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李淵打定了攻占洛陽,奪取天下的主意後,心境頓時開朗起來。道:“霸兒,關大帥的隊伍到達湖北了麽?飛鴿傳書給他,讓他速速前進,先期攻占隴南,截斷劉亦周的退路。”
李天霸道:“父王放心,關大帥三十萬大軍已經過了襄樊,最多再有五日,即可攻擊隴南,直搗隴西,攻占劉亦周的老巢武威,從而徹底平定西北。”
李淵道:“如果我們此時北伐洛陽,霸兒認為有幾成獲勝的把握?”
李天霸道:“南陽隻有五萬兵馬,父王的十萬主力在大哥的掌控之中。如果合兵一處,誰來指揮?倘若讓大哥指揮,事情就更複雜了,獲勝與否辜且不論,但內亂一定會發生,導至天下大亂。”
李淵道:“為父當然收迴兵權,親自指揮大軍攻入洛陽,入主皇宮,開創李唐霸業。”
李天霸道:“父王若親率士兵攻擊洛陽,一定可以大獲全勝。即使昆侖老祖的武威盟全力防護,霸兒與玄天門幾大高手一定能擊敗他們,保護父王安全登上帝位。”
李淵道:“就這樣定了,三日後點卯發兵。中軍官,傳令李天威軍營,讓他率軍迴歸李唐大營,聽候本王將令,違令者立斬不赦。”
中軍官領命而出。李淵道:“霸兒,你的人仍然跟隨在我的中軍衛隊中,隱藏起來,等待時機。”
傳令兵來到駐紮在河南邊境的李天威大營內,傳達了唐王合兵一處的旨意。李天威領了旨意,打發傳令兵迴去覆命,自己在中軍大帳苦思良久,仍然沒有找到應對的辦法。就這樣把兵權交迴去,李天威心有不甘。不交出兵權,又沒有任何理由。正在苦腦之時,李天成,李天佑已經進入大帳之中。李天威道:“你們怎麽知道大哥有麻煩?難不成能掐會算?”
李天成道:“傳令兵一出南陽城門,我們的人就飛報於我,所以帶了老七來見大哥。”
李天威道:“父王諭旨,要我與他合兵李唐大營,不知隻是收迴兵權,還是有另外的打算。”
李天成道:“這又是掌控全局的一個極好的機會。大哥應該把十個萬夫長召集起來,讓他們在關鍵時刻隻聽從我們的號令,父王那五萬人馬能派什麽用場?我估計父王此舉是為了進攻洛陽。我們完全可以參與其中,見機行事,說不定大事依然可成。”
李天威道:“也隻有如此了!說到底單憑我們的力量是攻不下洛陽的。有父王統軍,老九那些武林朋友必來相助,等孝唐攻入洛陽,那時我們又好做文章了!”
三人計議已定,李天威便讓傳令兵召來十個萬夫長,在中軍大帳中設席數桌,加以款待。李天威舉杯道:“諸位跟我這幾年,雖沒打過仗,歲入卻一點兒也沒有少。該照顧的我都做到了。從明日起咱們一起歸附李唐大營,我可告訴大家,雖要遵從唐王將令,但實際上應以本王子的命令為準。若在你我手裏打下江山,天威必裂土封王,以酬眾將軍功績。”
十位萬夫長仰頭喝幹杯中之酒,其中一將道:“大王子待付某一行恩重如山,我等唯命是從。”
李天威喜道:“付將軍快人快語,甚合我心。今日且把小酒喝足,我待會兒尚有每人一萬兩銀子的安家費給諸位。安置好家小後,明日一早合兵李唐大營,聽侯唐王差遣。”
眾將官見又有銀子可拿,十分高興,你唿我飲,豪情橫溢。李天威知道自己賭對了。
翌日辰時,李天威率十萬人馬往南陽進發。一天的急行軍後,抵達城西的李唐大軍營地。安置好部隊,已是戌時初刻,李天威隻身騎馬進城,來到唐王府後,請守門官通報謹見。李淵聞報,來到王府大廳之中,坐於玉案之後,宣召大王子進廳迴話。
李天威來到大廳,上前跪拜之後,道:“兒臣遵命將人馬帶入大營駐紮,特來繳還令符。”言罷將一塊調兵令符捧於手上,讓中軍官取去呈於李淵案前。
李淵道:“威兒起身說話。為父後日親提大軍前往洛陽,務要消滅劉賊亦周,統一華夏,實現天下太平。威兒可留在軍前聽用,務要參讚軍機,爭取軍前立功。”
李天威道:“是!威兒謹遵父王令諭,爭先殺敵。”
李淵道:“你先在府中住下吧!有事我再遣人找你!”
李天威道:“如此威兒告退。威兒仍住原來的老房子,父王有何差遣可讓人傳令於我。”
李淵點頭道:“去吧,好好休息,明日一早記得去與你母親請安問好。”
李天威應了聲“是”!躬身退了出去。李淵手握兒子退迴的兵符,心中感慨萬千。作為大兒子,李天威本應是唐王最好的左臂右膀,可惜他不領正事,專一在兄弟中勾心鬥角,難成大器。幸而交迴兵權未生枝節,否則這場戰爭要從家裏麵打起來,那就讓世人有話說了!
終於到了出兵之日。李唐軍營的大教場上,十五萬餘大軍整裝待發。李淵披甲貫胄,站立於點將台上,周圍站立著二十多名謀士和將領,李天霸、烏桓兄弟、伍氏四兄弟俱都站於其中。李淵高聲道:“李唐為了天下百姓起兵平叛,先後平定了中原,東北,江浙以及嶺南。未料西北反王劉亦周偷襲洛陽得手,搶先登基稱帝,實乃天下人之公敵,本王上體天心,下察民情,唯有率師征討,以安社稷。大軍過處,不許擾民!廣宣李唐仁義之風!”
眾軍齊唿:“秋毫無犯!決不擾民!打下洛陽,李唐必勝!”
李淵道:“好!伍氏兄弟領三個萬夫營為前鋒,本王自將十萬人為中軍,李天威領兩個萬夫營為合後,望三軍用命,萬眾齊心,攻克洛陽,建功立業!出發!”
大軍浩浩蕩蕩開出軍營。沿官道北上洛陽。沿途觀看的百姓人山人海,送來米糧肉食,蔬菜瓜果的不在少數。李唐治下之民眾,果然心向李唐。
<span ss="a1star" id="firstspan">
<span ss="spantools" style="disy:none">
李天霸道:“父王放心,關大帥三十萬大軍已經過了襄樊,最多再有五日,即可攻擊隴南,直搗隴西,攻占劉亦周的老巢武威,從而徹底平定西北。”
李淵道:“如果我們此時北伐洛陽,霸兒認為有幾成獲勝的把握?”
李天霸道:“南陽隻有五萬兵馬,父王的十萬主力在大哥的掌控之中。如果合兵一處,誰來指揮?倘若讓大哥指揮,事情就更複雜了,獲勝與否辜且不論,但內亂一定會發生,導至天下大亂。”
李淵道:“為父當然收迴兵權,親自指揮大軍攻入洛陽,入主皇宮,開創李唐霸業。”
李天霸道:“父王若親率士兵攻擊洛陽,一定可以大獲全勝。即使昆侖老祖的武威盟全力防護,霸兒與玄天門幾大高手一定能擊敗他們,保護父王安全登上帝位。”
李淵道:“就這樣定了,三日後點卯發兵。中軍官,傳令李天威軍營,讓他率軍迴歸李唐大營,聽候本王將令,違令者立斬不赦。”
中軍官領命而出。李淵道:“霸兒,你的人仍然跟隨在我的中軍衛隊中,隱藏起來,等待時機。”
傳令兵來到駐紮在河南邊境的李天威大營內,傳達了唐王合兵一處的旨意。李天威領了旨意,打發傳令兵迴去覆命,自己在中軍大帳苦思良久,仍然沒有找到應對的辦法。就這樣把兵權交迴去,李天威心有不甘。不交出兵權,又沒有任何理由。正在苦腦之時,李天成,李天佑已經進入大帳之中。李天威道:“你們怎麽知道大哥有麻煩?難不成能掐會算?”
李天成道:“傳令兵一出南陽城門,我們的人就飛報於我,所以帶了老七來見大哥。”
李天威道:“父王諭旨,要我與他合兵李唐大營,不知隻是收迴兵權,還是有另外的打算。”
李天成道:“這又是掌控全局的一個極好的機會。大哥應該把十個萬夫長召集起來,讓他們在關鍵時刻隻聽從我們的號令,父王那五萬人馬能派什麽用場?我估計父王此舉是為了進攻洛陽。我們完全可以參與其中,見機行事,說不定大事依然可成。”
李天威道:“也隻有如此了!說到底單憑我們的力量是攻不下洛陽的。有父王統軍,老九那些武林朋友必來相助,等孝唐攻入洛陽,那時我們又好做文章了!”
三人計議已定,李天威便讓傳令兵召來十個萬夫長,在中軍大帳中設席數桌,加以款待。李天威舉杯道:“諸位跟我這幾年,雖沒打過仗,歲入卻一點兒也沒有少。該照顧的我都做到了。從明日起咱們一起歸附李唐大營,我可告訴大家,雖要遵從唐王將令,但實際上應以本王子的命令為準。若在你我手裏打下江山,天威必裂土封王,以酬眾將軍功績。”
十位萬夫長仰頭喝幹杯中之酒,其中一將道:“大王子待付某一行恩重如山,我等唯命是從。”
李天威喜道:“付將軍快人快語,甚合我心。今日且把小酒喝足,我待會兒尚有每人一萬兩銀子的安家費給諸位。安置好家小後,明日一早合兵李唐大營,聽侯唐王差遣。”
眾將官見又有銀子可拿,十分高興,你唿我飲,豪情橫溢。李天威知道自己賭對了。
翌日辰時,李天威率十萬人馬往南陽進發。一天的急行軍後,抵達城西的李唐大軍營地。安置好部隊,已是戌時初刻,李天威隻身騎馬進城,來到唐王府後,請守門官通報謹見。李淵聞報,來到王府大廳之中,坐於玉案之後,宣召大王子進廳迴話。
李天威來到大廳,上前跪拜之後,道:“兒臣遵命將人馬帶入大營駐紮,特來繳還令符。”言罷將一塊調兵令符捧於手上,讓中軍官取去呈於李淵案前。
李淵道:“威兒起身說話。為父後日親提大軍前往洛陽,務要消滅劉賊亦周,統一華夏,實現天下太平。威兒可留在軍前聽用,務要參讚軍機,爭取軍前立功。”
李天威道:“是!威兒謹遵父王令諭,爭先殺敵。”
李淵道:“你先在府中住下吧!有事我再遣人找你!”
李天威道:“如此威兒告退。威兒仍住原來的老房子,父王有何差遣可讓人傳令於我。”
李淵點頭道:“去吧,好好休息,明日一早記得去與你母親請安問好。”
李天威應了聲“是”!躬身退了出去。李淵手握兒子退迴的兵符,心中感慨萬千。作為大兒子,李天威本應是唐王最好的左臂右膀,可惜他不領正事,專一在兄弟中勾心鬥角,難成大器。幸而交迴兵權未生枝節,否則這場戰爭要從家裏麵打起來,那就讓世人有話說了!
終於到了出兵之日。李唐軍營的大教場上,十五萬餘大軍整裝待發。李淵披甲貫胄,站立於點將台上,周圍站立著二十多名謀士和將領,李天霸、烏桓兄弟、伍氏四兄弟俱都站於其中。李淵高聲道:“李唐為了天下百姓起兵平叛,先後平定了中原,東北,江浙以及嶺南。未料西北反王劉亦周偷襲洛陽得手,搶先登基稱帝,實乃天下人之公敵,本王上體天心,下察民情,唯有率師征討,以安社稷。大軍過處,不許擾民!廣宣李唐仁義之風!”
眾軍齊唿:“秋毫無犯!決不擾民!打下洛陽,李唐必勝!”
李淵道:“好!伍氏兄弟領三個萬夫營為前鋒,本王自將十萬人為中軍,李天威領兩個萬夫營為合後,望三軍用命,萬眾齊心,攻克洛陽,建功立業!出發!”
大軍浩浩蕩蕩開出軍營。沿官道北上洛陽。沿途觀看的百姓人山人海,送來米糧肉食,蔬菜瓜果的不在少數。李唐治下之民眾,果然心向李唐。
<span ss="a1star" id="firstspan">
<span ss="spantools" style="dis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