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辦,該怎麽辦?”
天子李璘如同一隻熱鍋螞蟻,在紫宸殿內走來走去。當初建這座皇宮的時候,方重勇就問李璘要不要把日常處理政務(上班打卡)的地方,改個名字。
比如說“乾清宮”啊“養心殿”啊之類的。
但李璘所想的是:要恢複大唐的榮光,以及李氏的權柄,於是斷然拒絕。
祖製怎能輕易變更?
所以紫宸殿雖然換了地方,但還是叫那個名字。然而,紫宸殿也沒有給李璘帶來好運。
今天一大早,本該被“處死”的高尚,居然被朝廷送迴來了。
事情起了變化!
這種“脫離掌控”,讓李璘焦躁不安。
不是說高尚不該迴來,而是不該在他這個天子還沒出手的時候,就提前迴來!
“說!為什麽你會被送迴來!為什麽?
方清昨日迴來的,他是不是跟你說了什麽!”
李璘雙目赤紅,雙手按住高尚的肩膀,不斷搖晃著他的身體。
“方清,想廢天子,立陳留王,故而將奴送迴。”
高尚麵無表情說道,非常冷靜。
“完了,完了,什麽都完了!這該如何是好啊!”
李璘不斷後退,最後跌坐在龍椅上。
忽然,他想到一件很關鍵的事情。李璘抬起頭來,看著高尚詢問道:“你如何知道方清要廢了朕?”
“韋子春被下獄了,他進大理寺獄的時候,奴正好出來,看到他了。
故而有此判斷。”
高尚輕歎一聲說道。
“這是為何?”
李璘的腦子要被幹燒了,完全不明白韋子春下獄,跟自己有什麽關係。
“刺殺的事情,是韋子春告密的。
方清讓韋子春下獄,是因為他誣告了陛下,這說明他不打算追究刺殺陳留王這件事了。
陛下大可不必為此擔憂。”
“原來是這樣啊。”
李璘長出一口氣,感受到了劫後餘生的幸運。
“陛下,您真的覺得是躲過一劫?”
高尚露出無奈的表情反問道。
“難道……不是嗎?”
李璘有些不明白,根本不覺得事態是變嚴重了。
“陛下指使刺客刺殺陳留王,方清表麵上不追究,但卻可以讓所有人都明白,是陛下所為。
不發作乃是方清是顧全大局,才沒有追究。
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並不意味著陛下就安全了。
方清要廢帝,多的是理由,沒必要揪著刺客的事情。”
高尚痛心疾首的說道。
“那,那朕該如何應對呢?”
李璘嚇得麵色煞白,心中七上八下的。
“這個奴也不知,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高尚搖搖頭,沒有接茬。
正當李璘長籲短歎的時候,一個宦官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將一份開封那邊來的公文交給李璘,隨即退到一旁。
“明日,朝臣將在皇宮內參加朝會?”
展開公文的卷軸,李璘一目十行的看完,臉上出現了怪異的表情。
居然是來這裏開會!
不過想想也正常,因為在長安的時候,朝廷開朝會就是在皇城的太極殿啊!後來改到了紫宸殿。
雖然明日是頭一遭在汴州的皇宮裏開朝會,但這個流程沒有任何問題。
“方清昨日返迴了開封城,明日朝會,倒也不足為奇。”
高尚微微點頭說道。
“會不會,是方清想在朝會上發難,以行刺宗室為由廢掉朕?”
李璘湊到高尚身邊小聲問道。
這蠢豬真是沒誰了!
高尚在心中暗罵了一句。
“陛下,如果方清要繼續追究此事,就不會將告密的韋子春下獄了。
韋子春被定罪的理由絕不會是告密,但他被定罪,一定是因為方清不想讓世人認為,是他在借題發揮。
如果現在就廢掉陛下,他如何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高尚耐心解釋道。
這不是明擺著嘛,方清把他送迴皇宮,又把告密的人抓了,顯然就是不希望外人認為是方清自己謀劃了刺殺,嫁禍給李璘。
這麽快就發難,不是明擺著那啥嘛。
“那就好,那就好。”
李璘鬆了口氣,心有餘悸。
刺殺李琦那件事,是他一時衝動了,現在想起來,當真是覺得衝動是魔鬼。
其實吧,越是弱的人,就越是喜歡投機取巧,因為他們無法通過堂堂正正的競爭,來獲得勝利。
李璘幻想著,我殺李琦,又不是殺你這個大帥,應該沒事的哈。
沒想到因為韋子春告密而導致刺殺失敗,還讓高尚進了監牢。
李璘的衝動,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
“陛下,國事艱難,外有強敵,內有權臣,還請陛下不要自暴自棄。”
高尚安慰李璘說道。
“朕知道了。”
李璘點點頭,應付了一句,也不知道有沒有聽進去。
“朕前幾日心情不好,罵了你幾句,你不會怪朕吧?”
李璘看著高尚,若有所思的詢問道。
“迴陛下,奴侍奉陛下是天經地義的。”
高尚謹慎小心的答道,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
“嗯,朕知道了。”
李璘用食指敲擊著龍椅上的扶手,裝作一副不經意的模樣問道:“方清這樣持續的收複失地,看起來,一統天下有望。隻是,那時候朕如何讓他交出兵權呢?”
這次出兵淮南與浙西的影響非常大,因為這兩地不但富庶,而且是產糧的沃土,絕對不可小覷。
以前朝不保夕的時候,汴州誰說了算,李璘也不是很在意,他更害怕的,是被人衝進臥房割了腦袋。
但現在被人打敗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汴州政權甚至有些崛起的姿態了。
於是能不能掌權,誰說了算,變成了更加要命的問題。
如果不是這樣,方清也不會著急從淮南的揚州趕迴來了。
事實上,平叛還有一部分沒有完結,淮西那邊,有賊軍在流竄,並不安穩。
“陛下,到時候,隻怕要仿玄武門故事。”
高尚壓低聲音說道。
“真的有機會麽?方清的黨羽,很多啊!這樣會不會太冒險了?”
李璘長歎一聲,搖了搖頭。類似的事情,他想都不敢想。
“誰知道呢?元子攸亦能殺爾朱榮,誰敢說方清不是下一個爾朱榮呢?”
高尚繼續蠱惑道。
“爾朱榮是誰?”
李璘反問了一句。
他愣是沒想起來這位到底是什麽人,隻覺得有點耳熟,好像在哪裏聽過一樣。
高尚一時間竟然語塞,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見李璘是真不知道,而不是故意裝糊塗,他才解釋道:“一個類似董卓的人物。”
李璘頓時恍然大悟。
……
新皇宮,老朝會,換湯不換藥。
李璘有氣無力的坐在紫宸殿的龍椅上,神遊天外,聽著方清在講述浙西剿匪的軍情。
誰誰誰立下戰功。
誰誰誰作戰勇敢。
朝廷要給什麽賞賜,當地空出來的職位,有多少官員要安排,怎麽安排。
誰升官,誰免職,誰要從浙西來汴州吏部“點卯”,接受考核。
要從汴州運送多少糧秣去揚州,要在各州設立官倉放糧,需要多少錢等等。
明年的春耕要如何布置,農具和種子準備好了沒有,給農夫的貸款怎麽發放。
似乎有說不完的事情,聊不完的議題。
方重勇說完了以後劉晏接著說,劉晏說完了嚴莊接著說,嚴莊說完了李筌接著說。
李璘看著麵前走馬燈一樣出列又入列,入列再出列的臣子們,心中毫無波瀾。
甚至想起身唱歌跳舞。
太踏馬無聊了!
李璘就是個吉祥物,像個傻子一樣坐在龍椅上。大殿的事務,都跟自己無關。
臣子們紛紛出來請示,李璘要說的,也不過是“好”“知道了”“準了”之類的。
一切,都隻是個形式,走個過場罷了。
當然了,若是讓李璘來處理這些事情,他又完全沒有辦法去做。
前線如何,他知道麽?
他不知道。
淮南與浙西民情如何?
他也不知道。
李璘連多少錢可以買一個雞蛋都不知道。
他什麽也做不了。
當然了,真正決定該如何不該如何的,是開封府衙,也就是方清的霸府。
與李璘無關。
忽然,皇宮外麵的“登聞鼓”被人敲響了!
咚!咚!咚!
敲擊聲十分沉悶,像是敲在眾人心頭一樣。
群臣們在朝會,為什麽會有人敲登聞鼓呢?
這項製度,在基哥時代,雖然有,但都隻是擺設而已。誰敲登聞鼓,要做好自己被打死的準備。
因為這項製度,要求鳴冤的事情,不能“不實”,否則按“誣告反坐”處理。
一件事既然蓋棺定論,想扭轉迴來,則需要“矯枉過正”,因此要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大的。
通常都是敲鼓之人反被打死。
而皇帝必須接待敲登聞鼓之人的鳴冤,這項製度反倒是方清定下來的。當然了,李璘覺得方清是在利用這項製度找他的茬子!一直都是對此深惡痛絕!
“諸位愛卿,這是怎麽迴事呀?”
李璘麵露驚訝之色,心中有種不好的預感。
“陛下,您是皇宮之主,登聞鼓,也是敲給您聽的。”
方重勇上前一步,對李璘叉手行禮說道。
“陛下,不如讓敲鼓之人進來,看他有什麽冤屈。”
高尚在李璘耳邊小聲建議道。
如此也好。
李璘心中暗想,於是大聲喊道:
“鳴冤之人入殿!”
“鳴冤之人入殿!”
“鳴冤之人入殿!”
聲音一個接一個的傳出去,傳得很遠,帶著不可置疑的威嚴肅穆。
終於有點朝廷的模樣了!
李璘坐直了身體,一臉期待。
很快,一個穿著白色布衣的年輕人,被兩個宦官帶了進來。李璘不認識,也不眼熟,確認是第一次見麵。
“你是何人,為何鳴冤?”
李璘微笑問道。
“草民乃是科舉進士元載。”
元載直接跪下,將一卷紙雙手托舉至頭頂。
然後就不說話了。
“高尚,你念吧。”
李璘指了指元托舉的紙卷說道,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罪狀了。
高尚走上前去,將紙卷展開,定睛一看,麵色尷尬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念啊,你怎麽不念?”
李璘有些不滿的問道。
“罷了,本帥來念吧。”
方重勇接過高尚手中的狀紙,開口念道:
“草民元載,及科舉進士一百五十三人,聯名上奏,請天子退位,太子繼位。
當今天子無道,有罪二十七條:
生活奢靡,不恤民生,此罪一;
荒淫奸邪,沉迷女色,此罪二;
不通農桑,不識五穀,此罪三;
不知兵事,文恬武嬉,此罪四;
不能生育,子嗣稀薄,此罪五;
橫征暴斂,揮霍無度,此罪六;
……
行刺兄弟,手段卑劣,此罪二十七。
草民請天子即刻退位,莫要讓神州陸沉,百姓陷入苦難之中。
冒犯了朝廷,草民願以死報國!”
方重勇念完,就看到元載忽然起身,朝著紫宸殿內的柱子撞了上去。幸虧被眼疾手快之人拉住,才沒有被撞死。
但饒是如此,元載也陷入了昏迷,並且頭也被磕破了,流了好多血,不知道能不能救迴來。
兩個醫官連忙叫人把元載抬了出去。
此時此刻,坐在龍椅上的李璘,隻覺得自己的耳朵嗡嗡作響!
反了!反了!方清這是要做什麽!
他氣得渾身發抖,嘴唇張開又合上,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整個朝堂陷入一片尷尬的沉默之中,方重勇不發話,誰也不敢開口說什麽。
這位方大帥的態度,著實有些曖昧。
他雖然沒有直接說廢帝,但是,他在念“罪狀”的時候,也沒有停下來呀?
科舉進士聯名上書,要天子退位。
你以為這隻是兒戲麽?
不不不,這其實已經是逼宮了!
“陛下身在宮中,民間百姓的聲音,還是要傾聽一下。”
方重勇麵色平靜說道,將那份“罪狀”卷好,遞給一旁站著的高尚。
“朕,朕,知道了。”
李璘結結巴巴的說道,連話都說不清楚了。
“不過這份所謂的罪狀,無憑無據,信口開河,不過是一些愚昧之人偏聽偏信,被蒙蔽了眼睛而已。
本相建議,將這一百多進士,驅離汴州,讓他們去淮南,去浙西為官,體驗民間疾苦。
也省得這些人聚集起來,整日在朝廷側畔聒噪,陛下以為如何?”
方重勇對李璘叉手行禮問道。
進士聯名上書打臉天子,逼迫天子退位讓賢,居然懲罰就隻是“趕出京城”,到外地去當官。
確定這真是處罰麽?不禁引人遐想。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李璘有些心虛的點點頭說道。
他原本還想說,要把聯名上奏,逼迫他退位的進士全都下獄呢,沒想到方清已經提前把口子堵住了。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高尚扯著嗓子高唿道。
方重勇領著重臣魚貫而出,等人都走光了,李璘這才癱軟在龍椅上,嚇得滿頭大汗,氣喘籲籲。
那感覺,就像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模樣狼狽到了極點。
“你說得對,越來越危險了,方清是想廢了朕!”
李璘喘著粗氣說道,依舊是驚魂未定。
就在剛才,就差那麽一點點,或許隻是方清的“一念之差”,他這個天子就被廢了。
然後,太子李偒登基,名正言順,不會有任何阻礙,也不會有人站在自己這邊。
為什麽呢?
因為,這些進士並沒有鼓噪讓李璘退位,讓方清繼位啊。
太子繼位,名正言順,又有什麽不妥呢?
李璘發現,自己現在就算立刻駕崩,也掀不起一點風浪。
“該怎麽辦?”
李璘看著高尚,沉聲問道。
天子李璘如同一隻熱鍋螞蟻,在紫宸殿內走來走去。當初建這座皇宮的時候,方重勇就問李璘要不要把日常處理政務(上班打卡)的地方,改個名字。
比如說“乾清宮”啊“養心殿”啊之類的。
但李璘所想的是:要恢複大唐的榮光,以及李氏的權柄,於是斷然拒絕。
祖製怎能輕易變更?
所以紫宸殿雖然換了地方,但還是叫那個名字。然而,紫宸殿也沒有給李璘帶來好運。
今天一大早,本該被“處死”的高尚,居然被朝廷送迴來了。
事情起了變化!
這種“脫離掌控”,讓李璘焦躁不安。
不是說高尚不該迴來,而是不該在他這個天子還沒出手的時候,就提前迴來!
“說!為什麽你會被送迴來!為什麽?
方清昨日迴來的,他是不是跟你說了什麽!”
李璘雙目赤紅,雙手按住高尚的肩膀,不斷搖晃著他的身體。
“方清,想廢天子,立陳留王,故而將奴送迴。”
高尚麵無表情說道,非常冷靜。
“完了,完了,什麽都完了!這該如何是好啊!”
李璘不斷後退,最後跌坐在龍椅上。
忽然,他想到一件很關鍵的事情。李璘抬起頭來,看著高尚詢問道:“你如何知道方清要廢了朕?”
“韋子春被下獄了,他進大理寺獄的時候,奴正好出來,看到他了。
故而有此判斷。”
高尚輕歎一聲說道。
“這是為何?”
李璘的腦子要被幹燒了,完全不明白韋子春下獄,跟自己有什麽關係。
“刺殺的事情,是韋子春告密的。
方清讓韋子春下獄,是因為他誣告了陛下,這說明他不打算追究刺殺陳留王這件事了。
陛下大可不必為此擔憂。”
“原來是這樣啊。”
李璘長出一口氣,感受到了劫後餘生的幸運。
“陛下,您真的覺得是躲過一劫?”
高尚露出無奈的表情反問道。
“難道……不是嗎?”
李璘有些不明白,根本不覺得事態是變嚴重了。
“陛下指使刺客刺殺陳留王,方清表麵上不追究,但卻可以讓所有人都明白,是陛下所為。
不發作乃是方清是顧全大局,才沒有追究。
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並不意味著陛下就安全了。
方清要廢帝,多的是理由,沒必要揪著刺客的事情。”
高尚痛心疾首的說道。
“那,那朕該如何應對呢?”
李璘嚇得麵色煞白,心中七上八下的。
“這個奴也不知,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高尚搖搖頭,沒有接茬。
正當李璘長籲短歎的時候,一個宦官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將一份開封那邊來的公文交給李璘,隨即退到一旁。
“明日,朝臣將在皇宮內參加朝會?”
展開公文的卷軸,李璘一目十行的看完,臉上出現了怪異的表情。
居然是來這裏開會!
不過想想也正常,因為在長安的時候,朝廷開朝會就是在皇城的太極殿啊!後來改到了紫宸殿。
雖然明日是頭一遭在汴州的皇宮裏開朝會,但這個流程沒有任何問題。
“方清昨日返迴了開封城,明日朝會,倒也不足為奇。”
高尚微微點頭說道。
“會不會,是方清想在朝會上發難,以行刺宗室為由廢掉朕?”
李璘湊到高尚身邊小聲問道。
這蠢豬真是沒誰了!
高尚在心中暗罵了一句。
“陛下,如果方清要繼續追究此事,就不會將告密的韋子春下獄了。
韋子春被定罪的理由絕不會是告密,但他被定罪,一定是因為方清不想讓世人認為,是他在借題發揮。
如果現在就廢掉陛下,他如何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高尚耐心解釋道。
這不是明擺著嘛,方清把他送迴皇宮,又把告密的人抓了,顯然就是不希望外人認為是方清自己謀劃了刺殺,嫁禍給李璘。
這麽快就發難,不是明擺著那啥嘛。
“那就好,那就好。”
李璘鬆了口氣,心有餘悸。
刺殺李琦那件事,是他一時衝動了,現在想起來,當真是覺得衝動是魔鬼。
其實吧,越是弱的人,就越是喜歡投機取巧,因為他們無法通過堂堂正正的競爭,來獲得勝利。
李璘幻想著,我殺李琦,又不是殺你這個大帥,應該沒事的哈。
沒想到因為韋子春告密而導致刺殺失敗,還讓高尚進了監牢。
李璘的衝動,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
“陛下,國事艱難,外有強敵,內有權臣,還請陛下不要自暴自棄。”
高尚安慰李璘說道。
“朕知道了。”
李璘點點頭,應付了一句,也不知道有沒有聽進去。
“朕前幾日心情不好,罵了你幾句,你不會怪朕吧?”
李璘看著高尚,若有所思的詢問道。
“迴陛下,奴侍奉陛下是天經地義的。”
高尚謹慎小心的答道,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
“嗯,朕知道了。”
李璘用食指敲擊著龍椅上的扶手,裝作一副不經意的模樣問道:“方清這樣持續的收複失地,看起來,一統天下有望。隻是,那時候朕如何讓他交出兵權呢?”
這次出兵淮南與浙西的影響非常大,因為這兩地不但富庶,而且是產糧的沃土,絕對不可小覷。
以前朝不保夕的時候,汴州誰說了算,李璘也不是很在意,他更害怕的,是被人衝進臥房割了腦袋。
但現在被人打敗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汴州政權甚至有些崛起的姿態了。
於是能不能掌權,誰說了算,變成了更加要命的問題。
如果不是這樣,方清也不會著急從淮南的揚州趕迴來了。
事實上,平叛還有一部分沒有完結,淮西那邊,有賊軍在流竄,並不安穩。
“陛下,到時候,隻怕要仿玄武門故事。”
高尚壓低聲音說道。
“真的有機會麽?方清的黨羽,很多啊!這樣會不會太冒險了?”
李璘長歎一聲,搖了搖頭。類似的事情,他想都不敢想。
“誰知道呢?元子攸亦能殺爾朱榮,誰敢說方清不是下一個爾朱榮呢?”
高尚繼續蠱惑道。
“爾朱榮是誰?”
李璘反問了一句。
他愣是沒想起來這位到底是什麽人,隻覺得有點耳熟,好像在哪裏聽過一樣。
高尚一時間竟然語塞,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見李璘是真不知道,而不是故意裝糊塗,他才解釋道:“一個類似董卓的人物。”
李璘頓時恍然大悟。
……
新皇宮,老朝會,換湯不換藥。
李璘有氣無力的坐在紫宸殿的龍椅上,神遊天外,聽著方清在講述浙西剿匪的軍情。
誰誰誰立下戰功。
誰誰誰作戰勇敢。
朝廷要給什麽賞賜,當地空出來的職位,有多少官員要安排,怎麽安排。
誰升官,誰免職,誰要從浙西來汴州吏部“點卯”,接受考核。
要從汴州運送多少糧秣去揚州,要在各州設立官倉放糧,需要多少錢等等。
明年的春耕要如何布置,農具和種子準備好了沒有,給農夫的貸款怎麽發放。
似乎有說不完的事情,聊不完的議題。
方重勇說完了以後劉晏接著說,劉晏說完了嚴莊接著說,嚴莊說完了李筌接著說。
李璘看著麵前走馬燈一樣出列又入列,入列再出列的臣子們,心中毫無波瀾。
甚至想起身唱歌跳舞。
太踏馬無聊了!
李璘就是個吉祥物,像個傻子一樣坐在龍椅上。大殿的事務,都跟自己無關。
臣子們紛紛出來請示,李璘要說的,也不過是“好”“知道了”“準了”之類的。
一切,都隻是個形式,走個過場罷了。
當然了,若是讓李璘來處理這些事情,他又完全沒有辦法去做。
前線如何,他知道麽?
他不知道。
淮南與浙西民情如何?
他也不知道。
李璘連多少錢可以買一個雞蛋都不知道。
他什麽也做不了。
當然了,真正決定該如何不該如何的,是開封府衙,也就是方清的霸府。
與李璘無關。
忽然,皇宮外麵的“登聞鼓”被人敲響了!
咚!咚!咚!
敲擊聲十分沉悶,像是敲在眾人心頭一樣。
群臣們在朝會,為什麽會有人敲登聞鼓呢?
這項製度,在基哥時代,雖然有,但都隻是擺設而已。誰敲登聞鼓,要做好自己被打死的準備。
因為這項製度,要求鳴冤的事情,不能“不實”,否則按“誣告反坐”處理。
一件事既然蓋棺定論,想扭轉迴來,則需要“矯枉過正”,因此要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大的。
通常都是敲鼓之人反被打死。
而皇帝必須接待敲登聞鼓之人的鳴冤,這項製度反倒是方清定下來的。當然了,李璘覺得方清是在利用這項製度找他的茬子!一直都是對此深惡痛絕!
“諸位愛卿,這是怎麽迴事呀?”
李璘麵露驚訝之色,心中有種不好的預感。
“陛下,您是皇宮之主,登聞鼓,也是敲給您聽的。”
方重勇上前一步,對李璘叉手行禮說道。
“陛下,不如讓敲鼓之人進來,看他有什麽冤屈。”
高尚在李璘耳邊小聲建議道。
如此也好。
李璘心中暗想,於是大聲喊道:
“鳴冤之人入殿!”
“鳴冤之人入殿!”
“鳴冤之人入殿!”
聲音一個接一個的傳出去,傳得很遠,帶著不可置疑的威嚴肅穆。
終於有點朝廷的模樣了!
李璘坐直了身體,一臉期待。
很快,一個穿著白色布衣的年輕人,被兩個宦官帶了進來。李璘不認識,也不眼熟,確認是第一次見麵。
“你是何人,為何鳴冤?”
李璘微笑問道。
“草民乃是科舉進士元載。”
元載直接跪下,將一卷紙雙手托舉至頭頂。
然後就不說話了。
“高尚,你念吧。”
李璘指了指元托舉的紙卷說道,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罪狀了。
高尚走上前去,將紙卷展開,定睛一看,麵色尷尬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念啊,你怎麽不念?”
李璘有些不滿的問道。
“罷了,本帥來念吧。”
方重勇接過高尚手中的狀紙,開口念道:
“草民元載,及科舉進士一百五十三人,聯名上奏,請天子退位,太子繼位。
當今天子無道,有罪二十七條:
生活奢靡,不恤民生,此罪一;
荒淫奸邪,沉迷女色,此罪二;
不通農桑,不識五穀,此罪三;
不知兵事,文恬武嬉,此罪四;
不能生育,子嗣稀薄,此罪五;
橫征暴斂,揮霍無度,此罪六;
……
行刺兄弟,手段卑劣,此罪二十七。
草民請天子即刻退位,莫要讓神州陸沉,百姓陷入苦難之中。
冒犯了朝廷,草民願以死報國!”
方重勇念完,就看到元載忽然起身,朝著紫宸殿內的柱子撞了上去。幸虧被眼疾手快之人拉住,才沒有被撞死。
但饒是如此,元載也陷入了昏迷,並且頭也被磕破了,流了好多血,不知道能不能救迴來。
兩個醫官連忙叫人把元載抬了出去。
此時此刻,坐在龍椅上的李璘,隻覺得自己的耳朵嗡嗡作響!
反了!反了!方清這是要做什麽!
他氣得渾身發抖,嘴唇張開又合上,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整個朝堂陷入一片尷尬的沉默之中,方重勇不發話,誰也不敢開口說什麽。
這位方大帥的態度,著實有些曖昧。
他雖然沒有直接說廢帝,但是,他在念“罪狀”的時候,也沒有停下來呀?
科舉進士聯名上書,要天子退位。
你以為這隻是兒戲麽?
不不不,這其實已經是逼宮了!
“陛下身在宮中,民間百姓的聲音,還是要傾聽一下。”
方重勇麵色平靜說道,將那份“罪狀”卷好,遞給一旁站著的高尚。
“朕,朕,知道了。”
李璘結結巴巴的說道,連話都說不清楚了。
“不過這份所謂的罪狀,無憑無據,信口開河,不過是一些愚昧之人偏聽偏信,被蒙蔽了眼睛而已。
本相建議,將這一百多進士,驅離汴州,讓他們去淮南,去浙西為官,體驗民間疾苦。
也省得這些人聚集起來,整日在朝廷側畔聒噪,陛下以為如何?”
方重勇對李璘叉手行禮問道。
進士聯名上書打臉天子,逼迫天子退位讓賢,居然懲罰就隻是“趕出京城”,到外地去當官。
確定這真是處罰麽?不禁引人遐想。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李璘有些心虛的點點頭說道。
他原本還想說,要把聯名上奏,逼迫他退位的進士全都下獄呢,沒想到方清已經提前把口子堵住了。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高尚扯著嗓子高唿道。
方重勇領著重臣魚貫而出,等人都走光了,李璘這才癱軟在龍椅上,嚇得滿頭大汗,氣喘籲籲。
那感覺,就像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模樣狼狽到了極點。
“你說得對,越來越危險了,方清是想廢了朕!”
李璘喘著粗氣說道,依舊是驚魂未定。
就在剛才,就差那麽一點點,或許隻是方清的“一念之差”,他這個天子就被廢了。
然後,太子李偒登基,名正言順,不會有任何阻礙,也不會有人站在自己這邊。
為什麽呢?
因為,這些進士並沒有鼓噪讓李璘退位,讓方清繼位啊。
太子繼位,名正言順,又有什麽不妥呢?
李璘發現,自己現在就算立刻駕崩,也掀不起一點風浪。
“該怎麽辦?”
李璘看著高尚,沉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