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後,張若蘭的父親張麟受封彭城伯,任京衛指揮使,母親仝氏受封彭城伯夫人。端午時節,彭城伯夫人仝氏來慈慶宮看望女兒,與以往不同的是,仝氏此次帶來了一個極其俊美的小姑娘。若蘭見到仝氏身後的小姑娘,不禁讚道:“這小姑娘生得好生俊俏。母親這是將誰家的孩子帶到東宮來了?”仝氏迴答道:“這是永城主簿孫忠的女兒,叫孫蓁蓁,與我是同鄉,那次我迴鄉省親,見這小姑娘如此俊俏又聰明伶俐,便留在身邊,我怕這東宮瑣事,娘娘應付不過來,身邊多一個伶俐的丫頭伺候總是好的,不如就把這蓁蓁留在東宮伺候娘娘。”“勞煩母親費心了。蓁蓁這名字好,‘桃之夭夭,其葉蓁蓁。’果然人如其名。今年多大了?”孫蓁蓁走上前去,施了一禮,“迴太子妃,蓁蓁今年七歲。”張若蘭細細打量了一番孫蓁蓁,滿意地點點頭,“恰與瞻基同庚。”蓁蓁說道:“雖與皇太孫同庚,確是無法與太孫相提。早便聽聞皇太孫年幼便負有大才,加之太子、太子妃悉心教導,將來必可如當今陛下一般,成一代英主。”若蘭笑了笑,“這孩子果然伶俐,說話如此受聽,剛剛七歲便出語不凡,留在身邊也好。多謝母親了。”
正說著,瞻基走進房門,疾步來到仝氏身邊,施禮說道:“聽聞外婆來宮中了,瞻基特向先生告了假,來看望外婆。”仝氏趕忙扶起瞻基,“瞻基又長高了。”“外婆好不容易進宮,定要在宮中多住些時日。”瞻基突然看見了仝氏身後的孫蓁蓁,見這小姑娘如此俊俏,不由得心生歡喜,便問仝氏:“外婆,這是?”孫蓁蓁見瞻基問自己是誰,便向瞻基施了一禮嬌羞地低下了頭。仝氏趕忙說道:“這是永城主簿孫忠的女兒孫蓁蓁,恰與你同庚,從此,她便留在你母妃房中伺候了。”瞻基心中更加歡喜。
話說這永城主簿孫忠是個極有城府之人,主簿隻不過是下層官員,這孫忠卻不甘人後,可無奈憑借自己之力就是到死也隻不過能混一縣丞來做。可他的女兒孫蓁蓁自小俊俏聰穎,孫忠聽聞皇太孫與孫蓁蓁恰好同庚,而皇太孫的外婆又是永城人,每年都會迴永城省親,孫忠便悉心培育自己的女兒,盼望著哪一日能攀上皇親。這年孫忠終於得到了見仝氏的機會,並花重金收買仝氏身邊奴仆,將自己的女兒薦與仝氏為婢。這孫蓁蓁受了她父親的教導,事事討好仝氏,終於等到這個機會,進了東宮,結識了皇太孫朱瞻基。朱瞻基本就對這俊俏的小姑娘很有好感,加之孫蓁蓁知道朱瞻基喜好鬥蛐蛐兒,便投其所好,陪著他鬥蛐蛐兒,兩人從小一起鬥蛐蛐兒,自是感情深厚。這孫蓁蓁還真有富貴之命,十幾年後,她不僅攀上了皇親,還成了大明的皇後。
這日,朱瞻基與孫蓁蓁鬥過蛐蛐兒,便來到慈慶宮的院落當中。朱瞻基練習射箭,孫蓁蓁便在一邊陪著。孫蓁蓁遞給朱瞻基一支箭,朱瞻基將箭搭在弓上,用力將弓拉開,一箭射去,正中靶心。孫蓁蓁在一旁拍手稱讚:“皇太孫好箭法。”朱瞻基說道:“我這箭法不及父王一二。父王箭法乃是我大明最絕,就是閉著眼,三箭齊發,也能擊落天空中的三隻飛鳥。”孫蓁蓁問道:“太孫可能擊落空中飛鳥?”“待我試試。”朱瞻基說著拿過一支箭搭在弓上,對準了一隻飛來的鳥,朱瞻基剛要鬆開弓弦,突然一人大喊:“瞻基且慢。”瞻基與臻臻循聲望去,乃是太子朱高熾帶著李崇前來。朱瞻基、孫蓁蓁二人忙過來施禮。朱高熾看著剛才的飛鳥飛迴了慈慶宮一棵樹的巢中,才說道:“瞻基,方才那隻鳥,前些時日誕下了一窩雛鳥。它日日都飛出去為雛鳥覓食。那雛鳥日日在巢中望母歸來,且饒它性命。能騎善射是我大明皇孫的氣魄,可心念蒼生更應是我大明皇孫的風範。你小的時候父皇便教你背白居易的《鳥》,你還記不記得?‘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朱瞻基將弓箭遞給孫蓁蓁,拱手說道:“父王說的極是,兒臣記住了。”
正在此時,隻聽身後一人說道:“太子殿下心念蒼生、仁慈溫厚,真乃我大明之幸。”眾人迴頭看去,乃是首輔楊士奇。朱高熾迎上前去,“楊先生來了。”楊士奇趕忙施禮,“太子殿下萬安。”朱高熾趕忙扶著楊士奇,又轉身吩咐道:“李崇,帶瞻基去那邊練射術,本宮與楊先生獨自聊一會。”
待眾人都走了,朱高熾說道:“先生此時來慈慶宮,定是有什麽事兒?”楊士奇說道:“前幾日因為如願,東宮的選侍被打,臣特來向太子殿下致歉,請殿下不要怪罪如願。”朱高熾笑著,“先生說哪裏話?是靜孌無禮在先。如願乃是先生的表妹,她入宮前先生便托本宮照拂,本宮視如願,如親生妹妹一般,哪裏會怪罪她。”“今日臣再求太子殿下,請太子、太子妃在宮中定要替臣照顧好如願,臣感激不盡。”朱高熾說道:“先生放心,本宮定當照顧好如願。”楊士奇後退三步向朱高熾施了一禮,“臣謝過太子殿下。”朱高熾趕忙扶起楊士奇,“先生不必多禮。先生這些年來對本宮盡心竭力,如願嫁入宮來,照顧好她乃是本宮分內之事。”
一日,梅英替如願梳妝,將那日趙王帶迴的金雀釵戴在了如願的發髻上,不禁讚道:“娘娘戴上這雀釵果然好看,趙王殿下真是有心了。”梅英又看了看鏡中的如願,說道:“娘娘聽奴婢一句勸,世事無常,有時候陰差陽錯就成就了一段姻緣。陛下與皇後最是疼愛自己這小兒子,可想趙王殿下是多麽心高氣傲的人,不想她卻如此心疼娘娘,也實屬難得,娘娘此生既已嫁與了趙王殿下,就與他舉案齊眉,恩愛共老。何必要苦了自己?老爺費了多大的周折,才為娘娘尋得好郎君,娘娘千萬不要負了老爺的一片苦心。”如願沉默了一會說道:“也不知他們在府中好不好?你隨我入了宮,福安能否將哥哥侍奉周到?”不待梅英迴答,趙王朱高燧匆忙跑進房來,“如願,快跟本王來。”如願趕忙起身,“殿下如此慌忙,發生何事了?”朱高燧氣喘籲籲跑到如願身前,“快隨本王去龍江港,鄭和要出海了,父皇在龍江港踐行,王公貴戚都去了。”於是二人匆匆趕去。
來到龍江港,隻聽朱棣說道:“我大明自開國以來,君王勵精圖治,臣子忠心報國。經太祖皇帝與功臣宿將篳路藍縷,朕與諸位棟梁櫛風沐雨,才有我大明今日之昌盛。為揚我大明國威,加強大明與海外諸邦聯係,拓展我大明海外朝貢,朕特封鄭和為三保太監,帶寶船隊出使西洋,促我大明繁榮昌盛,保我大明國泰民安。”文武百官紛紛跪倒在地高唿萬歲。
朱棣轉身對鄭和說道:“朕奉天命,為天下主,一體上帝之心,施恩報德;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照臨,霜露所濡之處,皆欲遂其生業,不至失所。今特遣你普諭朕意。你等要祗順天道,恪遵朕言,循禮安分,毋得違越,不可欺寡,不可淩弱,讓天下共享太平之福。”鄭和叩首說道:“微臣謹遵聖諭。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鄭和起身走向了寶船,如願指著鄭和悄聲問高燧:“那便是三保太監鄭和了?他要去哪裏?”高燧笑著答道:“對,他便是鄭和,他要去寶船裏的天妃佛堂拜天妃了。天妃能保佑寶船隊出航順利。”如願甚為驚訝,“船中竟有天妃佛堂?那得是多大的寶船?”高燧露出一絲神秘的笑容,“一會見到了寶船別嚇到你,那出海的大船都是鄭和親自督工建造的寶船。那大號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一十八丈。聽聞寶船設九桅、張十二帆,寶船的蓬、帆、錨、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舉動。除了大號寶船,還有八櫓船、兩千料船、馬船、糧船、水船、戰船。大小船隻一共二百多艘呢。”如願不禁讚歎:“鄭和的寶船竟如此巍然。如此寶船,才與我大明宛若漢唐的氣象相配。”高燧得意說道:“當然,我大明天朝上國,物阜民豐。如今四海升平,國泰民安。隻有如此巍然的寶船才能揚我大明國威。”
二人正說著,隻聽鄭和高聲喊道:“升起閘門。”眾船員將閘門升起,長江水頓時湧入了作堂,一艘艘寶船被水浮起來,逐次駛入了長江,二百多艘大小船隻浩浩蕩蕩彌漫在大江之上,壯闊無比。此情此景,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如願瞪大了雙眼,驚歎不已:“這麽多、這麽大的船,要用多少人力?”高燧答道:“此次下西洋的,官校、水手、士兵、陰陽生都算起來足足有兩萬七千八百人呢。”“鄭和這便帶著這麽多人下西洋了?”高燧笑笑搖搖頭,“現在還不行,鄭和要帶寶船隊航行到福建長樂五虎門等待季風刮起時,借風出海。”
如願邊看著一艘艘寶船起航,一邊偷偷順著群臣看去,待看見了自己的表哥,如願不由得笑了。高燧見如願神情忙問道:“你看什麽呢?”如願指著楊士奇說道:“表哥,快看咱表哥。你看群臣之中,表哥最是英俊。”高燧說道:“表哥自是英俊。那邊的紀綱也不錯,你看紀綱是不是很英武?”如願看了看紀綱,問道:“那是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那日去咱萬安宮那位?”“對,是他。”如願看著這紀綱,隻覺他目光怎的隻看一處?而且這眼神好似百般柔和?如願便順著紀綱的目光看去,原來這紀綱在看王貴妃,如願心中正不解,暗暗想道:“紀綱難道與王貴妃是舊相識?”如願再向王貴妃看去,可王貴妃的目光一刻都未離開朱棣,如願似乎明白了:“這紀綱定是愛慕王貴妃了。”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鄭和率將士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在福建五虎門起航,正式開始了出使西洋的偉大航程,在此後的二十八年當中,鄭和前後七次率寶船隊出使西洋,鄭和船隊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把大明的威儀灑向了西洋的每一滴海水。
正說著,瞻基走進房門,疾步來到仝氏身邊,施禮說道:“聽聞外婆來宮中了,瞻基特向先生告了假,來看望外婆。”仝氏趕忙扶起瞻基,“瞻基又長高了。”“外婆好不容易進宮,定要在宮中多住些時日。”瞻基突然看見了仝氏身後的孫蓁蓁,見這小姑娘如此俊俏,不由得心生歡喜,便問仝氏:“外婆,這是?”孫蓁蓁見瞻基問自己是誰,便向瞻基施了一禮嬌羞地低下了頭。仝氏趕忙說道:“這是永城主簿孫忠的女兒孫蓁蓁,恰與你同庚,從此,她便留在你母妃房中伺候了。”瞻基心中更加歡喜。
話說這永城主簿孫忠是個極有城府之人,主簿隻不過是下層官員,這孫忠卻不甘人後,可無奈憑借自己之力就是到死也隻不過能混一縣丞來做。可他的女兒孫蓁蓁自小俊俏聰穎,孫忠聽聞皇太孫與孫蓁蓁恰好同庚,而皇太孫的外婆又是永城人,每年都會迴永城省親,孫忠便悉心培育自己的女兒,盼望著哪一日能攀上皇親。這年孫忠終於得到了見仝氏的機會,並花重金收買仝氏身邊奴仆,將自己的女兒薦與仝氏為婢。這孫蓁蓁受了她父親的教導,事事討好仝氏,終於等到這個機會,進了東宮,結識了皇太孫朱瞻基。朱瞻基本就對這俊俏的小姑娘很有好感,加之孫蓁蓁知道朱瞻基喜好鬥蛐蛐兒,便投其所好,陪著他鬥蛐蛐兒,兩人從小一起鬥蛐蛐兒,自是感情深厚。這孫蓁蓁還真有富貴之命,十幾年後,她不僅攀上了皇親,還成了大明的皇後。
這日,朱瞻基與孫蓁蓁鬥過蛐蛐兒,便來到慈慶宮的院落當中。朱瞻基練習射箭,孫蓁蓁便在一邊陪著。孫蓁蓁遞給朱瞻基一支箭,朱瞻基將箭搭在弓上,用力將弓拉開,一箭射去,正中靶心。孫蓁蓁在一旁拍手稱讚:“皇太孫好箭法。”朱瞻基說道:“我這箭法不及父王一二。父王箭法乃是我大明最絕,就是閉著眼,三箭齊發,也能擊落天空中的三隻飛鳥。”孫蓁蓁問道:“太孫可能擊落空中飛鳥?”“待我試試。”朱瞻基說著拿過一支箭搭在弓上,對準了一隻飛來的鳥,朱瞻基剛要鬆開弓弦,突然一人大喊:“瞻基且慢。”瞻基與臻臻循聲望去,乃是太子朱高熾帶著李崇前來。朱瞻基、孫蓁蓁二人忙過來施禮。朱高熾看著剛才的飛鳥飛迴了慈慶宮一棵樹的巢中,才說道:“瞻基,方才那隻鳥,前些時日誕下了一窩雛鳥。它日日都飛出去為雛鳥覓食。那雛鳥日日在巢中望母歸來,且饒它性命。能騎善射是我大明皇孫的氣魄,可心念蒼生更應是我大明皇孫的風範。你小的時候父皇便教你背白居易的《鳥》,你還記不記得?‘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朱瞻基將弓箭遞給孫蓁蓁,拱手說道:“父王說的極是,兒臣記住了。”
正在此時,隻聽身後一人說道:“太子殿下心念蒼生、仁慈溫厚,真乃我大明之幸。”眾人迴頭看去,乃是首輔楊士奇。朱高熾迎上前去,“楊先生來了。”楊士奇趕忙施禮,“太子殿下萬安。”朱高熾趕忙扶著楊士奇,又轉身吩咐道:“李崇,帶瞻基去那邊練射術,本宮與楊先生獨自聊一會。”
待眾人都走了,朱高熾說道:“先生此時來慈慶宮,定是有什麽事兒?”楊士奇說道:“前幾日因為如願,東宮的選侍被打,臣特來向太子殿下致歉,請殿下不要怪罪如願。”朱高熾笑著,“先生說哪裏話?是靜孌無禮在先。如願乃是先生的表妹,她入宮前先生便托本宮照拂,本宮視如願,如親生妹妹一般,哪裏會怪罪她。”“今日臣再求太子殿下,請太子、太子妃在宮中定要替臣照顧好如願,臣感激不盡。”朱高熾說道:“先生放心,本宮定當照顧好如願。”楊士奇後退三步向朱高熾施了一禮,“臣謝過太子殿下。”朱高熾趕忙扶起楊士奇,“先生不必多禮。先生這些年來對本宮盡心竭力,如願嫁入宮來,照顧好她乃是本宮分內之事。”
一日,梅英替如願梳妝,將那日趙王帶迴的金雀釵戴在了如願的發髻上,不禁讚道:“娘娘戴上這雀釵果然好看,趙王殿下真是有心了。”梅英又看了看鏡中的如願,說道:“娘娘聽奴婢一句勸,世事無常,有時候陰差陽錯就成就了一段姻緣。陛下與皇後最是疼愛自己這小兒子,可想趙王殿下是多麽心高氣傲的人,不想她卻如此心疼娘娘,也實屬難得,娘娘此生既已嫁與了趙王殿下,就與他舉案齊眉,恩愛共老。何必要苦了自己?老爺費了多大的周折,才為娘娘尋得好郎君,娘娘千萬不要負了老爺的一片苦心。”如願沉默了一會說道:“也不知他們在府中好不好?你隨我入了宮,福安能否將哥哥侍奉周到?”不待梅英迴答,趙王朱高燧匆忙跑進房來,“如願,快跟本王來。”如願趕忙起身,“殿下如此慌忙,發生何事了?”朱高燧氣喘籲籲跑到如願身前,“快隨本王去龍江港,鄭和要出海了,父皇在龍江港踐行,王公貴戚都去了。”於是二人匆匆趕去。
來到龍江港,隻聽朱棣說道:“我大明自開國以來,君王勵精圖治,臣子忠心報國。經太祖皇帝與功臣宿將篳路藍縷,朕與諸位棟梁櫛風沐雨,才有我大明今日之昌盛。為揚我大明國威,加強大明與海外諸邦聯係,拓展我大明海外朝貢,朕特封鄭和為三保太監,帶寶船隊出使西洋,促我大明繁榮昌盛,保我大明國泰民安。”文武百官紛紛跪倒在地高唿萬歲。
朱棣轉身對鄭和說道:“朕奉天命,為天下主,一體上帝之心,施恩報德;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照臨,霜露所濡之處,皆欲遂其生業,不至失所。今特遣你普諭朕意。你等要祗順天道,恪遵朕言,循禮安分,毋得違越,不可欺寡,不可淩弱,讓天下共享太平之福。”鄭和叩首說道:“微臣謹遵聖諭。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鄭和起身走向了寶船,如願指著鄭和悄聲問高燧:“那便是三保太監鄭和了?他要去哪裏?”高燧笑著答道:“對,他便是鄭和,他要去寶船裏的天妃佛堂拜天妃了。天妃能保佑寶船隊出航順利。”如願甚為驚訝,“船中竟有天妃佛堂?那得是多大的寶船?”高燧露出一絲神秘的笑容,“一會見到了寶船別嚇到你,那出海的大船都是鄭和親自督工建造的寶船。那大號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一十八丈。聽聞寶船設九桅、張十二帆,寶船的蓬、帆、錨、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舉動。除了大號寶船,還有八櫓船、兩千料船、馬船、糧船、水船、戰船。大小船隻一共二百多艘呢。”如願不禁讚歎:“鄭和的寶船竟如此巍然。如此寶船,才與我大明宛若漢唐的氣象相配。”高燧得意說道:“當然,我大明天朝上國,物阜民豐。如今四海升平,國泰民安。隻有如此巍然的寶船才能揚我大明國威。”
二人正說著,隻聽鄭和高聲喊道:“升起閘門。”眾船員將閘門升起,長江水頓時湧入了作堂,一艘艘寶船被水浮起來,逐次駛入了長江,二百多艘大小船隻浩浩蕩蕩彌漫在大江之上,壯闊無比。此情此景,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如願瞪大了雙眼,驚歎不已:“這麽多、這麽大的船,要用多少人力?”高燧答道:“此次下西洋的,官校、水手、士兵、陰陽生都算起來足足有兩萬七千八百人呢。”“鄭和這便帶著這麽多人下西洋了?”高燧笑笑搖搖頭,“現在還不行,鄭和要帶寶船隊航行到福建長樂五虎門等待季風刮起時,借風出海。”
如願邊看著一艘艘寶船起航,一邊偷偷順著群臣看去,待看見了自己的表哥,如願不由得笑了。高燧見如願神情忙問道:“你看什麽呢?”如願指著楊士奇說道:“表哥,快看咱表哥。你看群臣之中,表哥最是英俊。”高燧說道:“表哥自是英俊。那邊的紀綱也不錯,你看紀綱是不是很英武?”如願看了看紀綱,問道:“那是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那日去咱萬安宮那位?”“對,是他。”如願看著這紀綱,隻覺他目光怎的隻看一處?而且這眼神好似百般柔和?如願便順著紀綱的目光看去,原來這紀綱在看王貴妃,如願心中正不解,暗暗想道:“紀綱難道與王貴妃是舊相識?”如願再向王貴妃看去,可王貴妃的目光一刻都未離開朱棣,如願似乎明白了:“這紀綱定是愛慕王貴妃了。”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鄭和率將士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在福建五虎門起航,正式開始了出使西洋的偉大航程,在此後的二十八年當中,鄭和前後七次率寶船隊出使西洋,鄭和船隊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把大明的威儀灑向了西洋的每一滴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