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坊的三娘今天早上照樣起的很早,自家粥鋪的生意越來越好,也讓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如果沒有那些騎著快馬沿街貼大字報的人,今天早晨和過去的很多個早晨沒有什麽區別,忙碌而又安靜。


    隻見那些騎著快馬的人,騎術極好,通常都是下馬走到牆邊,刷漿糊,貼紙張,再上馬,動作一氣嗬成,絕不拖泥帶水,這些人對長安城十分熟悉,往往前方有巡邏的巡城司兵馬過來的時候,雙腿一夾馬肚子,調轉方向,七扭八扭的,馬上消失在滾滾人流中!


    中國人都有圍觀的優良傳統,這個傳統無論是在哪個時空,都沒有丟失過。待到巡城司的兵馬過去之後,附近的百姓一窩蜂的湧了上去,待湧到跟前以後,傻眼了,原來是不認識上麵的字,隻不過那個鍋畫的真的好看。


    正在這個時候,人群中擠進來一個穿著天青色長袍的男子,朗聲道:“長安縣孕婦失蹤之謎。”男子讀完之後,清了清嗓子,麵上帶著得意之色,繼續道:“在長安城郊外,有一佛寺,名為飛龍寺,此廟中和尚大都樂善好施………………”


    剛開始讀的時候,人們都麵帶笑容,待讀到後來的時候,周圍人群議論紛紛,待到讀完之後,人群馬上騷亂了起來,畢竟如此駭人聽聞的事情,還是在天子腳下,一時間周圍人群一哄而散。


    俗語有雲: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這一幕在長安城其他地方不斷的在重複,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還在一起竊竊私語的討論這個事情,待到後來,人們把門關的緊緊的,從門縫裏向外張望,眼神中充滿了驚恐,仿佛那些個吃人的和尚就在眼前。


    長安城外,飛龍寺中。飛龍寺相對於其他寺廟並不大,占地方圓不到三百畝。寺院建於隋朝初年,第一代主持本為嵩山少林寺戒律堂長老,雲遊於此,夢中見一黃金巨龍飛來,落於此地,遂上表隋文帝楊堅,請求建廟,文帝同意了請求,賜廟號飛龍寺。


    隋煬帝時期,飛龍寺失火,第一代主持在大火中不幸被烈火焚身而亡。嵩山少林寺有感於第一代主持向佛之心堅定,自願出資重建飛龍寺,並派出高僧大德前來擔任主持。待到秦王李世民奪得天下,為了感謝起兵時期,少林寺十三棍僧對自己的扶持,對飛龍寺的發展一直持默許的態度。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飛龍寺所有的閣樓都是用上好的木料搭建而成,外觀古樸大氣,畫壁雕龍間自然透出一股莊嚴氣息。


    在飛龍寺後院,寺院主持智铖方丈站在院內桃林中,看著滿院桃花盛開,寺內眾僧做完早課後陸續散開,伸手從旁邊桃樹枝上摘下一朵桃花,放到鼻端輕輕嗅了嗅,臉上露出笑容。


    “方丈!”


    智铖抬起頭來,微微皺眉,看著麵前跑的氣喘籲籲的小沙彌,喝道:“慌慌張張,成何體統,平日裏經書都白讀了!”


    小沙彌道:“方丈,大事不好啊!你看這個。”小沙彌說完之後從懷中拿出一張大大的宣紙來,正是現在已經貼滿長安城的大字報。


    智铖方丈看到標題醒目的幾個大字,雙目狠狠地一縮,心中歎息一聲:武偈,你做的好事啊!


    然後繼續向下看去,越看臉色越陰沉,越來越蒼白,待到看完之後,智铖方丈站在原地,雙目無光,半天一動未動。


    小沙彌在原地低著頭站了半天,見方丈大師還沒有動靜,抬起頭一看,隻見智铖眼中熱淚滾滾落下,口中低聲道:“我早就該察覺到的,武偈此人,心狠手辣,本是邪教中人,後來教派總壇被毀,此人逃出生天後,在少林寺要求剃度,當年我一時心軟,就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在達摩堂麵壁思過十年,沒想到此人賊心不死,竟然做出如此喪盡天良之事,飛龍寺聲譽被此人毀於一旦,罪責在我啊!”


    說完之後,智铖方丈轉身向後院禪房走去,背影充滿了蕭瑟之意。


    太極殿中,李世民手中拿著百騎司呈上來的密牒,緊皺著眉頭。


    長孫皇後站在背後,輕輕的為他按摩頭部。李世民年輕時跟著李淵南征北戰,為李唐打下了錦繡江山,可是也正是因為常年征戰,落下了這麽一個偏頭痛的毛病。


    感受著長孫掌心傳來的熱度,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密牒,探出右手,輕輕的捉住長孫的手放在胸口,強自壓下心中的殺機,緩緩說道:“在長安城中,竟然有人膽敢如此對待朕的子民,朕如果不把此人挫骨揚灰,朕怎麽能對得起死去的那些子民。”


    李世民雖然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兒子女兒都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十分殘忍,可是在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他在勤政愛民方麵,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或許這就是任何一個政權不可避免的發展規律,開國皇帝和官員出身貧寒,吃過苦,受過累,所以懂得百姓的苦楚,懂得要對百姓好一點,因為他們知道,中國的老百姓是很容易滿足的。隻要能讓他們吃飽肚子,他們從來不會造反。可是到了後來的皇帝就不一樣了,他們沒有吃過苦,不懂得基層百姓的心思,所以他們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直到捅破老百姓的心理底線,老百姓隻好操刀子把他幹掉……


    這就和部隊裏的基層軍官一樣,提幹上去的軍官總是更容易得軍心,而考軍校進入軍隊的基層軍官,往往和提幹的軍官查了不止一個檔次……


    李世民從龍椅子站了起來,背著雙手,在地上開會踱著步子,口中緩緩說道:“這個秦明到底是何方神聖,出身來曆也是一片空白,一首抒情詩,隻有寥寥四句,可是卻道盡分離之苦。在困難重重之中,為了心中正義,隻憑一張紙就令山東豪族束手無策,飛龍寺百年聲譽毀於一旦,此人不可小看啊!”


    長孫道:“此人年方十五,可是能有如此擔當實屬不易,但是此人煽動百姓,散播謠言,此風不可長啊!”


    李世民道:“不不不,不止這麽簡單,暫時不要插手這件事,我要看這個糊塗縣令和神秘的小子能下出怎樣的一盤棋。”


    李世民說罷之後,轉身向著黑暗處說道:“派人保護住這個小子,等這件事情結束後,我要見見他!”


    雖然黑暗處什麽都沒有,可是隱隱約約中似乎有個黑影一閃而逝!


    長安城因為秦明的一張紙暗流湧動,而主角卻正在經曆一場痛苦的心理蛻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思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思菱並收藏唐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