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人軍是開元名將郭知運,當年在對陣吐蕃前線設立的。


    郭知運弓馬嫻熟,頗有謀略。自開元二年至開元九年,擔任隴右節度使之職,前後居鎮八年,甚為蕃夷所憚。


    他與繼任者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君齊名,時人稱之為“王、郭”。


    這兩人都是當年基哥麾下猛將,戰功卓著。


    按說,安人軍屬於當年的功勳老部隊,不是後來攻略吐蕃時,臨時設立的那種編製隻有一千人左右的“小軍”,不應該嘩變。


    但府兵改募兵嘛,新模式也會帶來新問題。


    過往的府兵也不是沒想過嘩變,但是他們沒有嘩變的資本。


    當府兵的好處,自貞觀以後已經聊勝於無,而且府兵多半都是給自己所在家庭謀福利,而非是府兵本人所享用。畢竟,在府兵中當差的人,其家庭成員還是可以得到朝廷的賦稅減免等優待。


    如果嘩變了,朝廷追究下來,家裏人怎麽辦?


    正因為有這樣的擔憂,所以自貞觀以後,關中以外的府兵,屢屢有上官將府兵騙到某處殺害,然後侵占其財物的惡性事件發生。武周時期邊軍的屢戰屢敗,並不完全是因為指揮不當。


    府兵軍製崩潰亦是一大主因。


    府兵改募兵了,給軍餉士卒就能歸心,這些人要麽家屬都在邊鎮屯田,要麽幹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軍隊裏麵幾年不發冬衣,類似軍餉減半,剩下的發放還不足數。


    而安人軍又是在苦寒之地服役,待遇比屯紮鄯州城的臨洮軍差了不少。


    一方麵是軍餉不齊,一方麵是戍邊苦寒,人家能沒有怨言麽?


    不過安人軍雖然嘩變,但蓋嘉運卻並不是很擔心。畢竟,鄯州城內的臨洮軍是不會嘩變的,這支部隊在杜希望擔任隴右節度使期間,一直被優待,從未拖欠過軍餉,而且裝備精良。


    杜希望不能理事了,那麽蓋嘉運就是臨洮軍的代軍使,事實上,臨洮軍一直都是蓋嘉運在親自管理,這個職務方重勇是搶不走的。


    “天使,現在方重勇尚未到鄯州,朝廷的任命書送不到他手上。


    根據留後的職責,某現在要暫代隴右節度使一職了,這份任命後麵再說。還請天使迴長安以後跟聖人解釋一下。”


    蓋嘉運麵無表情的對邊令誠叉手行禮說道。這波“卡位”,還真是無懈可擊!從程序上找不到任何破綻!


    他暫代隴右節度使了,那麽方重勇來了以後,依舊是“留後”!乃是他這個臨時節度使的替代品!


    而區區安人軍鬧餉,蓋嘉運一隻手就能壓下來!


    安人軍隻不過是前線守邊的一支苦哈哈,私下裏罵娘鬧餉也不是一兩天了。


    隻要能好生“勸說”一下,這些人就會“自覺”的迴去服役的。隴右邊鎮苦寒窮困,他們還能往哪裏跑?


    最後再把其中領頭嘩變的士卒殺掉以儆效尤,就能平息紛爭。


    再向朝廷催促一下軍餉,補一部分發下去就沒事了。


    不得不說,在場眾多軍使,除了哥舒翰以外,其他人多半都是如此做想。


    所以此時此刻,他們都齊刷刷的看向邊令誠,想看看這位宮裏來的太監到底能玩出什麽花樣來。


    然而這些人萬萬沒想到,邊令誠現在考慮的問題卻是:他到底是明火執仗的幫方重勇呢,還是悄悄不動聲色的幫方重勇呢?


    麵前的這些丘八們雖然看起來不太好說話,但是……方重勇他爹方有德可是就在長安,就在皇帝身邊當禁軍大將啊!


    天天可以跟基哥見麵的!


    作為宮裏的太監,皇帝的傳聲筒。誰親誰疏,那不是一目了然麽?


    蓋嘉運算老幾啊!


    方有德雖然沒給邊令誠送過錢,但是……方重勇卻私下裏給了邊令誠一對從西域那邊過來的珍貴夜明珠,這位轉手就送給高力士了!


    正是因為不斷給高力士送禮,邊令誠才能接到一個又一個外派的任務。


    討好蓋嘉運,這位並不能給他什麽好處;但討好方重勇,好處卻是實實在在的。


    邊令誠沉吟不語,心裏琢磨著應該如何操作,才能給方重勇加“留後”的官職。


    然而正在這時,又一個傳令兵急急忙忙的衝進節度使衙門大堂,看裝束,居然是屯紮鄯城的河源軍士卒!


    和偏遠的安人軍不同,河源軍駐地鄯城,離隴右節度使駐地十多裏地遠。


    也就是方重勇前世的西寧市市區。這裏是一片環山的平原地形,有灌溉體係,是隴右地區為數不多的屯田之所。


    當年郭知運在此屯田,其屯田戶的男丁,就是河源軍一直以來的兵員。


    而且河源軍還是開元時期的功勳老部隊,黑齒常之、婁師德甚至包括郭知運本人,都曾經在這裏擔任過軍使。現在隴右邊軍的當家部隊臨洮軍,則是後來為了加強隴右前線防禦,從“後方”狄道縣調過來的絕對主力,並由曆任隴右節度使直轄並兼任軍使。


    這種情況有點類似於足球聯賽裏麵某支球隊,本來就有個在當地耕耘多年的老牌球星,更衣室大佬,被本地球迷看做是球隊支柱。


    但球隊經理為了補強球隊實力,又引進了一個球技更好,實力更強,卻跟本地人沒關係的新人,蓋過了老大哥的風頭。


    從權力結構上來說,這也算是隴右邊軍內部的某種製衡,因為隴右並不存在類似河西那樣的粟特胡勢力,自然也不會有類似赤水軍這樣一枝獨秀的絕對大哥。


    “究竟是什麽事情,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


    目前還擔任留後的蓋嘉運不悅嗬斥這位傳令兵道。


    隴右各軍軍使都不說話,邊令誠也不說話,所有人都想看到底是發生了什麽事情。


    “安人軍嘩變……”


    這位河源軍來的傳令兵結結巴巴的,看了看在場眾人的臉色,不知道要說什麽才好。


    “然後怎麽樣了?”


    哥舒翰沉聲問道,作為安人軍軍使,目前看起來,他的境況是最尷尬的,也是最糟糕的。


    “河源軍出動了數千人,將安人軍逃逸的士卒都抓了迴來,並在鄯城郊外設立營地安置了那些逃兵……”


    傳令兵撿著好聽的說,如果事情真有這麽順利,他大概不會未經通報就直接闖入節度府大堂了。


    鄯城是通往青海湖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隴右通往大鬥拔穀,勾連河西的關鍵節點。安人軍駐地就在鄯城以北的峽穀通道中。


    安人軍士卒嘩變逃離軍營,不可能繞過鄯城,被河源軍抓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完了?沒了?”


    哥舒翰氣得要跺腳,他是安人軍軍使,當然知道自己麾下那些丘八們什麽德行。或者說隴右各軍軍使,誰也不是睜眼瞎。


    河源軍軍使王難得,也是麵色不悅瞪著手下的那位傳令兵,不知道他們到底想幹啥。


    “河……河源軍的諸將士,托某問問杜節帥,河源軍所欠冬衣,什麽時候可以發下來。


    聽聞安人軍是幾年沒發冬衣才嘩變的,想想河源軍好像也被拖欠了冬衣……”


    傳令兵語無倫次的說道,嘴笨的他,居然一不小心都把實情說出來了。


    在場眾將心中都大唿臥槽!


    這種事情也是能當著宮裏太監的麵說的麽?


    現在不是中晚唐和五代十國,唐代中下層軍官及普通丘八,與他們這些軍使,無論是升遷渠道,還是待遇,都是走的不同路子。


    上層重軍功,下層重財帛,彼此之間重合之處很少。對於哥舒翰他們這樣的軍使來說,他們本人有沒有軍餉都是無所謂的!重要的是能不能立功,能不能獲得封賞,能不能升官,能不能出將入相。


    王難得一把揪住傳令兵的衣領,瞪著那雙令人畏懼的大眼睛怒斥道:“你們這是想造反麽?”


    他這麽激動不奇怪,因為比起哥舒翰,王難得所遭遇的境況實際上更險惡。


    王難得家裏去年出了點亂子,父親王思敬擔任金吾衛中郎將後,旋即長安爆發政變,忠王李亨發動叛亂。


    在這個過程中,暗地裏配合李亨的王思敬被迴京述職的嶺南經略使方有德斬殺。


    不過事後基哥也沒大開殺戒瘋狂清算,畢竟沒有抓到王思敬與忠王李亨勾結的直接證據,為了政局穩定,基哥沒對王難得做什麽。


    就好像不知道他是王思敬兒子一樣。


    至於找方有德報仇什麽的,王難得壓根沒敢去想,什麽事情都沒有活命和保住官職重要。


    基哥查到什麽沒有王難得不知道,但是他爹是不是真的該死,他心裏還是有譜的。


    為了避嫌,王難得甚至在第一時間,把與李亨家裏有關的所有東西全都給燒沒了。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王難得現在不僅不敢想報仇的事情,他甚至還要求爺爺告奶奶的,每天在心中祈禱默念,懇求上天讓基哥千萬別想起他是王思敬兒子這件事!


    他能當上河源軍軍使,除了本身驍勇善戰外,忠王李亨沒少從中出力。若是當時李亨政變成功,搞不好河源軍甚至隴右邊軍就東進關中勤王了。


    皇室內部傾軋的暗流,作為與皇子勢力關係很深的王難得來說,感受尤為明顯。


    事實上,正是杜希望的庇護,此刻王難得才能在河源軍軍使的位置上繼續幹下去,要不然在李亨政變失敗之後,他就被撤職了。


    聽到河源軍居然也跟著安人軍一起“鬧餉”,王難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這踏馬要是鬧大了,難保天子不會想起當日老爹王思敬偏向李亨的態度,拿他王難得的人頭平息禍端。


    “王軍使,高秀岩將軍也勸了,但是將士們不聽啊,都是拖家帶口的……”


    傳令兵膽怯的迴道,生怕王難得一刀把自己砍了。


    河源軍將士的想法很樸素。


    安人軍鬧餉嘩變是因為朝廷拖欠軍餉,我們河源軍也被拖欠了冬衣。


    安人軍可以鬧餉,我們就不能鬧麽?


    安人軍都嘩變了,我們沒有嘩變,就算上頭要追究責任,那也是先把安人軍這一萬多人砍完了才輪到砍河源軍的人吧?


    怎麽看朝廷都不會有這麽大的動靜,要不然就純粹是便宜吐蕃人了。


    安人軍鬧餉,我們河源軍也跟著一起鬧餉。


    成了朝廷要補齊冬衣,敗了安人軍先頂鍋,河源軍承擔的風險極小。最後估計也是不了了之。


    既然這樣,那還客氣什麽?當然是趁著各軍軍使去開會的空檔往死裏鬧啊!


    隴右節度府衙門大堂的各軍軍使們都是麵色微變,河源軍名為抓捕嘩變的安人軍逃兵,實則是將那些逃兵聚集起來,一起鬧餉!順便找人頂鍋!


    當然了,這很符合河源軍一貫以來的“老大哥”心態。


    河源軍中的士卒多是鄯城周邊屯田兵,跟安人軍士卒多半是來自外地長征健兒,情況略有差別。


    安人軍屯紮荒郊野地,又無家小在隴右。他們隻想跑路,但河源軍卻不想隴右亂起來,他們也沒其他地方可以跑,更不想被朝廷拖欠冬衣吃悶虧。


    於是跟著安人軍一起鬧軍餉,對河源軍來說反而是性價比最優的解決辦法。


    不過即使是這樣,河源軍還是顧全大局的。


    他們是“先禮後兵”。


    先派人來節度使衙門問問情況,當兵吃糧,你先拖欠軍餉的,不是我們不講道理吧?


    如果節度使不同意,那麽很難說河源軍會不會有下一步的動作。


    比如說串聯隴右其他邊軍一起鬧餉,就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


    到時候估計隻有滿編滿餉的臨洮軍不會參與了。


    真要是到了那一天,在場軍使有一個算一個,估計都會在黃泉路上熱熱鬧鬧走一遭。


    安人軍內部情緒很大,在場眾將都知道,要不然哥舒翰也不會派管崇嗣去長安拜碼頭。但是這種軍隊嘩變的連鎖反應,則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


    畢竟,這種中晚唐藩鎮內部時不時就要玩幾次的遊戲,在大唐府兵製當道的時候是不可想象的。對於在場眾人來說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迴!


    “天使,你也看到了。現在事關重大,杜節帥昏迷不醒無法理事,新任的留後又沒有到鄯州。


    某作為留後,這便去軍中安撫士卒。


    若是杜節帥醒來,此事則由杜節帥定奪。若是新任留後到任,那麽此事由他代理。


    天使將任命書放在節度使衙門,迴長安複命即可。”


    蓋嘉運對著邊令誠叉手行禮說道。


    河源軍甩來一個人見人怕的大鍋,他果斷縮了!


    蓋嘉運深知,隴右邊軍打吐蕃易,討軍餉難。對吐蕃人可以動刀子,怎麽砍都行;可是他們沒法對長安天子揮刀啊!


    王難得等人都意味深長的看了看馬上就要成為臨洮軍代軍使的蓋嘉運,心中都在暗暗發笑。


    他們還以為蓋嘉運是個狂妄自大,不知死活的愣子呢,沒想到這廝也不傻,一看情況不對,立刻就潤了!


    這個時候,留後的官職就不再是機遇,而是妥妥的大黑鍋,躲都躲不及,哪裏能跑過去拿頭去接啊!


    “如此也好,那某就在鄯州城內等方禦史來吧,其他軍務,諸位將軍請自便,某不便幹涉。”


    邊令誠一臉矜持,麵不改色說道。


    心中又悲又喜。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挽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攜劍遠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攜劍遠行並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