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摯十四了,半大男孩,再過一兩年,便可議親,便可成家,能起大作用。他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眼中,太子為正統,且無不賢之處,頂多仁慈了些,但仁慈並不是大缺陷。且太子對諸兄弟都好,夏侯摯眼中,這就是一個不錯的儲君了。
然而現在,他的母親要他放棄這個他愛戴的兄長,轉而去襄助他的同母兄長。
按理,夏侯摯與夏侯衷同母所出,小時一同在魏貴人膝下,也是一起玩鬧大的,他們應當更親密才是。魏貴人對他也好,會關心他的衣食,從無苛待之處。可惜,凡事最經不起的便是對比,魏貴人對他好,對夏侯衷更是無微不至,魏貴人關心他的衣食,對夏侯衷,便不止是衣食,還有課業,還有身邊侍奉的宮人,還有在皇帝麵前不斷地說好話,唯恐有一處不足。
林林總總加起來,對比之下,夏侯摯竟不像是親生的。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夏侯摯看出來了,小時覺得委屈,不樂意同夏侯衷玩,長大後,他有自己的師友,便更不願同夏侯衷相處了。而夏侯衷總以為八郎與他同母,天然便該站在他的船上,無需太多費心,便將功夫都用在籠絡大臣身上,於夏侯摯也無關懷。
由此,兄弟兩愈行愈遠。
昨夜,魏貴人屏退了宮人,語重心長地與他說起:“你阿兄好,你自也好了,你不助三郎又能助誰?旁人,哪個信得過你?”
夏侯摯原本以為母親難得與他私下交談,關心的當是他,誰知,又是三郎。他腦海中便浮現小時,得了好物,母親便會說:“這個與三郎罷,聖人明日還要來考校,不好讓三郎不出挑的。”卻沒想過,他也是要讓阿爹考校的,他也是有自尊,也是不願意落在人後的。
如此委屈,夏侯摯小時不知受過多少,隻是顧忌著孝道,從不曾抱怨,現在,他娘又來了,滿口都是三郎三郎三郎!
夏侯摯沒答應,也沒反對,隻說讓他去想想,便辭了出來,之後便是一夜未眠。
眼下見夏侯沛神采奕奕,夏侯摯不由道:“十二郎真神氣活現。”
“無事煩心,自然好啦。”夏侯沛拍拍夏侯摯的肩膀,想著兄弟間也不好太疏遠,又道,“阿娘喚我午間去用膳,八郎若無事也一道吧。”
夏侯摯想打魏貴人興許會在他那裏等他,便是一陣心煩,沒做什麽遲疑便應了。
於是,一頓午飯,夏侯摯便深刻的見識到了什麽叫做母!子!情!深!
分明是分案而食,亦是秉持了食不言,但母後與十二郎的眼神簡直是膠在一起,一旦對望,十二郎勢必會淺笑以對,母後定然是眉眼柔和。許多母子都是如此,母慈子孝,可放到十二郎與母後之間便令人生出一種難分難舍的親密來。
長秋宮的庖丁,手藝無可挑剔,一頓飯做得可口精細,夏侯摯飽食了一頓,一擱箸便有宮人奉上帕子,帕子是熱的,用熱水絞過,敷在臉上,整個人都滿足起來。
夏侯沛邀了他來,自不會失禮,午膳後便與他說話。二人在殿中坐著,夏侯沛姿勢端正,卻偏給人一種輕鬆的散漫,這是在長秋宮之外的地方沒有的。
“九郎有疾,我與十一郎約了下了學後去探望,八郎可要同行?”夏侯慢悠悠地說道。
弟弟生了病,不知道便罷了,若是知道,自然得去探一探的,夏侯摯自是答應了,等到他二人將離去,皇後便置備探病的禮物與他們,連夏侯摯那份,都替他備下了,十分周道。
夏侯沛笑眯眯地道謝,絲毫無意外的模樣,可見平日裏一貫如此的。
夏侯摯則鄭重一些,拱手為禮:“多謝母後。”
皇後看了他一眼,笑意淡淡:“快去吧,休要遲了。”
的確不好再拖了,夏侯沛便與夏侯摯辭了出來。走出長秋宮,不知怎麽,夏侯摯心中有些難過起來。這種難過夾雜著羨慕,夾雜著傷感,夾雜空落落的無處安放。連皇後那般冷清的人,在麵對十二郎時也是關懷有加,而他的母親,不是不會溫柔,隻是她的精力與關心,都給了另一孩子。
下了學,看過九郎,夏侯摯便迴了自己住處,果然,還未坐熱,便來了一宦官,請他去了魏貴人那處。
魏貴人一見夏侯摯,便令宮人都退下,而後問他:“你可想好了?”
在魏貴人看來,這還需想的嗎?九郎除了助他兄長,豈有他路可走?可她終究是想得太簡單了,夏侯摯麵無表情地說道:“兒細想過了,母親所言之事,實在做不到。兒觀己身,並不比阿兄差,想來阿兄能謀之事,兒未必不成。”
魏貴人頓時驚了,一把拉住夏侯摯的袖子,那珍貴的布料在她手中變了形,夏侯摯低頭看了眼,又平視前方,不動聲色。
魏貴人連聲音都在顫抖:“八郎,你可是在說笑?”
夏侯摯神色不改,眼中透著股冷意,他看著魏貴人,緩緩道:“這等要命的大事,兒如何能拿來說笑?還是,母親心中,我就是不及阿兄的?”
魏貴人便有慌張,立即道:“自然不是。”可她哪能看著兩個兒子自己先爭起來?內亂,是敗兆啊!
“你先前並無表露?莫非是剛有的?”魏貴人馬上就找出了缺漏,問了起來?
“是蓄謀已久,還是突如其來,又有什麽打緊?母親隻需知道,我亦心存遠誌便是了。”夏侯摯輕描淡寫道。
魏貴人皺了眉,視圖與他講道理:“皇位隻有一個,你二人相爭,必有一敗,我不願見我的兒子,手足相殘。三郎多年前就在準備,如今已卓有成效,你助他,他若成功,必謝你,你們是親兄弟,何必分得清楚明白?”努力規勸夏侯摯迴歸“正途”。
夏侯摯既說出那些話,便已是不耐煩了,當下便問:“哀太子何在?我諸多叔王伯王,墳頭之草高幾何?”他擺明了不肯相信夏侯衷,相比夏侯衷,他寧可去信太子,去信才邀他的夏侯沛,至少這兩位,占著禮法,至少夏侯冀現在是太子是正統,至少夏侯沛聰明,一頓午飯,不論有意無意都沒提一字敏感的詞眼。
魏貴人動了真怒,她也看出來了,夏侯摯並非真是對皇位有意,他隻不肯幫夏侯衷罷了,恨恨得地拍著身前的矮案:“你要你兄長事敗身死才肯罷休!”
夏侯摯斂目:“兒不敢,阿兄現下收手,猶未晚也。”哪怕真鬥敗了太子,也輪不到三郎,論長幼,有二郎在前,論嫡庶,十二郎為中宮子。夏侯衷,他憑什麽?
話不投機,不歡而散!
魏貴人將夏侯摯的意思轉達夏侯衷,這二人徹底形同陌路。
他們本來就不親近,眼下幾乎要反目成仇,也不很打眼,並沒有人注意,但卻躲不過眼尖的夏侯沛。
前朝為諸王出鎮的事,已吵翻了。
皇帝本意是想看看誰不安分,欲生是非,結果,引出了一大批人。令皇帝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先出手的,竟然是太子!
太子自不是親自上陣,他有依附之人。皇帝為儲位穩固,是默認了太子與朝臣接觸的,但太子與誰相交,他看得十分緊,既怕有人帶壞了太子,也怕他的權力產生動搖——他信得過太子,信不過旁人。
故而,當衛尉寺少卿力陳諸王出鎮之必要,皇帝一眼就認出,這是與太子走得很近的人,此時發聲,必受太子之命。
皇帝轉眼看太子,隻見太子正襟危坐。他心中一時有些不是滋味起來,對突厥心存憐憫,對弟弟們,卻是迫不及待要趕他們走了嗎?
諸皇子不及太子受重視,但也是皇帝的兒子,沒有哪個父親願見兒女不和睦的。
太子出了手,夏侯衷等人自不會坐以待斃,夏侯衷令人反擊,夏侯恕比他膽小,不敢太過放肆,便跑到皇帝麵前哭訴。夏侯康沒什麽怨言,但也是怏怏不樂,誰願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京師,遠赴他鄉?夏侯摯剛與夏侯衷鬧翻,他又支持太子,便也顯出他的立場來;夏侯諳病了;夏侯汲人用心練武,在這當口突然奮發,就似擔心被趕出京就要流落街頭似的趕著學一門手藝,以免來日餓肚子;夏侯沛倒是原模原樣,不驕不躁,不急不餒。
皇帝一直以為自己的朝廷是政治清明的,他一直以為,自己的子女,是友愛和睦的,誰知,被王業一道奏疏下去,一切都變了樣!
作為皇帝的疑心被喚醒,他端坐在丹陛之上,銳利的目光掃過殿下爭的麵紅耳赤的大臣,這個說諸王當出鎮,那個說,諸王尚幼,不宜此時出京,顯得陛下不慈。誰都不肯讓步,誰都在咄咄逼人。
皇帝漸漸迴過味來,他的兒子們,已開始謀算他的皇位了!在他還活著的時候,皇子們就開始爭奪他死後才能空出來的位置了!
然而現在,他的母親要他放棄這個他愛戴的兄長,轉而去襄助他的同母兄長。
按理,夏侯摯與夏侯衷同母所出,小時一同在魏貴人膝下,也是一起玩鬧大的,他們應當更親密才是。魏貴人對他也好,會關心他的衣食,從無苛待之處。可惜,凡事最經不起的便是對比,魏貴人對他好,對夏侯衷更是無微不至,魏貴人關心他的衣食,對夏侯衷,便不止是衣食,還有課業,還有身邊侍奉的宮人,還有在皇帝麵前不斷地說好話,唯恐有一處不足。
林林總總加起來,對比之下,夏侯摯竟不像是親生的。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夏侯摯看出來了,小時覺得委屈,不樂意同夏侯衷玩,長大後,他有自己的師友,便更不願同夏侯衷相處了。而夏侯衷總以為八郎與他同母,天然便該站在他的船上,無需太多費心,便將功夫都用在籠絡大臣身上,於夏侯摯也無關懷。
由此,兄弟兩愈行愈遠。
昨夜,魏貴人屏退了宮人,語重心長地與他說起:“你阿兄好,你自也好了,你不助三郎又能助誰?旁人,哪個信得過你?”
夏侯摯原本以為母親難得與他私下交談,關心的當是他,誰知,又是三郎。他腦海中便浮現小時,得了好物,母親便會說:“這個與三郎罷,聖人明日還要來考校,不好讓三郎不出挑的。”卻沒想過,他也是要讓阿爹考校的,他也是有自尊,也是不願意落在人後的。
如此委屈,夏侯摯小時不知受過多少,隻是顧忌著孝道,從不曾抱怨,現在,他娘又來了,滿口都是三郎三郎三郎!
夏侯摯沒答應,也沒反對,隻說讓他去想想,便辭了出來,之後便是一夜未眠。
眼下見夏侯沛神采奕奕,夏侯摯不由道:“十二郎真神氣活現。”
“無事煩心,自然好啦。”夏侯沛拍拍夏侯摯的肩膀,想著兄弟間也不好太疏遠,又道,“阿娘喚我午間去用膳,八郎若無事也一道吧。”
夏侯摯想打魏貴人興許會在他那裏等他,便是一陣心煩,沒做什麽遲疑便應了。
於是,一頓午飯,夏侯摯便深刻的見識到了什麽叫做母!子!情!深!
分明是分案而食,亦是秉持了食不言,但母後與十二郎的眼神簡直是膠在一起,一旦對望,十二郎勢必會淺笑以對,母後定然是眉眼柔和。許多母子都是如此,母慈子孝,可放到十二郎與母後之間便令人生出一種難分難舍的親密來。
長秋宮的庖丁,手藝無可挑剔,一頓飯做得可口精細,夏侯摯飽食了一頓,一擱箸便有宮人奉上帕子,帕子是熱的,用熱水絞過,敷在臉上,整個人都滿足起來。
夏侯沛邀了他來,自不會失禮,午膳後便與他說話。二人在殿中坐著,夏侯沛姿勢端正,卻偏給人一種輕鬆的散漫,這是在長秋宮之外的地方沒有的。
“九郎有疾,我與十一郎約了下了學後去探望,八郎可要同行?”夏侯慢悠悠地說道。
弟弟生了病,不知道便罷了,若是知道,自然得去探一探的,夏侯摯自是答應了,等到他二人將離去,皇後便置備探病的禮物與他們,連夏侯摯那份,都替他備下了,十分周道。
夏侯沛笑眯眯地道謝,絲毫無意外的模樣,可見平日裏一貫如此的。
夏侯摯則鄭重一些,拱手為禮:“多謝母後。”
皇後看了他一眼,笑意淡淡:“快去吧,休要遲了。”
的確不好再拖了,夏侯沛便與夏侯摯辭了出來。走出長秋宮,不知怎麽,夏侯摯心中有些難過起來。這種難過夾雜著羨慕,夾雜著傷感,夾雜空落落的無處安放。連皇後那般冷清的人,在麵對十二郎時也是關懷有加,而他的母親,不是不會溫柔,隻是她的精力與關心,都給了另一孩子。
下了學,看過九郎,夏侯摯便迴了自己住處,果然,還未坐熱,便來了一宦官,請他去了魏貴人那處。
魏貴人一見夏侯摯,便令宮人都退下,而後問他:“你可想好了?”
在魏貴人看來,這還需想的嗎?九郎除了助他兄長,豈有他路可走?可她終究是想得太簡單了,夏侯摯麵無表情地說道:“兒細想過了,母親所言之事,實在做不到。兒觀己身,並不比阿兄差,想來阿兄能謀之事,兒未必不成。”
魏貴人頓時驚了,一把拉住夏侯摯的袖子,那珍貴的布料在她手中變了形,夏侯摯低頭看了眼,又平視前方,不動聲色。
魏貴人連聲音都在顫抖:“八郎,你可是在說笑?”
夏侯摯神色不改,眼中透著股冷意,他看著魏貴人,緩緩道:“這等要命的大事,兒如何能拿來說笑?還是,母親心中,我就是不及阿兄的?”
魏貴人便有慌張,立即道:“自然不是。”可她哪能看著兩個兒子自己先爭起來?內亂,是敗兆啊!
“你先前並無表露?莫非是剛有的?”魏貴人馬上就找出了缺漏,問了起來?
“是蓄謀已久,還是突如其來,又有什麽打緊?母親隻需知道,我亦心存遠誌便是了。”夏侯摯輕描淡寫道。
魏貴人皺了眉,視圖與他講道理:“皇位隻有一個,你二人相爭,必有一敗,我不願見我的兒子,手足相殘。三郎多年前就在準備,如今已卓有成效,你助他,他若成功,必謝你,你們是親兄弟,何必分得清楚明白?”努力規勸夏侯摯迴歸“正途”。
夏侯摯既說出那些話,便已是不耐煩了,當下便問:“哀太子何在?我諸多叔王伯王,墳頭之草高幾何?”他擺明了不肯相信夏侯衷,相比夏侯衷,他寧可去信太子,去信才邀他的夏侯沛,至少這兩位,占著禮法,至少夏侯冀現在是太子是正統,至少夏侯沛聰明,一頓午飯,不論有意無意都沒提一字敏感的詞眼。
魏貴人動了真怒,她也看出來了,夏侯摯並非真是對皇位有意,他隻不肯幫夏侯衷罷了,恨恨得地拍著身前的矮案:“你要你兄長事敗身死才肯罷休!”
夏侯摯斂目:“兒不敢,阿兄現下收手,猶未晚也。”哪怕真鬥敗了太子,也輪不到三郎,論長幼,有二郎在前,論嫡庶,十二郎為中宮子。夏侯衷,他憑什麽?
話不投機,不歡而散!
魏貴人將夏侯摯的意思轉達夏侯衷,這二人徹底形同陌路。
他們本來就不親近,眼下幾乎要反目成仇,也不很打眼,並沒有人注意,但卻躲不過眼尖的夏侯沛。
前朝為諸王出鎮的事,已吵翻了。
皇帝本意是想看看誰不安分,欲生是非,結果,引出了一大批人。令皇帝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先出手的,竟然是太子!
太子自不是親自上陣,他有依附之人。皇帝為儲位穩固,是默認了太子與朝臣接觸的,但太子與誰相交,他看得十分緊,既怕有人帶壞了太子,也怕他的權力產生動搖——他信得過太子,信不過旁人。
故而,當衛尉寺少卿力陳諸王出鎮之必要,皇帝一眼就認出,這是與太子走得很近的人,此時發聲,必受太子之命。
皇帝轉眼看太子,隻見太子正襟危坐。他心中一時有些不是滋味起來,對突厥心存憐憫,對弟弟們,卻是迫不及待要趕他們走了嗎?
諸皇子不及太子受重視,但也是皇帝的兒子,沒有哪個父親願見兒女不和睦的。
太子出了手,夏侯衷等人自不會坐以待斃,夏侯衷令人反擊,夏侯恕比他膽小,不敢太過放肆,便跑到皇帝麵前哭訴。夏侯康沒什麽怨言,但也是怏怏不樂,誰願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京師,遠赴他鄉?夏侯摯剛與夏侯衷鬧翻,他又支持太子,便也顯出他的立場來;夏侯諳病了;夏侯汲人用心練武,在這當口突然奮發,就似擔心被趕出京就要流落街頭似的趕著學一門手藝,以免來日餓肚子;夏侯沛倒是原模原樣,不驕不躁,不急不餒。
皇帝一直以為自己的朝廷是政治清明的,他一直以為,自己的子女,是友愛和睦的,誰知,被王業一道奏疏下去,一切都變了樣!
作為皇帝的疑心被喚醒,他端坐在丹陛之上,銳利的目光掃過殿下爭的麵紅耳赤的大臣,這個說諸王當出鎮,那個說,諸王尚幼,不宜此時出京,顯得陛下不慈。誰都不肯讓步,誰都在咄咄逼人。
皇帝漸漸迴過味來,他的兒子們,已開始謀算他的皇位了!在他還活著的時候,皇子們就開始爭奪他死後才能空出來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