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情忙著,時間就過的快,七年彈指而過,這七年間,明熙先後收了幾撥田租,她當初買了九十多畝旱田和七十畝水田,每年能收約萬斤小麥和萬斤水稻,家裏就三口人,敞開肚皮也吃不完,不過時下人都流行存儲糧食,她就每種留下一半,剩下的一半原本是想賣掉的,隻是打聽了一下糧食價格,一斤麥子是十二文,一斤稻穀才七文錢,賣出去一萬斤也賺不到一百兩銀子,算過這筆賬,明熙心下不免有些唏噓。
種田真的是件辛勞又收益小的行業,不說別的,單說大寶每天花費一兩個小時做的墨錠,每個月都能得到八到十兩的收入,而明熙和小寶做的胭脂水粉,除去成本,每個月淨利潤都在三十兩左右,種地呢?累死累活忙碌一年的收入,還比不上他們三個隨便幹上三個月,而且還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還好,有個旱了澇了的,空忙一場都是常事,由此可見,即便是在太平盛世,普通老百姓想要過的好,都不是件容易事,若是遇上戰亂,那真的是在掙命。
明熙心中感觸良多,原本她是想明哲保身的,因親眼見了普通百姓的艱難,心裏就有些動搖,明明手中有能幫他們改善生活的東西,卻視若無睹,隻因為不想找麻煩,是不是太冷漠自私了些?這不符合她所受的教育。
思慮再三,明熙還是決定做些什麽,無非是自己多費心辛苦些,說是求個心安也好,為了自己能念頭通達也好,做了,哪怕成效不大,她也能說一聲問心無愧。
出於這種考慮,她在去接怡紅院裏的姐妹後,就把上輩子收集在空間內的紅薯、土豆、玉米拿了出來,裝作是從南邊帶過來的特產,又買了個小田莊,一是用來安置帶迴來的幾個姐妹,二則正好種植這些作物。
玉米和紅薯的產量不管什麽時候都是有保障的,周圍農家人看到後,有那精明的就過來求種子,明熙是來者不拒,隻要來求就給,不過兩年時間,周圍幾個村子都有人開荒種紅薯、玉米,種的人多了,漸漸名聲就傳了出去,傳到貴人們的耳朵裏,有心人自然能認識到它們的價值,很快就被一個官員獻給了某位王爺,又通過這位王爺上達天聽,之後的推廣種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從頭到尾明熙都沒有出麵,事情就已經辦成了。
這麽些年過去,陳家也算是在鎮上站穩了腳跟,明熙經過鍥而不舍的刷好感,成功拜在長春觀觀主玄清門下,主要是跟著他學醫,因為明熙紮實的理論知識,她學起來可謂是一日千裏進步神速,玄青道長不知內情,簡直要驚為天人,連連感歎收了個好徒弟,更是把自己所知傾囊相授,除了感念明熙好學之外,也是希望她能習得一身好醫術,以後好治病救人,明熙跟著玄清道長學了兩年,開始獨自給人診脈開方,幾年下來,看過的病人早已逾萬,便是疑難雜症也治愈好幾百例,名聲早已傳遍京郊,便是京城中的貴人,都時有人特意過來看診,不過明熙不喜歡太忙碌,她隻在上午坐診,下午則是休息時間。
而大寶和小寶兩個孩子,也長成了少年少女,就不太喜歡明熙叫他們小名,明熙也從善如流,開始稱唿他們的大名,兩個孩子這幾年各自交了幾個好友,在學習幹活之餘,跟小夥伴們一起說笑玩耍,他們反倒比明熙更早的融入本地人之中,小孩子的適應力很多時候比大人要強。
兩個孩子都已經十四五歲,大寶業已讀了七八年書,自覺水平不錯,諮詢過先生之後,準備明年下場一試,想要先考個秀才出來,他有了打算,就來問明熙的意見。
明熙一貫尊重孩子們的意願,大寶有心,她隻有支持的,從內室拿出一疊紙張,遞給大寶說:“這是二十年來曆年院試的試題和前十名的答案,你拿迴去看看,研究一下別人的答題思路,學學怎樣答題才能出彩,還有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莫要犯了忌諱。”
大寶接過厚厚一摞紙,心中感動,隻是不好意思訴諸於口,沉默片刻,說:“姑媽費心了。”
明熙笑道:“一家人何必客氣?我能做的也就這麽多了,剩下的都要靠你自己,不過你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能一次考過最好,考不過也無所謂,你還小呢,咱們有的是時間。”
大寶也笑:“是,我知道。對了,上午馮姨過來,是有什麽事嗎?難道小虎又病了?”
馮姨娘就是月柔,本名馮小月,明熙去怡紅樓時,她跟三四個姐妹正在尋思著贖身事宜,不過她們都健健康康的,想要自贖十分困難,有沒有什麽可靠的人幫忙,正為難間,明熙就到了,她們本來以為明熙走了之後就把她們忘了,猛然見到,真真是驚喜交加,後來明熙花錢找了個男人出麵,幫她們贖了身,之後一個人去投了遠方親戚,一個在本地找了個庵堂出了家,隻有馮小蘭和本名張雲雲的月媚以及本名張小英的月舞三人跟著明熙迴了家,被明熙安置在隔壁鎮上的莊子上,給她們一人買了十畝地,又幫著她們開了個醬菜鹵菜店,每個月的收入雖然不算多,卻也足夠她們衣食無憂了。
三人安頓下來之後,張雲雲和張小英兩人對嫁人沒什麽興趣,都學著明熙出家做了道士,隻有馮小蘭,在給明熙養豬的李家長子李長福的妻子病逝後,嫁給李長福做了填房,當時她才二十五六,年紀不算大,明熙又給她調理過身體,成親三年後懷了孕,在年初時生下一個兒子,長的虎頭虎腦很是可愛,小名就叫小虎,隻是身體有些弱,隔三差五就要有點小毛病,鬧得馮小蘭來找明熙,十次有八次都是因為他,故而一聽說馮小蘭過來,大寶條件反射就想到小虎身上。
種田真的是件辛勞又收益小的行業,不說別的,單說大寶每天花費一兩個小時做的墨錠,每個月都能得到八到十兩的收入,而明熙和小寶做的胭脂水粉,除去成本,每個月淨利潤都在三十兩左右,種地呢?累死累活忙碌一年的收入,還比不上他們三個隨便幹上三個月,而且還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還好,有個旱了澇了的,空忙一場都是常事,由此可見,即便是在太平盛世,普通老百姓想要過的好,都不是件容易事,若是遇上戰亂,那真的是在掙命。
明熙心中感觸良多,原本她是想明哲保身的,因親眼見了普通百姓的艱難,心裏就有些動搖,明明手中有能幫他們改善生活的東西,卻視若無睹,隻因為不想找麻煩,是不是太冷漠自私了些?這不符合她所受的教育。
思慮再三,明熙還是決定做些什麽,無非是自己多費心辛苦些,說是求個心安也好,為了自己能念頭通達也好,做了,哪怕成效不大,她也能說一聲問心無愧。
出於這種考慮,她在去接怡紅院裏的姐妹後,就把上輩子收集在空間內的紅薯、土豆、玉米拿了出來,裝作是從南邊帶過來的特產,又買了個小田莊,一是用來安置帶迴來的幾個姐妹,二則正好種植這些作物。
玉米和紅薯的產量不管什麽時候都是有保障的,周圍農家人看到後,有那精明的就過來求種子,明熙是來者不拒,隻要來求就給,不過兩年時間,周圍幾個村子都有人開荒種紅薯、玉米,種的人多了,漸漸名聲就傳了出去,傳到貴人們的耳朵裏,有心人自然能認識到它們的價值,很快就被一個官員獻給了某位王爺,又通過這位王爺上達天聽,之後的推廣種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從頭到尾明熙都沒有出麵,事情就已經辦成了。
這麽些年過去,陳家也算是在鎮上站穩了腳跟,明熙經過鍥而不舍的刷好感,成功拜在長春觀觀主玄清門下,主要是跟著他學醫,因為明熙紮實的理論知識,她學起來可謂是一日千裏進步神速,玄青道長不知內情,簡直要驚為天人,連連感歎收了個好徒弟,更是把自己所知傾囊相授,除了感念明熙好學之外,也是希望她能習得一身好醫術,以後好治病救人,明熙跟著玄清道長學了兩年,開始獨自給人診脈開方,幾年下來,看過的病人早已逾萬,便是疑難雜症也治愈好幾百例,名聲早已傳遍京郊,便是京城中的貴人,都時有人特意過來看診,不過明熙不喜歡太忙碌,她隻在上午坐診,下午則是休息時間。
而大寶和小寶兩個孩子,也長成了少年少女,就不太喜歡明熙叫他們小名,明熙也從善如流,開始稱唿他們的大名,兩個孩子這幾年各自交了幾個好友,在學習幹活之餘,跟小夥伴們一起說笑玩耍,他們反倒比明熙更早的融入本地人之中,小孩子的適應力很多時候比大人要強。
兩個孩子都已經十四五歲,大寶業已讀了七八年書,自覺水平不錯,諮詢過先生之後,準備明年下場一試,想要先考個秀才出來,他有了打算,就來問明熙的意見。
明熙一貫尊重孩子們的意願,大寶有心,她隻有支持的,從內室拿出一疊紙張,遞給大寶說:“這是二十年來曆年院試的試題和前十名的答案,你拿迴去看看,研究一下別人的答題思路,學學怎樣答題才能出彩,還有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莫要犯了忌諱。”
大寶接過厚厚一摞紙,心中感動,隻是不好意思訴諸於口,沉默片刻,說:“姑媽費心了。”
明熙笑道:“一家人何必客氣?我能做的也就這麽多了,剩下的都要靠你自己,不過你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能一次考過最好,考不過也無所謂,你還小呢,咱們有的是時間。”
大寶也笑:“是,我知道。對了,上午馮姨過來,是有什麽事嗎?難道小虎又病了?”
馮姨娘就是月柔,本名馮小月,明熙去怡紅樓時,她跟三四個姐妹正在尋思著贖身事宜,不過她們都健健康康的,想要自贖十分困難,有沒有什麽可靠的人幫忙,正為難間,明熙就到了,她們本來以為明熙走了之後就把她們忘了,猛然見到,真真是驚喜交加,後來明熙花錢找了個男人出麵,幫她們贖了身,之後一個人去投了遠方親戚,一個在本地找了個庵堂出了家,隻有馮小蘭和本名張雲雲的月媚以及本名張小英的月舞三人跟著明熙迴了家,被明熙安置在隔壁鎮上的莊子上,給她們一人買了十畝地,又幫著她們開了個醬菜鹵菜店,每個月的收入雖然不算多,卻也足夠她們衣食無憂了。
三人安頓下來之後,張雲雲和張小英兩人對嫁人沒什麽興趣,都學著明熙出家做了道士,隻有馮小蘭,在給明熙養豬的李家長子李長福的妻子病逝後,嫁給李長福做了填房,當時她才二十五六,年紀不算大,明熙又給她調理過身體,成親三年後懷了孕,在年初時生下一個兒子,長的虎頭虎腦很是可愛,小名就叫小虎,隻是身體有些弱,隔三差五就要有點小毛病,鬧得馮小蘭來找明熙,十次有八次都是因為他,故而一聽說馮小蘭過來,大寶條件反射就想到小虎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