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堡開往英國倫敦的帆船在北海上乘風前行,張振在甲板上感受著海風吹拂,思緒卻飄到了另一個位麵的地球.


    我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啊,我真的好想你們,你們現在是否為我而悲傷呢?也許,在那個世界裏,還有另一個我吧.


    “殿下!”


    張振被打斷了思緒了,迴過頭看到俾斯麥正走來,於是微笑著應了聲.


    “王子殿下,我一直不明白,您為何會選擇我做您的副官呢.”俾斯麥明顯被這個問題困擾很久了.


    張振或著說是現在的路德維希笑了下,索性說道:“俾斯麥你相信嗎,上帝欽定了你將來做我的首相.”


    年輕的俾斯麥聽後明顯楞住了,這話裏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了,目前普魯士國王陛下已經年老,而殿下的王儲哥哥據說患有疾病,到現在還沒有小王子出生.那麽殿下繼承王位的可能性的確很大……我真的有可能成為首相?或者殿下準備篡位?


    路德維希望著才21歲的俾斯麥,又說出了一個更令他震驚的話題:“俾斯麥你相信我們將統一德意誌嗎?等我們去世後,德意誌將接連兩次發動世界大戰,對抗英法美俄甚至是對抗全世界”


    “我相信那種大戰隻會發生一次.”俾斯麥堅定的說道.


    路德維希一楞,問道:“你怎麽會這麽認為?”


    “因為有英明的王子殿下帶領我們,隻需要提前發動一次大戰就能擊敗所有的敵人!”俾斯麥大肆吹捧著,腦海中卻想到,如果我真的成了首相,一定會統一德意誌!但絕對不會讓全世界都成為德意誌的敵人.英法美俄?怎麽可能呢,普魯士現在連一國都不一定打得過.更不要說同時對四國開戰了.


    路德維希聽著奉承話,卻想到曆史上威廉一世實際上完全被俾斯麥架空了,甚至連召見別的內閣大臣都需要俾斯麥陪同.雖然其中認可和信任的放權成份居多,但張振還是繼續說道:“我的俾斯麥啊,這次不管你是吹捧還是恫嚇或著是以辭職相威脅,我都不會被你架空屬於我的皇權!”


    俾斯麥聽到這裏連忙單膝下跪行禮表示臣服.心裏卻有點不明所以.


    “我都是隨便開玩笑的,希望你不要介意.”路德維希扶起俾斯麥.看著這位曆史上的首相,大功臣,親王,甚至是獨裁者.原本他的功績必然會被世人傳唱,他也很好的詮釋了什麽叫做功高蓋主.不過現在自己穿越而來,相信情形肯定會不一樣呢.


    北海的風,吹著曆史上親手統一小德意誌的君臣,隻是其中的威廉一世,他的靈魂已經不是原來那位以退位威脅俾斯麥的威廉了.(曆史上這對君臣動不動就吵架,吵到最後動不動就以辭職退位來讓對方讓步,如果不深究背景原故的話,就以雙方把辭職和退位當做威脅手段這本身,就說明雙方都相信對方絕不會答應這一要求.那麽可謂是滿滿的另類君臣基友情啊.)


    當路德維希一行來到英國,鑒於目前英普之間的良好關係,路德維希受到英國的熱情接待.在白金漢宮的歡迎宴會上,路德維希見到了即將去世的英國國王威廉四世(重名)以即日後的維多利亞女王.


    寒暄和官方話語充斥著奢華的國宴.真正的主題卻是在兩人的對話之間.


    “墨爾本首相閣下,自從反對法國的英普俄奧四國同盟到期己來,我國上下無不對歐陸均勢以及本國國土安全深感憂慮,此次我代表普魯士前來貴國,是受我國國王陛下和議會的委托,希望能與貴國單獨締結一份防禦條約.以共同維護歐洲的和平穩定.”


    盡管意欲挑起歐戰統一德意誌的就是路德維希本人,但是有些冠冕堂皇的廢話還是要說的,其實路德維希的想法簡單的說就一點,不求英國出兵,隻求英國能保持中立莫要從中攪屎幹涉.


    “威廉路德維希王子殿下,我國認為維也納會議達成的成果足以保證歐洲的穩定.並且我國也對貴國進行擴軍的目地表示關注.”這位大英首相墨爾本勳爵明顯不是npc.想著俄普奧之間的神聖同盟目前還在生效狀態,不僅婉轉的拒絕威廉締結條約的請求,還變相指責普魯士是否準備挑戰歐陸維也納秩序.


    “擴軍事宜隻是因為貴國和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締結了四國同盟後,我國防止法國借此同盟時機,對我國萊茵河左岸領土產生窺視心理.進而如同拿破侖帝國一般打破整個歐洲均勢.”


    路德維希深知歐洲在拿破侖戰爭後,整個局勢隱隱的成為以俄國為首包含普奧的神聖同盟和以英法為首的新四國同盟之間的對抗.隻是這兩大集團的隱隱對抗隨著同盟內部本身就矛盾重重而隨後徹底瓦解,並沒有因此升級成為如同拿破侖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那樣的全麵戰爭爆發.


    在後來演變的克裏米亞戰爭中,俄國以此同盟像普奧求援,結果奧地利本身就反對俄國在黑海及巴爾幹的擴張,最後成了英法奧斯曼撒丁狂虐俄國.


    “我們與法國和西班牙葡萄牙簽訂的同盟,是為了更好的維護和穩定整個伊比利半島的秩序,沒有任何針對其他國家的條款.並且我不認為,法國有再次打破歐洲均勢的想法.”墨爾本勳爵繼續官方式的發言.


    “如果貴國無意簽訂防禦同盟條約,為了保險起見,也為了避免貴我兩國卷入其他大國挑起的戰爭.我希望能與貴國簽訂一份友好中立協議.”路德維希無意糾纏,直接說道:“我國願在關稅和礦產方麵做出讓步.當然,也希望從貴國獲得貸款以促進我國工業發展.”


    墨爾本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起身說道:“貴我兩國的友誼持續幾個世紀,避免兩國卷入不必要的戰爭和維護歐洲均勢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路德維希同樣起身,兩人握手之後,便是細節上的談判.


    最後,英普兩國共同發表簽訂友好協議,其中主要內容是,兩國在對方爆發戰爭的情況下,應堅守善意中立,同時普魯士對英國進口產品關稅下調百分之二十五,允許英國企業在整個萊茵地區開設礦廠.做為迴報,英國將允許普魯士在倫敦發行國債,並由官方出麵,首先認購600萬英鎊的普魯士國債.整個協議有效期為5年,期後再行續簽.


    如果不看利息,路德維希還是非常滿意這份協議的,最少能解決目前普魯士的軍費問題.至於償還貸款,到時隻要打贏了戰爭,一切好說.


    路德維希在交代隨行人員,不惜一切代價發行國債籌集資金獲取貸款後,便結束英國之行,從倫敦出發,前往瑞典.


    當抵達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路德維希受到了瑞典國王卡爾十四世的親自接待.此時普魯士與丹麥因荷爾斯泰因問題.在德意誌邦聯議會上已經產生了摩擦.在波羅的海漁業資源問題上甚至發生了幾次衝突.瑞典方麵得知這一消息,在考慮普魯士擴軍的背景下,對路德維希的來訪高度重視.


    瑞典這一態度所發出的暗示另路德維希非常欣喜,他甚至都不敢相信瑞典方麵竟然如此激進.但是在接下來與卡爾十四世的密談中,卻讓路德維希欣喜的有點過望了.不對,是過份了.


    瑞典竟然有複興斯堪的納維亞之野望,他同意普魯士對荷爾斯泰因的領土要求,但需要普魯士保證丹麥領土完整並置於瑞典的保護之中.這卻與路德維希的想法產生了極大的衝突,現在瑞典本來就包含挪威(1814年丹麥將挪威割讓給了瑞典).一旦丹麥徹底屈服於瑞典之後,瑞典即可統一大斯直接吞並整個丹麥,界時在石勒蘇益格地區必然會與德意誌產生最直接的領土矛盾,那豈不是又樹立了一個不可調和的死敵.


    另外,在路德維希的布局中,普魯士直接獲取的是丹麥的日德蘭半島地區,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應做為獨立地區直接在成立新的德意誌邦聯中吞並,兩者雖然目地都是一樣,但過程中可以減少很多惡名.


    再者,路德維希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強大的瑞典,以便在北方製衡俄國.但不希望看到瑞典統一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反過來跟統一的德意誌產生不可調和的核心領土矛盾.


    所以,路德維希必須要遏製瑞典統一斯堪的納維亞的想法.認為在打敗丹麥後,必須保證丹麥的獨立性而不是保證丹麥的領土完整,同時支持瑞典獲得丹麥的冰島地區.


    由此,路德維希也能深切的感受到,有多少大國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強大的普魯士,但絕不希望看到普魯士統一整個德意誌.


    對於路德維希的意思,卡爾十四世轉而希望在俄國問題上獲得普魯士的支持.以做為丹麥事務上的彌補.要求威廉答應,當瑞典收複芬蘭與俄國爆發戰爭時,普魯士能夠以武力相助.


    對於俄國這個現在的盟友,將來的敵人.路德維希自然是希望瑞典能保持收複芬蘭的決心,所以立馬同意.不過他表示希望瑞典能在合適的時機收複故土.隻是他沒說,這個合適的時機應該很難才能出現.


    就這樣,普瑞兩國針對俄國和丹麥,締結了秘密的攻守軍事同盟.按照相關條約,在普魯士對丹麥宣戰的第三天,瑞典需履行盟約對丹麥宣戰.


    當路德維希迴到了柏林.這一宣戰日期很就會到來.


    此時,由第1第2步兵師,第5騎兵旅組成的第一軍共2.8萬人(未動員預備役),正部署於於呂貝克,由弗蘭格爾將軍指揮,其作戰目標為,開戰當刻起,立即進入荷爾斯泰因快速通過石勒蘇益格,繞到整個丹麥前線主力後方,直達日德蘭半島縱深的埃斯比約.防止丹麥前線主力撤迴日德蘭半島地區.阻擊歐登塞方向可能出現的丹麥援軍.


    近衛軍3.2萬人則調至梅克倫堡境內(除去一個步兵師留守勃蘭登堡地區).由路德維希親自指揮,開戰伊始迅速北進,務求殲滅荷爾斯泰因-石勒蘇益格內的丹麥主力部隊.占領該地區後與第一軍匯合,共同占領整個日德蘭半島.


    此階段目標完成後,視瑞典海軍戰果而定,預備登陸西蘭島地區,攻至哥本哈根以迫使丹麥徹底屈服,促成停戰條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幻若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幻若影並收藏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