。”
皇帝眉間微沉,轉過頭來從趙九康手中拿過奏疏,翻開了來看。
能繞過中書遞到禦前的急奏必是大事。夏侯沛斂了笑,正襟危坐,心下思忖著,待阿爹看完了,她便告退。
“啪!”一聲巨響。皇帝一掌擊在案上,案上的棋子都挪動了位置。他麵上陰雲密布,已是出離憤怒。
夏侯沛看了皇帝手中的奏疏一眼,默默無聲地站起身來,立到一旁。
皇帝發了通怒火,陰鷙的眼眸閃著沉沉的殺意,顯然已有了主張。他沉聲道:“去,召丞相、左仆射與禦史大夫來”
趙九康領命,朝底下使了個眼色,自有小宦官去辦了。
距三位重臣來,還有些時候,夏侯沛趁此道:“阿爹有要事,兒便先告退了。”
“嗯。”皇帝應了一聲,不知在想些什麽,夏侯沛轉過身,卻又聽得皇帝突然道,“且慢。”
夏侯沛身形一頓,又從容地轉過身來,做了一揖:“阿爹?”
皇帝看著她,她剛生出來的時候,他隻是匆匆看了一眼,連抱都沒抱過,便交給了皇後。轉眼間,光陰飛逝,她長大了,他的兒子們都長大了,長到有自己計量與誌向的年歲。
諸王在謀什麽,皇帝豈能不知?然而,縱然他殺過不殺兄弟,輪到自己的兒子,他是不願見兒子們手足相殘的。更深的是,他萬分不能容忍這世上的任何一人脫離他的掌控。
“你可知奏疏中寫了什麽?”
夏侯沛老實道:“兒臣不知。”
皇帝將奏疏遞過去:“你看看。”
夏侯沛驚訝,並沒有馬上去接,抬起頭,不解地看向皇帝。皇帝神色平靜,仍舊伸著手,意思十分明白。
夏侯沛不再遲疑,雙手接了來,低頭一目十行地掃了眼。她心中早有準備,必是與交節相關。看罷,她恰到好處地顯出震驚與憤怒:“阿爹!”
“你如何看?”
“是可忍,孰不可忍!”夏侯沛氣憤地握拳,“若是所奏屬實,定要將交節郡守問罪!糧草,軍之存續,他敢為一己之私,調換軍糧,著實無人性,該殺!”
交節郡守調換了軍糧,以次充好,將換下的拿去賣了換錢,劣質的糧食充作軍糧,配與將士們食用。若是吃出了個好歹,十七萬軍士的體魄健康,便要毀在他的貪欲上。
皇帝亦是氣恨,他靜下心來,想起了一事,懷疑地問道:“朕記得,交節郡守是東宮舊人?”
一旦牽涉到東宮,這事就更不尋常了。夏侯沛暗道晦氣,這等惡心事竟叫她趕上了。皇帝既問了,自由不得她再置身事外。夏侯沛便道:“東宮僚屬數十,加上曾在東宮任職,眼下調走的,總有百人,阿兄哪兒能一個個都關心下來?況且交節郡守已離東宮,他做了什麽,阿兄怎會知曉?”
皇帝瞥了她一眼:“你是這般想的?”
夏侯沛再揖:“兒臣淺見,以臣罪君,有失公允。交節郡守曾是東宮臣,但他一直都是陛下臣。”
憑良心說這事也怪不到太子頭上,還有一句話,夏侯沛沒有說,東宮屬臣,並不是太子自擇,皆是皇帝配與的。
皇帝看著她,夏侯沛捧著奏疏,彎身呈迴。
皇帝久久未接,她也不曾慌張,仍是穩穩地捧著。
若是眼前的是二郎三郎,他們會怎麽說?是趁機落井下石,是言辭模糊似是而非,還是如十二郎般就事論事地替太子撇清?皇帝眼中閃過一絲厲色,片刻,又緩和下來,抬手接過奏疏,往邊上一遞,趙九康極有眼色的上前接了過去。
“你先迴去吧,來日,我再與你對弈。”皇帝溫聲道。
夏侯沛沒有笑,拱手道了句“兒告退”,便退下了。
不久,三位重臣應召而來。
皇帝並未再提及太子,他本就不認為此事是太子指使,太子做不出這種事,然而,經這一事,太子又在皇帝心中淡淡地添了一筆識人不明,用人不當,禦下無方。
交節之事本身並不難解決。鑒於事關重大,皇帝發了羽林,去將交節郡守押解進京問罪,交節諸事交予郡丞與郡尉暫理,另一麵又遣使往齊昌軍中,暗中查一查,軍士體魄是否受損。
然而,此事又不僅隻此而已。
皇帝能想到交節郡守曾為東宮舊人,旁人自然也行。還沒有人這般不開眼的將此事責任往太子身上搬,禦史大夫蘇充極為憂國憂民,一臉盡忠職守的忠臣之相:“交節郡守,東宮舊臣,竟如此無臣節無操守,東宮,國之儲二,豈容有失?臣為東宮計,請試東宮僚屬,勿使太子為小人環繞。”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大理寺卿斷然反對:“東宮之臣,豈能說試就試?置太子於何地?”
能試出什麽來?品德是能試出來的嗎?隻有出張考卷來考校才華,東宮之臣,隻消不是混,哪一個沒有學富五車?此事若實踐,隻會使太子顏麵掃地,威信全無!
太子坐在座上,亦是麵露急色。
高宣成出列道:“蘇大夫此言不妥。”
接下去,有人紛紛讚同。亦有人搬出種種理由來,說明要考驗東宮的大臣。
太子掌心沁出冷汗,他坐不住了,轉頭望向皇帝,道:“聖人,兒之僚屬,皆是才學之輩,品行亦端方,君子立於世,無愧天地,豈能容人以卑劣之心揣測?未免欺人太甚!”
皇帝淡淡瞥了他一眼,不語。
蘇充再道:“今日是東宮臣,明日便將為國之柱石,若無才德,臣等怎能放心?隻是試一試,有才德者正好證之,無能之輩,便可斥離。臣一片忠貞之心,為太子著想,不知太子為何說臣是=欺人!”
皇帝眯了下眼,高宣成見此,暗道不好。
東宮的大臣,自然是太子的心腹,太子登基後也自然跟著水漲船高成為國之柱石,可如今,皇帝健在,說這樣的話太過不敬,那是皇帝駕崩後才會出現的場景,誰願意聽人描繪自己死後才有的局麵?
果然,皇帝悠悠道:“就依蘇卿所言,考校東宮諸臣。”他一麵說,一麵將考校的方式也定下了,“秦卿擬題,交予朕,明日起,每日考校三個,咱們君臣一同,以免漏過賢才,亦不可留下庸人。”
皇帝都已決定了,且如此應對頗為公正,避免了有人刻意與東宮過不去。諸臣自尋不見理由來反對。
太子麵色一緊,露出不虞。
這一神色變化自沒有逃過皇帝的眼。
夏侯沛需嶄露頭角,卻不適宜獨占聖寵。
任何人,隻要得到帝王獨一關愛,便將與諸王對立。夏侯沛深知,再是堅固的牆,也敵不過眾人齊推。
太子如今的尷尬處境,就由此而來。
前鑒就在眼前,夏侯沛哪會由得自己再步太子舊塵?由此,每每皇帝召見,她總能想到辦法拉扯上十一郎。夏侯汲人自感激她,夏侯恕與夏侯衷見此,也漸漸削弱對她忌憚,有這般好機遇不知抓緊多搏得聖人好感,反是將他人推向前,十二郎多少有些膽氣不足。而奪嫡這場生死之戰,最不能缺的就是破釜沉舟的孤勇膽略。
這日,皇帝又召了夏侯沛來伴駕。
從夏日起,夏侯沛便在學弈棋。皇帝便道:“弈棋,在於奕,一人埋頭苦學,是不成的,需常與人對戰,才有進益。”皇帝說罷,便想到自己也許久沒與人下棋了,一時技癢,便轉頭與趙九康道,“去將那副漢王進上的棋子拿來。”
趙九康堆滿了笑,樂嗬地親自去取了。
夏侯沛看著他身影消失在門簾後,想到這幾次總設法拖上十一郎,若是次次如此,聖人也不是愚鈍之人,哪兒能不起疑?便安之若素地坐著,半托著臉頰,興衝衝道:“漢王叔所進?定然是好物,今日可要長長見識啦。”
灑脫,天真,知分寸,不冒進,從幼時就常有真知灼見。往年夏侯沛展現出來的為皇帝所忌的靈氣,眼下又成了她喜人之處,讓皇帝怎麽看怎麽順眼。
皇帝不免將太子與夏侯沛對比,十二郎雖好,隻一樣不足,年歲太輕,而太子,縱然心慈手軟,婦人之仁,朝政上卻沒出過差錯。
趙九康取了棋子來擺上。
皇帝朗聲笑道:“就讓你長長見識。待朕與你廝殺一盤。”
將棋盤放到二人中間的矮幾上,又將兩罐黑白棋子分別置於帝與帝子的手旁,趙九康聞此言,麵上神色不改,心中卻已大為驚異,他侍奉皇帝二十餘年,隻在當年高皇帝在時,見聖人與高皇帝下過一次棋。
趙九康擺好棋子,仿若無意般看了夏侯沛一眼,方束手退至一旁,聽候差遣。
喜謀之人,大多愛棋。
皇帝甚為愛棋,隻是,棋路見謀路。為妨聖心為人窺破,皇帝多於閑暇時獨自揀棋研究,並不與人對弈。
夏侯沛半點沒怯弱之態,笑眯眯地道:“多謝阿爹賜教。”
下棋,沉靜之事。
殿中唯餘棋子落下的清脆聲響。
夏侯沛初學棋,還未體會其中精妙。下了三十來子,便顯出困頓來。皇帝落子,快狠準,直擊死穴,並不因夏侯沛是他的兒子亦或夏侯沛是初學而手下留情,直到夏侯沛顯出死態,方緩下攻勢。他捋著須,笑得甚是得意:“十二郎頹勢難收。”
夏侯沛抿唇,盯緊了棋盤,又落一子。
皇帝一看,大笑:“落子無悔,覆水難收。”這一子下去,必敗無疑。
他輕而易舉地再落一子,以為勝券在握。一初學者,本不是他的對手,能撐這一會兒,已是難得。
誰知,就在他剛從棋子上收迴手,便見夏侯沛眼中冒出狡黠的光芒,皇帝氣息一凝,再觀棋局,果然就見夏侯沛置之死地而後生,一改方才頹勢,風頭勁起。
她竟,做了個局讓他鑽?皇帝目瞪口呆,隨即哈哈大笑。竟然有人敢給他下陷阱!
夏侯沛的大膽理所當然被高高在上的聖人當成了直率無飾。不想與小兒弈棋,亦有樂趣。皇帝複又專注棋局。
最後,自是夏侯沛敗了,輸了十子,在初學者中已是極為令人刮目相看。
“不錯不錯,棋意很好,就是差點火候。”皇帝稱讚不已。
夏侯沛認真地迴想了一輪,棋性很大程度可看出一個人的心性。她意猶未盡道:“若是阿爹能再賜教,兒定可突飛猛進。”
皇帝心情好,正想與她打趣幾句,趙九康忽然急匆匆地上前來,將一道奏疏高舉過頭頂,稟道:“聖人,有急奏。”
皇帝眉間微沉,轉過頭來從趙九康手中拿過奏疏,翻開了來看。
能繞過中書遞到禦前的急奏必是大事。夏侯沛斂了笑,正襟危坐,心下思忖著,待阿爹看完了,她便告退。
“啪!”一聲巨響。皇帝一掌擊在案上,案上的棋子都挪動了位置。他麵上陰雲密布,已是出離憤怒。
夏侯沛看了皇帝手中的奏疏一眼,默默無聲地站起身來,立到一旁。
皇帝發了通怒火,陰鷙的眼眸閃著沉沉的殺意,顯然已有了主張。他沉聲道:“去,召丞相、左仆射與禦史大夫來”
趙九康領命,朝底下使了個眼色,自有小宦官去辦了。
距三位重臣來,還有些時候,夏侯沛趁此道:“阿爹有要事,兒便先告退了。”
“嗯。”皇帝應了一聲,不知在想些什麽,夏侯沛轉過身,卻又聽得皇帝突然道,“且慢。”
夏侯沛身形一頓,又從容地轉過身來,做了一揖:“阿爹?”
皇帝看著她,她剛生出來的時候,他隻是匆匆看了一眼,連抱都沒抱過,便交給了皇後。轉眼間,光陰飛逝,她長大了,他的兒子們都長大了,長到有自己計量與誌向的年歲。
諸王在謀什麽,皇帝豈能不知?然而,縱然他殺過不殺兄弟,輪到自己的兒子,他是不願見兒子們手足相殘的。更深的是,他萬分不能容忍這世上的任何一人脫離他的掌控。
“你可知奏疏中寫了什麽?”
夏侯沛老實道:“兒臣不知。”
皇帝將奏疏遞過去:“你看看。”
夏侯沛驚訝,並沒有馬上去接,抬起頭,不解地看向皇帝。皇帝神色平靜,仍舊伸著手,意思十分明白。
夏侯沛不再遲疑,雙手接了來,低頭一目十行地掃了眼。她心中早有準備,必是與交節相關。看罷,她恰到好處地顯出震驚與憤怒:“阿爹!”
“你如何看?”
“是可忍,孰不可忍!”夏侯沛氣憤地握拳,“若是所奏屬實,定要將交節郡守問罪!糧草,軍之存續,他敢為一己之私,調換軍糧,著實無人性,該殺!”
交節郡守調換了軍糧,以次充好,將換下的拿去賣了換錢,劣質的糧食充作軍糧,配與將士們食用。若是吃出了個好歹,十七萬軍士的體魄健康,便要毀在他的貪欲上。
皇帝亦是氣恨,他靜下心來,想起了一事,懷疑地問道:“朕記得,交節郡守是東宮舊人?”
一旦牽涉到東宮,這事就更不尋常了。夏侯沛暗道晦氣,這等惡心事竟叫她趕上了。皇帝既問了,自由不得她再置身事外。夏侯沛便道:“東宮僚屬數十,加上曾在東宮任職,眼下調走的,總有百人,阿兄哪兒能一個個都關心下來?況且交節郡守已離東宮,他做了什麽,阿兄怎會知曉?”
皇帝瞥了她一眼:“你是這般想的?”
夏侯沛再揖:“兒臣淺見,以臣罪君,有失公允。交節郡守曾是東宮臣,但他一直都是陛下臣。”
憑良心說這事也怪不到太子頭上,還有一句話,夏侯沛沒有說,東宮屬臣,並不是太子自擇,皆是皇帝配與的。
皇帝看著她,夏侯沛捧著奏疏,彎身呈迴。
皇帝久久未接,她也不曾慌張,仍是穩穩地捧著。
若是眼前的是二郎三郎,他們會怎麽說?是趁機落井下石,是言辭模糊似是而非,還是如十二郎般就事論事地替太子撇清?皇帝眼中閃過一絲厲色,片刻,又緩和下來,抬手接過奏疏,往邊上一遞,趙九康極有眼色的上前接了過去。
“你先迴去吧,來日,我再與你對弈。”皇帝溫聲道。
夏侯沛沒有笑,拱手道了句“兒告退”,便退下了。
不久,三位重臣應召而來。
皇帝並未再提及太子,他本就不認為此事是太子指使,太子做不出這種事,然而,經這一事,太子又在皇帝心中淡淡地添了一筆識人不明,用人不當,禦下無方。
交節之事本身並不難解決。鑒於事關重大,皇帝發了羽林,去將交節郡守押解進京問罪,交節諸事交予郡丞與郡尉暫理,另一麵又遣使往齊昌軍中,暗中查一查,軍士體魄是否受損。
然而,此事又不僅隻此而已。
皇帝能想到交節郡守曾為東宮舊人,旁人自然也行。還沒有人這般不開眼的將此事責任往太子身上搬,禦史大夫蘇充極為憂國憂民,一臉盡忠職守的忠臣之相:“交節郡守,東宮舊臣,竟如此無臣節無操守,東宮,國之儲二,豈容有失?臣為東宮計,請試東宮僚屬,勿使太子為小人環繞。”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大理寺卿斷然反對:“東宮之臣,豈能說試就試?置太子於何地?”
能試出什麽來?品德是能試出來的嗎?隻有出張考卷來考校才華,東宮之臣,隻消不是混,哪一個沒有學富五車?此事若實踐,隻會使太子顏麵掃地,威信全無!
太子坐在座上,亦是麵露急色。
高宣成出列道:“蘇大夫此言不妥。”
接下去,有人紛紛讚同。亦有人搬出種種理由來,說明要考驗東宮的大臣。
太子掌心沁出冷汗,他坐不住了,轉頭望向皇帝,道:“聖人,兒之僚屬,皆是才學之輩,品行亦端方,君子立於世,無愧天地,豈能容人以卑劣之心揣測?未免欺人太甚!”
皇帝淡淡瞥了他一眼,不語。
蘇充再道:“今日是東宮臣,明日便將為國之柱石,若無才德,臣等怎能放心?隻是試一試,有才德者正好證之,無能之輩,便可斥離。臣一片忠貞之心,為太子著想,不知太子為何說臣是=欺人!”
皇帝眯了下眼,高宣成見此,暗道不好。
東宮的大臣,自然是太子的心腹,太子登基後也自然跟著水漲船高成為國之柱石,可如今,皇帝健在,說這樣的話太過不敬,那是皇帝駕崩後才會出現的場景,誰願意聽人描繪自己死後才有的局麵?
果然,皇帝悠悠道:“就依蘇卿所言,考校東宮諸臣。”他一麵說,一麵將考校的方式也定下了,“秦卿擬題,交予朕,明日起,每日考校三個,咱們君臣一同,以免漏過賢才,亦不可留下庸人。”
皇帝都已決定了,且如此應對頗為公正,避免了有人刻意與東宮過不去。諸臣自尋不見理由來反對。
太子麵色一緊,露出不虞。
這一神色變化自沒有逃過皇帝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