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姓鄭,名雲飛,祖上幾輩世世代代一直都經商,所以家境不是一般的殷實,幾代過來家裏經營的生意越做越大,生意涉及範圍也很廣泛。
都可以這樣說鄭家生意之大,人在家中坐,錢從天下來。
到了鄭雲飛這一輩人已經是第四代,家中有一條傳下來的祖訓,鄭家人一直視這條祖訓為家族中興的根本。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裏寧,為善事者子孫興。
一直到這代一家之主鄭雲飛,平日裏做的善事不計其數,隻要遇見一些貧苦之人,不管是否為真,都要施舍一些銀兩,乞討為生的許多年紀太大的老人,鄭雲飛甚至會給其安排住處,無償照顧了好多無家可歸的老人直到離世。
這個鎮子上不管是誰,隻要提起鄭家,都會豎起大拇指,鄭家幾代人與人為善,結下了諸多善緣。
大堂之上所掛畫卷,就是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得來的,那時候家主還是鄭雲飛的爺爺鄭郅,有一次老爺子跟隨自家商隊出行,準備去自家的一個分號查看一二。
半路上遇見一對逃荒的爺孫兩人癱倒在路邊,因為一路上長途跋涉,又沒有吃上過幾頓飽飯,兩人餓的麵黃肌瘦,骨瘦林柴,特別是孩子的爺爺眼看已經快要不行了。
這一路上孩子的爺爺,找到點吃的都給不懂事的孩子自己吃,每次孩子問起老人為什麽不吃的時候,老人總是笑著說自己吃飽了,不餓。
所以孩子能撐到現在,身體自然也比老人強上一些,但是老人是身體實在撐不下去了,孩子稍微好一些,看著爺爺這樣昏了過去,肚子餓再加上心裏害怕,哭著哭著就有些累了,趴伏在老人懷裏睡著了。
期間諸多路過的行人,大多都是撇上幾眼這一老一小,一臉冷漠,視若無睹,繼續前行。
這些人心中大概會想,不是自己冷血無情,奈何天道無情,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世間就是如此,受苦受難的人太多,哪裏救得過來,自己又不是那山上神仙,何苦為難自己去幫助他人,自己能活好就行。
有過幾個心地還算善良之人,幾次想要停下腳步,可是看到兩人已經奄奄一息,心想怕是救不活了,前行幾步,心中一陣歎息,心裏暗罵一聲這世道不公,有些不忍心,便不再去看那一老一小的淒慘模樣
鄭雲飛的爺爺鄭郅看見以後,趕緊勒住馬韁繩,翻身下馬,叫停了身後的商隊,邁著大步來到一老一小跟前。
鄭郅趕緊叫人拿來隨身攜帶的水和幹糧,一隻手扶起老人,就要給其喂下這救命的食物,老人睜開深陷眼眶的雙眼,看著麵前的這位身穿綢緞的富貴人,顫巍巍的抓住鄭郅的手,艱難的搖搖頭。
半天之後,老人終於緩迴一些精氣神,似乎積攢了一身力氣,緊緊的抓住了鄭郅的手,聲音嘶啞,開口說道:“好心的恩人,我自知自己已經快不行了,就不浪費恩人的吃食了,求求你救救我的孫兒,給些吃的喝的以後,如果可以就把他帶到一個大一點的城鎮,然後就讓他自生自滅就好。”
老人說完這些話睜大眼睛,看著半蹲在麵前的中年人,眼中滿是愧疚之意,因為這樣一番話在自己這個瀕死之人口中說出,就有點想要在良心上要挾人做事的嫌疑了。
鄭郅聽完老人生前這最後幾句話,也應該算是遺言的一番話,沒有絲毫疑慮,一口就答應下來。
“老人家放心,我鄭郅今日在此發誓,一定會將你孫子撫養長大,決不食言。”
老人聽完,看著身旁睡著的孫子,摸了摸孩子滿是淚痕的泛黃小臉,說出了這一輩子最後的一句話。
“知恩莫忘報啊。”
話音剛落,鄭郅就發現手上攙扶的老人已經沒了生息,隻不過老人臉上掛著一絲笑容,想來應該是了無遺憾的離世吧。
鄭郅叫上幾個隨行的年輕漢子,在不遠處的一顆獨柳下挖了一個土坑,把老人埋葬此處,期間鄭郅從頭到尾都是親力親為,小墳塋上最後一捧土也是鄭郅撒下。
隨後鄭郅命人從隨行馬車上拆下一塊木板,立在老人墳前,因為並不知道老人姓氏和名號,所以這塊算是墓碑的木板上空白一片。
一顆孤零零的柳樹,一個小小的土堆墳塋,一塊空無一字的木碑,埋葬著一個無名無姓,死在距離家鄉千裏之外的老人。
鄭郅抱著幹瘦的孩子,放在馬車之上,一路上心情沉重,天下之大,受苦受累的貧苦百姓的確太多,但是隻要自己遇見,就不會狠心不管,盡力而為就好。
最後鄭郅把這個孩子安排在自己一個商鋪當店夥計,還專門派人教孩子讀書認字,還有經商之道,孩子天資聰慧,幾年之內就能勝任一位獨當一麵的分號掌櫃了。
鄭郅看到孩子出息了,對此也甚是欣慰,代替那位無名老人照顧孩子長大,也算沒有辜負老人臨終前的囑托。
孩子是十四歲那年,被一個路過此地的修行之人瞧見,一眼就相中了少年的修行資質,就想帶著少年跟隨自己上山修行。
少年知道之後,自己沒有擅自做主,而是找到了鄭郅,詢問這件事該怎麽辦,鄭郅知道以後心裏也替少年高興,畢竟修行一事不看家世還有身份,隻看修行資質和天分。
鄭郅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此事,少年從那天開始就去了山上修行去了,時間一晃而過就是十年之久,期間沒有任何少年的消息。
突然有一天,一位謫仙人模樣的青年劍仙禦劍來到鄭家府上,在府上呆了些時日,留下了這幅畫卷後離去。
當時那位青年就是鄭郅當年所救的那位少年郎,因為修行資質的確不凡,十年時間就已經小有成就,算的上是個小天才。
當時青年劍仙留下這幅畫卷,對鄭郅說了這幅畫的妙用,這幅畫是自己門派的一位老祖所畫,畫上之人正是自己,當時這位門派老祖得知自己下山來見救命恩人,所以特地作了這副畫卷。
這位老祖的修為實在是功參造化,所以這幅畫上留下濃濃的浩然正氣還有部分神力,青年男子說這幅畫掛在大堂之上,可以庇護鄭家不受尋常妖魔鬼怪的侵害,還能幫著穩固子孫後代香火延續,萬萬不可摘下此畫。
從此之後,這幅畫就掛在大堂牆壁之上沒有再挪動過,這麽多年以來這幅畫沒有任何變化,鄭雲飛經過老道人一提醒,果然發現了畫卷上的人臉處有點細微變化,像是有淡淡黑霧遮擋,不仔細看根本不會注意。
鄭雲飛更加認定老道人法力無邊,趕緊講起最近家裏發生的古怪之事。
都可以這樣說鄭家生意之大,人在家中坐,錢從天下來。
到了鄭雲飛這一輩人已經是第四代,家中有一條傳下來的祖訓,鄭家人一直視這條祖訓為家族中興的根本。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裏寧,為善事者子孫興。
一直到這代一家之主鄭雲飛,平日裏做的善事不計其數,隻要遇見一些貧苦之人,不管是否為真,都要施舍一些銀兩,乞討為生的許多年紀太大的老人,鄭雲飛甚至會給其安排住處,無償照顧了好多無家可歸的老人直到離世。
這個鎮子上不管是誰,隻要提起鄭家,都會豎起大拇指,鄭家幾代人與人為善,結下了諸多善緣。
大堂之上所掛畫卷,就是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得來的,那時候家主還是鄭雲飛的爺爺鄭郅,有一次老爺子跟隨自家商隊出行,準備去自家的一個分號查看一二。
半路上遇見一對逃荒的爺孫兩人癱倒在路邊,因為一路上長途跋涉,又沒有吃上過幾頓飽飯,兩人餓的麵黃肌瘦,骨瘦林柴,特別是孩子的爺爺眼看已經快要不行了。
這一路上孩子的爺爺,找到點吃的都給不懂事的孩子自己吃,每次孩子問起老人為什麽不吃的時候,老人總是笑著說自己吃飽了,不餓。
所以孩子能撐到現在,身體自然也比老人強上一些,但是老人是身體實在撐不下去了,孩子稍微好一些,看著爺爺這樣昏了過去,肚子餓再加上心裏害怕,哭著哭著就有些累了,趴伏在老人懷裏睡著了。
期間諸多路過的行人,大多都是撇上幾眼這一老一小,一臉冷漠,視若無睹,繼續前行。
這些人心中大概會想,不是自己冷血無情,奈何天道無情,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世間就是如此,受苦受難的人太多,哪裏救得過來,自己又不是那山上神仙,何苦為難自己去幫助他人,自己能活好就行。
有過幾個心地還算善良之人,幾次想要停下腳步,可是看到兩人已經奄奄一息,心想怕是救不活了,前行幾步,心中一陣歎息,心裏暗罵一聲這世道不公,有些不忍心,便不再去看那一老一小的淒慘模樣
鄭雲飛的爺爺鄭郅看見以後,趕緊勒住馬韁繩,翻身下馬,叫停了身後的商隊,邁著大步來到一老一小跟前。
鄭郅趕緊叫人拿來隨身攜帶的水和幹糧,一隻手扶起老人,就要給其喂下這救命的食物,老人睜開深陷眼眶的雙眼,看著麵前的這位身穿綢緞的富貴人,顫巍巍的抓住鄭郅的手,艱難的搖搖頭。
半天之後,老人終於緩迴一些精氣神,似乎積攢了一身力氣,緊緊的抓住了鄭郅的手,聲音嘶啞,開口說道:“好心的恩人,我自知自己已經快不行了,就不浪費恩人的吃食了,求求你救救我的孫兒,給些吃的喝的以後,如果可以就把他帶到一個大一點的城鎮,然後就讓他自生自滅就好。”
老人說完這些話睜大眼睛,看著半蹲在麵前的中年人,眼中滿是愧疚之意,因為這樣一番話在自己這個瀕死之人口中說出,就有點想要在良心上要挾人做事的嫌疑了。
鄭郅聽完老人生前這最後幾句話,也應該算是遺言的一番話,沒有絲毫疑慮,一口就答應下來。
“老人家放心,我鄭郅今日在此發誓,一定會將你孫子撫養長大,決不食言。”
老人聽完,看著身旁睡著的孫子,摸了摸孩子滿是淚痕的泛黃小臉,說出了這一輩子最後的一句話。
“知恩莫忘報啊。”
話音剛落,鄭郅就發現手上攙扶的老人已經沒了生息,隻不過老人臉上掛著一絲笑容,想來應該是了無遺憾的離世吧。
鄭郅叫上幾個隨行的年輕漢子,在不遠處的一顆獨柳下挖了一個土坑,把老人埋葬此處,期間鄭郅從頭到尾都是親力親為,小墳塋上最後一捧土也是鄭郅撒下。
隨後鄭郅命人從隨行馬車上拆下一塊木板,立在老人墳前,因為並不知道老人姓氏和名號,所以這塊算是墓碑的木板上空白一片。
一顆孤零零的柳樹,一個小小的土堆墳塋,一塊空無一字的木碑,埋葬著一個無名無姓,死在距離家鄉千裏之外的老人。
鄭郅抱著幹瘦的孩子,放在馬車之上,一路上心情沉重,天下之大,受苦受累的貧苦百姓的確太多,但是隻要自己遇見,就不會狠心不管,盡力而為就好。
最後鄭郅把這個孩子安排在自己一個商鋪當店夥計,還專門派人教孩子讀書認字,還有經商之道,孩子天資聰慧,幾年之內就能勝任一位獨當一麵的分號掌櫃了。
鄭郅看到孩子出息了,對此也甚是欣慰,代替那位無名老人照顧孩子長大,也算沒有辜負老人臨終前的囑托。
孩子是十四歲那年,被一個路過此地的修行之人瞧見,一眼就相中了少年的修行資質,就想帶著少年跟隨自己上山修行。
少年知道之後,自己沒有擅自做主,而是找到了鄭郅,詢問這件事該怎麽辦,鄭郅知道以後心裏也替少年高興,畢竟修行一事不看家世還有身份,隻看修行資質和天分。
鄭郅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此事,少年從那天開始就去了山上修行去了,時間一晃而過就是十年之久,期間沒有任何少年的消息。
突然有一天,一位謫仙人模樣的青年劍仙禦劍來到鄭家府上,在府上呆了些時日,留下了這幅畫卷後離去。
當時那位青年就是鄭郅當年所救的那位少年郎,因為修行資質的確不凡,十年時間就已經小有成就,算的上是個小天才。
當時青年劍仙留下這幅畫卷,對鄭郅說了這幅畫的妙用,這幅畫是自己門派的一位老祖所畫,畫上之人正是自己,當時這位門派老祖得知自己下山來見救命恩人,所以特地作了這副畫卷。
這位老祖的修為實在是功參造化,所以這幅畫上留下濃濃的浩然正氣還有部分神力,青年男子說這幅畫掛在大堂之上,可以庇護鄭家不受尋常妖魔鬼怪的侵害,還能幫著穩固子孫後代香火延續,萬萬不可摘下此畫。
從此之後,這幅畫就掛在大堂牆壁之上沒有再挪動過,這麽多年以來這幅畫沒有任何變化,鄭雲飛經過老道人一提醒,果然發現了畫卷上的人臉處有點細微變化,像是有淡淡黑霧遮擋,不仔細看根本不會注意。
鄭雲飛更加認定老道人法力無邊,趕緊講起最近家裏發生的古怪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