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落下,大地陷入了黑暗之中,直到戌時,竇雄這才迴到了郿縣。
這一次出去,由於沒有帶太多的糧食,竇雄不得不返迴。迴到縣衙,吃過了飯,竇雄趕來與楊複生商量事情。他把白天裏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楊複生。
竇雄白天出城之後,按照線索追去,果然發現了山賊,人數不多,隻有二三十人,不過這些山賊都有騎馬,而且多半都是良駒,很難追上。讓人奇怪的是,這些山賊且戰且退,一路引著竇雄奔出去有百裏之多。雙方在這場追逐戰中,沒有一個人傷亡,這讓竇雄充滿了疑惑。
楊複生聽罷,站起身來,慢慢踱步,好一會,這才道:“看來這些人,很有可能是太白山群盜,他們就是故意引誘竇將軍。”
“這……按理說,太白山群盜應該投奔了李秀寧,怎麽會在這裏出現?”竇雄表示不解。
楊複生道:“或許有兩個可能,一是李秀寧也對郿縣有興趣,所以派人前來試探,也是想要看看扶風郡的底線;第二,或許是其他山賊,想要打郿縣主意。”
竇雄道:“如果是這樣,那就麻煩了。如今這股山賊不知在何處,倒是一個難題。”
“還有人數,這些山賊的具體人數,誰也不清楚,不過可以肯定一點,人數應該不算多,不然就直接來攻打了,而不是使用這等手段,逼將軍出兵。”楊複生分析道。
竇雄深以為然,這股山賊應該最多百人。
“不過也不用擔心,郿縣城中還有兩百人,加上新招募的士兵,郿縣絕不至於被旁人奪了去。如今郿縣鄉紳都十分憤怒,希望剿滅這股盜匪,將軍可要小心行事,先找到山賊的巢穴再說,不然那些個鄉紳可不是輕易對付的。”楊複生叮囑。
竇雄覺得楊複生的建議不錯,當即點頭同意,兩人又說了一會,竇雄迴去休息。
楊複生整理了思路,竇雄如今還蒙在鼓裏,說是小心,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就等著侯君集、柴孝和的好消息了。
次日一早,郿縣鄉紳又來催促竇雄出兵,一個個十分激動,昨日山賊們且戰且退,又燒毀了不少良田,令鄉紳們十分肉痛,因此都來催促,脾氣不好的,聲明若是不能盡快剿匪,要讓官府退還錢帛米糧。
“竇將軍,出去小心。”臨出兵前,楊複生又對竇雄千叮萬囑。
竇雄點頭表示明白,再度率兵一百出城,尋找山賊的下落,至於楊複生則繼續在城中招募新兵,有了昨日的經驗,今日順利得多,有條不紊地登記、考核,有特長的百姓進行特殊登記。
一日又很快過去,楊複生依舊進行了講話,有資格參軍的百姓依舊得到了米糧,這讓百姓們很是開心,一個個拎著米糧、胡髯郎肉走在街上,都覺得精神氣爽。
迴到縣衙,竇雄又迴來,依舊是沒有太大的收獲,山賊這一次跑的更遠,竇雄追了百餘裏,就收兵不追,那些山賊就又過來挑釁,雙方我進敵退、我退敵進,鬧騰得十分歡樂。
楊複生繼續為竇雄分析原因,都認為先護住良田,再派出斥候打探,這才是良策。
就在兩人說著話的時候,郿縣城南,這裏是貧民居住之地,不少百姓都選擇了參軍,有被選中的,得了米糧肉食,迴到家中,自然是歡天喜地,家中做了一頓還算豐盛的飯菜,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
有的家庭十分困難,便把半斤胡髯郎肉細細地切了,打算慢慢食用。
在一連串低矮的房屋中,有一間最為低矮的屋子,這屋子十分破爛,多處漏風,若不是已經是春天,恐怕裏麵的人早就凍成了冰塊。此時,屋子裏正燒著火,一個年約七八歲的男童看著瓦罐裏翻滾的肉塊,一副垂涎三尺的模樣,他想吃,卻迫於一旁大姐的威風,不敢動手。
“大姐、小弟,飯菜都做好了,快來吃飯。”一個聲音說著。
在一旁織布的大姐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筋骨,歎息了一聲,走上幾步,看了看瓦罐裏的胡髯郎肉,也忍不住吞了吞口水,道:“三郎,你先去。”說著,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瓦罐從火上端下來。
三郎應著,朝著大廳走去。
大廳裏,一個左腿有些不便的中年人正在咳嗽著,看見三郎進來,道:“三郎過來。”
三郎十分乖巧地過去,中年人摸著他的頭,眉頭不由皺了起來。
這些年來,家中的情況十分糟糕了!迴想當年,他當過兵,家中有著幾十畝良田,日子過得還不錯,可惜後來受了傷,不得不退伍。那時候大隋對士兵的待遇還不錯,府兵製下士兵家中良田不少,而且賦稅很低,日子也還過得去,手上退伍的士兵更是有著優待。
可是後來天下大亂,人人自危,他家中再有良田,也敵不過那些反賊,隨著戰亂的加劇,他不得不帶著妻兒逃亡關中。
天不保佑,逃亡途中妻子病逝,隻剩下他帶著三個孩子千辛萬苦逃到了關中,幾經周折,這才在郿縣勉強定居下來,靠著替人織布、種田,勉強生存。可是眼看著關中也要大亂了,這日子恐怕沒法過了。
前兩日有消息傳來,郿縣代理縣令楊縣令要招募新兵,給予每個士兵的條件不錯,這讓二郎動了心思,決意去參軍。昨日,二郎去報名,順利被錄取,眼看著明日就要去訓練了,這讓中年人十分擔憂。
“爹,吃飯了,在想什麽呢?”聲音響起,有著小麥色膚色的二郎走了過來,臉上帶著笑意。
“我要吃肉。”三郎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平時吃不上肉,這時就忍不住了。二郎昨日領到的半斤胡髯郎肉被三郎吃了一半了。
“不可胡鬧。”中年人說道。
“爹,你放心吧,軍中有吃的,縣令也許諾有肉吃,這點東西就讓三郎吃了吧。”二郎說道。
“你就是寵著他。”織布的女子端著瓦罐走了過來,屋子裏登時充盈著肉香的味道。
“二郎,你可要小心!”中年人不放心,又叮囑道。
“爹,楊縣令看起來是個好人,應當不會有事。”二郎說道。
中年人苦笑了一聲,好人?亂世之中,哪裏有什麽好人?他知道勸說不了二郎,而且家中的情況也實在糟糕,若是二郎從軍,或許家中情況能有好轉。也罷,若是出了事,大不了舍了這一條性命,也要保二郎周全。
中年人如此想著,揮揮手示意吃飯。
夜色下,諸多參軍的貧苦家庭都在吃著米粥,有著各種各種的心思。但楊縣令的慷慨,已經為郿縣百姓所知,一部分家中情況還可以勉強支撐的男子,都在想著,或許參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隨著楊複生的征兵計劃,整個郿縣上下,都知道了這個新任縣令。
這一次出去,由於沒有帶太多的糧食,竇雄不得不返迴。迴到縣衙,吃過了飯,竇雄趕來與楊複生商量事情。他把白天裏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楊複生。
竇雄白天出城之後,按照線索追去,果然發現了山賊,人數不多,隻有二三十人,不過這些山賊都有騎馬,而且多半都是良駒,很難追上。讓人奇怪的是,這些山賊且戰且退,一路引著竇雄奔出去有百裏之多。雙方在這場追逐戰中,沒有一個人傷亡,這讓竇雄充滿了疑惑。
楊複生聽罷,站起身來,慢慢踱步,好一會,這才道:“看來這些人,很有可能是太白山群盜,他們就是故意引誘竇將軍。”
“這……按理說,太白山群盜應該投奔了李秀寧,怎麽會在這裏出現?”竇雄表示不解。
楊複生道:“或許有兩個可能,一是李秀寧也對郿縣有興趣,所以派人前來試探,也是想要看看扶風郡的底線;第二,或許是其他山賊,想要打郿縣主意。”
竇雄道:“如果是這樣,那就麻煩了。如今這股山賊不知在何處,倒是一個難題。”
“還有人數,這些山賊的具體人數,誰也不清楚,不過可以肯定一點,人數應該不算多,不然就直接來攻打了,而不是使用這等手段,逼將軍出兵。”楊複生分析道。
竇雄深以為然,這股山賊應該最多百人。
“不過也不用擔心,郿縣城中還有兩百人,加上新招募的士兵,郿縣絕不至於被旁人奪了去。如今郿縣鄉紳都十分憤怒,希望剿滅這股盜匪,將軍可要小心行事,先找到山賊的巢穴再說,不然那些個鄉紳可不是輕易對付的。”楊複生叮囑。
竇雄覺得楊複生的建議不錯,當即點頭同意,兩人又說了一會,竇雄迴去休息。
楊複生整理了思路,竇雄如今還蒙在鼓裏,說是小心,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就等著侯君集、柴孝和的好消息了。
次日一早,郿縣鄉紳又來催促竇雄出兵,一個個十分激動,昨日山賊們且戰且退,又燒毀了不少良田,令鄉紳們十分肉痛,因此都來催促,脾氣不好的,聲明若是不能盡快剿匪,要讓官府退還錢帛米糧。
“竇將軍,出去小心。”臨出兵前,楊複生又對竇雄千叮萬囑。
竇雄點頭表示明白,再度率兵一百出城,尋找山賊的下落,至於楊複生則繼續在城中招募新兵,有了昨日的經驗,今日順利得多,有條不紊地登記、考核,有特長的百姓進行特殊登記。
一日又很快過去,楊複生依舊進行了講話,有資格參軍的百姓依舊得到了米糧,這讓百姓們很是開心,一個個拎著米糧、胡髯郎肉走在街上,都覺得精神氣爽。
迴到縣衙,竇雄又迴來,依舊是沒有太大的收獲,山賊這一次跑的更遠,竇雄追了百餘裏,就收兵不追,那些山賊就又過來挑釁,雙方我進敵退、我退敵進,鬧騰得十分歡樂。
楊複生繼續為竇雄分析原因,都認為先護住良田,再派出斥候打探,這才是良策。
就在兩人說著話的時候,郿縣城南,這裏是貧民居住之地,不少百姓都選擇了參軍,有被選中的,得了米糧肉食,迴到家中,自然是歡天喜地,家中做了一頓還算豐盛的飯菜,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
有的家庭十分困難,便把半斤胡髯郎肉細細地切了,打算慢慢食用。
在一連串低矮的房屋中,有一間最為低矮的屋子,這屋子十分破爛,多處漏風,若不是已經是春天,恐怕裏麵的人早就凍成了冰塊。此時,屋子裏正燒著火,一個年約七八歲的男童看著瓦罐裏翻滾的肉塊,一副垂涎三尺的模樣,他想吃,卻迫於一旁大姐的威風,不敢動手。
“大姐、小弟,飯菜都做好了,快來吃飯。”一個聲音說著。
在一旁織布的大姐站起身來,活動了一下筋骨,歎息了一聲,走上幾步,看了看瓦罐裏的胡髯郎肉,也忍不住吞了吞口水,道:“三郎,你先去。”說著,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瓦罐從火上端下來。
三郎應著,朝著大廳走去。
大廳裏,一個左腿有些不便的中年人正在咳嗽著,看見三郎進來,道:“三郎過來。”
三郎十分乖巧地過去,中年人摸著他的頭,眉頭不由皺了起來。
這些年來,家中的情況十分糟糕了!迴想當年,他當過兵,家中有著幾十畝良田,日子過得還不錯,可惜後來受了傷,不得不退伍。那時候大隋對士兵的待遇還不錯,府兵製下士兵家中良田不少,而且賦稅很低,日子也還過得去,手上退伍的士兵更是有著優待。
可是後來天下大亂,人人自危,他家中再有良田,也敵不過那些反賊,隨著戰亂的加劇,他不得不帶著妻兒逃亡關中。
天不保佑,逃亡途中妻子病逝,隻剩下他帶著三個孩子千辛萬苦逃到了關中,幾經周折,這才在郿縣勉強定居下來,靠著替人織布、種田,勉強生存。可是眼看著關中也要大亂了,這日子恐怕沒法過了。
前兩日有消息傳來,郿縣代理縣令楊縣令要招募新兵,給予每個士兵的條件不錯,這讓二郎動了心思,決意去參軍。昨日,二郎去報名,順利被錄取,眼看著明日就要去訓練了,這讓中年人十分擔憂。
“爹,吃飯了,在想什麽呢?”聲音響起,有著小麥色膚色的二郎走了過來,臉上帶著笑意。
“我要吃肉。”三郎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平時吃不上肉,這時就忍不住了。二郎昨日領到的半斤胡髯郎肉被三郎吃了一半了。
“不可胡鬧。”中年人說道。
“爹,你放心吧,軍中有吃的,縣令也許諾有肉吃,這點東西就讓三郎吃了吧。”二郎說道。
“你就是寵著他。”織布的女子端著瓦罐走了過來,屋子裏登時充盈著肉香的味道。
“二郎,你可要小心!”中年人不放心,又叮囑道。
“爹,楊縣令看起來是個好人,應當不會有事。”二郎說道。
中年人苦笑了一聲,好人?亂世之中,哪裏有什麽好人?他知道勸說不了二郎,而且家中的情況也實在糟糕,若是二郎從軍,或許家中情況能有好轉。也罷,若是出了事,大不了舍了這一條性命,也要保二郎周全。
中年人如此想著,揮揮手示意吃飯。
夜色下,諸多參軍的貧苦家庭都在吃著米粥,有著各種各種的心思。但楊縣令的慷慨,已經為郿縣百姓所知,一部分家中情況還可以勉強支撐的男子,都在想著,或許參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隨著楊複生的征兵計劃,整個郿縣上下,都知道了這個新任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