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勳儀式之後,大戲正式準備開始。


    電弧燈被挪到了戲台大屏幕的後方,為防止有人搗亂,在電弧燈和屏幕之間拉起了麻繩,除了藝人其他人不得入內。


    戲台的一側,耿秀才帶領著一群樂人換下鑼鼓手。藝人們操持著各種樂器圍了一個圈子,吱吱呀呀地調整著音調。


    耿秀才看見達海,忙裏偷閑向他打個招唿。


    聯軍為達海和朵朵他們預留的位置不錯,就在戲台對麵。


    因為達海事先向賈軍師求情,所以朵兒紅也被允許來看戲。此刻以朵兒紅為首,達海、範文程為側,三人盤腿正坐在地上。


    朵朵在餘勝之的陪同下,正和樂人們切磋。朵朵拉起胡琴居然是一把好手,頗得樂人稱讚。朵朵驕傲地對餘勝之介紹:“胡琴又叫奚琴,本就是出自咱遼東。”


    這時戲台後麵的電弧燈亮起,燈光透過木製的方孔正好照亮屏幕,大屏幕上赫然出現幾個字:葉赫恨。


    達海正驚訝這幾個大字是如何顯現在白布上,朵朵一路小跑迴來急急地低聲向他詢問,葉赫恨是整出戲的名字,還是第一折戲的名字。


    明朝這時的雜劇都是四折,一折相當於後世話劇的一幕。每折戲是同一個背景,演員輪番裝扮出場,推動劇情的發展。


    達海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各種樂器轟然響起。


    大屏幕上的字不見了,換成了一幅山水的剪影。


    山下的流水湧動,山上的雲彩飄揚。


    一隻梅花鹿在山前吃草,募地抬起頭,驚跳著跑開。


    一隊高舉著旌旗的小人,從屏幕右下方進入畫麵。


    達海和朵朵恍然大悟,原來是皮影戲。


    戲台側麵有樂人開始在樂器的伴奏下高唱。唱腔是套用現成的曲牌,詞是耿秀才新填的。


    戲文唱的是金國大將金兀術,率領十萬大軍討伐一個叫做葉赫的部落。


    隨著唱腔的抑揚起伏,隊伍最前麵的一個騎馬皮影作出各種造型,想必這就是金兀術了。


    金兀術唱罷。鑼鼓家夥聲音猛然一變,山上唿地立起一座城寨的剪影,城寨上一個人影指手畫腳,唱的戲文是斥責金兀術不該侵犯葉赫。


    山下的金兀術和山上的葉赫首領不停地對唱,山下金兀術的身邊多出了軍師哈密蚩幫腔,山上的葉赫首領變成兩個,分別是大首領和二首領。


    雙方唱呀唱呀話不投機,金國派出太子金蟬子出戰,葉赫派出二首領應戰。


    大屏幕一黑再迅速亮起,山水剪影不見了,兩個超大的武將剪影開始打鬥。


    兩員武將一個使錘,一個使刀,二人你來我往、上天入地的纏鬥。


    二人越打越激烈,鑼鼓節奏越來越快,終於金國太子一錘把葉赫二首領打落馬下。


    大屏幕一黑再亮起又變為山水背景,山上的葉赫大首領言道二首領乃是他的親兄弟,苦苦哀求金兀術歸還二首領屍首。


    金兀術哈哈大笑,一刀把二首領的屍首豎著劈為兩半,僅把一半屍首交還山寨。


    山上的葉赫大首領怒不可遏,扯著嗓子吼起激揚的唱腔,每一聲都讓人擔心會把喉嚨喊破。


    大首領唱呀唱呀,意思就是和金國不共戴天。


    金兀術指揮嘍囉們攻山,大首領組織防禦,激烈的打鬥之後終於金兵攻上山頭。


    大屏幕背景再一變,成為一截城牆。


    城牆上一人,城牆下一人,二人的影子卻一看就知道是真人影子。


    城牆下的金兀術勸城牆上的葉赫首領投降,金兀術的影子配合著唱腔作出各種動作。


    城上的葉赫首領的影子同樣比比劃劃,一開始答應下城投降,走到一半反悔又再登城牆。


    如此這般反複三次,葉赫首領才唱出實情。


    原來葉赫首領在拖延時間等待宋朝的救兵。


    大屏幕背景再變為山水遠景。山上有兩軍隱隱在打鬥,山下開來一支龐大的援軍。


    原來是嶽飛的嶽家軍已經開到山下。


    元帥嶽飛正要上山,卻連連傳來一十二道金牌調嶽家軍迴師。


    領兵的嶽飛元帥和大兒子嶽雲對唱幾段,唱腔蒼涼,大意是朝中有奸臣,隻能含恨退兵。


    大屏幕背景再切迴城牆。


    城牆下的軍師哈密蚩獻計火燒山寨。


    城牆上的人影淒苦地唱道:眼見著宋兵已到山下卻不上山,不知為何遠遠地退兵,我葉赫對大宋忠心耿耿,為何天子不顧他的黎民死活,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內心焦急又無可奈何。


    屏幕一黑。


    戲台上轉出一人,此人頭戴雙尾雉雞翎,一身滿洲國護軍打扮,塗一張黑臉,鼓著兩腮。


    戲台下的樂人唱道我乃金國太子金蟬子,隨父征戰滅國無數軍功無算,父皇有令要火燒葉赫山寨,金蟬子奉命舉火雞犬不留。


    金蟬子一番在台前賣弄造型,台下有人湊上一支火把,金蟬子口中一噴,一股火焰漫卷著吞沒戲台。


    屏幕亮起。


    城牆下方出現跳動的火苗,城牆上的人影不甘心地唱啊唱啊。


    被巨大的火苗吞噬以前葉赫大首領留下詛咒:“葉赫就是隻剩下一個女子,也要滅掉金國報仇雪恨。”


    這時大屏幕上真的出現了煙的黑影,片刻間大屏幕一黑。


    範文程看得心驚肉跳。這明明就是借古喻今,誰都知道葉赫是海西女真中最大的一部,也是海西女真中最後滅亡的一部,先帝滅葉赫的時候就是放火。


    範文程偷眼觀察,朵兒紅麵無表情,朵朵看得入了神。


    大屏幕上煙霧影子散去,背景變成一處村莊。


    綠的樹,青的河,紅色的房子。


    居然是彩色的!


    原來這背景是用彩色顏料先畫在一張透明的魚膠膠片上,再利用電弧燈投射到屏幕。


    婉轉的胡琴響起。


    屏幕上兩隻狗影子打架,咬來咬去,一隻追著另一隻跑下去。


    朵朵屏住唿吸,場景變化太迅速了,節奏快得讓人跟不上。


    畫麵上出現一個女人的真實身影。


    這女人期期艾艾唱得婉轉,她本是葉赫首領的三妹,已然出嫁,卻被擄到金國為妾。金兀術對她始亂終棄,國仇家恨身辱,葉赫女準備自盡。


    葉赫女在河邊樹上掛上繩子,唱啊唱啊,終於脖子一伸腿一蹬,真的上吊了,兩條腿在空中一晃一晃,百姓觀眾發出一陣驚唿。


    一個男子的身影上場,唱自己姓趙名大海,本為靖康二帝之後人,被金國擄來為奴,豬狗不如苟且偷生。


    趙大海看見婦人上吊,急急忙忙從樹上救下婦人。


    婦人轉醒,埋怨趙大海不該救她。


    二人從屏幕後轉到屏幕前,表演形式成了傳統的真人對唱。


    朵朵瞪大眼睛,發現那婦人是實實在在的婦人裝扮的!


    要知道這是戲台上的婦人都是戲子男扮女裝的。


    二人在台前隻是比劃著做樣子,並不開口,唱腔全是台側的樂人代勞。


    台上一男一女一問一答互訴身世,二人同病相憐,曲調越來越悲涼,最後二人私定終身,相約忍辱負重為國報仇。


    一男一女轉迴屏幕後,時間也過去了一年。葉赫女產下一子,葉赫女懷抱嬰兒哭著唱不知這孩子的父親是哪個。


    趙大海定計,二人教導這嬰兒從小學壞,複仇大業全指望這孩子的狼子野心。


    屏幕上的孩子一輪一輪地長大,取名為阿布泰。


    在葉赫女和趙大海悉心教導下,阿布泰表麵上敦厚老實,暗地裏無惡不作,終於有一天活活氣死了葉赫生母。


    趙大海向孩子道出“實情”,他本是葉赫大將阿布泰的遺腹子,母親懷孕後被搶到金國。母親為他取親生父親之名,實指望他能雪國仇家恨。


    阿布泰聽罷把趙大海痛打一頓,箭刺耳鼻,罰趙大海為奴。


    趙大海悲喜交加。


    範文程怒不可遏,這是哪個混賬寫的狗屁戲文!


    滿洲國大汗黃太吉之母便是葉赫女,也確是葉赫首領的親妹妹。但是滅葉赫的時候黃太吉的生母已然故去,黃太吉已然成人。葉赫首領臨燒死前專門要見自己的外甥,先帝準黃太吉去最後勸降,舅舅和外甥說了什麽,外人無從知曉。


    這戲文不顧史實,張冠李戴,分明就是汙蔑大汗。


    範文程有意發作,可是在人家的地盤上。


    範文程再看兩位貝勒爺,二位好像並未動怒。


    範文程再看達海。


    達海見他滿臉通紅,反而勸解他道:“這演的就是故事。憲鬥不必過於投入,替古人擔憂。”


    ——————


    參考資料(不感興趣的書友可跳過)


    努爾哈赤的大妃之謎與葉赫的詛咒


    皇太極當了皇帝後,追認自己的生母葉赫那拉氏為皇後。有清史書中認定葉赫那拉氏為當時的“大妃”,“繼嫡福晉”或“大福晉”,從而引起曆史上努爾哈赤福晉們之間關係的混亂。


    大妃、皇後這種等級森嚴的叫法都是漢語才有,當時的滿清其實隻有一個名字——“福晉”,來源於漢語的“夫人”一詞。當時關外女真的習俗同漢人類似,一個正室福晉,其餘的都是妾室。


    各種清史文獻皆盛讚皇太極的生母葉赫那拉氏。說她麵如滿月,端莊嫵媚,風姿妍麗;氣度寬宏,不喜奉承,不懼惡言,舉止莊重大方,口無惡言,耳無妄聽,始終如一,毫無過失。她和努爾哈赤是恩愛無比的模範夫妻,亡故之後,努爾哈赤為表達自己的哀思,素食達數月,並將她葬在自己居住的院中達三年。


    後世傳說葉赫那拉氏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孟古哲哲。實際上,孟古哲哲就是蒙古姐姐,根本不是名字。葉赫部貴族源於土默特,葉赫那拉氏在一群沒有名字的福晉中被冠以蒙古姐姐的稱唿是很自然的事。


    葉赫那拉氏期間,努爾哈赤與葉赫部征戰不斷。史載一次衝突中努爾哈赤部落殺死葉赫那拉氏的親兄弟,當葉赫部討要屍首時,努爾哈赤將屍體劈作兩半,隻送迴一半。從此兩家為死仇。


    在這種背景下,葉赫那拉氏自保平安都難求,何談被冊封為“大妃”?


    根據各種原始檔案推導,葉赫那拉氏根本不可能為大福晉,應該是普通福晉一直到死。


    而清代實錄裏關於努爾哈赤的大福晉一事應該是被反複改過的。


    公認努爾哈赤十幾歲時的元配是佟佳氏,滿語叫“neneme gaiha fujin”,稱為原娶福晉。據傳當初努爾哈赤是入贅佟佳氏,所以努爾哈赤早期姓“佟”。


    佟佳氏病逝後,努爾哈赤娶了富察氏,稱為繼娶福晉,滿語叫“jai gaiha fujin”,後稱為“gundai fujin”,即袞代福晉。


    富察氏之後,努爾哈赤已稱帝,立阿濟格三兄弟生母,來自烏拉部的烏拉那拉氏為大福晉,稱為“amaga amba fujin”,即“後大福晉”。


    amaga有兩個意思,一是時間上的先後,可以理解成“後媽”;二是位置上的前後,可以理解成“後宮娘娘”。


    可能因為amaga這個詞,後世有“學者”認定烏拉那拉氏的名字為阿巴亥,所以否定俄羅斯學者認為皇太極原名為阿巴海的假說。


    筆者認為,此說從邏輯上講不通。


    看過抗美援朝電影的人都知道,阿瑪尼是老年婦女,阿巴嘎是老年男子。阿瑪是陰性,阿巴是陽性。阿巴這個詞根表示“爸爸”或者“首領”的意思,從朝鮮到蒙古都是一致的。


    一個小姑娘起名為雄性十足的阿巴亥?還不如叫韓鐵棍呢。


    根據各種原始檔案:


    萬曆十二年(1584)努爾哈赤攻打翁科洛城負傷,照顧他的是元配佟佳氏。


    萬曆十四年(1586),富察氏再嫁努爾哈赤


    萬曆十五年(1587),富察氏生第五子莽古爾泰


    萬曆十六年九月(1588年10月),葉赫那拉氏過門


    萬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葉赫那拉生皇太極


    萬曆二十一年(1593)九部來攻時,努爾哈赤身邊為“袞代皇後(富察氏)”(《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一)


    萬曆二十四年(1596),富察氏生第十子德格類


    萬曆二十九年(1601),烏拉那拉氏過門


    萬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1603)葉赫那拉卒


    萬曆三十三年(1605),烏拉那拉生第十二子阿濟格


    天命五年二月(1620),富察氏卒,葬赫圖阿拉(清室皇族族譜《星源集慶》)。


    天命五年(1620)三月二十五日,代音察告發大福晉,大福晉廢。《老檔》中並沒有明說此時的大福晉是誰。但此時富察氏的兒子莽古爾泰已經三十三歲,富察氏即使在世也是人老珠黃,想勾引別人也會有心無力,更不會引發努爾哈赤雷霆萬鈞的醋意。而從《老檔》中大福晉有幼子要撫養的記載,當時的大福晉是烏拉那拉氏無疑。


    天命九年四月(1624),努爾哈赤令族弟至赫圖阿拉移先陵,“其繼娶滾代皇後亦同移於此。”可見富察氏的正室曆史位置這時還是很牢固的。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1626),努爾哈赤卒,烏拉那拉氏殉葬


    天聰三年(1629),皇太極登基三年後將生母葉赫那拉氏遷葬到帝陵。


    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稱帝,將生母葉赫那拉氏封為太祖孝慈高皇後。


    民間一直有傳聞,由於葉赫與愛新覺羅之間的世仇,最後愛新覺羅滅亡於葉赫的詛咒。


    葉赫的詛咒來源於葉赫部首領臨死前的毒誓:“我死後,我的後代就算隻剩下一個女子,也必定要覆滅愛新覺羅。”


    甚至還有傳言,清朝皇室在修理“堂子”時挖出一塊石碑,石碑上寫著“滅大清這,葉赫也”,所以傳聞清室有“葉赫那拉氏不能入後宮”的祖訓。不過,後世沒人見過這塊石碑。


    有趣的是,葉赫那拉氏在清朝一共出過三位皇後。


    第一位皇後就是皇太極追封的生母清太祖孝慈高皇後。


    第二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皇太後。滿清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她當政是簽署的,而且慈禧皇太後以一人之力,挑起義和拳與八國聯軍開戰,清室逃離北京還是二百年獨一迴。


    第三位是光緒的正室,隆裕皇太後。宣統的退位詔書就是她簽發的。


    民間流傳,毫無根據。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河複生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簡並收藏長河複生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