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之爭,兄弟鬩牆,亙古難解之題。
夏侯沛自是看出太子眼中的迷惑與惘然,但她仍是笑嘻嘻的,一派不識愁的天真模樣。
太子終是笑了笑,道:“走吧,遲了便不好了。”
夏侯沛道:“我讓人備了馬,我要騎馬去。”
太子沒意見。夏侯沛人小,馬騎得不錯,自然,是那種個頭不大的小馬,京師人多,騎不了快馬,這種溫馴的小馬,正好相宜。
太子心細,又派了幾人騎上馬,圍在夏侯沛四周,以免庶民無狀,驚了王駕。
二人出行都是有儀仗的,夏侯沛跟著太子,便沒帶自己的,隻跟著就是。太子並未跟著騎馬,他坐在轎中。
夏侯沛從出生就在深宮中,出過幾次宮,要麽坐轎,要麽額乘車,隻不曾騎過馬,便也沒細看過古代街市風光。
這裏是洛陽,夏侯沛倒是不知同她前世那個洛陽是不是一個地方,但從氣候來看應當是差不離的。距離洛陽不遠處,便是長安。從這來看,也像極了。
夏侯沛高坐馬上,看著四下百姓。
京師十分繁華,街上人來人往,百姓穿著亦不壞,料子自是不能與她身上的比,也無花紋,但至少整潔幹淨。他們所過之處,百姓皆停下,也有大膽的,朝她張望的,然而一觸上她的目光,便會惶恐不安地低頭。
再看鋪肆林立,商販叫賣,一派盛世之景。夏侯沛看得入神,走過了一個坊市,她又發覺,一路所見房舍雖也都十分簇新,但從城市規劃來看,擠了些,眼下立朝不久,人口正在繁衍劇增,現在就這般擠,過上十年,興許就要住不下了。
這與她曾經在書上看到的大唐長安的平麵圖,差遠了。
她卻不知,洛陽本是前朝的國都,那時天下混亂,除南北割據,隔江相望,北方也被瓜分成好幾個小國,國與國間隔三差五就要打上一仗,戰爭年代,人口哪兒積聚的起來?自然就沒有住不過來的擔憂。
眼下卻不同了,進入太平也有二十餘年,世道安定,人口自然便開始劇增。
夏侯沛腦海裏便閃現兩個字,遷都。
不過,這與她沒有關係,她也隻想想罷了,果真要遷都也得皇帝去操心。
“十二郎,你在看什麽?”太子掀了窗簾一角。
夏侯沛聞聲,打馬上前,笑道:“我看坊市之景,十分有趣。”
太子笑:“偶爾一看,的確新鮮。”
又過約莫半個時辰,終於到了廣平王府。
廣平王府位於寧安坊,占了小半個坊的大小,十分氣派。四周所居皆為達官貴人,不遠處便是溧陽公主的府邸。溧陽公主是皇帝長女,比太子都大上一歲。她常入宮來問安,夏侯沛見過她多次,算是十分熟悉的一個姐姐了。
太子儀仗一到坊門便有人飛報夏侯衷,夏侯衷立即領著諸賓客來接。
眾人看到高高坐在馬上的夏侯沛,還愣了一下,隨即,都一臉自然地拜見下轎的太子。
夏侯沛下了馬,走到太子身後,太子迴頭看了她一眼,與眾人道:“諸卿免禮。”
拜見了太子,接下去便是眾人廝見。夏侯沛再小,她也是嫡皇子,已封了王的,皇帝所有兒子中,除了太子,最尊貴的便是她。容不得人忽視。
眾人又來拜見廣陵王。廣陵王跟著太子,客氣地道了聲免禮,並沒有多與大臣交談,隻笑吟吟地與夏侯衷道了喜。
夏侯衷倒是滿麵喜氣,可落在夏侯沛眼中卻是怎麽看怎麽強顏歡笑。
還好,夏侯衷近年來,演技見長,他想表現得歡喜,展現出的情緒十分到位,整個人都喜氣洋洋的。夏侯沛也沒多與他聯絡感情,便隨著眾人進去了。
太子來此,自有大臣環繞,夏侯沛不欲摻雜進去,便自往裏走去。
昏禮在黃昏,眼下剛過午,且還有一兩個時辰空餘。
內裏是女眷們相聚之處,夏侯沛年紀不大,進去歇一歇,也是可行的。
女人們走到一處,總是說不完的話,院中幾名貴婦裝扮的女子正笑得前仰後合,忽見一個小男孩走了來。
女眷們詫異這是誰家孩子,沒見過啊,便聽一名二十來歲的婦人一喜,道:“這不是十二郎?怎地到這兒來了?”
餘下的那些女子,目不轉睛地看著那小男孩,光看他那通身氣度,便知不是尋常人家的孩子,與她相鄰而坐的那位笑問了句:“誰家的十二郎?看著率真可親。”
那婦人已站起了身,一麵往外走迎去,一麵道:“自是我們家的。”
夏侯沛正欲尋個仆役問一問何處可歇腳呢,便見她阿姊走了來,正好,不必問旁人了,夏侯沛走上前,施了一禮:“見過阿姊。”
溧陽公主走到她身前,看了看,道:“三月不見,阿沛又長高了。”
夏侯沛笑嘻嘻的,看看她身後,問:“大郎呢?”問的是溧陽公主的長子,她那外甥。
溧陽公主下嫁尚書左仆射秦勃之子秦康,育有二子,少子不滿一歲,想是不會帶出來,夏侯沛便問了她的長子。
“大郎與他堂兄一處玩呢,正好省了來纏著我。”溧陽公主說起兒子,便是一臉溫柔的笑,充滿了母性的光輝。身後,那些婦人正望著這邊,她們是知道這位是廣陵王殿下了,隻是遲疑著要不要上前見禮。
夏侯沛自也注意到那邊了,留神看了看,先觀她們發上簪環,身上佩飾,何等身份何等著裝,朝廷皆有明文規定,她看了一眼,便大致有了數。再觀那些人的神色,有人笑意親切,有人躍躍欲試,有人扭頭避開,有人不冷不熱,隻維持禮儀。
男人們的立場在女眷中也可體現,乃至更為分明。
夏侯沛看看天色,還早得很,也不想尋地兒躲懶了,便與溧陽公主道:“這幾位夫人不曾見過,還請阿姊代為引薦。”
溧陽公主蒙皇後照顧,自迴報在夏侯沛身上,毫不推辭道:“十二郎跟著來就是,方才她們還說十二郎觀之可親呢。”
夏侯沛便認識了一群婦人,由她們再觀其夫其父立場,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一群人中,最顯眼的便是禦史大夫蘇充之女,同安公主所行頗見效,蘇大夫家人急欲與諸王太子撇清關係,一心扶持夏侯衷,見了夏侯沛,也冷淡的很。
夏侯沛看著,倒也不覺什麽,隻是心下有個數罷了。
在這邊拖延了片刻,她方在仆役的指引下,到了一處客舍,在那外麵,遇見了夏侯康。夏侯康本是露一露麵便要走的,待晚上行宴再迴來,他有一同門,隱居山野,前兩日見了一群鶴,當場畫了下來,他就想去看看。
可惜,看看時辰,似乎不足以出城去。
遺憾得緊。
這會兒遇見了夏侯沛,夏侯康也不嫌她小,上前道:“十二郎在此?怎地不在前頭與他們玩?”
“還不知要鬧到何時,且躲一躲懶,就恐入夜困過去了。”
夏侯康深以為然,他在夏侯沛這年紀,也是時不時就犯困呢,立即溫煦和藹道:“你去睡,到了時候,我來喚你醒。”
夏侯沛謝了他,入了客舍,和衣而眠。
到了黃昏,夏侯衷迎娶了新婦,一首首卻扇詩吟下,新婦麵前的羅扇一點點下挪。眼神含羞,婉轉動人,眾人皆起哄,道廣平王有好福。
夏侯沛在人群中,看了看一身朱衣的夏侯衷,又看看身旁君子如玉的夏侯康,突然覺得,若是周氏女說與六兄,興許會好一點吧。六郎師從吳老先生,為人坦蕩,不慕名利,與周氏門風,定合得來。
阿爹錯點鴛鴦譜了。
夏侯衷也看到周氏容貌了,笑得都僵了的臉終是帶了點真心。這場無用的結姻,好歹還有周氏美貌為彌補,也不算一無所得。一時之間,倒真有了一絲身為新郎倌的喜悅。
隔日,夏侯衷攜新婦拜見帝後。
皇帝見佳兒佳婦笑得滿意,皇後也有厚賜,十分大方,待之若親子。皇帝見此,更是心情舒暢。妻賢子孝,自是令人滿足。
夏侯衷的婚事算是就此定局,不論雙方樂不樂意,周氏已成廣平王妃。從此福禍得失,休咎相關。
經夏侯衷成家,皇帝仿佛突然意識到他的兒子們都大了,接下去分了點心神出來,一麵為夏侯康估摸王妃,一麵封八郎夏侯摯為濟寧郡王,九郎夏侯諳為永平郡王,十一郎夏侯汲人為南康郡王。將幾個成年公主也各賜了封號。
一時間,宗正寺與禮部,忙於諸王公主分封事宜,亂得不可開交。
在這節骨眼上分封,無異於告訴世人,諸皇子已長成。在太子屢出錯亂而皇帝又體健康泰的情況下,大臣們的心思活絡得更加厲害了。
就在諸臣琢磨何處可下注之時,過了正旦,在夏侯沛九歲生辰到來的前夕,禦史王業突然橫空出世,上了一道奏折,奏請諸王出鎮,穩定四方。
也就是趕除了太子以外的所有皇子出京,隻留下東宮在朝。
夏侯沛自是看出太子眼中的迷惑與惘然,但她仍是笑嘻嘻的,一派不識愁的天真模樣。
太子終是笑了笑,道:“走吧,遲了便不好了。”
夏侯沛道:“我讓人備了馬,我要騎馬去。”
太子沒意見。夏侯沛人小,馬騎得不錯,自然,是那種個頭不大的小馬,京師人多,騎不了快馬,這種溫馴的小馬,正好相宜。
太子心細,又派了幾人騎上馬,圍在夏侯沛四周,以免庶民無狀,驚了王駕。
二人出行都是有儀仗的,夏侯沛跟著太子,便沒帶自己的,隻跟著就是。太子並未跟著騎馬,他坐在轎中。
夏侯沛從出生就在深宮中,出過幾次宮,要麽坐轎,要麽額乘車,隻不曾騎過馬,便也沒細看過古代街市風光。
這裏是洛陽,夏侯沛倒是不知同她前世那個洛陽是不是一個地方,但從氣候來看應當是差不離的。距離洛陽不遠處,便是長安。從這來看,也像極了。
夏侯沛高坐馬上,看著四下百姓。
京師十分繁華,街上人來人往,百姓穿著亦不壞,料子自是不能與她身上的比,也無花紋,但至少整潔幹淨。他們所過之處,百姓皆停下,也有大膽的,朝她張望的,然而一觸上她的目光,便會惶恐不安地低頭。
再看鋪肆林立,商販叫賣,一派盛世之景。夏侯沛看得入神,走過了一個坊市,她又發覺,一路所見房舍雖也都十分簇新,但從城市規劃來看,擠了些,眼下立朝不久,人口正在繁衍劇增,現在就這般擠,過上十年,興許就要住不下了。
這與她曾經在書上看到的大唐長安的平麵圖,差遠了。
她卻不知,洛陽本是前朝的國都,那時天下混亂,除南北割據,隔江相望,北方也被瓜分成好幾個小國,國與國間隔三差五就要打上一仗,戰爭年代,人口哪兒積聚的起來?自然就沒有住不過來的擔憂。
眼下卻不同了,進入太平也有二十餘年,世道安定,人口自然便開始劇增。
夏侯沛腦海裏便閃現兩個字,遷都。
不過,這與她沒有關係,她也隻想想罷了,果真要遷都也得皇帝去操心。
“十二郎,你在看什麽?”太子掀了窗簾一角。
夏侯沛聞聲,打馬上前,笑道:“我看坊市之景,十分有趣。”
太子笑:“偶爾一看,的確新鮮。”
又過約莫半個時辰,終於到了廣平王府。
廣平王府位於寧安坊,占了小半個坊的大小,十分氣派。四周所居皆為達官貴人,不遠處便是溧陽公主的府邸。溧陽公主是皇帝長女,比太子都大上一歲。她常入宮來問安,夏侯沛見過她多次,算是十分熟悉的一個姐姐了。
太子儀仗一到坊門便有人飛報夏侯衷,夏侯衷立即領著諸賓客來接。
眾人看到高高坐在馬上的夏侯沛,還愣了一下,隨即,都一臉自然地拜見下轎的太子。
夏侯沛下了馬,走到太子身後,太子迴頭看了她一眼,與眾人道:“諸卿免禮。”
拜見了太子,接下去便是眾人廝見。夏侯沛再小,她也是嫡皇子,已封了王的,皇帝所有兒子中,除了太子,最尊貴的便是她。容不得人忽視。
眾人又來拜見廣陵王。廣陵王跟著太子,客氣地道了聲免禮,並沒有多與大臣交談,隻笑吟吟地與夏侯衷道了喜。
夏侯衷倒是滿麵喜氣,可落在夏侯沛眼中卻是怎麽看怎麽強顏歡笑。
還好,夏侯衷近年來,演技見長,他想表現得歡喜,展現出的情緒十分到位,整個人都喜氣洋洋的。夏侯沛也沒多與他聯絡感情,便隨著眾人進去了。
太子來此,自有大臣環繞,夏侯沛不欲摻雜進去,便自往裏走去。
昏禮在黃昏,眼下剛過午,且還有一兩個時辰空餘。
內裏是女眷們相聚之處,夏侯沛年紀不大,進去歇一歇,也是可行的。
女人們走到一處,總是說不完的話,院中幾名貴婦裝扮的女子正笑得前仰後合,忽見一個小男孩走了來。
女眷們詫異這是誰家孩子,沒見過啊,便聽一名二十來歲的婦人一喜,道:“這不是十二郎?怎地到這兒來了?”
餘下的那些女子,目不轉睛地看著那小男孩,光看他那通身氣度,便知不是尋常人家的孩子,與她相鄰而坐的那位笑問了句:“誰家的十二郎?看著率真可親。”
那婦人已站起了身,一麵往外走迎去,一麵道:“自是我們家的。”
夏侯沛正欲尋個仆役問一問何處可歇腳呢,便見她阿姊走了來,正好,不必問旁人了,夏侯沛走上前,施了一禮:“見過阿姊。”
溧陽公主走到她身前,看了看,道:“三月不見,阿沛又長高了。”
夏侯沛笑嘻嘻的,看看她身後,問:“大郎呢?”問的是溧陽公主的長子,她那外甥。
溧陽公主下嫁尚書左仆射秦勃之子秦康,育有二子,少子不滿一歲,想是不會帶出來,夏侯沛便問了她的長子。
“大郎與他堂兄一處玩呢,正好省了來纏著我。”溧陽公主說起兒子,便是一臉溫柔的笑,充滿了母性的光輝。身後,那些婦人正望著這邊,她們是知道這位是廣陵王殿下了,隻是遲疑著要不要上前見禮。
夏侯沛自也注意到那邊了,留神看了看,先觀她們發上簪環,身上佩飾,何等身份何等著裝,朝廷皆有明文規定,她看了一眼,便大致有了數。再觀那些人的神色,有人笑意親切,有人躍躍欲試,有人扭頭避開,有人不冷不熱,隻維持禮儀。
男人們的立場在女眷中也可體現,乃至更為分明。
夏侯沛看看天色,還早得很,也不想尋地兒躲懶了,便與溧陽公主道:“這幾位夫人不曾見過,還請阿姊代為引薦。”
溧陽公主蒙皇後照顧,自迴報在夏侯沛身上,毫不推辭道:“十二郎跟著來就是,方才她們還說十二郎觀之可親呢。”
夏侯沛便認識了一群婦人,由她們再觀其夫其父立場,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一群人中,最顯眼的便是禦史大夫蘇充之女,同安公主所行頗見效,蘇大夫家人急欲與諸王太子撇清關係,一心扶持夏侯衷,見了夏侯沛,也冷淡的很。
夏侯沛看著,倒也不覺什麽,隻是心下有個數罷了。
在這邊拖延了片刻,她方在仆役的指引下,到了一處客舍,在那外麵,遇見了夏侯康。夏侯康本是露一露麵便要走的,待晚上行宴再迴來,他有一同門,隱居山野,前兩日見了一群鶴,當場畫了下來,他就想去看看。
可惜,看看時辰,似乎不足以出城去。
遺憾得緊。
這會兒遇見了夏侯沛,夏侯康也不嫌她小,上前道:“十二郎在此?怎地不在前頭與他們玩?”
“還不知要鬧到何時,且躲一躲懶,就恐入夜困過去了。”
夏侯康深以為然,他在夏侯沛這年紀,也是時不時就犯困呢,立即溫煦和藹道:“你去睡,到了時候,我來喚你醒。”
夏侯沛謝了他,入了客舍,和衣而眠。
到了黃昏,夏侯衷迎娶了新婦,一首首卻扇詩吟下,新婦麵前的羅扇一點點下挪。眼神含羞,婉轉動人,眾人皆起哄,道廣平王有好福。
夏侯沛在人群中,看了看一身朱衣的夏侯衷,又看看身旁君子如玉的夏侯康,突然覺得,若是周氏女說與六兄,興許會好一點吧。六郎師從吳老先生,為人坦蕩,不慕名利,與周氏門風,定合得來。
阿爹錯點鴛鴦譜了。
夏侯衷也看到周氏容貌了,笑得都僵了的臉終是帶了點真心。這場無用的結姻,好歹還有周氏美貌為彌補,也不算一無所得。一時之間,倒真有了一絲身為新郎倌的喜悅。
隔日,夏侯衷攜新婦拜見帝後。
皇帝見佳兒佳婦笑得滿意,皇後也有厚賜,十分大方,待之若親子。皇帝見此,更是心情舒暢。妻賢子孝,自是令人滿足。
夏侯衷的婚事算是就此定局,不論雙方樂不樂意,周氏已成廣平王妃。從此福禍得失,休咎相關。
經夏侯衷成家,皇帝仿佛突然意識到他的兒子們都大了,接下去分了點心神出來,一麵為夏侯康估摸王妃,一麵封八郎夏侯摯為濟寧郡王,九郎夏侯諳為永平郡王,十一郎夏侯汲人為南康郡王。將幾個成年公主也各賜了封號。
一時間,宗正寺與禮部,忙於諸王公主分封事宜,亂得不可開交。
在這節骨眼上分封,無異於告訴世人,諸皇子已長成。在太子屢出錯亂而皇帝又體健康泰的情況下,大臣們的心思活絡得更加厲害了。
就在諸臣琢磨何處可下注之時,過了正旦,在夏侯沛九歲生辰到來的前夕,禦史王業突然橫空出世,上了一道奏折,奏請諸王出鎮,穩定四方。
也就是趕除了太子以外的所有皇子出京,隻留下東宮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