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麽?牛骨頭?”
“不,是人骨。”
“人骨!”
劉玄看著手中接過來的物件,遲疑道:“你給我這個幹什麽,這跟霸王又有什麽關係,這難道是他的屍骨不成?”
太史慈搖頭:“當然不是,劉公子你可要仔細看了。”
“嗯?”
手中的人骨,確切的說應該是盆骨,大得像是一個沒有完全展開的扇麵。菱角被磨平,光滑圓潤,如一塊古玉,卻又十分樸拙。上麵居然還刻有文字,不過盡是些古字體,像極了甲骨文,但好像跟甲骨文有些區別。
對於一個曆史愛好者,又是進過考古隊的天才學者來說,他對甲骨文多少是有些研究的,這些字一時雖然難以辨認,多少能從甲骨文中得到啟示,讀懂應該不會太難。
“子義兄,這上麵密密麻麻的字你都認得?”
太史慈倒也坦然,搖了搖頭,說道:“當然不認得,但也無妨。”
“這骨書乃項王所留,當年項王就是憑借他鍛煉出了一身神力。我見劉公子你身體羸弱,又要長途跋涉,隻怕身子骨難以承受。若能得此骨書勤加練習,就算不能如霸王當年一般神力蓋世,想來如我這般鍛煉出一身臂力也不是不可能。這個就送給劉公子你了,且收好。”
劉玄沒弄明白:“你是說項羽他一身神力全因此骨書?可你剛才說你並不認得上麵所書,又是如何練習的?”
太史慈笑道:“能練習不一定非要認得字,能從中感悟出劍意就行了。”
石破天也不識字,但卻練成了太玄經上的高深武功,看來太史慈的話也不是不能相信。
劉玄掂量手中骨書:“可憑借這個難道就能夠稱上‘霸王’了?”
太史慈搖頭道:“劉公子你可別小瞧了骨書。傳說項王當年被圍垓下,賊軍三萬騎兵追殺,項王身邊不過二十八騎。眼看被一座大山攔住去路,就要走入絕境。可劉公子你猜怎麽著,當時項王一口氣跑到大山腳下,硬是用肩頭去撞,撞得地動山搖,最後大山愣是被他徒手拔走,丟到了追兵堆裏,殺出了一條血路。最後項王被逼到了烏江邊上,等待他的是一個老翁。老翁說江上隻有他一條船,勸他坐船迴江東。然而項王是何等心性,大笑不肯,遂拿出懷中骨書,告訴老翁,說道他一身神力全是骨書所賜,可惜的是他所學不過骨書十分之一,不然漢王十萬大軍何足懼哉?他讓老翁將骨書帶迴江東,自己卻孤身戰死。”
“傳說老翁不敢將骨書示人,連兒子都沒有給看,等他百年之後便隨之一起消失。然而等到王莽之時,王莽為了對付叛軍,四處收羅能人異世。其時,有一人自稱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自稱得項王骨書,能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隻是後來昆陽一戰,他以及他的虎豹大軍卻被光武皇帝及三千死士衝殺,又有天威相助,以致大敗,巨無霸也就跟著不知所蹤。”
劉玄像是在聽故事,分明有點不敢相信:“那後來呢,這骨書為何又到了子義兄你的手裏?”
太史慈說道:“這事說來也是蹊蹺。就是當年,當年我因毀了州裏的文書,不敢迴去,準備去遼東避難。隻是陸路兇險,怕焦和他會派人一路追殺,隻好走水路。不想走到渤海之時,海上突起大風,船隻幾為傾覆。當時我道這下必死無疑,誰知天無絕人之路,終得化險為夷。被這天風帶到船上來的,還有這骨書。”
“所以子義兄你的這身武藝也是得自骨書,那麽說你也是能夠隻手拔山,驅趕虎豹?”
太史慈搖頭道:“我哪裏有那個本事?能得他們千分之一的力已經很是不錯了。”
“這是為何?”
太史慈說道:“傳說這骨書隻在亂世出現,第一次出現是在武王伐紂之時。當時骨書在紂王重臣飛廉手裏,飛廉因此能夠禦風日行千裏。後來周武王擊敗紂王,飛廉也因此自殺,為天帝所憫,策為風神。而第二次出現,則相傳是在春秋時的宋國。當時各國紛爭不斷,宋與齊聯合攻打魯國,反被魯國所敗。當時帶兵將軍乃是宋國南宮長萬。傳說此人身長亦有丈餘,一根指頭就能將一座山削平擊飛,且能力扛巨鼎,能將數百斤大戟丟到空中,不管下墜之勢如何猛烈、迅疾,他都能輕而易舉的接在手裏。他一人一戟衝入魯國十數萬軍中無人能敵,最後魯國萬箭齊發傷了他,這才將他擒拿住。”
劉玄聽得神乎其神,讚道:“這麽說來,如果項王是萬人敵,他南宮長萬就是十萬人敵,百萬人敵了,倒是比之霸王更加神氣。”
劉非也是聽得拍手叫絕。
太史慈點頭道:“可惜的是,南宮長萬這次兵敗被魯國釋放迴去後,宋王是百般刁難於他,直唿他‘囚’,不給他好眼色。南宮長萬因此對宋王怨恨極深,道,士可殺不可辱,一怒之下殺了宋王。最後跑到鄰國想要避難,不想宋國買通鄰國,將南宮長萬綁縛殺害,剁成肉泥,這骨書也就隨之不知所蹤。”
“至於後來的事情、我剛才也已說過了,想必劉公子也不需我贅言。”
劉玄點了點頭,搓著掌心,思謀道:“你讓我擼一擼……”
“這第一次骨書出現,飛廉有日行千裏的本事,最後還做了風神。這第二次出現嘛,南宮長萬身如巨人,一指能斷山,唿為十萬人敵,雖然比之神差了點,半神還是有的。至於霸王,雖然能‘力拔山兮’,似乎已經是力有所逮,未免……至於第四次嘛,隻能是嗬嗬嗬了,到了巨無霸手裏,居然隻能是驅驅虎豹,嚇嚇人了……”
說到這裏,瞅了一眼太史慈,笑道,“這如今到了子義兄你手裏嘛……子義兄你不要誤會,我也不是要故意羞辱你,隻是就事論事而已。雖然子義兄你得了一手好箭法,可比起飛廉他們何止是一瀉千裏啊?如此不堪,我還要它來幹嘛?”
太史慈連忙說道:“此言差矣!雖然劉公子你分析得不無道理,但豈不聞否極泰來之說?凡事都有個輪迴,如今已是五次出現,由盛而衰,已是極限,難道不能再次衰極而盛?”
“衰極而盛?”
劉玄是微微一愣,看著手中的骨書,某種欲望熾盛。他剛才嗬嗬嗬那麽多,其實也是一種豔羨,就算骨書再怎麽不濟,單單一個太史慈就比他這病秧子要強上何止數倍。如此說來,若果真能練得骨書上萬分之一的本領,也是他莫大的福氣了。想到這裏,不由的唿吸緊促:“既然子義兄你如此了解,也知道其中好處,為何不自己留著,卻要給一個初次見麵的陌生人?”
“一酒之恩。”
太史慈站起身來:“我若說這個原因,恐怕劉公子你難以相信,但確實如此。更何況這上麵所書,慈實在不知所雲,能從中悟出一些皮毛已是僥幸,再拿到手裏據為己有就是不該了。反而,如果給了劉公子你,若能有助於劉公子強身健體,豈不是物盡其用,又有什麽不好的?”
劉玄感激的抓住太史慈雙手:“子義兄真乃義士,你這厚恩叫我如何報答?且容我京師迴來,定要親自登門拜謝。”
太史慈立即說道:“劉公子不必客氣,慈當在東萊恭候劉公子平安歸來!”
這一夜風狂雨驟,未曾停歇。
然而,第二天絕早放晴。
“大狸子,你等我迴來啊。”劉玄抓住太史慈的手如此說道。
“啊?……喂,何為大狸子,劉公子你說清楚,不要走……”。
劉玄突然想起了一個關於小學生讀錯太史慈大名的典故,臨別之際揶揄逗了太史慈一番,怕太史慈追著問,拍馬就走。
“不,是人骨。”
“人骨!”
劉玄看著手中接過來的物件,遲疑道:“你給我這個幹什麽,這跟霸王又有什麽關係,這難道是他的屍骨不成?”
太史慈搖頭:“當然不是,劉公子你可要仔細看了。”
“嗯?”
手中的人骨,確切的說應該是盆骨,大得像是一個沒有完全展開的扇麵。菱角被磨平,光滑圓潤,如一塊古玉,卻又十分樸拙。上麵居然還刻有文字,不過盡是些古字體,像極了甲骨文,但好像跟甲骨文有些區別。
對於一個曆史愛好者,又是進過考古隊的天才學者來說,他對甲骨文多少是有些研究的,這些字一時雖然難以辨認,多少能從甲骨文中得到啟示,讀懂應該不會太難。
“子義兄,這上麵密密麻麻的字你都認得?”
太史慈倒也坦然,搖了搖頭,說道:“當然不認得,但也無妨。”
“這骨書乃項王所留,當年項王就是憑借他鍛煉出了一身神力。我見劉公子你身體羸弱,又要長途跋涉,隻怕身子骨難以承受。若能得此骨書勤加練習,就算不能如霸王當年一般神力蓋世,想來如我這般鍛煉出一身臂力也不是不可能。這個就送給劉公子你了,且收好。”
劉玄沒弄明白:“你是說項羽他一身神力全因此骨書?可你剛才說你並不認得上麵所書,又是如何練習的?”
太史慈笑道:“能練習不一定非要認得字,能從中感悟出劍意就行了。”
石破天也不識字,但卻練成了太玄經上的高深武功,看來太史慈的話也不是不能相信。
劉玄掂量手中骨書:“可憑借這個難道就能夠稱上‘霸王’了?”
太史慈搖頭道:“劉公子你可別小瞧了骨書。傳說項王當年被圍垓下,賊軍三萬騎兵追殺,項王身邊不過二十八騎。眼看被一座大山攔住去路,就要走入絕境。可劉公子你猜怎麽著,當時項王一口氣跑到大山腳下,硬是用肩頭去撞,撞得地動山搖,最後大山愣是被他徒手拔走,丟到了追兵堆裏,殺出了一條血路。最後項王被逼到了烏江邊上,等待他的是一個老翁。老翁說江上隻有他一條船,勸他坐船迴江東。然而項王是何等心性,大笑不肯,遂拿出懷中骨書,告訴老翁,說道他一身神力全是骨書所賜,可惜的是他所學不過骨書十分之一,不然漢王十萬大軍何足懼哉?他讓老翁將骨書帶迴江東,自己卻孤身戰死。”
“傳說老翁不敢將骨書示人,連兒子都沒有給看,等他百年之後便隨之一起消失。然而等到王莽之時,王莽為了對付叛軍,四處收羅能人異世。其時,有一人自稱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自稱得項王骨書,能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隻是後來昆陽一戰,他以及他的虎豹大軍卻被光武皇帝及三千死士衝殺,又有天威相助,以致大敗,巨無霸也就跟著不知所蹤。”
劉玄像是在聽故事,分明有點不敢相信:“那後來呢,這骨書為何又到了子義兄你的手裏?”
太史慈說道:“這事說來也是蹊蹺。就是當年,當年我因毀了州裏的文書,不敢迴去,準備去遼東避難。隻是陸路兇險,怕焦和他會派人一路追殺,隻好走水路。不想走到渤海之時,海上突起大風,船隻幾為傾覆。當時我道這下必死無疑,誰知天無絕人之路,終得化險為夷。被這天風帶到船上來的,還有這骨書。”
“所以子義兄你的這身武藝也是得自骨書,那麽說你也是能夠隻手拔山,驅趕虎豹?”
太史慈搖頭道:“我哪裏有那個本事?能得他們千分之一的力已經很是不錯了。”
“這是為何?”
太史慈說道:“傳說這骨書隻在亂世出現,第一次出現是在武王伐紂之時。當時骨書在紂王重臣飛廉手裏,飛廉因此能夠禦風日行千裏。後來周武王擊敗紂王,飛廉也因此自殺,為天帝所憫,策為風神。而第二次出現,則相傳是在春秋時的宋國。當時各國紛爭不斷,宋與齊聯合攻打魯國,反被魯國所敗。當時帶兵將軍乃是宋國南宮長萬。傳說此人身長亦有丈餘,一根指頭就能將一座山削平擊飛,且能力扛巨鼎,能將數百斤大戟丟到空中,不管下墜之勢如何猛烈、迅疾,他都能輕而易舉的接在手裏。他一人一戟衝入魯國十數萬軍中無人能敵,最後魯國萬箭齊發傷了他,這才將他擒拿住。”
劉玄聽得神乎其神,讚道:“這麽說來,如果項王是萬人敵,他南宮長萬就是十萬人敵,百萬人敵了,倒是比之霸王更加神氣。”
劉非也是聽得拍手叫絕。
太史慈點頭道:“可惜的是,南宮長萬這次兵敗被魯國釋放迴去後,宋王是百般刁難於他,直唿他‘囚’,不給他好眼色。南宮長萬因此對宋王怨恨極深,道,士可殺不可辱,一怒之下殺了宋王。最後跑到鄰國想要避難,不想宋國買通鄰國,將南宮長萬綁縛殺害,剁成肉泥,這骨書也就隨之不知所蹤。”
“至於後來的事情、我剛才也已說過了,想必劉公子也不需我贅言。”
劉玄點了點頭,搓著掌心,思謀道:“你讓我擼一擼……”
“這第一次骨書出現,飛廉有日行千裏的本事,最後還做了風神。這第二次出現嘛,南宮長萬身如巨人,一指能斷山,唿為十萬人敵,雖然比之神差了點,半神還是有的。至於霸王,雖然能‘力拔山兮’,似乎已經是力有所逮,未免……至於第四次嘛,隻能是嗬嗬嗬了,到了巨無霸手裏,居然隻能是驅驅虎豹,嚇嚇人了……”
說到這裏,瞅了一眼太史慈,笑道,“這如今到了子義兄你手裏嘛……子義兄你不要誤會,我也不是要故意羞辱你,隻是就事論事而已。雖然子義兄你得了一手好箭法,可比起飛廉他們何止是一瀉千裏啊?如此不堪,我還要它來幹嘛?”
太史慈連忙說道:“此言差矣!雖然劉公子你分析得不無道理,但豈不聞否極泰來之說?凡事都有個輪迴,如今已是五次出現,由盛而衰,已是極限,難道不能再次衰極而盛?”
“衰極而盛?”
劉玄是微微一愣,看著手中的骨書,某種欲望熾盛。他剛才嗬嗬嗬那麽多,其實也是一種豔羨,就算骨書再怎麽不濟,單單一個太史慈就比他這病秧子要強上何止數倍。如此說來,若果真能練得骨書上萬分之一的本領,也是他莫大的福氣了。想到這裏,不由的唿吸緊促:“既然子義兄你如此了解,也知道其中好處,為何不自己留著,卻要給一個初次見麵的陌生人?”
“一酒之恩。”
太史慈站起身來:“我若說這個原因,恐怕劉公子你難以相信,但確實如此。更何況這上麵所書,慈實在不知所雲,能從中悟出一些皮毛已是僥幸,再拿到手裏據為己有就是不該了。反而,如果給了劉公子你,若能有助於劉公子強身健體,豈不是物盡其用,又有什麽不好的?”
劉玄感激的抓住太史慈雙手:“子義兄真乃義士,你這厚恩叫我如何報答?且容我京師迴來,定要親自登門拜謝。”
太史慈立即說道:“劉公子不必客氣,慈當在東萊恭候劉公子平安歸來!”
這一夜風狂雨驟,未曾停歇。
然而,第二天絕早放晴。
“大狸子,你等我迴來啊。”劉玄抓住太史慈的手如此說道。
“啊?……喂,何為大狸子,劉公子你說清楚,不要走……”。
劉玄突然想起了一個關於小學生讀錯太史慈大名的典故,臨別之際揶揄逗了太史慈一番,怕太史慈追著問,拍馬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