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康納德見到希特勒這幅表情,麵容莊重而嚴肅,正色道:“主席,已經百分百確認,現在,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止您成為整個黨的最高領袖。”
代表傳統陣線的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一眾高級委員逝去,整個德國工人黨內,已經沒有人能夠組織阿道夫·希特勒的上位。
領袖!
整個政黨的最高領袖,這是一個多麽激動人心的事情?
德國工人黨,必將在領袖阿道夫·希特勒的帶領之下,走向無限輝煌的未來。
“好,很好,非常好!”
聽到康納德確認的話語,希特勒再也無法忍住內心深處的喜悅之情,麵容洋溢著激動和興奮,整個人雙手緊攥成拳,不禁大聲叫喊。
好。
很好。
非常好。
黨主席德萊克斯和同黨份子死亡,這對於希特勒正在進行的事業而言,是一個重要性且具備裏程碑意義的節點。
沒有人比他更知道德萊克斯勒和同黨的死,究竟有多麽重要。
他們的死,源於一個最高保密級別的計劃。
而這個計劃整個世界僅僅隻有三個人知道,那就是他、希姆萊、江明。
“康納德,立刻為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委員舉行葬禮,並設立榮譽勳章,以此表彰他們在革命事業之中作出的奉獻,安排宣傳部針對這件事,重點描述布爾什維克的暴行和殘忍,讓我們處於弱者的形象,拉攏更多的德國民眾。”
深唿吸一口氣,站在辦公桌前的希特勒,如尖刀般銳利的雙眼,掠過一抹光芒,整個人竭力壓抑內心深處的興奮,立即下達一係列相關指示:“還有,馬上以我的名義,召開黨內最高政治委員會議,選舉新一任黨主席。”
首先,一場為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委員的黨內葬禮,這是必須經過的重要流程,關乎整個黨對領袖及高級領導的重視與尊重。
雖然希特勒非常厭惡德萊克斯勒這個人,以及那些令人惡心的同黨,可他卻明白一點,葬禮這個流程不可缺少。
其次,那就是通過這場葬禮,來換取更多的政治籌碼和民眾聲望。
最後一點——舉行德國工人黨最高政治委員會議,收獲整個計劃的果實,成為德國工人黨的領袖。
“好的,黨主席。”
秘書康納德雙目放光,渾身微微顫抖,幾乎興奮的不能自己,得到希特勒的一係列相關指示後,馬上點頭答應,對希特勒的稱唿都徹底改變。
黨主席,這是一個多麽振奮人心的詞語?
伴隨著阿道夫·希特勒經曆無數艱難險阻,這個最重要的時刻,終於來了。
領袖!
他誓死追隨的阿道夫·希特勒,即將成為德國工人黨的最高領袖。
無比興奮的秘書康納德,轉身離開了辦公室,去傳達希特勒的所有指示。
很快,整個德國工人黨對西南重要城市斯圖加特傳來的噩耗,對外作出反應。
而緊接著,整個德國社會都被工人黨傳出的這個消息,而深深震撼,尤其是布爾什維克的暴行與殘忍手段。
領袖和高級領導遇刺身亡,這對於整個政黨而言,意味著什麽?
打擊!
堪稱災難性的打擊!
德國社會為之震撼,興登堡總統更是借此機會,大肆渲染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可怕與恐怖。
宣揚布爾什維克的言論,在整件事出現之後,獲得德國社會廣大支持,許多工人甚至都對布爾什維克報以失望和憤怒的態度,認為這不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
名望。
領導蘇維埃共和國的紅色布爾什維克政黨,就在為德萊克斯勒等人的死亡而歡唿慶祝時,卻因此而損失了巨大的名望。
不過,對於布爾什維克和領袖普洛瓦來說,他們隻需要打敗德國國防軍,就能徹底掌握德國的政權,到時候再處理這些有辱政黨形象的事件。
時間緩緩流逝,德國工人黨短短一天之後,成功於柏林召開黨內最高政治委員會議。
整場會議的主要工作,就是選舉黨的新領袖。——
不過,領袖候選人僅僅隻有一個,那就是作為德國工人黨二號人物的阿道夫·希特勒。
隨後,希特勒沒有任何阻力,經由投票選舉,獲得最高政治委員會三名常務委員的六張讚同票,十五名正式委員的十五張讚同票,成功當選新一任領袖。
成為黨主席後,希特勒沒有一絲鬆緩,緊接著為遇刺身亡的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委員,舉行一場象征性的葬禮。
8月15日,整場葬禮於柏林特爾蘭公墓舉行,前任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委員的屍體,於斯圖加特火化,運迴柏林。
整場葬禮,有一千名黨員和兩千餘名支持德國工人黨的民眾參加,以及阿道夫·希特勒等一眾政黨高級領導,還有江明和七星企業一眾高層。
葬禮!
這是祭奠和銘記在革命事業之中,奉獻一生的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領導。
為奉獻於革命事業之中的他們,送上最後一程。——
整場葬禮悲重而莊嚴,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教父為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領導誦了一遍聖經。
聖經念完。
待在人群最前方的希特勒和江明,先後為十六座光鮮靚麗的墳墓,送上了一束束鮮花,送走最後一程。
“江,我們距離目標,越來越近了。”獻上一束束鮮花後,已經結束所有工作的希特勒,目光掃視四周聚集的人群,內心一片輕鬆,向站在旁邊的江明輕聲說道。
兩人獻花完畢,便遠離了人群和整個葬禮儀式,不再參與這場虛偽的葬禮。
虛偽。
是的,這就是一場虛偽的葬禮。
希特勒對德萊克斯勒等人的死,毫無尊敬和感動之意,隻有喜悅之情。
江明聽到希特勒這番話,麵容淡然,深邃的目光毫無波動,眺望前方那座山頭漫山遍野盛開綻放的薰衣草,輕輕點了點頭,迴應道:“是的,阿道夫,目標越來越近了,德國和日耳曼民族會因你而改變。”
代表傳統陣線的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一眾高級委員逝去,整個德國工人黨內,已經沒有人能夠組織阿道夫·希特勒的上位。
領袖!
整個政黨的最高領袖,這是一個多麽激動人心的事情?
德國工人黨,必將在領袖阿道夫·希特勒的帶領之下,走向無限輝煌的未來。
“好,很好,非常好!”
聽到康納德確認的話語,希特勒再也無法忍住內心深處的喜悅之情,麵容洋溢著激動和興奮,整個人雙手緊攥成拳,不禁大聲叫喊。
好。
很好。
非常好。
黨主席德萊克斯和同黨份子死亡,這對於希特勒正在進行的事業而言,是一個重要性且具備裏程碑意義的節點。
沒有人比他更知道德萊克斯勒和同黨的死,究竟有多麽重要。
他們的死,源於一個最高保密級別的計劃。
而這個計劃整個世界僅僅隻有三個人知道,那就是他、希姆萊、江明。
“康納德,立刻為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委員舉行葬禮,並設立榮譽勳章,以此表彰他們在革命事業之中作出的奉獻,安排宣傳部針對這件事,重點描述布爾什維克的暴行和殘忍,讓我們處於弱者的形象,拉攏更多的德國民眾。”
深唿吸一口氣,站在辦公桌前的希特勒,如尖刀般銳利的雙眼,掠過一抹光芒,整個人竭力壓抑內心深處的興奮,立即下達一係列相關指示:“還有,馬上以我的名義,召開黨內最高政治委員會議,選舉新一任黨主席。”
首先,一場為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委員的黨內葬禮,這是必須經過的重要流程,關乎整個黨對領袖及高級領導的重視與尊重。
雖然希特勒非常厭惡德萊克斯勒這個人,以及那些令人惡心的同黨,可他卻明白一點,葬禮這個流程不可缺少。
其次,那就是通過這場葬禮,來換取更多的政治籌碼和民眾聲望。
最後一點——舉行德國工人黨最高政治委員會議,收獲整個計劃的果實,成為德國工人黨的領袖。
“好的,黨主席。”
秘書康納德雙目放光,渾身微微顫抖,幾乎興奮的不能自己,得到希特勒的一係列相關指示後,馬上點頭答應,對希特勒的稱唿都徹底改變。
黨主席,這是一個多麽振奮人心的詞語?
伴隨著阿道夫·希特勒經曆無數艱難險阻,這個最重要的時刻,終於來了。
領袖!
他誓死追隨的阿道夫·希特勒,即將成為德國工人黨的最高領袖。
無比興奮的秘書康納德,轉身離開了辦公室,去傳達希特勒的所有指示。
很快,整個德國工人黨對西南重要城市斯圖加特傳來的噩耗,對外作出反應。
而緊接著,整個德國社會都被工人黨傳出的這個消息,而深深震撼,尤其是布爾什維克的暴行與殘忍手段。
領袖和高級領導遇刺身亡,這對於整個政黨而言,意味著什麽?
打擊!
堪稱災難性的打擊!
德國社會為之震撼,興登堡總統更是借此機會,大肆渲染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可怕與恐怖。
宣揚布爾什維克的言論,在整件事出現之後,獲得德國社會廣大支持,許多工人甚至都對布爾什維克報以失望和憤怒的態度,認為這不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
名望。
領導蘇維埃共和國的紅色布爾什維克政黨,就在為德萊克斯勒等人的死亡而歡唿慶祝時,卻因此而損失了巨大的名望。
不過,對於布爾什維克和領袖普洛瓦來說,他們隻需要打敗德國國防軍,就能徹底掌握德國的政權,到時候再處理這些有辱政黨形象的事件。
時間緩緩流逝,德國工人黨短短一天之後,成功於柏林召開黨內最高政治委員會議。
整場會議的主要工作,就是選舉黨的新領袖。——
不過,領袖候選人僅僅隻有一個,那就是作為德國工人黨二號人物的阿道夫·希特勒。
隨後,希特勒沒有任何阻力,經由投票選舉,獲得最高政治委員會三名常務委員的六張讚同票,十五名正式委員的十五張讚同票,成功當選新一任領袖。
成為黨主席後,希特勒沒有一絲鬆緩,緊接著為遇刺身亡的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委員,舉行一場象征性的葬禮。
8月15日,整場葬禮於柏林特爾蘭公墓舉行,前任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委員的屍體,於斯圖加特火化,運迴柏林。
整場葬禮,有一千名黨員和兩千餘名支持德國工人黨的民眾參加,以及阿道夫·希特勒等一眾政黨高級領導,還有江明和七星企業一眾高層。
葬禮!
這是祭奠和銘記在革命事業之中,奉獻一生的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領導。
為奉獻於革命事業之中的他們,送上最後一程。——
整場葬禮悲重而莊嚴,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教父為黨主席德萊克斯勒和所有高級領導誦了一遍聖經。
聖經念完。
待在人群最前方的希特勒和江明,先後為十六座光鮮靚麗的墳墓,送上了一束束鮮花,送走最後一程。
“江,我們距離目標,越來越近了。”獻上一束束鮮花後,已經結束所有工作的希特勒,目光掃視四周聚集的人群,內心一片輕鬆,向站在旁邊的江明輕聲說道。
兩人獻花完畢,便遠離了人群和整個葬禮儀式,不再參與這場虛偽的葬禮。
虛偽。
是的,這就是一場虛偽的葬禮。
希特勒對德萊克斯勒等人的死,毫無尊敬和感動之意,隻有喜悅之情。
江明聽到希特勒這番話,麵容淡然,深邃的目光毫無波動,眺望前方那座山頭漫山遍野盛開綻放的薰衣草,輕輕點了點頭,迴應道:“是的,阿道夫,目標越來越近了,德國和日耳曼民族會因你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