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重在商城裏買好了行李箱後又在餐館裏嚐了嚐當地的特色美食,就沒有再去聞名世界的蘇州園林去看看了。因為他也是在那個時代裏存在過的人,即使隻是虛假的曆史時空。
然而那裏除了本質以外一切就近乎真實,是境界施加於曆史長軸真正的力量之上才演變而來的一種形態,每當曆史時空自我修複之時,從那無邊的混沌的錯亂之中嶽重就已經看到過了天演的雛形,從注意到它直至如今,嶽重才有那個勇氣去探究其皮毛。
帶著新買的行李箱一路穿過繁華的市區,待到嶽重抵達衝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時天色已經過了黃昏以至入夜。
在漁家度夜與泛舟太湖兩個選擇當中嶽重選擇了後者,他花了一筆錢購買了一輛帶著濃濃魚腥味的電機漁船,無視了漁民的勸誡後一個人駛入茫茫黑夜所籠罩的太湖之中。
直至視野裏的兩岸的燈火都依稀了,嶽重才讓嘈雜的電機聲停了下來讓漁船在太湖上隨波逐流。
船上的捕魚的東西都被嶽重送給了賣家,剩下了足夠寬敞的地方讓他可以舒服的躺在上麵遙望漫天的繁星。
今夜的夜空格外的晴朗,是以也完全不用擔心下雨,躺在漁船上後除了有濃厚的魚腥味揮之不去,一切好似都挺好也挺浪漫。
此刻的太湖當中是極致的安靜,無論是輕拂而過的微風還是蕩漾的波浪都沒有破壞這份寧靜反而構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徒步行千山萬水這種事也隻有感性的文青做得出來了,嶽重覺得自己可能是這些年讀的書太多了,所以也難免沾染上這樣的氣質。
電機不轉了那麽漁船上的燈也就亮不起來,又沒有什麽油燈可以照亮嶽重也沒法伴著夜色看看未完的書,萬千閃爍的星辰雖然已經親眼見過它們真正的模樣但這麽遠的遙望也依舊美麗,隻是再美的星空隻能一個人欣賞未免也太無聊的一些,無際的空虛感一點點的襲上嶽重的心間。
空虛的感覺能夠讓任何人陷入到焦慮的癲狂當中,即便是嶽重或者曉美焰也不會意外,他們能夠堅持的活著無外乎是內心中始終都有那麽一個寄托,這份寄托就像風箏的線一樣,不至於讓人飛得太高太遠以至於失去了方向。
嶽重不管走到什麽地方都會因為一些巧合或者必然而有人陪伴,他真正隻有一個人的時候是很少的,所以這一次的旅行彌補了他在這方麵的缺失,也讓他真正體會到小焰一個獨行之時所體會的那些煎熬。
一點也不好受,讓人迫不及待的想要逃迴到溫暖的家中,可當初的小焰無處可逃,如今的自己即使迴去了卻也見不到一個親人。
但自己和小焰終究是不一樣的,如果真的想嶽重能找到很多朋友,就在魔都坐鎮的韓梅梅,見瀧原市裏麵的彭舉和千本冥櫻,還有不知在什麽地方但想找肯定能找得到的學姐,他們都是嶽重在這個世界上可以真誠以待的朋友,而小焰她至今還承受著這種空虛,就算是她的牽掛也需要用瘋狂的工作去實現去填補心靈上的空虛,如飲鴆止渴般。
嶽重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遭遇而有什麽悲傷的自哀自怨,可一當他的腦海中開始浮現實驗室中白色長衣與黑色長發的背影,還有那張被屏幕的光芒照應的略顯蒼白的俏顏時,嶽重便不可遏製的感到一陣心痛,以至於痛到連眼眶的濕潤了。
夜晚料峭的冷風吹過,嶽重拉近了身上的毯子盡可能擋住冰冷的侵襲,但他的手卻長長的伸出朝向著遙遠的星空。
如果她能夠看到自己伸出的手,縱使不能再緊握於一起,也是此刻唯一的掛念了。
曉美焰有屬於她的道路要走,嶽重也有自己的。曾幾何時嶽重無比害怕小焰走得太遠讓自己連追求的方向都看不到了,不過現在他沒有這樣的恐懼,反而是被另一種真正未知的大恐怖所困擾著。
他和她相處的時候話總是不太多,除了猜不透的俏皮話和跳脫的迴答以外,其實他們的所有意圖都可以用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傳達到了。
在小焰的麵前嶽重從來都沒法施展他舌綻蓮花的本事,因為那沒有什麽必要也沒有什麽意義。言語上的功夫是嶽重在許多地方得以立足的根本,也是他一次次去實現布局的基礎,畢竟把自己的意圖或者說欺詐清楚的表達出來,再沒有什麽是比言語更有效的手段了。
要慶幸人類是使用語言來交流而不是直接傳達精神的思想,正是因為語言的表達可以代表太多的含義與歧義,正是因為語言可以承載謊言和真言,它才那麽的別具魅力又充滿幻想。
在需要用事實與能力證明自己的領域上,語言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所以小焰就算不擅長使用它也會有自己的空間,可在更多的地方語言都是有著十分的必要性的,嶽重的出現便是彌補了曉美焰在這方麵的缺陷,讓他們能夠完美的構成一個整體。
可是……現在的小焰還需要它嗎?自己還需要它嗎?
不可否認即使是在高度發達的泛位麵人類依舊保留著用語言進行交流的特點,縱使它使得效率變得有些低下,即使它的存在讓信任總是充滿危機,可它對於整個文明而言卻有著其他物種所不具備的優勢,因為語言及其演變的文字的多樣性所以才擁有著最寶貴的可能性,它能夠讓每一個人去理解之時都會有自我的見解,而不是被灌輸千篇一律的常識致使最後陷入到固步自封當中。
但它對於兩個人來說,對於一對知根知底無比默契的戀人而言,會逐漸逐漸不那麽重要。
嶽重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自己和曉美焰都是泛位麵所不接受的人,他們是不可能融入到其中的,因此而產生的必然結果便是排擠與打壓,這從根本上就不能夠改變。
人類的文明始終都無法接受遊離在外麵的個體,無論是道德上對自私的定義還是說法典對自私的嚴苛限製都天然的否決了他們兩個人,若是不能為人類所接受,那最終的結果隻好不做人了?
然而那裏除了本質以外一切就近乎真實,是境界施加於曆史長軸真正的力量之上才演變而來的一種形態,每當曆史時空自我修複之時,從那無邊的混沌的錯亂之中嶽重就已經看到過了天演的雛形,從注意到它直至如今,嶽重才有那個勇氣去探究其皮毛。
帶著新買的行李箱一路穿過繁華的市區,待到嶽重抵達衝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時天色已經過了黃昏以至入夜。
在漁家度夜與泛舟太湖兩個選擇當中嶽重選擇了後者,他花了一筆錢購買了一輛帶著濃濃魚腥味的電機漁船,無視了漁民的勸誡後一個人駛入茫茫黑夜所籠罩的太湖之中。
直至視野裏的兩岸的燈火都依稀了,嶽重才讓嘈雜的電機聲停了下來讓漁船在太湖上隨波逐流。
船上的捕魚的東西都被嶽重送給了賣家,剩下了足夠寬敞的地方讓他可以舒服的躺在上麵遙望漫天的繁星。
今夜的夜空格外的晴朗,是以也完全不用擔心下雨,躺在漁船上後除了有濃厚的魚腥味揮之不去,一切好似都挺好也挺浪漫。
此刻的太湖當中是極致的安靜,無論是輕拂而過的微風還是蕩漾的波浪都沒有破壞這份寧靜反而構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徒步行千山萬水這種事也隻有感性的文青做得出來了,嶽重覺得自己可能是這些年讀的書太多了,所以也難免沾染上這樣的氣質。
電機不轉了那麽漁船上的燈也就亮不起來,又沒有什麽油燈可以照亮嶽重也沒法伴著夜色看看未完的書,萬千閃爍的星辰雖然已經親眼見過它們真正的模樣但這麽遠的遙望也依舊美麗,隻是再美的星空隻能一個人欣賞未免也太無聊的一些,無際的空虛感一點點的襲上嶽重的心間。
空虛的感覺能夠讓任何人陷入到焦慮的癲狂當中,即便是嶽重或者曉美焰也不會意外,他們能夠堅持的活著無外乎是內心中始終都有那麽一個寄托,這份寄托就像風箏的線一樣,不至於讓人飛得太高太遠以至於失去了方向。
嶽重不管走到什麽地方都會因為一些巧合或者必然而有人陪伴,他真正隻有一個人的時候是很少的,所以這一次的旅行彌補了他在這方麵的缺失,也讓他真正體會到小焰一個獨行之時所體會的那些煎熬。
一點也不好受,讓人迫不及待的想要逃迴到溫暖的家中,可當初的小焰無處可逃,如今的自己即使迴去了卻也見不到一個親人。
但自己和小焰終究是不一樣的,如果真的想嶽重能找到很多朋友,就在魔都坐鎮的韓梅梅,見瀧原市裏麵的彭舉和千本冥櫻,還有不知在什麽地方但想找肯定能找得到的學姐,他們都是嶽重在這個世界上可以真誠以待的朋友,而小焰她至今還承受著這種空虛,就算是她的牽掛也需要用瘋狂的工作去實現去填補心靈上的空虛,如飲鴆止渴般。
嶽重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遭遇而有什麽悲傷的自哀自怨,可一當他的腦海中開始浮現實驗室中白色長衣與黑色長發的背影,還有那張被屏幕的光芒照應的略顯蒼白的俏顏時,嶽重便不可遏製的感到一陣心痛,以至於痛到連眼眶的濕潤了。
夜晚料峭的冷風吹過,嶽重拉近了身上的毯子盡可能擋住冰冷的侵襲,但他的手卻長長的伸出朝向著遙遠的星空。
如果她能夠看到自己伸出的手,縱使不能再緊握於一起,也是此刻唯一的掛念了。
曉美焰有屬於她的道路要走,嶽重也有自己的。曾幾何時嶽重無比害怕小焰走得太遠讓自己連追求的方向都看不到了,不過現在他沒有這樣的恐懼,反而是被另一種真正未知的大恐怖所困擾著。
他和她相處的時候話總是不太多,除了猜不透的俏皮話和跳脫的迴答以外,其實他們的所有意圖都可以用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傳達到了。
在小焰的麵前嶽重從來都沒法施展他舌綻蓮花的本事,因為那沒有什麽必要也沒有什麽意義。言語上的功夫是嶽重在許多地方得以立足的根本,也是他一次次去實現布局的基礎,畢竟把自己的意圖或者說欺詐清楚的表達出來,再沒有什麽是比言語更有效的手段了。
要慶幸人類是使用語言來交流而不是直接傳達精神的思想,正是因為語言的表達可以代表太多的含義與歧義,正是因為語言可以承載謊言和真言,它才那麽的別具魅力又充滿幻想。
在需要用事實與能力證明自己的領域上,語言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所以小焰就算不擅長使用它也會有自己的空間,可在更多的地方語言都是有著十分的必要性的,嶽重的出現便是彌補了曉美焰在這方麵的缺陷,讓他們能夠完美的構成一個整體。
可是……現在的小焰還需要它嗎?自己還需要它嗎?
不可否認即使是在高度發達的泛位麵人類依舊保留著用語言進行交流的特點,縱使它使得效率變得有些低下,即使它的存在讓信任總是充滿危機,可它對於整個文明而言卻有著其他物種所不具備的優勢,因為語言及其演變的文字的多樣性所以才擁有著最寶貴的可能性,它能夠讓每一個人去理解之時都會有自我的見解,而不是被灌輸千篇一律的常識致使最後陷入到固步自封當中。
但它對於兩個人來說,對於一對知根知底無比默契的戀人而言,會逐漸逐漸不那麽重要。
嶽重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自己和曉美焰都是泛位麵所不接受的人,他們是不可能融入到其中的,因此而產生的必然結果便是排擠與打壓,這從根本上就不能夠改變。
人類的文明始終都無法接受遊離在外麵的個體,無論是道德上對自私的定義還是說法典對自私的嚴苛限製都天然的否決了他們兩個人,若是不能為人類所接受,那最終的結果隻好不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