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國家一片清平,政治清明。從帝洲大學,大唐皇家學院裏麵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充實著大唐帝國的底蘊。


    由於李承訓這五年裏對於儒家士子,五姓七望世家大族的打壓,使得五姓七望的勢力越來越小,他們的影響力也越發的減弱了。


    大唐政務院與參謀本部的製度越來越深入人心,多年的製度改革成了大唐官場的一景。如今大唐的官場已經翻天覆地了,一批新人換了舊人。


    如今的百裏挑一正在第二屆的任中,裴矩已經徹底的退休了,成了大唐幕僚團的一員。參謀本部的大任由杜如晦一力挑起,如今的大唐勃勃生機已經有了足夠的底蘊應對許多事情。


    這一日,天空當晴。李承訓喬裝出行,與杜如晦,李靖三個人前往青樓了。在宮中待的有些苦悶的李承訓,極度向往外麵自由的天空。皇宮就像一個囚籠,將李承訓盡數的控綁。


    青樓中。


    李承訓看著局促的兩個人,苦澀一笑道:“克明,藥師,不要這麽拘束行不,朕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是那隻是朝堂之上罷了,私底下我們還是朋友,一起走過艱苦日子,有著過命交情的。”


    “小二,將最好的酒菜上一桌!”無奈的搖了搖頭,李承訓朝著門口喊了一聲。青樓地處長安城的繁華地段,這裏的小二哥眼力勁兒不凡。


    大唐帝國的權貴大部分都聚集在長安,沒有很好的眼力勁兒,什麽時候得罪人了你都不知道。沒有眼力勁兒的小二隻會給青樓帶來災難,雖然李承訓是青樓的幕後之人,但是李承訓並不想讓這一層關係鬧得天下皆知。


    士農工商是社會的中間力量,是社會的主幹。“士”指讀書人,“士”普遍受到尊敬,社會地位較高。“士”是國家官僚階層的後備軍。“農”指農民,有自耕農、半自耕農、無地佃戶之分。商,指的是商人。商賈。


    這是華夏的主體,等級分類十分的森嚴。士子經商都會認為是辱沒了門楣,認為是敗壞家族名聲的不孝子。更別說如今站在大唐權利巔峰的李承訓了。


    李承訓都可以想到,隻要這個消息傳出來。必然會引起士族的大力反抗,商賈必然大興於道。李承訓心裏非常的清楚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一旦這個習慣形成必然會導致大唐帝國根基動搖。


    “好勒,客官稍等片刻,馬上就到!”店中小二熱切的迴答一人。便是朝著後廚跑去。


    迴過神來,看著在座的李靖與杜如晦,等著他們的迴答。聽到李承訓的話,李靖兩個人神色變換了一下,隨機便是露出了微笑朝著李承訓拱手一笑道:“如此也好,喝酒喝酒!”


    “幹!”


    包廂內三個人你來我往,喝的是不亦樂乎。一番吃喝之後,李承訓抬起頭看著杜如晦一笑道:“克明,藥師根據蓋世太保的可靠消息,漠北草原最近三年以來連年大旱。去年寒冬凍死了突厥無數的牛羊,朕估摸著突厥隻怕是撐不下去了。”


    一句話就讓包廂內一陣安靜,他們也是天天接觸這些事情的人,自然是明白突厥撐不下去了的意思是什麽。短暫的沉默之後,杜如晦瞅了一眼李承訓與李靖道:“陛下的意思是今年突厥頡利會南下中原?”


    這句話雖然是問句,卻用一種極其肯定的語氣說了出來。這一句話一出來,頓時讓房間裏的氣氛變了,李靖也不喝水了轉過了頭,看著杜如晦目光中閃過一抹熱切。


    “嗯!”


    李承訓點了點頭,認可了杜如晦的猜測。目光閃了一下。看了一眼李靖道:“大雪災害,大旱不斷,突厥境內已經民怨沸騰,達到了一個頂點。頡利不管是為了他的統治還是為了緩解國內的壓力。頡利隻有一條路可以走。”


    盯著杜如晦與李靖一眼,臉色凝重的道:“頡利隻有一條路可以走,那便是南犯中原,哪怕頡利心裏也清楚這個時間並不是最好的時機。因為頡利如今已經沒有了選擇!”


    看著李靖與杜如晦兩個人明滅不定的眼神,李承訓笑了笑道:“如今雖然突厥還沒有進犯我大唐,軍方必須要提前認識到這份危機。參謀本部必須盡快製定一個針對於突厥的軍事計劃。同時國防軍做好隨時奔赴戰場的準備。”


    李承訓嘴角一動。臉上帶著一絲傲氣道:“隻要他頡利敢來進犯中原,藥師大唐的國旗必定會插在龍庭之上。”


    ……


    三個人的談話持續了一會兒就結束了,他們都知道這件事情必須要得到重視,頡利乃是一代梟雄,這樣的人是很危險的。這樣的人心思難辨,也許下一刻鍾他已經揮師南下了。


    “啟奏陛下,高句麗使者淵蓋蘇文,突厥使者突利,日本使者臣本靜子,吐穀渾使者拔固等求見!”就在李承訓前腳剛到太極宮,就聽到了這樣的消息傳來,倒是讓李承訓有些好笑。


    “傳朕旨意,令各國使者覲見!”


    “遵命!”


    這一刻的李承訓眸子裏閃爍著精芒,殺機無可厚非。他心裏清楚後世日本能夠崛起,遣唐使起了很大的作用。


    唐朝代隋以後,日本沿襲遣使入隋的舊製,繼續派出遣唐使。遣唐使的派遣目的,除了與唐朝表示友好、以及把先進的唐朝製度及文化吸收輸入以外,亦包括搜集朝鮮半島及東亞地區的情報。


    遣唐使團的規模初期約一、二百人,僅一、二艘船,到中、後期規模龐大,一般約五百餘人,四艘船,最多是838年第十八次竟達651人。使團成員包括大使、副使及判官、錄事等官員,還有文書、醫生、翻譯、畫師、樂師等各類隨員和工匠水手。此外,每次還帶有若幹名留學生和學問僧。


    日本朝廷選拔的使臣大多為通曉經史、才幹出眾而且漢學水平較高、熟悉唐朝情況的第一流人才。甚至相貌風采、舉止言辭也不同凡響,就是隨員也至少有一技之長,至於留學生與學問僧也均為優秀的青年,有的在留學前已在國內嶄露頭角,學成歸來一般均有一定建樹。


    遣唐使團在中國均受到盛情接待。唐朝有關州府得到使團抵達的報告後,馬上迎進館舍,安排食宿,一麵飛奏朝廷。地方政府派專差護送獲準進京的使團主要成員去長安,路途一切費用均由中國政府負擔。遣唐使抵長安後有唐廷內使引馬出迎,奉酒肉慰勞,隨後上馬由內使導入京城,住進四方館,由監使負責接待。


    按著遣唐使呈上貢物,唐皇下詔嘉獎,接見日本使臣,並在內殿賜宴,還給使臣授爵賞賜。遣唐使臣在長安和內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處參觀訪問和買書購物,充分領略唐朝風土人情。


    遣唐使歸國前照例有餞別儀式,設宴暢飲,贈賜禮物,珍重惜別。唐朝政府除優待使臣外還給日本朝廷贈送大量禮物,表現了泱泱大國的風度。最後遣唐使一行由內使監送至沿海,滿載而歸。遣唐使一旦安全迴國,立即奏報朝廷,進京後舉行盛大歡迎儀式。使臣奉還節刀,表示使命完成,天皇則為使臣晉級加官,賞賜褒獎,並優恤死難者。


    這也是李承訓一直以來都看不起李世民的原因,為了一個天可汗的虛名,都幹了些什麽鳥事。


    送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大漢民族的諸多文化典籍與領先當世的技術。從而讓吐蕃王朝得以崛起,這雖然迎來了一丁點虛名,但是從長遠看來,李世民的這般舉動就是對大漢民族,對於大唐帝國的犯罪。


    就是因為李世民一時之間的愛慕虛名,在天可汗的虛名下沾沾自喜。從而導致了大唐在貞觀之後與吐蕃王朝幾乎一百年之久的戰亂,更有甚者一時間吐蕃王朝的軍隊都已經攻破了青海。


    這簡直就是大漢民族的恥辱,對於異族人特別是像高句麗,倭寇,吐蕃這樣懷揣狼子野心的國家,對於他們來說懷柔都是不需要的,對於他們最強大武器便是戰爭。


    利用如今大唐領先世界的科技與各項技藝,以及大唐帝國如今的富饒強盛,也是到了對周邊國家進行戰爭,宣誓自己霸權的時候到了。整個亞洲隻有一個國家,那便是大唐,這便是李承訓對於自己定下的目標。


    本來李承訓打算解決了******這個最為強盛的大敵之後,才騰出手來逐一對付例如高句麗這般的潛在之敵。卻不曾想到這個時候的倭寇,高句麗以及吐蕃王朝也是找死一般的跟著******的使者來了。


    李承訓擺駕承乾殿,下令文武百官上朝,接見各國使節。高坐在龍椅上,李承訓的心裏滿是殺機,從剛才的話裏麵他察覺到了幾個在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吐蕃王朝的祿東讚,突厥二可汗突利,高句麗的權臣淵蓋蘇文。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承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負一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負一笑並收藏大唐李承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