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帶著五十名親兵衛隊疾馳在敬州往鄴都的官道上,時不時就要向後張望兩眼,可是,整一夜過去,也沒能張望來吳馳的身影。
臨近巳時,柴榮等人進了鄴都城,直奔大帥府而來。
剛進門,便看到了吳馳和王殷正有說有笑向外走來。
“你……你何時到的?”柴榮驚愕地嘴巴都合不攏了。
吳馳笑而不語,但一旁王殷替為答道:“吳掌門昨晚便到了。”
柴榮登時驚傻了,磕巴問道:“昨晚?昨晚你不是在敬州軍營飲酒嗎?”
王殷也被驚到了,疑道:“公子,連末將的話都不相信了?昨晚,正是末將陪著吳掌門暢飲,又何談敬州軍營呢?”
吳馳見到這二人驚疑不止甚至要懷疑人生的樣子,忍不住樂了,樂過之後,又擔心他們就此糾纏下去而自己很難解釋清楚,於是便打岔道:“好了好了,這都不重要,那什麽,王殷,剛才不是說你們大帥要迴來了,你還不趕緊去迎接?”
柴榮一聽義父不在府中,而是即將從外麵歸來,於是連口水都不喝上一口,便要跟王殷一道去迎接。
順便還要拉上吳馳。
吳馳才不會對這種苦差事感興趣,於是便借口旅途勞頓急需休息而堅定拒絕。
柴榮清楚吳馳的個性,這貨絕對是那種無利堅決不起早不見兔子不撒鷹的那種人,甚至還可以說利若是小了,兔子若是不肥,那麽一定也是不起早不撒鷹。
能答應來鄴都已經很給麵子了,因此,柴榮也就沒再進一步要求,隨了吳馳的懶,隻和王殷一道前去迎接了。
路上,王殷暫且放下了對吳馳行程的疑惑,跟柴榮說起了奉官孟業的事情。
“密詔郭崇威曹威兩位?那劉承祐是怎麽想的呢?這兩位將軍可是追隨我義父征戰多年的兄弟,莫說以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來誘惑,即便那劉承祐把龍椅讓出來,那兩位大將軍也不會背叛義父呀!”反心已定,柴榮連皇上的名諱也不顧忌了,直唿其名不說,還充滿了嘲諷譏笑之意。
王殷道:“公子所言極是,但末將擔心,這恐怕是朝堂小人的離間之計。”
柴榮大笑。
“昏招也好,離間也罷,都是再幫義父下定決心。大漢國有此昏君,先帝有此後代,實過悲哀。”
同樣一件事,看待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不同。王殷無疑是員猛將,但眼光相對柴榮來說甚為短淺,因此局限於事件本身而不能自拔。而柴榮以高視角看待此事,得出了一個無論如何都是好事的結論,令王殷心中豁然開朗,同時也多了許多對柴榮的欽佩。
“末將多謝公子點撥。”
尚未抵達城門,卻已見郭威陣仗,二人急切下馬,立於路邊等候。
郭威不喜這種繁瑣禮節,剛才與城門之外,受鄴都百官的迎接,已然惹了他的不快。但柴榮王殷不同,一個是他養了二十餘年的義子,另一個則是關鍵時刻能舍命護衛他安全的衛隊長,因此,見到此二人,郭威連忙喝令車隊停下。
馬車停穩,郭威親自下車,攙扶起二位,欣慰道:“榮兒一路辛苦了,為父以為,你需至未時方能趕到,不曾想早了兩個時辰。”
柴榮見到了親人,想起了死了的姑姑,不由得眼圈一紅,道:“孩兒不孝,未能保護好……”話說一半,柴榮喉頭一熱,登時哽咽,同時數顆淚珠滾落下來。
郭威攬過柴榮,抱在懷中,淒切道:“吾兒已經盡力,是為父優柔,責在為父。”
大丈夫豈能陷於悲情中而無法自拔,又因環境所不許,這對父子隨即恢複了常態。
“上車吧,為父尚有它事要與榮兒商議。”
柴榮反指王殷,道:“王將軍且有要事稟報。”
郭威似乎對孟業一事早有知情,爽朗大笑,道:“天大的事,待迴府後稟報也不遲!”
柴榮以為郭威在車上要跟他商討起兵之事,卻不曾想,郭威一開口,問及的卻是吳馳這個人。
“為父聽說此人一身武功深不可測,且足智多謀神通廣大,吾兒可了解此人背景?”
柴榮如實相告,道:“此人與敬州可謂是橫空出世,其籍貫師承均是無人得知,孩兒曾多次問起,可他卻避而不談。”
郭威略帶疑惑,道:“如此,豈可重用?”
柴榮道:“借孩兒師爺侯先生所言,此子目光清澈空靈,雖多有頑劣,但必屬正道。侯先生又言,此子行事雖多瘋癲,個性亦多乖張,然,一身功力匪夷所思,卻從不仗勢欺人。父帥,孩兒以為,這吳馳定可堪當大任!”
郭威緩緩頷首,道:“吾兒此言甚有道理。”
柴榮又道:“隻是此子胸無大誌,且極度懶惰,僅有大任之才,卻無大任之心。”
郭威頗感興趣,問道:“此話怎講?”
柴榮撿了一兩則吳馳的故事講與了郭威聽,最後總結道:“此子最大的理想就是開辦一家生意興隆的火鍋店,吃好,喝好,玩好,還能賺到大把的銀子。”
郭威開懷大笑,道:“此人甚是有趣,為父已經有些迫切想見他的念頭了。”
柴榮麵露喜色,迴道:“稟父帥,那吳馳此刻正在大帥府,孩兒原本想拖他一道來迎接父帥,可這廝生性懶惰,借口路途勞累,竟躲起來去睡大覺了。”
對郭威這種心存天下野心的統帥來說,屬下的才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心態。心術不正,那麽才華越大,危害越大。而吳馳這種態度,恰恰表明了他對權力地位的無視無求,用這種人,無需談及忠誠與否,隻需要實利到位,便可盡享其才華能力。
郭威撫掌大笑,道:“甚好,甚好,為父喜歡這種性格,今晚為父設宴,榮兒務必將此人帶來與為父相見。”
柴榮喜道:“遵命!”
話說著,已然到了大帥府門前。郭威挑開廂簾,命令道:“傳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步兵都指揮使曹威兩位將軍來見。”
臨近巳時,柴榮等人進了鄴都城,直奔大帥府而來。
剛進門,便看到了吳馳和王殷正有說有笑向外走來。
“你……你何時到的?”柴榮驚愕地嘴巴都合不攏了。
吳馳笑而不語,但一旁王殷替為答道:“吳掌門昨晚便到了。”
柴榮登時驚傻了,磕巴問道:“昨晚?昨晚你不是在敬州軍營飲酒嗎?”
王殷也被驚到了,疑道:“公子,連末將的話都不相信了?昨晚,正是末將陪著吳掌門暢飲,又何談敬州軍營呢?”
吳馳見到這二人驚疑不止甚至要懷疑人生的樣子,忍不住樂了,樂過之後,又擔心他們就此糾纏下去而自己很難解釋清楚,於是便打岔道:“好了好了,這都不重要,那什麽,王殷,剛才不是說你們大帥要迴來了,你還不趕緊去迎接?”
柴榮一聽義父不在府中,而是即將從外麵歸來,於是連口水都不喝上一口,便要跟王殷一道去迎接。
順便還要拉上吳馳。
吳馳才不會對這種苦差事感興趣,於是便借口旅途勞頓急需休息而堅定拒絕。
柴榮清楚吳馳的個性,這貨絕對是那種無利堅決不起早不見兔子不撒鷹的那種人,甚至還可以說利若是小了,兔子若是不肥,那麽一定也是不起早不撒鷹。
能答應來鄴都已經很給麵子了,因此,柴榮也就沒再進一步要求,隨了吳馳的懶,隻和王殷一道前去迎接了。
路上,王殷暫且放下了對吳馳行程的疑惑,跟柴榮說起了奉官孟業的事情。
“密詔郭崇威曹威兩位?那劉承祐是怎麽想的呢?這兩位將軍可是追隨我義父征戰多年的兄弟,莫說以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來誘惑,即便那劉承祐把龍椅讓出來,那兩位大將軍也不會背叛義父呀!”反心已定,柴榮連皇上的名諱也不顧忌了,直唿其名不說,還充滿了嘲諷譏笑之意。
王殷道:“公子所言極是,但末將擔心,這恐怕是朝堂小人的離間之計。”
柴榮大笑。
“昏招也好,離間也罷,都是再幫義父下定決心。大漢國有此昏君,先帝有此後代,實過悲哀。”
同樣一件事,看待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不同。王殷無疑是員猛將,但眼光相對柴榮來說甚為短淺,因此局限於事件本身而不能自拔。而柴榮以高視角看待此事,得出了一個無論如何都是好事的結論,令王殷心中豁然開朗,同時也多了許多對柴榮的欽佩。
“末將多謝公子點撥。”
尚未抵達城門,卻已見郭威陣仗,二人急切下馬,立於路邊等候。
郭威不喜這種繁瑣禮節,剛才與城門之外,受鄴都百官的迎接,已然惹了他的不快。但柴榮王殷不同,一個是他養了二十餘年的義子,另一個則是關鍵時刻能舍命護衛他安全的衛隊長,因此,見到此二人,郭威連忙喝令車隊停下。
馬車停穩,郭威親自下車,攙扶起二位,欣慰道:“榮兒一路辛苦了,為父以為,你需至未時方能趕到,不曾想早了兩個時辰。”
柴榮見到了親人,想起了死了的姑姑,不由得眼圈一紅,道:“孩兒不孝,未能保護好……”話說一半,柴榮喉頭一熱,登時哽咽,同時數顆淚珠滾落下來。
郭威攬過柴榮,抱在懷中,淒切道:“吾兒已經盡力,是為父優柔,責在為父。”
大丈夫豈能陷於悲情中而無法自拔,又因環境所不許,這對父子隨即恢複了常態。
“上車吧,為父尚有它事要與榮兒商議。”
柴榮反指王殷,道:“王將軍且有要事稟報。”
郭威似乎對孟業一事早有知情,爽朗大笑,道:“天大的事,待迴府後稟報也不遲!”
柴榮以為郭威在車上要跟他商討起兵之事,卻不曾想,郭威一開口,問及的卻是吳馳這個人。
“為父聽說此人一身武功深不可測,且足智多謀神通廣大,吾兒可了解此人背景?”
柴榮如實相告,道:“此人與敬州可謂是橫空出世,其籍貫師承均是無人得知,孩兒曾多次問起,可他卻避而不談。”
郭威略帶疑惑,道:“如此,豈可重用?”
柴榮道:“借孩兒師爺侯先生所言,此子目光清澈空靈,雖多有頑劣,但必屬正道。侯先生又言,此子行事雖多瘋癲,個性亦多乖張,然,一身功力匪夷所思,卻從不仗勢欺人。父帥,孩兒以為,這吳馳定可堪當大任!”
郭威緩緩頷首,道:“吾兒此言甚有道理。”
柴榮又道:“隻是此子胸無大誌,且極度懶惰,僅有大任之才,卻無大任之心。”
郭威頗感興趣,問道:“此話怎講?”
柴榮撿了一兩則吳馳的故事講與了郭威聽,最後總結道:“此子最大的理想就是開辦一家生意興隆的火鍋店,吃好,喝好,玩好,還能賺到大把的銀子。”
郭威開懷大笑,道:“此人甚是有趣,為父已經有些迫切想見他的念頭了。”
柴榮麵露喜色,迴道:“稟父帥,那吳馳此刻正在大帥府,孩兒原本想拖他一道來迎接父帥,可這廝生性懶惰,借口路途勞累,竟躲起來去睡大覺了。”
對郭威這種心存天下野心的統帥來說,屬下的才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心態。心術不正,那麽才華越大,危害越大。而吳馳這種態度,恰恰表明了他對權力地位的無視無求,用這種人,無需談及忠誠與否,隻需要實利到位,便可盡享其才華能力。
郭威撫掌大笑,道:“甚好,甚好,為父喜歡這種性格,今晚為父設宴,榮兒務必將此人帶來與為父相見。”
柴榮喜道:“遵命!”
話說著,已然到了大帥府門前。郭威挑開廂簾,命令道:“傳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步兵都指揮使曹威兩位將軍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