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朝臣而言,秦王就如異軍突起,一舉奪得皇帝另眼相待。
這並不是說一直以來夏侯沛是隱匿人後的,她常有獲人側目之舉,偶去赴宴,也是落落大方,親和而不*份的。但那些終究是以一種無害溫緩的姿態現於人前。細心的人是留意到這位小殿下天分奇高,可大多數人還是盯緊了年長的太子與王。
這迴,她卻一改往日溫吞,以當仁不當之態闖入眾臣眼簾之中。
有皇帝那句“十二郎有朕當年風采!”,秦王竟有將她兄長們的風頭都蓋下去的勢頭。如此,故有人權衡利弊,計量得失,亦有人與高丞相、大鴻臚一般對秦王為何在這時大放異彩存疑。
夏侯沛倒穩得很,出了場大風頭,卻絲毫無張揚得意之色,換下那身威風凜凜的甲胄,穿上玄色寬袍,她又是那個風儀出眾的十二郎,仿佛方才在馬上號令千軍的將軍不是她,她隻是一個掃雪煮酒,舉杯邀月的雅士。
自皇帳退出,太子走在最前,身後跟的是諸王,再後才是群臣百官。
遠離了皇帳,太子方慢下腳步,他迴頭,複雜地看了看夏侯沛,道:“十二郎今日英姿,著實令為兄驚歎。”
大臣們都放慢了腳步,豎起耳朵來聽。
夏侯沛見此,笑笑而已,謙遜道:“臣弟張揚,藏不住,學了點皮毛本事,便想讓阿爹看看,不值得阿兄讚揚的。”
她有息事之意,太子瞥了眼那些裝著若無其事卻對這邊情形一絲都不肯放過的大臣,頓時覺得索然無味,點點頭,就要走,便聽得夏侯衷涼涼道:“十二郎過謙了,這哪兒是什麽皮毛本事?阿爹讚了你有他年輕時的風采,諸兄弟中唯十二郎有此讚譽。”
夏侯恕也不甘示弱,不懷好意地笑了笑,道:“細細一想,真是如此,十二郎於武功用力,大郎隻在文治上上心,竟與阿爹當年,如出一轍。”
夏侯沛緩緩扭頭,將目光落在夏侯恕身上,夏侯恕說完那句話便似發覺了自己的失言一般,不自在地咳了一聲。誰不知皇帝是如何得位,誰又不知哀太子輸就輸在無兵權上。
夏侯衷聽到夏侯恕這等神發揮,既對他心生警惕,又想把這番話狠狠釘進太子心裏去,好讓太子與十二郎生隙,可還沒等他開口,便聽夏侯沛語氣不是很好地看著夏侯恕,問:“二郎這是何意?什麽叫做大郎隻在文治上上心?”
這是掩且不及的事,誰都沒想到夏侯沛竟然要深究。連太子都下意識地朝皇帳處看了一眼,皺了下眉頭,道:“十二郎!”
他也是好意,怕傳揚到皇帝耳中。
夏侯沛卻衝他笑了一下,再轉頭去看夏侯恕時,那清冽的眼中冷得厲害:“二郎在暗示什麽?何不說個明白?”
聽秦王這般不依不饒,大臣們都擔心將事鬧大了,也都歎了一句,到底年輕氣盛。
夏侯恕哪兒敢說,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迴夏侯沛的話。夏侯衷得意得緊,將挑撥的話咽了迴去,就等著看笑話,隻要夏侯沛將事情鬧大,阿爹必然重懲他。
誰知夏侯沛步步緊逼後,突然話鋒一轉:“說大郎隻知文治,二兄可能在大郎手下走過十招?”
眾人都愣了一愣,實在沒想到這一直轉急下。原來秦王指的根本不是她與太子和當年皇帝與哀太子的處境相似,而是針對那句太子隻擅文治。情況這一變,非但輕易化解她與太子的對立之姿,還顯得她尊敬長兄,為太子不平。
夏侯衷反應過來,便是冷笑,真是個,好弟弟。上迴遇刺是如此維護太子,這次大庭廣眾之下又是如此,誰不感動她仁孝友愛。
隻是夏侯沛這一逼問,眾人都沉下心想了想,原本直覺以為當年奪位的慘烈之事要重演,可細細一忖,太子與哀太子雖有相似,卻不相同,秦王更是比不上皇帝赫赫重權。剛剛對夏侯沛提起的防備,也逐漸減弱。
四周鐵甲林立,皆是皇帝親軍。
眾人不知不覺間已停下了腳步。都看著被夏侯沛逼問的夏侯恕。
夏侯恕麵孔通紅,十分屈辱,眾目睽睽之下,若是拂袖而去,定要被人說不敬儲君,可讓他承認他的確不如太子,又很是不甘。被皇帝逐漸看重後,夏侯恕原先的唯唯諾諾被他很好的掩飾起來,可在心中根深蒂固的自卑卻更為敏感扭曲。無能軟弱便是他的逆鱗,誰都碰不得。
太子看著,竟覺快意,二郎三郎沒少給他尋麻煩,他也是煩透了他們。要是能逼得二郎親口承認不如他,與他的權威便是一種鞏固。太子見機,溫和地道:“說來已許久未與二郎切磋了,不知二郎是否進益,擇日不如撞日,不如,就去……”
夏侯恕牙根咬得發酸,勉強一笑,道:“哪兒用得著比?我不如太子,就不自取其辱了。”太子看著文弱,其實身手好得很。
原本太子與諸王話語,大臣們插不上嘴,眼下看著問答已畢,高宣成便笑嗬嗬地上前來,道:“老臣也許久不見太子殿下雄姿了,改日便讓臣等一睹殿下風采。”
他是老臣,素受敬慕,此言一出,人人附和。太子矜持一笑,寒暄一二,看了幾位弟弟一樣,揚長而去。
眾人漸漸散去,夏侯恕狠狠地瞪了夏侯沛一眼,夏侯沛已然溫厚含笑,拱拱手:“二郎要往何處?可能順路同行?”
好似什麽都不曾發生。
夏侯衷搭上夏侯恕的肩,慵懶地伸了個懶腰:“二郎去我那,十二郎自便吧。”
夏侯沛也沒想真與他們一起走,她跟太子能好聲好氣,和這兩個,真做不來和平相處。當下也不多說,看著他們先走,算是盡了幼弟之禮,他們走出幾步,她也朝另一方向走了。
一直在不遠處靜靜看著的大鴻臚輕歎了口氣。秦王眼下是不如那時手握重權的今上,可假以時日就未必了。
人都散盡了,魏會也朝自己的營帳走去。
一到帳門,便見魏達站在那處。
“拜見叔父。”魏達躬身見禮。
魏會拍拍他的肩膀,溫聲道:“進來說話。”
秦王受皇帝讚譽之事,早已人盡皆知,魏達就是來找魏會商量的。他父親外任,家中主事者變成了這位叔父。
在魏達看來,叔父雖有謀略,卻顯得有些小家子氣,太過瞻前顧後了,一直與太子殿下保持著距離。這有什麽用?魏氏是太子外家,還能撇的幹淨嗎?不如放手一搏,將太子推上皇位。
不過,父親不在,他也無人相商了,一踏入營帳,魏達便迫不及待道:“叔父,秦王已露出利爪,不可不備!”
“這算什麽利爪?”魏會毫不在意道,見魏達滿臉不讚同,他笑著搖了搖頭,以一種長輩對晚輩的寬容慈愛道,“你年輕,不懂得世人多是喜愛幼子,十二殿下最年幼,又一向乖巧,表現得稍優異些,陛下高興,多誇了他幾句,也是人之常情。”
“可……”魏達怎麽也不讚同這種不痛不癢的言論。
魏會卻笑著打斷他:“你想想,你父親是不是格外疼愛阿秀?”魏秀,是魏師幼子,眼下才兩歲。
魏達一想,的確如此沒錯,可秦王的狀況是不同的,他急了:“叔父太輕率了!天家與臣家,怎會相同?”皇帝一言一語都是朝中風向!
魏會見他仍舊固執,便虎起臉來:“夠了,這不是你能置喙的,辦好你的差使,旁的不許你過問!”
他擺明了不肯讓魏達插手,魏達氣得要命,到底保留了理智,沒衝撞他的叔父,行禮告退了。
魏達一走,便見屏風後走出一人來。
那人是魏善,在軍中曆練幾年,他身上貴公子的溫潤之氣脫去不少,增添的剛毅之氣使得他整個人看去成熟穩重。
“阿爹。”魏善走上前行禮。
魏達絲毫不意外他在此,點了點頭,示意他免禮。
魏善站直了身,他本在屏風後看書,聽到父親與堂兄入帳而來的響動本要出來拜見,隻是堂兄開口得急,他一聽那話中內容,便又坐迴到榻上。果然,沒過多久,堂兄就被父親氣走了。
他如今任虎賁軍昭武校尉一職,亦參與了演練,是親眼目睹秦王在兵事上的天賦與號召人心的本事的。他也擔心王成為太子勁敵。
聽到父親說服堂兄那輕飄飄的言語,他不由道:“阿爹,阿兄說得不錯,秦王殿下非池中物,若等他羽翼豐滿,再要謀劃,便遲了。”對待敵人最好的辦法便是將一切危機都在顯露苗頭時就扼殺。如此既不費力,又可周全。
魏會哪能不知呢,他沒有急著迴答,反而問:“阿善,你觀諸王,何者最佳?”
臣不議君,魏善正要推辭一句,突然意識到父親此言深意,他不敢置信地睜大了眼睛,失口道:“阿爹?”
魏會一笑,隨意道:“此處隻你我父子,有何話不可坦言,要你說,你說便是。”
魏善深吸了口氣,凝神想了片刻,一一比較諸王長短,比了一圈,他道:“除太子,秦王最優。”更方麵比較下來,無人可敵秦王。
魏會搖了搖頭,悵然道:“然君心不可測啊。”他早就看透了,誰最優根本不是花落誰家的關鍵所在。重點在皇帝。
魏善越發不懂父親的深意了,若說要改弦易轍,可他仍舊會幫襯太子,若說他支持太子,可所有幫助,都在暗處,太子不知,旁人亦不知。
仿佛看透了他的疑惑,魏會苦笑:“為父隻是不知如何抉擇。太子……”說到太子,他便無奈,若是太子穩固,他何致如此難抉擇。
滿朝文武,若說對聖人了解,誰可比高相?魏會觀察了許久,高相對太子並沒有用盡全力。興許是人老了,失去當年那舍身一搏的勇氣。他們有兒孫,有高爵厚祿。當年是什麽都沒有,隻能追隨尚為藩鎮的今上,不成功便成仁,渾身都是孤注一擲的勇氣。
而今,卻是羈絆重重。
魏善看著父親日漸蒼邁的麵容,他終於說出那個在他心中浮現已久的念頭,他輕聲道:“為何非要將所有人綁在一處?”
魏會睜開眼,凝重地看著他。
魏善定了定神,道:“伯父顯然是跟定太子了,可阿爹並不看好太子,不如,阿爹另事一主,到時,不論誰勝,魏氏都不致敗落。”
魏會看著他,眼眸漸漸地發冷,他陰沉的麵容,令魏善心虛,可又不肯放棄這個看來完美的主意。
“這是,誰想的?”
魏善抿唇,魏會猛擊矮案,喝道:“說!”
“是兒自己。”
魏會眯起眼,哂笑:“你何時學了這等兩麵三刀的本事?”
“阿爹……”
“要得利,不能不用手段,不使計量,但,要光明正大的用陽謀。陰謀,詭道,不是長久之計!”魏會失望地看著這個最看重的兒子。
魏善惶然,無措地低著頭,不敢看自己的父親。
誰都會犯錯,誰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魏會的目光逐漸軟下來,言辭仍舊嚴厲,語氣已不是那麽的憤怒了,他道:“無人可左右逢源,你去想想,錯在何處。”
魏善斂衽一揖,堅毅道:“是。”
他不是個固執己見之人,若是看到自己的短處,便會毫不猶豫地改正。既然父親如此說了,他會自己去思量,何處不足。
秋雨霏霏,帶著一陣陣冷意。
秋獮第五日,天降雨,在外圍獵眾人忙趕迴營帳。夏侯沛也獵了不少野物,她見雨一時停不了,便去盯著人將獵得的野物破腹去皮,處理好了,派人冒雨送去宮中,敬獻皇後,並呈上手書一封。
這樣的天氣,皇後坐於廊下,飲茶觀雨。
夏侯沛手書到時,雨剛停,庭院中彌漫著一種雨後的清新之氣,鬆竹滴水,土壤濕潤,明明是秋日,卻顯出春日的勃勃生機。
皇後拆開信封,隻一眼辨認出這是夏侯沛的親筆。
信中並無要事,不過問安而已,再絮絮叨叨地寫上幾筆她這幾日做了什麽,最後添上一句“不見阿娘,思念如水,百裏之遙,竟似天涯。盼阿娘安,並念兒時時刻刻。”
她不但說了她想念皇後,也盼望皇後同樣想念她。
雨過天晴,天邊霞彩絢爛,皇後認真地將信箋折疊,塞迴信封之中。做完這事,她抬頭,望向天邊,自夏侯沛走後便縈繞在心間的牽掛想念在此時,更甚。
這並不是說一直以來夏侯沛是隱匿人後的,她常有獲人側目之舉,偶去赴宴,也是落落大方,親和而不*份的。但那些終究是以一種無害溫緩的姿態現於人前。細心的人是留意到這位小殿下天分奇高,可大多數人還是盯緊了年長的太子與王。
這迴,她卻一改往日溫吞,以當仁不當之態闖入眾臣眼簾之中。
有皇帝那句“十二郎有朕當年風采!”,秦王竟有將她兄長們的風頭都蓋下去的勢頭。如此,故有人權衡利弊,計量得失,亦有人與高丞相、大鴻臚一般對秦王為何在這時大放異彩存疑。
夏侯沛倒穩得很,出了場大風頭,卻絲毫無張揚得意之色,換下那身威風凜凜的甲胄,穿上玄色寬袍,她又是那個風儀出眾的十二郎,仿佛方才在馬上號令千軍的將軍不是她,她隻是一個掃雪煮酒,舉杯邀月的雅士。
自皇帳退出,太子走在最前,身後跟的是諸王,再後才是群臣百官。
遠離了皇帳,太子方慢下腳步,他迴頭,複雜地看了看夏侯沛,道:“十二郎今日英姿,著實令為兄驚歎。”
大臣們都放慢了腳步,豎起耳朵來聽。
夏侯沛見此,笑笑而已,謙遜道:“臣弟張揚,藏不住,學了點皮毛本事,便想讓阿爹看看,不值得阿兄讚揚的。”
她有息事之意,太子瞥了眼那些裝著若無其事卻對這邊情形一絲都不肯放過的大臣,頓時覺得索然無味,點點頭,就要走,便聽得夏侯衷涼涼道:“十二郎過謙了,這哪兒是什麽皮毛本事?阿爹讚了你有他年輕時的風采,諸兄弟中唯十二郎有此讚譽。”
夏侯恕也不甘示弱,不懷好意地笑了笑,道:“細細一想,真是如此,十二郎於武功用力,大郎隻在文治上上心,竟與阿爹當年,如出一轍。”
夏侯沛緩緩扭頭,將目光落在夏侯恕身上,夏侯恕說完那句話便似發覺了自己的失言一般,不自在地咳了一聲。誰不知皇帝是如何得位,誰又不知哀太子輸就輸在無兵權上。
夏侯衷聽到夏侯恕這等神發揮,既對他心生警惕,又想把這番話狠狠釘進太子心裏去,好讓太子與十二郎生隙,可還沒等他開口,便聽夏侯沛語氣不是很好地看著夏侯恕,問:“二郎這是何意?什麽叫做大郎隻在文治上上心?”
這是掩且不及的事,誰都沒想到夏侯沛竟然要深究。連太子都下意識地朝皇帳處看了一眼,皺了下眉頭,道:“十二郎!”
他也是好意,怕傳揚到皇帝耳中。
夏侯沛卻衝他笑了一下,再轉頭去看夏侯恕時,那清冽的眼中冷得厲害:“二郎在暗示什麽?何不說個明白?”
聽秦王這般不依不饒,大臣們都擔心將事鬧大了,也都歎了一句,到底年輕氣盛。
夏侯恕哪兒敢說,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迴夏侯沛的話。夏侯衷得意得緊,將挑撥的話咽了迴去,就等著看笑話,隻要夏侯沛將事情鬧大,阿爹必然重懲他。
誰知夏侯沛步步緊逼後,突然話鋒一轉:“說大郎隻知文治,二兄可能在大郎手下走過十招?”
眾人都愣了一愣,實在沒想到這一直轉急下。原來秦王指的根本不是她與太子和當年皇帝與哀太子的處境相似,而是針對那句太子隻擅文治。情況這一變,非但輕易化解她與太子的對立之姿,還顯得她尊敬長兄,為太子不平。
夏侯衷反應過來,便是冷笑,真是個,好弟弟。上迴遇刺是如此維護太子,這次大庭廣眾之下又是如此,誰不感動她仁孝友愛。
隻是夏侯沛這一逼問,眾人都沉下心想了想,原本直覺以為當年奪位的慘烈之事要重演,可細細一忖,太子與哀太子雖有相似,卻不相同,秦王更是比不上皇帝赫赫重權。剛剛對夏侯沛提起的防備,也逐漸減弱。
四周鐵甲林立,皆是皇帝親軍。
眾人不知不覺間已停下了腳步。都看著被夏侯沛逼問的夏侯恕。
夏侯恕麵孔通紅,十分屈辱,眾目睽睽之下,若是拂袖而去,定要被人說不敬儲君,可讓他承認他的確不如太子,又很是不甘。被皇帝逐漸看重後,夏侯恕原先的唯唯諾諾被他很好的掩飾起來,可在心中根深蒂固的自卑卻更為敏感扭曲。無能軟弱便是他的逆鱗,誰都碰不得。
太子看著,竟覺快意,二郎三郎沒少給他尋麻煩,他也是煩透了他們。要是能逼得二郎親口承認不如他,與他的權威便是一種鞏固。太子見機,溫和地道:“說來已許久未與二郎切磋了,不知二郎是否進益,擇日不如撞日,不如,就去……”
夏侯恕牙根咬得發酸,勉強一笑,道:“哪兒用得著比?我不如太子,就不自取其辱了。”太子看著文弱,其實身手好得很。
原本太子與諸王話語,大臣們插不上嘴,眼下看著問答已畢,高宣成便笑嗬嗬地上前來,道:“老臣也許久不見太子殿下雄姿了,改日便讓臣等一睹殿下風采。”
他是老臣,素受敬慕,此言一出,人人附和。太子矜持一笑,寒暄一二,看了幾位弟弟一樣,揚長而去。
眾人漸漸散去,夏侯恕狠狠地瞪了夏侯沛一眼,夏侯沛已然溫厚含笑,拱拱手:“二郎要往何處?可能順路同行?”
好似什麽都不曾發生。
夏侯衷搭上夏侯恕的肩,慵懶地伸了個懶腰:“二郎去我那,十二郎自便吧。”
夏侯沛也沒想真與他們一起走,她跟太子能好聲好氣,和這兩個,真做不來和平相處。當下也不多說,看著他們先走,算是盡了幼弟之禮,他們走出幾步,她也朝另一方向走了。
一直在不遠處靜靜看著的大鴻臚輕歎了口氣。秦王眼下是不如那時手握重權的今上,可假以時日就未必了。
人都散盡了,魏會也朝自己的營帳走去。
一到帳門,便見魏達站在那處。
“拜見叔父。”魏達躬身見禮。
魏會拍拍他的肩膀,溫聲道:“進來說話。”
秦王受皇帝讚譽之事,早已人盡皆知,魏達就是來找魏會商量的。他父親外任,家中主事者變成了這位叔父。
在魏達看來,叔父雖有謀略,卻顯得有些小家子氣,太過瞻前顧後了,一直與太子殿下保持著距離。這有什麽用?魏氏是太子外家,還能撇的幹淨嗎?不如放手一搏,將太子推上皇位。
不過,父親不在,他也無人相商了,一踏入營帳,魏達便迫不及待道:“叔父,秦王已露出利爪,不可不備!”
“這算什麽利爪?”魏會毫不在意道,見魏達滿臉不讚同,他笑著搖了搖頭,以一種長輩對晚輩的寬容慈愛道,“你年輕,不懂得世人多是喜愛幼子,十二殿下最年幼,又一向乖巧,表現得稍優異些,陛下高興,多誇了他幾句,也是人之常情。”
“可……”魏達怎麽也不讚同這種不痛不癢的言論。
魏會卻笑著打斷他:“你想想,你父親是不是格外疼愛阿秀?”魏秀,是魏師幼子,眼下才兩歲。
魏達一想,的確如此沒錯,可秦王的狀況是不同的,他急了:“叔父太輕率了!天家與臣家,怎會相同?”皇帝一言一語都是朝中風向!
魏會見他仍舊固執,便虎起臉來:“夠了,這不是你能置喙的,辦好你的差使,旁的不許你過問!”
他擺明了不肯讓魏達插手,魏達氣得要命,到底保留了理智,沒衝撞他的叔父,行禮告退了。
魏達一走,便見屏風後走出一人來。
那人是魏善,在軍中曆練幾年,他身上貴公子的溫潤之氣脫去不少,增添的剛毅之氣使得他整個人看去成熟穩重。
“阿爹。”魏善走上前行禮。
魏達絲毫不意外他在此,點了點頭,示意他免禮。
魏善站直了身,他本在屏風後看書,聽到父親與堂兄入帳而來的響動本要出來拜見,隻是堂兄開口得急,他一聽那話中內容,便又坐迴到榻上。果然,沒過多久,堂兄就被父親氣走了。
他如今任虎賁軍昭武校尉一職,亦參與了演練,是親眼目睹秦王在兵事上的天賦與號召人心的本事的。他也擔心王成為太子勁敵。
聽到父親說服堂兄那輕飄飄的言語,他不由道:“阿爹,阿兄說得不錯,秦王殿下非池中物,若等他羽翼豐滿,再要謀劃,便遲了。”對待敵人最好的辦法便是將一切危機都在顯露苗頭時就扼殺。如此既不費力,又可周全。
魏會哪能不知呢,他沒有急著迴答,反而問:“阿善,你觀諸王,何者最佳?”
臣不議君,魏善正要推辭一句,突然意識到父親此言深意,他不敢置信地睜大了眼睛,失口道:“阿爹?”
魏會一笑,隨意道:“此處隻你我父子,有何話不可坦言,要你說,你說便是。”
魏善深吸了口氣,凝神想了片刻,一一比較諸王長短,比了一圈,他道:“除太子,秦王最優。”更方麵比較下來,無人可敵秦王。
魏會搖了搖頭,悵然道:“然君心不可測啊。”他早就看透了,誰最優根本不是花落誰家的關鍵所在。重點在皇帝。
魏善越發不懂父親的深意了,若說要改弦易轍,可他仍舊會幫襯太子,若說他支持太子,可所有幫助,都在暗處,太子不知,旁人亦不知。
仿佛看透了他的疑惑,魏會苦笑:“為父隻是不知如何抉擇。太子……”說到太子,他便無奈,若是太子穩固,他何致如此難抉擇。
滿朝文武,若說對聖人了解,誰可比高相?魏會觀察了許久,高相對太子並沒有用盡全力。興許是人老了,失去當年那舍身一搏的勇氣。他們有兒孫,有高爵厚祿。當年是什麽都沒有,隻能追隨尚為藩鎮的今上,不成功便成仁,渾身都是孤注一擲的勇氣。
而今,卻是羈絆重重。
魏善看著父親日漸蒼邁的麵容,他終於說出那個在他心中浮現已久的念頭,他輕聲道:“為何非要將所有人綁在一處?”
魏會睜開眼,凝重地看著他。
魏善定了定神,道:“伯父顯然是跟定太子了,可阿爹並不看好太子,不如,阿爹另事一主,到時,不論誰勝,魏氏都不致敗落。”
魏會看著他,眼眸漸漸地發冷,他陰沉的麵容,令魏善心虛,可又不肯放棄這個看來完美的主意。
“這是,誰想的?”
魏善抿唇,魏會猛擊矮案,喝道:“說!”
“是兒自己。”
魏會眯起眼,哂笑:“你何時學了這等兩麵三刀的本事?”
“阿爹……”
“要得利,不能不用手段,不使計量,但,要光明正大的用陽謀。陰謀,詭道,不是長久之計!”魏會失望地看著這個最看重的兒子。
魏善惶然,無措地低著頭,不敢看自己的父親。
誰都會犯錯,誰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魏會的目光逐漸軟下來,言辭仍舊嚴厲,語氣已不是那麽的憤怒了,他道:“無人可左右逢源,你去想想,錯在何處。”
魏善斂衽一揖,堅毅道:“是。”
他不是個固執己見之人,若是看到自己的短處,便會毫不猶豫地改正。既然父親如此說了,他會自己去思量,何處不足。
秋雨霏霏,帶著一陣陣冷意。
秋獮第五日,天降雨,在外圍獵眾人忙趕迴營帳。夏侯沛也獵了不少野物,她見雨一時停不了,便去盯著人將獵得的野物破腹去皮,處理好了,派人冒雨送去宮中,敬獻皇後,並呈上手書一封。
這樣的天氣,皇後坐於廊下,飲茶觀雨。
夏侯沛手書到時,雨剛停,庭院中彌漫著一種雨後的清新之氣,鬆竹滴水,土壤濕潤,明明是秋日,卻顯出春日的勃勃生機。
皇後拆開信封,隻一眼辨認出這是夏侯沛的親筆。
信中並無要事,不過問安而已,再絮絮叨叨地寫上幾筆她這幾日做了什麽,最後添上一句“不見阿娘,思念如水,百裏之遙,竟似天涯。盼阿娘安,並念兒時時刻刻。”
她不但說了她想念皇後,也盼望皇後同樣想念她。
雨過天晴,天邊霞彩絢爛,皇後認真地將信箋折疊,塞迴信封之中。做完這事,她抬頭,望向天邊,自夏侯沛走後便縈繞在心間的牽掛想念在此時,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