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張濟、張繡、王方等一幹西涼舊部一起怒懟西涼河東軍最高軍事指揮官大都護胡軫,這是從未有的事情,隻怕胡軫是萬萬不會想到的。
如果按照胡軫原本的計劃,應該是他聯合城外張濟、張遼各部,趁南匈奴擾亂絳邑之際,將劉玄誅殺之,然後順便給劉玄安上個勾結南匈奴的罪名,則萬事大吉。
然而,局麵逆轉的太快,在他還沒有完全弄明白是怎麽迴事之前,這頂帽子反被對方扣在了他的頭上。
“勾結南匈奴?”
這和胡軫的本意南轅北轍,當真能鬧心死人。
他百口莫辯。
一口老血差點沒有噴出來。
要知道,昔日的部下居然全都幫劉玄說話,反水的反水,倒戈的倒戈,這讓他這張老臉往哪裏放?
既然他們都反對他,質疑他,不相信他,那麽一並誅殺之。
到了此時他並沒有立馬幡悟,仍是固執的以為武力可以解決一切。
反正他身後還有數千的兵馬,對付這些反對他的勢力,應該是綽綽有餘。
他憤怒,想要大開殺戒。
然而,他並不知道,人心已經散了,士氣早已經蕩然無存。
他身後的數千兵馬,為大都護的理虧而不振,早已沒有了為他拚死沙場的覺悟。
一旦開打,看似浩蕩的隊伍。
頃刻崩解。
胡軫,知道情勢不妙,立即帶著心腹人等拚命殺了出去,留下其他人馬,讓他們繼續與劉玄周旋。
這些人馬在沒有了主心骨胡軫後,更是不堪一擊,被劉玄和張濟、張遼等合擊,立馬繳械投降。
劉玄血戰一場,混戰過後發現主犯胡軫跑了,他當即帶著人馬去追,留下張遼、陳駒等收拾這邊殘局。
對於劉玄來說,胡軫不能跑了,否則前功盡棄。
他扣在胡軫頭上的‘勾結南匈奴’的罪名,本來就很牽強附會,沒有什麽有力的證據,一旦讓他跑迴董卓那邊,則變數也就隨之而來。
就算他劉玄有理,在南匈奴一事上胡軫抓不到把柄,然而胡軫完全可以抓著黑山軍與白波賊一事不斷的打擊他,則他隻能是疲於應付了。
更何況,胡軫是西涼老牌將軍,而他不過是一個新晉的小將,要董卓在他兩個之間做出選擇,董卓隻怕閉著眼也肯定會選擇相信胡軫的。
所以,胡軫不能跑了,他務必要將他拿下。
好在,在半路上,他遇到了高順。
他之前本來是要往城西趕的,結果因為遭遇胡軫所部,所以沒能及時跟高順人馬會合,沒想到此時誤打誤撞,到底在半途上遇到。
高順全身都是鮮血,可見之前是血戰了一場。
他拜見劉玄後,立即讓人帶上一人給劉玄看。
其人盔斜甲歪,亂發披肩,若不仔細辨認完全認不出來。
“胡大都護!”
那人抬起頭來,整個人一個哆嗦,叫道:“劉……劉玄,我乃河東軍大都護,你不能對本將軍怎樣,否則董相國決饒不了你!”
確定是胡軫就好。
劉玄扶起高順,問起高順如何抓到胡軫,高順一一說了。
原來是胡軫逃了後,知道城南那邊有南匈奴人馬,城北城東又去不得,就擇了城西,欲要走城西,逃迴洛陽。
不想,恰時高順奉了劉玄的命令,帶著之前與南匈奴一戰所剩的五六百的死士,一直等候在這邊。
於是,不巧的巧合發生。
胡軫欺負高順隻有幾百人馬,還想要發動強攻,畢一擊之力將之驅散。
其實,此時的胡軫已經被逼到了絕路上了,他若不能衝出去,則必死於劉玄之手,是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他要死戰。
然而,他到底低估了高順。
他愈是死戰,愈是容易激發高順的鬥誌,高順更不能放過他。
在劉玄與胡軫兩條戰船上,他高順既然選擇站在劉玄一邊,那麽胡軫就是他的死敵。
胡軫戰到後來其實已經是害怕了,也讓他見識到了高順的勇猛和韌性。最後,胡軫被高順手中一杆長槍打落下馬,也就成了高順的俘虜。
如今高順押解胡軫,將他交到劉玄手裏,劉玄心裏的一塊大石終於落下。
他大手一揮,讓人暫時將胡軫羈押下去。
他則叫過高順,與高順耳語兩句,高順立即是眼前一亮,向劉玄一拱手:“順,謝過劉司馬!”
高順不二話,立即帶著先前的五六百的死士,殺向城南。
在城南,有南匈奴的人馬趁著胡軫等內鬥之際,已經在那邊鬧騰了起來。
這其實是劉玄遺留下的後遺症。
劉玄當初為了爭取右賢王,不惜將城南堆積錢糧的事情告訴了他。反正那時絳邑城的掌控權在胡軫手裏,他們是否劫奪,與他無關。然而現在不同了,胡軫都落到了他的手裏,那麽絳邑城暫時就歸他掌管。既然這裏都是他的地盤了,怎麽說,由不得外人放肆。
其實這怪不得劉玄出爾反爾,畢竟當初他與右賢王已經是約定好了的。
這城內的錢糧,誰有本事誰得。
他與右賢王分開不久,此刻當然不便再出馬,但有個高順就足夠了。
高順恨極了南匈奴,右賢王當初被俘虜,高順就差點衝進去刺殺了他,但被劉玄給阻止了。
理由是不是時候。
如今時候到了,也該是讓他有這個表現的機會了。
今日事,正是成全他。
放高順去與南匈奴爭奪城中錢糧,他這邊,帶胡軫迴縣衙。
如今城中,大賊胡軫落網,其餘小蝦米也就不足懼了,有陳駒、張遼他們幫忙,相信反叛勢力很快就會肅清,絳邑城將恢複安寧。
迴到衙門,劉玄立即讓衛果作書一封,向董卓通報今晚上所發生的大事。
然後命人連夜,八百裏加急,送往京師洛陽董相國處。
他這邊,則連夜提審胡軫。
當然,在提審前,劉玄對左右有了一番交代,交代清楚了,他這裏單獨見了胡軫。
胡軫身為階下囚,麵對宿敵劉玄,既憤怒又震怖,情緒起落很大。
然而,相較於他,劉玄就要安靜多了。
劉玄第一句話,就讓胡軫不知所措。
他問:“胡大都護,你知道當初為什麽你會突然從潁川、陳留一帶被調來河東嗎?”
他當然知道,是董卓的一紙命令,然而,劉玄既然有所問,那麽這個問題就絕沒有表麵這麽簡單了。
果然,劉玄說了出來:“是我,你應該感謝我。是我寫信給身在洛陽的何顒何長史,我讓他向董相國建議,讓董相國拜你為河東軍統帥。”
胡軫震驚:“不可能!絕無可能!”
在胡軫看來,這麽大好的機會,劉玄是斷然不會想到他的,更何況,他與劉玄之前並未認識,劉玄又為何要舉薦他?
實在想不通。
“你是在說謊!你為什麽要幫我?”
劉玄嘿然一笑:“是嗎?你以為我是在幫你?哈哈,那就算是吧。如果說你要問我為什麽要幫你,這就要問問當初胡大都護你都做了些什麽了。”
“我?”
胡軫實在搞不懂,他與劉玄在此之前並未有見麵,為何劉玄會說此等話?
然而,他記不得的,或者說並未留意的,劉玄告訴了他。
“是啊,胡大都護想來是貴人多忘事,早就忘了當日京縣城郊社日一事了。”
“社日?”
八月社日當天,他帶著西涼所部,於京縣城郊屠殺歡度社日的百姓無數,拿了他們的頭顱冒充戰功,言擊賊大勝。
為此,董卓還特地開了開陽城城門,放他人馬入城。胡軫命人三唿萬歲,董卓因此對他青睞有加。
然而,劉玄此時突然提起這事,遂讓他立即警惕起來。
看著他。
“當日你也在?”
他緊緊的盯著劉玄,想要從劉玄臉上找到一些有關他當日的記憶,然而一丁點的蛛絲馬跡都找不到。
劉玄點頭:“我不但在,而且還拜胡大都護你之所賜,當時就差點死在了你的手上。要不是有那神秘女子及時出麵,隻怕當初玄的腦袋早就被胡大都護你砍了下來,係在車轅上了。不過話說迴來,玄能僥幸不死,豈不是要說一聲謝謝?是以我如今要幫你,也就不為過吧?”
胡軫當真是鬧心,從劉玄的語氣裏他根本聽不懂劉玄是喜是怒。
而他偏偏,說的這麽漫不經心。
“這個……你當真這麽以為?”
劉玄嘿然一笑:“自然這麽以為,要不我的好兄弟,他也不答應啊。”
“你的好兄弟?”
胡軫遲疑了:“他是誰?”
“他是我劉玄的書童,也是我劉玄的玩伴,差不多跟親如骨肉的那種。當然,他同時也是當日被你西涼軍殺害了的眾人之一。”
“被西涼……”。
胡軫頭皮發麻,全身不由猛打了一個寒噤。
直到現在,他一下子從劉玄的話裏似乎明白了些什麽。
或許這一切,隻是因為當初社日開始的那場屠戮……
不曾想,那場屠戮,一直未有結束。
而他,或許將是這場屠戮最後的祭品。
他看向劉玄,從他深邃的眼睛裏,看到了憤怒的源頭。
一個小小書童,一個視若兄弟的人物,居然激起劉玄滔天的怒意,以及無盡的陰謀?
如果按照胡軫原本的計劃,應該是他聯合城外張濟、張遼各部,趁南匈奴擾亂絳邑之際,將劉玄誅殺之,然後順便給劉玄安上個勾結南匈奴的罪名,則萬事大吉。
然而,局麵逆轉的太快,在他還沒有完全弄明白是怎麽迴事之前,這頂帽子反被對方扣在了他的頭上。
“勾結南匈奴?”
這和胡軫的本意南轅北轍,當真能鬧心死人。
他百口莫辯。
一口老血差點沒有噴出來。
要知道,昔日的部下居然全都幫劉玄說話,反水的反水,倒戈的倒戈,這讓他這張老臉往哪裏放?
既然他們都反對他,質疑他,不相信他,那麽一並誅殺之。
到了此時他並沒有立馬幡悟,仍是固執的以為武力可以解決一切。
反正他身後還有數千的兵馬,對付這些反對他的勢力,應該是綽綽有餘。
他憤怒,想要大開殺戒。
然而,他並不知道,人心已經散了,士氣早已經蕩然無存。
他身後的數千兵馬,為大都護的理虧而不振,早已沒有了為他拚死沙場的覺悟。
一旦開打,看似浩蕩的隊伍。
頃刻崩解。
胡軫,知道情勢不妙,立即帶著心腹人等拚命殺了出去,留下其他人馬,讓他們繼續與劉玄周旋。
這些人馬在沒有了主心骨胡軫後,更是不堪一擊,被劉玄和張濟、張遼等合擊,立馬繳械投降。
劉玄血戰一場,混戰過後發現主犯胡軫跑了,他當即帶著人馬去追,留下張遼、陳駒等收拾這邊殘局。
對於劉玄來說,胡軫不能跑了,否則前功盡棄。
他扣在胡軫頭上的‘勾結南匈奴’的罪名,本來就很牽強附會,沒有什麽有力的證據,一旦讓他跑迴董卓那邊,則變數也就隨之而來。
就算他劉玄有理,在南匈奴一事上胡軫抓不到把柄,然而胡軫完全可以抓著黑山軍與白波賊一事不斷的打擊他,則他隻能是疲於應付了。
更何況,胡軫是西涼老牌將軍,而他不過是一個新晉的小將,要董卓在他兩個之間做出選擇,董卓隻怕閉著眼也肯定會選擇相信胡軫的。
所以,胡軫不能跑了,他務必要將他拿下。
好在,在半路上,他遇到了高順。
他之前本來是要往城西趕的,結果因為遭遇胡軫所部,所以沒能及時跟高順人馬會合,沒想到此時誤打誤撞,到底在半途上遇到。
高順全身都是鮮血,可見之前是血戰了一場。
他拜見劉玄後,立即讓人帶上一人給劉玄看。
其人盔斜甲歪,亂發披肩,若不仔細辨認完全認不出來。
“胡大都護!”
那人抬起頭來,整個人一個哆嗦,叫道:“劉……劉玄,我乃河東軍大都護,你不能對本將軍怎樣,否則董相國決饒不了你!”
確定是胡軫就好。
劉玄扶起高順,問起高順如何抓到胡軫,高順一一說了。
原來是胡軫逃了後,知道城南那邊有南匈奴人馬,城北城東又去不得,就擇了城西,欲要走城西,逃迴洛陽。
不想,恰時高順奉了劉玄的命令,帶著之前與南匈奴一戰所剩的五六百的死士,一直等候在這邊。
於是,不巧的巧合發生。
胡軫欺負高順隻有幾百人馬,還想要發動強攻,畢一擊之力將之驅散。
其實,此時的胡軫已經被逼到了絕路上了,他若不能衝出去,則必死於劉玄之手,是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他要死戰。
然而,他到底低估了高順。
他愈是死戰,愈是容易激發高順的鬥誌,高順更不能放過他。
在劉玄與胡軫兩條戰船上,他高順既然選擇站在劉玄一邊,那麽胡軫就是他的死敵。
胡軫戰到後來其實已經是害怕了,也讓他見識到了高順的勇猛和韌性。最後,胡軫被高順手中一杆長槍打落下馬,也就成了高順的俘虜。
如今高順押解胡軫,將他交到劉玄手裏,劉玄心裏的一塊大石終於落下。
他大手一揮,讓人暫時將胡軫羈押下去。
他則叫過高順,與高順耳語兩句,高順立即是眼前一亮,向劉玄一拱手:“順,謝過劉司馬!”
高順不二話,立即帶著先前的五六百的死士,殺向城南。
在城南,有南匈奴的人馬趁著胡軫等內鬥之際,已經在那邊鬧騰了起來。
這其實是劉玄遺留下的後遺症。
劉玄當初為了爭取右賢王,不惜將城南堆積錢糧的事情告訴了他。反正那時絳邑城的掌控權在胡軫手裏,他們是否劫奪,與他無關。然而現在不同了,胡軫都落到了他的手裏,那麽絳邑城暫時就歸他掌管。既然這裏都是他的地盤了,怎麽說,由不得外人放肆。
其實這怪不得劉玄出爾反爾,畢竟當初他與右賢王已經是約定好了的。
這城內的錢糧,誰有本事誰得。
他與右賢王分開不久,此刻當然不便再出馬,但有個高順就足夠了。
高順恨極了南匈奴,右賢王當初被俘虜,高順就差點衝進去刺殺了他,但被劉玄給阻止了。
理由是不是時候。
如今時候到了,也該是讓他有這個表現的機會了。
今日事,正是成全他。
放高順去與南匈奴爭奪城中錢糧,他這邊,帶胡軫迴縣衙。
如今城中,大賊胡軫落網,其餘小蝦米也就不足懼了,有陳駒、張遼他們幫忙,相信反叛勢力很快就會肅清,絳邑城將恢複安寧。
迴到衙門,劉玄立即讓衛果作書一封,向董卓通報今晚上所發生的大事。
然後命人連夜,八百裏加急,送往京師洛陽董相國處。
他這邊,則連夜提審胡軫。
當然,在提審前,劉玄對左右有了一番交代,交代清楚了,他這裏單獨見了胡軫。
胡軫身為階下囚,麵對宿敵劉玄,既憤怒又震怖,情緒起落很大。
然而,相較於他,劉玄就要安靜多了。
劉玄第一句話,就讓胡軫不知所措。
他問:“胡大都護,你知道當初為什麽你會突然從潁川、陳留一帶被調來河東嗎?”
他當然知道,是董卓的一紙命令,然而,劉玄既然有所問,那麽這個問題就絕沒有表麵這麽簡單了。
果然,劉玄說了出來:“是我,你應該感謝我。是我寫信給身在洛陽的何顒何長史,我讓他向董相國建議,讓董相國拜你為河東軍統帥。”
胡軫震驚:“不可能!絕無可能!”
在胡軫看來,這麽大好的機會,劉玄是斷然不會想到他的,更何況,他與劉玄之前並未認識,劉玄又為何要舉薦他?
實在想不通。
“你是在說謊!你為什麽要幫我?”
劉玄嘿然一笑:“是嗎?你以為我是在幫你?哈哈,那就算是吧。如果說你要問我為什麽要幫你,這就要問問當初胡大都護你都做了些什麽了。”
“我?”
胡軫實在搞不懂,他與劉玄在此之前並未有見麵,為何劉玄會說此等話?
然而,他記不得的,或者說並未留意的,劉玄告訴了他。
“是啊,胡大都護想來是貴人多忘事,早就忘了當日京縣城郊社日一事了。”
“社日?”
八月社日當天,他帶著西涼所部,於京縣城郊屠殺歡度社日的百姓無數,拿了他們的頭顱冒充戰功,言擊賊大勝。
為此,董卓還特地開了開陽城城門,放他人馬入城。胡軫命人三唿萬歲,董卓因此對他青睞有加。
然而,劉玄此時突然提起這事,遂讓他立即警惕起來。
看著他。
“當日你也在?”
他緊緊的盯著劉玄,想要從劉玄臉上找到一些有關他當日的記憶,然而一丁點的蛛絲馬跡都找不到。
劉玄點頭:“我不但在,而且還拜胡大都護你之所賜,當時就差點死在了你的手上。要不是有那神秘女子及時出麵,隻怕當初玄的腦袋早就被胡大都護你砍了下來,係在車轅上了。不過話說迴來,玄能僥幸不死,豈不是要說一聲謝謝?是以我如今要幫你,也就不為過吧?”
胡軫當真是鬧心,從劉玄的語氣裏他根本聽不懂劉玄是喜是怒。
而他偏偏,說的這麽漫不經心。
“這個……你當真這麽以為?”
劉玄嘿然一笑:“自然這麽以為,要不我的好兄弟,他也不答應啊。”
“你的好兄弟?”
胡軫遲疑了:“他是誰?”
“他是我劉玄的書童,也是我劉玄的玩伴,差不多跟親如骨肉的那種。當然,他同時也是當日被你西涼軍殺害了的眾人之一。”
“被西涼……”。
胡軫頭皮發麻,全身不由猛打了一個寒噤。
直到現在,他一下子從劉玄的話裏似乎明白了些什麽。
或許這一切,隻是因為當初社日開始的那場屠戮……
不曾想,那場屠戮,一直未有結束。
而他,或許將是這場屠戮最後的祭品。
他看向劉玄,從他深邃的眼睛裏,看到了憤怒的源頭。
一個小小書童,一個視若兄弟的人物,居然激起劉玄滔天的怒意,以及無盡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