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租了艘小船從建德向南駛向婺州金華。
千山景色此間有,萬古書台別地無。
走遍涪江兩岸,無敵金華山。
攬盡世間風光,獨數此美景。
曹宅鎮。
“胡伯,備馬。”
“員外,今日不讀書了?”
“爹身體有些不適,我代走一遭。”
“好,好,我這就去備馬。”
“胡伯,你不用去了。”
“啊?官人,恁上次去大黃村差不離有半年了罷?路徑記不清了罷?”
“哈哈,記得清,有兩個小廝陪我去就行了,胡伯你年紀大了,莊裏莊外事這般多,就不要到處跑了。”
“好,我聽官人的。”胡伯謝了轉身去備馬,被稱唿官人的中年男子檢視了一番賬冊戶薄確保無缺,片刻後胡伯取來了馬,三人登鞍上馬,直往大黃村奔去。
大黃村口好不熱鬧,十幾輛大車路邊靠著,幾十口百姓聚集在一掛大秤前,一個小廝舉著賬本劃賬,兩個小廝看秤。
“看鄭大官人來了!”一個眼尖的漢子道。
“可不是莫!上次來不得有三五個月了?”
“嗯,嗯,有的,有的。”
這邊小廝看少東家來了,勻出一個人上前接引,“官人,怎的勞恁親自過來了,這些許小事,我們這些下人包管給恁辦妥。”
“無礙,讀書乏了,過來看看。”鄭官人下馬靠近人群,百姓們見了上前作輯問好。
“鄉親們今年收成如何?”
“好的很,好的很,又得了幾日的好日頭。”村正開口道,眾人也是附和。
“那坦溪水渠如何了?”
“就是得了官人指點,才叫家家戶戶得了這水利,得了個大收成。”
“馬老漢與他鄰家王老漢爭地之事後可再有爭執?”
兩個老漢出了人群,朝鄭官人作輯:“老漢得了官人調停心服口服,再不曾爭執。”
“好,好,鄉裏鄉親,為那些雞毛蒜皮小事爭執豈不傷了情分,和氣生財嘛!”
眾人點頭稱是,鄭官人又詢問一些村子的近況,哪家有爭執,哪家有困惑哪家染了小病,都一一解答,待眾人沒了話頭,鄭官人笑笑:“鄉親們無事了罷?今年收成既然好些,往日的欠賬是否還些?”
“是理,是理,當還。”
待小廝們把今這一季的租子收完了,鄭官人打開賬本,開始對欠賬。
“李二,你家去年欠了三石米,這次還多少?”
“今個都能還。”
“孫老伯,年前你家借了二石米,這次還多少?”
“鄭大官人,小老兒婆娘害病,一直吃藥,能不能寬限些?”
“好,就寬限些。”
“多謝大官人”
“張小六兒,你呢,這二石米可都欠了三季了!”
“鄭大官人!小人,小人作買賣折了本錢。”
“怎的?得了好收成又想拿去賭?”
“小人不敢,真的是做買賣折了本錢。”
“那好,既然是做買賣,請何人作的保,又是作的什麽買賣?”
“啊,做的,做的那販藥材的買賣,請的,請的那~~作的保。”最後聲音小的都聽不到了。
“夠了!不學好的懶柴!這欠賬,一個子兒也不能少!安安心心種地養家!少跑去胡混!有些錢去讀點書,不願種地去做個家仆也有個頭麵!”
張小六兒懦懦應了。
鄭大官人打一早出門,半下午才迴來,著兩個小廝帶著村壯推著大車把糧入了倉,點了賬這才完事,推車的村壯一人賞了二十個大錢打發散了,帶著兩個小廝慢慢迴莊。
“大官人,恁就是心善,跟這般農夫講什麽仁慈,這一天跑來,欠賬沒收多少,空耽誤了一日時光,小的下去,包準兒能收迴來!”
“百姓自有難處,不可過分。”
“大官人,我看還是利錢太低,使得這些人放肆,外麵那些個員外,這借賬,哪個不得八十分利?員外這四十分利,太過心善了!”
鄭大官人搖頭歎息,不複再言。到了莊前,燈火通明,早有蒼頭出來接了馬匹。
“何人來此,聽的府中這般熱鬧?”
“官人好耳力,晌午頭來了個員外,帶著十來個威風的護衛,說是慕名而來,老爺請了吃酒,官人再不迴來,就要派人去請呐。”
“哦?”鄭官人也顧不得多想,直入後院,梳洗淨了,換了身幹淨衣裳,這才出來見客,隻見老爹堂上正坐,堂下隻坐了兩席位,再往後三桌二十個大漢圍著吃的正歡。
鄭官人向老爹請了安,拱手過來,“在下,鄭剛中字亨仲,今番遲來,客人莫要怪罪。”
“哈哈,鄭亨仲,百聞不如一見,在下姓王,王德勝,初次見麵有禮了。”不是王倫,還能是誰?
兩人敘禮已畢,鄭老員外喚過兒子吩咐幾句便請辭去了,王倫看此人有疾
卻親自作陪心中很是讚歎。
兩廂落座,鄭剛中這才上下打量王倫
,猜測著對方的身份,且吃了片刻鄭剛中這才道:“不知員外來訪有何指教?”
王倫這算是頭一次招攬有家室日子過得不錯的土財主,這種人最是難招攬,不過對王倫來講,除了犯了大案,或是走投無路的都難招攬,也沒什麽區別,既然來了見一見,說不定以後有機會。
“聽聞鄭員外精通農桑之治,特來求教,不知可否指點一二?”
鄭剛中上下打量了一番王倫道:“員外,我這農桑之治,你即便聽的,卻學不來的。”
“哦?何出此言?”
“不知員外莊下多少農戶,多少牛驢,多少田地?”
“農戶三百,牛二百,田地三千畝。”王倫說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數。
“哦?敢問牛租幾何?地租幾何?”
“牛租沒有,地租老農一成,新農四成。”這老農說的是濟州島的移民,因為是開的荒地,租賦隻有一成,再加上濟州島的地理位置,所以養人為主,收稅不是重點,新農說的是高麗南部移民,對於當時稅收的起征點,王倫與聞煥章,蕭嘉穗,仇悆等人激烈的商討過,因為南部的耕地肥沃,一畝地平均產量兩石以上,又是開好的地,故而眾人人強調稅賦不可太低,梁山有幾十萬人馬吃飯,王倫卻一心要降低,最後定了個四成,一年兩熟來算,一戶一年收四百石糧食,上繳一百六十石,自留二百四十石,豐衣足食的量了。
“哦?王員外,你這員外做的虧嘍。起碼少收一倍的租稅。交了朝廷的租賦,你還能留多少?”土財主是要給朝廷交稅的,按王倫這樣收,還要倒貼,不過,皇親國戚,望族貴胄權臣的封地是不需要交稅的。
王倫一笑:“所以前來求教,不欲加賦於百姓。”
鄭剛中也笑了:“原來員外是同道中人(考取功名,造福百姓),不過朝廷的賦稅可少不得,也罷,按你所言,即便可以自定賦稅,也不可如此。百姓務農應專精,如今的賦稅不重,二道,三道稅確是有些過重,朝廷本意變法輕賦,傳到地方卻難免偏激。”
“亨仲兄所陳不假,不妨設一樂土,君有何高見?”
鄭剛中想想道:“王兄既作此題,我便大膽直言。百千年來,稅種多,稅額重,無非就是一個錢字,王兄可知我大宋稅收大頭是什麽嗎?”
“怕是鹽稅了罷?”
“不錯,這鹽稅講起來,稱為人頭稅更為貼切,人不可以不吃,卻以為吃的不多,也沒多少錢,沒想到這錢卻是根本。”
王倫點點頭,沒錯,即便到了後世,這鹽務稅收還是有意無意的專管,這商稅收起來難度大,那這看起來很公平的人頭稅就好操作多了,貧民吃低價鹽,富人吃高價鹽,有高低之分,有選擇的餘地。
“再講這糧稅,卻是少收不得,百姓勤勉有餘糧,懶作就要叫他餓肚子!”
“這……亨仲兄,這樣把百姓當畜生,釘死在土地上,與那刮骨熬油之徒有何分別?”
“嗯,確是無情,卻也有理,苛稅重,土財富而百姓苦,為何江南富而京西荊湖苦?土肥不同濕熱不同勞作之人不同,必要其盡力耕作才可。”
王倫汗顏,讓百姓死命耕作然後收稅就是生財之道?
“王兄覺得我所言太過淩厲?哈哈!”鄭剛中大笑幾聲。
“亨仲兄泰然自若,必有後言。”
“不錯,收上來的錢糧除卻軍餉,吏餉,度支,儲備,修葺,還有興建,興學,開荒,治河諸般事宜,況幾戶小農可興乎?”
“此般大事,用度頗多,但盤剝百姓實過。”
“此乃取之於百姓,用之於百姓,是,多收了糧稅,但這錢修整了村道,加固了河渠,清理了河道,還蓋起了學堂,請來了先生,若少收些稅,百姓真的能過好麽?”
“亨仲兄所言乃集中力量辦大事,叫賦稅不妥。”
“不須花哨編些個名目,叫不識幾個大字百姓撓頭,每年情況各有不同,多寡官吏商決,起個什麽名目百姓能說什麽?”
“王某愧然。”是啊,各項支出還不是官府說了算,比如修一條路,難道真的修完了就可以少繳稅嗎?別做夢了!搞那麽多名頭作甚!
鄭剛中笑笑,喚來下人交待幾句,繼續道:“我家幾代傳承,在此生息,知百姓不易,卻也知百姓質樸卻執拗,也愛攀比,也有嫉妒偷懶做白日夢,需要有識之人引導,軟的見效慢,就是村學,硬的見效快就是強製,稅收雖重,卻能讓他們見識到好處,村裏通了寬敞的路也值得吹一番。”
“亨仲兄所言字字金玉。”
“哈哈,不才,田壟之事多講了幾句,王兄,專門做的湯,嚐嚐。”
王倫嚐了幾口湯,稍稍便見底,鄭剛中見眾人吃喝已盡,站起身來:“王兄,時候不早了,且請休息罷。”
王倫陪說幾句,便跟著鄭剛中去準備好的客房,王倫四下一看很是滿意,鄭剛**手拜別,王倫卻道:“聽亨仲兄一席話,感觸良多,冒昧一問,能否再討教一二?”13
鄭剛中笑笑道:“遠來是客,不妨事,待我安了爹娘,梳洗換一身衣裳再來與王兄小飲。且等半個時辰。”
“多謝亨仲兄。”
鄭剛中轉身離開迴到大堂,幾個丫鬟仆人在收拾碗筷。
“官人,這員外真是個妙人。”
“怎講?”
“他帶來的二十個壯漢護衛個個雄壯,卻是極守規矩,吃飯也不作言語,每次上菜都陪著小心,這杯盤碗盞舔個光溜。”
“何止他那護衛,那員外,那跟班也吃的幹淨,卻是從沒見過這樣的員外家丁。”
鄭剛中聽了一陣,打發下人都散了,自去拜了爹娘,梳洗一番,換了身衣裳提了一壺好茶去尋王倫。
王倫心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想法需要鄭剛中來佐證,梳洗好了靜等。鄭剛中見了門口站的筆直的護衛,笑了笑,叩門,王倫親出迎進,倆人打開話匣直又聊了兩個時辰這才散去。
第二天,王倫與鄭剛中達成了采買稻種,菜種的買賣,漢城府現在種植的作物,大多是當地已有的,為了不影響收成,王倫沒敢在第一年大換,以後就要逐步引種高產量高抗病的稻種了,現在江南的稻種有幾十種,鄭剛中推薦了五六種,由鄭家供貨,皆大歡喜。
王倫很是想把鄭剛中拉上自己的小船,可留在當地的事務也不小,歎了口氣,別離而去。
千山景色此間有,萬古書台別地無。
走遍涪江兩岸,無敵金華山。
攬盡世間風光,獨數此美景。
曹宅鎮。
“胡伯,備馬。”
“員外,今日不讀書了?”
“爹身體有些不適,我代走一遭。”
“好,好,我這就去備馬。”
“胡伯,你不用去了。”
“啊?官人,恁上次去大黃村差不離有半年了罷?路徑記不清了罷?”
“哈哈,記得清,有兩個小廝陪我去就行了,胡伯你年紀大了,莊裏莊外事這般多,就不要到處跑了。”
“好,我聽官人的。”胡伯謝了轉身去備馬,被稱唿官人的中年男子檢視了一番賬冊戶薄確保無缺,片刻後胡伯取來了馬,三人登鞍上馬,直往大黃村奔去。
大黃村口好不熱鬧,十幾輛大車路邊靠著,幾十口百姓聚集在一掛大秤前,一個小廝舉著賬本劃賬,兩個小廝看秤。
“看鄭大官人來了!”一個眼尖的漢子道。
“可不是莫!上次來不得有三五個月了?”
“嗯,嗯,有的,有的。”
這邊小廝看少東家來了,勻出一個人上前接引,“官人,怎的勞恁親自過來了,這些許小事,我們這些下人包管給恁辦妥。”
“無礙,讀書乏了,過來看看。”鄭官人下馬靠近人群,百姓們見了上前作輯問好。
“鄉親們今年收成如何?”
“好的很,好的很,又得了幾日的好日頭。”村正開口道,眾人也是附和。
“那坦溪水渠如何了?”
“就是得了官人指點,才叫家家戶戶得了這水利,得了個大收成。”
“馬老漢與他鄰家王老漢爭地之事後可再有爭執?”
兩個老漢出了人群,朝鄭官人作輯:“老漢得了官人調停心服口服,再不曾爭執。”
“好,好,鄉裏鄉親,為那些雞毛蒜皮小事爭執豈不傷了情分,和氣生財嘛!”
眾人點頭稱是,鄭官人又詢問一些村子的近況,哪家有爭執,哪家有困惑哪家染了小病,都一一解答,待眾人沒了話頭,鄭官人笑笑:“鄉親們無事了罷?今年收成既然好些,往日的欠賬是否還些?”
“是理,是理,當還。”
待小廝們把今這一季的租子收完了,鄭官人打開賬本,開始對欠賬。
“李二,你家去年欠了三石米,這次還多少?”
“今個都能還。”
“孫老伯,年前你家借了二石米,這次還多少?”
“鄭大官人,小老兒婆娘害病,一直吃藥,能不能寬限些?”
“好,就寬限些。”
“多謝大官人”
“張小六兒,你呢,這二石米可都欠了三季了!”
“鄭大官人!小人,小人作買賣折了本錢。”
“怎的?得了好收成又想拿去賭?”
“小人不敢,真的是做買賣折了本錢。”
“那好,既然是做買賣,請何人作的保,又是作的什麽買賣?”
“啊,做的,做的那販藥材的買賣,請的,請的那~~作的保。”最後聲音小的都聽不到了。
“夠了!不學好的懶柴!這欠賬,一個子兒也不能少!安安心心種地養家!少跑去胡混!有些錢去讀點書,不願種地去做個家仆也有個頭麵!”
張小六兒懦懦應了。
鄭大官人打一早出門,半下午才迴來,著兩個小廝帶著村壯推著大車把糧入了倉,點了賬這才完事,推車的村壯一人賞了二十個大錢打發散了,帶著兩個小廝慢慢迴莊。
“大官人,恁就是心善,跟這般農夫講什麽仁慈,這一天跑來,欠賬沒收多少,空耽誤了一日時光,小的下去,包準兒能收迴來!”
“百姓自有難處,不可過分。”
“大官人,我看還是利錢太低,使得這些人放肆,外麵那些個員外,這借賬,哪個不得八十分利?員外這四十分利,太過心善了!”
鄭大官人搖頭歎息,不複再言。到了莊前,燈火通明,早有蒼頭出來接了馬匹。
“何人來此,聽的府中這般熱鬧?”
“官人好耳力,晌午頭來了個員外,帶著十來個威風的護衛,說是慕名而來,老爺請了吃酒,官人再不迴來,就要派人去請呐。”
“哦?”鄭官人也顧不得多想,直入後院,梳洗淨了,換了身幹淨衣裳,這才出來見客,隻見老爹堂上正坐,堂下隻坐了兩席位,再往後三桌二十個大漢圍著吃的正歡。
鄭官人向老爹請了安,拱手過來,“在下,鄭剛中字亨仲,今番遲來,客人莫要怪罪。”
“哈哈,鄭亨仲,百聞不如一見,在下姓王,王德勝,初次見麵有禮了。”不是王倫,還能是誰?
兩人敘禮已畢,鄭老員外喚過兒子吩咐幾句便請辭去了,王倫看此人有疾
卻親自作陪心中很是讚歎。
兩廂落座,鄭剛中這才上下打量王倫
,猜測著對方的身份,且吃了片刻鄭剛中這才道:“不知員外來訪有何指教?”
王倫這算是頭一次招攬有家室日子過得不錯的土財主,這種人最是難招攬,不過對王倫來講,除了犯了大案,或是走投無路的都難招攬,也沒什麽區別,既然來了見一見,說不定以後有機會。
“聽聞鄭員外精通農桑之治,特來求教,不知可否指點一二?”
鄭剛中上下打量了一番王倫道:“員外,我這農桑之治,你即便聽的,卻學不來的。”
“哦?何出此言?”
“不知員外莊下多少農戶,多少牛驢,多少田地?”
“農戶三百,牛二百,田地三千畝。”王倫說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數。
“哦?敢問牛租幾何?地租幾何?”
“牛租沒有,地租老農一成,新農四成。”這老農說的是濟州島的移民,因為是開的荒地,租賦隻有一成,再加上濟州島的地理位置,所以養人為主,收稅不是重點,新農說的是高麗南部移民,對於當時稅收的起征點,王倫與聞煥章,蕭嘉穗,仇悆等人激烈的商討過,因為南部的耕地肥沃,一畝地平均產量兩石以上,又是開好的地,故而眾人人強調稅賦不可太低,梁山有幾十萬人馬吃飯,王倫卻一心要降低,最後定了個四成,一年兩熟來算,一戶一年收四百石糧食,上繳一百六十石,自留二百四十石,豐衣足食的量了。
“哦?王員外,你這員外做的虧嘍。起碼少收一倍的租稅。交了朝廷的租賦,你還能留多少?”土財主是要給朝廷交稅的,按王倫這樣收,還要倒貼,不過,皇親國戚,望族貴胄權臣的封地是不需要交稅的。
王倫一笑:“所以前來求教,不欲加賦於百姓。”
鄭剛中也笑了:“原來員外是同道中人(考取功名,造福百姓),不過朝廷的賦稅可少不得,也罷,按你所言,即便可以自定賦稅,也不可如此。百姓務農應專精,如今的賦稅不重,二道,三道稅確是有些過重,朝廷本意變法輕賦,傳到地方卻難免偏激。”
“亨仲兄所陳不假,不妨設一樂土,君有何高見?”
鄭剛中想想道:“王兄既作此題,我便大膽直言。百千年來,稅種多,稅額重,無非就是一個錢字,王兄可知我大宋稅收大頭是什麽嗎?”
“怕是鹽稅了罷?”
“不錯,這鹽稅講起來,稱為人頭稅更為貼切,人不可以不吃,卻以為吃的不多,也沒多少錢,沒想到這錢卻是根本。”
王倫點點頭,沒錯,即便到了後世,這鹽務稅收還是有意無意的專管,這商稅收起來難度大,那這看起來很公平的人頭稅就好操作多了,貧民吃低價鹽,富人吃高價鹽,有高低之分,有選擇的餘地。
“再講這糧稅,卻是少收不得,百姓勤勉有餘糧,懶作就要叫他餓肚子!”
“這……亨仲兄,這樣把百姓當畜生,釘死在土地上,與那刮骨熬油之徒有何分別?”
“嗯,確是無情,卻也有理,苛稅重,土財富而百姓苦,為何江南富而京西荊湖苦?土肥不同濕熱不同勞作之人不同,必要其盡力耕作才可。”
王倫汗顏,讓百姓死命耕作然後收稅就是生財之道?
“王兄覺得我所言太過淩厲?哈哈!”鄭剛中大笑幾聲。
“亨仲兄泰然自若,必有後言。”
“不錯,收上來的錢糧除卻軍餉,吏餉,度支,儲備,修葺,還有興建,興學,開荒,治河諸般事宜,況幾戶小農可興乎?”
“此般大事,用度頗多,但盤剝百姓實過。”
“此乃取之於百姓,用之於百姓,是,多收了糧稅,但這錢修整了村道,加固了河渠,清理了河道,還蓋起了學堂,請來了先生,若少收些稅,百姓真的能過好麽?”
“亨仲兄所言乃集中力量辦大事,叫賦稅不妥。”
“不須花哨編些個名目,叫不識幾個大字百姓撓頭,每年情況各有不同,多寡官吏商決,起個什麽名目百姓能說什麽?”
“王某愧然。”是啊,各項支出還不是官府說了算,比如修一條路,難道真的修完了就可以少繳稅嗎?別做夢了!搞那麽多名頭作甚!
鄭剛中笑笑,喚來下人交待幾句,繼續道:“我家幾代傳承,在此生息,知百姓不易,卻也知百姓質樸卻執拗,也愛攀比,也有嫉妒偷懶做白日夢,需要有識之人引導,軟的見效慢,就是村學,硬的見效快就是強製,稅收雖重,卻能讓他們見識到好處,村裏通了寬敞的路也值得吹一番。”
“亨仲兄所言字字金玉。”
“哈哈,不才,田壟之事多講了幾句,王兄,專門做的湯,嚐嚐。”
王倫嚐了幾口湯,稍稍便見底,鄭剛中見眾人吃喝已盡,站起身來:“王兄,時候不早了,且請休息罷。”
王倫陪說幾句,便跟著鄭剛中去準備好的客房,王倫四下一看很是滿意,鄭剛**手拜別,王倫卻道:“聽亨仲兄一席話,感觸良多,冒昧一問,能否再討教一二?”13
鄭剛中笑笑道:“遠來是客,不妨事,待我安了爹娘,梳洗換一身衣裳再來與王兄小飲。且等半個時辰。”
“多謝亨仲兄。”
鄭剛中轉身離開迴到大堂,幾個丫鬟仆人在收拾碗筷。
“官人,這員外真是個妙人。”
“怎講?”
“他帶來的二十個壯漢護衛個個雄壯,卻是極守規矩,吃飯也不作言語,每次上菜都陪著小心,這杯盤碗盞舔個光溜。”
“何止他那護衛,那員外,那跟班也吃的幹淨,卻是從沒見過這樣的員外家丁。”
鄭剛中聽了一陣,打發下人都散了,自去拜了爹娘,梳洗一番,換了身衣裳提了一壺好茶去尋王倫。
王倫心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想法需要鄭剛中來佐證,梳洗好了靜等。鄭剛中見了門口站的筆直的護衛,笑了笑,叩門,王倫親出迎進,倆人打開話匣直又聊了兩個時辰這才散去。
第二天,王倫與鄭剛中達成了采買稻種,菜種的買賣,漢城府現在種植的作物,大多是當地已有的,為了不影響收成,王倫沒敢在第一年大換,以後就要逐步引種高產量高抗病的稻種了,現在江南的稻種有幾十種,鄭剛中推薦了五六種,由鄭家供貨,皆大歡喜。
王倫很是想把鄭剛中拉上自己的小船,可留在當地的事務也不小,歎了口氣,別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