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虜們唏噓不已,無不對高台上的柴榮投來了感恩的眼神。
“還有你們吃的大餅,也是柴榮殿下命天雄軍弟兄們少吃一些才給各位節省下來的。說到這兒啊,我不得不多說一句,你們主帥高行周啊,確實厲害,也不知道他將糧草藏到了什麽地方。沒關係了,漢軍兄弟們,隻要有大周天雄軍弟兄一口吃的,就不會餓著你們!”
話音剛落,俘虜中便站出了一位年紀稍大者。
“我說兄弟們啊,咱們得將心比心呐,太子殿下和大先生能如此對待咱們,咱們也不能狼心狗肺是不是?咱是不知道高將軍將糧草藏在了何處,但兄弟們中間,一定有知道的對不?站出來,將糧草交給太子殿下和大先生,漢國遲早被滅,咱們兄弟不能做陪葬啊!”
又一壯漢站了出來,嚷道:“咱雖然不知道糧草藏在哪兒,但肚子裏有那麽幾句話不得不說,咱們雖是大周的俘虜,可太子殿下和大先生卻將咱們當兄弟,咱在漢軍兵營中就沒吃飽過,當了俘虜,反倒吃了幾頓飽飯,咱不管別人怎麽說,這大周國,咱是鐵了心的降了!”
一個說要將心比心,另一個說要鐵了心地降大周,這二人的言語,在俘虜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亂哄哄交頭接耳了一小會,更多的人站了出來,吵嚷之詞,無非是對大周表忠心或是督促那些知道糧草的弟兄趕緊站出來。
吳馳見火候已到,以手勢安撫眾人安靜下來,笑眯眯道:“這糧食嘛,緊也就緊這麽幾天,稍待幾日,我大周的糧草就能運來,到時候,大夥就都能吃飽飯了。”
這話猛一聽像是在安撫,仔細一品,卻包含威脅。
再過幾日,等大周糧草一到,嗬嗬,你高行周藏的糧我便再也不稀罕了。
若想立功,便在此時。
誰都不傻,誰都能聽得出吳馳這番話的言外之意。
又是一小陣騷亂,然後,終於有人舉起了手來。
“我知道漢軍糧草所藏之處!兄弟們說得對,我們雖為漢軍,漢國待我,卻不如大周,也罷,既然漢國遲早要滅,我周通也就順應了天意。太子殿下,大先生,我願意帶你們去找到漢軍糧草。”
吳馳瞅了眼柴榮,剛巧,柴榮也在看著吳馳。
哥倆相視,會心而笑。
安排了兵士隨那兄弟去了之後,吳馳又道:“我吳馳是個幹脆利索之人,既然弟兄們都有歸順大周之心,我代表柴榮殿下向各位表示歡迎。這樣吧,來人,在我左右兩側,分別搭建一個門框,自願歸順我大周的,從我右手門中走過,過了這道門,你便是我大周天雄軍弟兄,我吳馳對天發誓,入我軍中,絕無歧視!”
“若是心有疑慮,不肯歸順,我吳馳覺不強求,隻需你承諾再也不穿漢軍軍裝,便可從我左手門走過迴家,而且,迴家的路費盤纏,我吳馳來出!”
搭建個門框實在是簡單,兩根木樁一根橫梁,隨便幾根鐵釘一釘,這門框也就算做成了。
還是那位最先站起來發言的年紀大者首先做出了表態,毫不猶豫地從吳馳右側的大門下穿行過去。
緊接著,便是那壯漢。
再接著,便是一群群一夥夥。
這一招,是吳馳從小說中學來的,學的是遼沈戰役中我神勇的民主聯軍的招數。
可是,吳馳這個學渣,隻學到了皮毛,卻沒學到精髓。
人家做俘虜動員,都是以團級為單位,一場動員會的俘虜最多不過千把人,而吳馳一搞,卻搞了場七萬人的動員會,計算一下吧,就算一秒鍾能過仨,等七萬人全都穿過那道門,至少也得花去三個半時辰。
柴榮先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附在吳馳耳邊嘀咕了幾聲。
吳馳神情,登時尷尬。
“要不,再多豎上幾道門,如何?”柴榮小聲提出了建議。
吳馳兩眼一亮,立馬衝著柴榮豎起了大拇指。
七萬俘虜終於全部穿門而過,選擇了吳馳左邊的迴家之門的漢軍俘虜僅有兩百餘人,而且,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老弱病殘。
“拿銀子來!”不用吳馳開口,那柴榮已經興奮下令:“每人發放迴家盤纏……五兩銀!”
吳馳瞪圓了雙眼。
柴榮說話時,他生怕柴榮太過小氣,於是向柴榮伸出了一個巴掌五根手指,意思是說每人要發五分銀,可沒想到,柴榮居然理解成了五兩。
不過,這個失誤卻使得眾降兵發出了驚唿聲。
倒不是後悔沒選擇迴家,而是被柴榮的大方和仗義所震撼。
柴榮去了那邊發銀子,吳馳與這邊接著安排。
“一時半會,我還拿不出那麽多的大周軍裝給你們,這樣吧,發給你們每人一條紅領巾係在脖子上,以此來區別我天雄義軍和他們漢軍!”
天庭之上,正在看直播的大神大仙們終於忍俊不住,笑成了一團。
這貨,也忒能操蛋了。
好端端一支隊伍,居然被他打扮成了少先隊。
係上了紅領巾,是不是還要選兩道杠的中隊長和三道杠的大隊長呢?
以後行軍,是不是還要高唱著“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呢?
不過,挺好玩的不是?
好多位被戳中了笑點的大神大仙們開心之餘,痛快地扔出了打賞的天庭幣。
吳馳搞出這麽一出,其實無心。
隻不過,對於吳馳這種新時代的小青年來說,紅領巾的印象刻痕實在是深,故而在想到該如何做標識進行區別的時候,下意識地便想到了紅領巾。
然而,便是這麽一個無心之舉,卻創造了一支隻肯效忠柴榮和吳馳的彪悍隊伍,而這支隊伍,在不久的將來,橫掃了大半個天下。
有意思的是,一直到他們成名於天下,那條係在脖子上的紅領巾就沒摘下過。
以至於,它所征戰過的國家和地區,晚上媽媽嚇唬不聽話的孩子,都是一句:“別哭了,再哭就把紅巾軍給招來了。”
那孩子,不管有多任性,脾氣有多大,隻要聽了這麽一句,那哭聲必是戛然而止。
“還有你們吃的大餅,也是柴榮殿下命天雄軍弟兄們少吃一些才給各位節省下來的。說到這兒啊,我不得不多說一句,你們主帥高行周啊,確實厲害,也不知道他將糧草藏到了什麽地方。沒關係了,漢軍兄弟們,隻要有大周天雄軍弟兄一口吃的,就不會餓著你們!”
話音剛落,俘虜中便站出了一位年紀稍大者。
“我說兄弟們啊,咱們得將心比心呐,太子殿下和大先生能如此對待咱們,咱們也不能狼心狗肺是不是?咱是不知道高將軍將糧草藏在了何處,但兄弟們中間,一定有知道的對不?站出來,將糧草交給太子殿下和大先生,漢國遲早被滅,咱們兄弟不能做陪葬啊!”
又一壯漢站了出來,嚷道:“咱雖然不知道糧草藏在哪兒,但肚子裏有那麽幾句話不得不說,咱們雖是大周的俘虜,可太子殿下和大先生卻將咱們當兄弟,咱在漢軍兵營中就沒吃飽過,當了俘虜,反倒吃了幾頓飽飯,咱不管別人怎麽說,這大周國,咱是鐵了心的降了!”
一個說要將心比心,另一個說要鐵了心地降大周,這二人的言語,在俘虜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亂哄哄交頭接耳了一小會,更多的人站了出來,吵嚷之詞,無非是對大周表忠心或是督促那些知道糧草的弟兄趕緊站出來。
吳馳見火候已到,以手勢安撫眾人安靜下來,笑眯眯道:“這糧食嘛,緊也就緊這麽幾天,稍待幾日,我大周的糧草就能運來,到時候,大夥就都能吃飽飯了。”
這話猛一聽像是在安撫,仔細一品,卻包含威脅。
再過幾日,等大周糧草一到,嗬嗬,你高行周藏的糧我便再也不稀罕了。
若想立功,便在此時。
誰都不傻,誰都能聽得出吳馳這番話的言外之意。
又是一小陣騷亂,然後,終於有人舉起了手來。
“我知道漢軍糧草所藏之處!兄弟們說得對,我們雖為漢軍,漢國待我,卻不如大周,也罷,既然漢國遲早要滅,我周通也就順應了天意。太子殿下,大先生,我願意帶你們去找到漢軍糧草。”
吳馳瞅了眼柴榮,剛巧,柴榮也在看著吳馳。
哥倆相視,會心而笑。
安排了兵士隨那兄弟去了之後,吳馳又道:“我吳馳是個幹脆利索之人,既然弟兄們都有歸順大周之心,我代表柴榮殿下向各位表示歡迎。這樣吧,來人,在我左右兩側,分別搭建一個門框,自願歸順我大周的,從我右手門中走過,過了這道門,你便是我大周天雄軍弟兄,我吳馳對天發誓,入我軍中,絕無歧視!”
“若是心有疑慮,不肯歸順,我吳馳覺不強求,隻需你承諾再也不穿漢軍軍裝,便可從我左手門走過迴家,而且,迴家的路費盤纏,我吳馳來出!”
搭建個門框實在是簡單,兩根木樁一根橫梁,隨便幾根鐵釘一釘,這門框也就算做成了。
還是那位最先站起來發言的年紀大者首先做出了表態,毫不猶豫地從吳馳右側的大門下穿行過去。
緊接著,便是那壯漢。
再接著,便是一群群一夥夥。
這一招,是吳馳從小說中學來的,學的是遼沈戰役中我神勇的民主聯軍的招數。
可是,吳馳這個學渣,隻學到了皮毛,卻沒學到精髓。
人家做俘虜動員,都是以團級為單位,一場動員會的俘虜最多不過千把人,而吳馳一搞,卻搞了場七萬人的動員會,計算一下吧,就算一秒鍾能過仨,等七萬人全都穿過那道門,至少也得花去三個半時辰。
柴榮先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附在吳馳耳邊嘀咕了幾聲。
吳馳神情,登時尷尬。
“要不,再多豎上幾道門,如何?”柴榮小聲提出了建議。
吳馳兩眼一亮,立馬衝著柴榮豎起了大拇指。
七萬俘虜終於全部穿門而過,選擇了吳馳左邊的迴家之門的漢軍俘虜僅有兩百餘人,而且,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老弱病殘。
“拿銀子來!”不用吳馳開口,那柴榮已經興奮下令:“每人發放迴家盤纏……五兩銀!”
吳馳瞪圓了雙眼。
柴榮說話時,他生怕柴榮太過小氣,於是向柴榮伸出了一個巴掌五根手指,意思是說每人要發五分銀,可沒想到,柴榮居然理解成了五兩。
不過,這個失誤卻使得眾降兵發出了驚唿聲。
倒不是後悔沒選擇迴家,而是被柴榮的大方和仗義所震撼。
柴榮去了那邊發銀子,吳馳與這邊接著安排。
“一時半會,我還拿不出那麽多的大周軍裝給你們,這樣吧,發給你們每人一條紅領巾係在脖子上,以此來區別我天雄義軍和他們漢軍!”
天庭之上,正在看直播的大神大仙們終於忍俊不住,笑成了一團。
這貨,也忒能操蛋了。
好端端一支隊伍,居然被他打扮成了少先隊。
係上了紅領巾,是不是還要選兩道杠的中隊長和三道杠的大隊長呢?
以後行軍,是不是還要高唱著“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呢?
不過,挺好玩的不是?
好多位被戳中了笑點的大神大仙們開心之餘,痛快地扔出了打賞的天庭幣。
吳馳搞出這麽一出,其實無心。
隻不過,對於吳馳這種新時代的小青年來說,紅領巾的印象刻痕實在是深,故而在想到該如何做標識進行區別的時候,下意識地便想到了紅領巾。
然而,便是這麽一個無心之舉,卻創造了一支隻肯效忠柴榮和吳馳的彪悍隊伍,而這支隊伍,在不久的將來,橫掃了大半個天下。
有意思的是,一直到他們成名於天下,那條係在脖子上的紅領巾就沒摘下過。
以至於,它所征戰過的國家和地區,晚上媽媽嚇唬不聽話的孩子,都是一句:“別哭了,再哭就把紅巾軍給招來了。”
那孩子,不管有多任性,脾氣有多大,隻要聽了這麽一句,那哭聲必是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