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與劉廷柱的一場比武,李策的大名早已傳遍了軍營,大家都知道了有一個很厲害的新晉指揮使叫李策。


    今日清晨練兵的時候,劉廷柱昂首挺胸地站在最前排,顯得很規矩,昨日與李策的較量他輸得心服口服,而且李策的胸襟氣度著實令他佩服,嗯,這個指揮使不錯!


    李策繞著看了一圈,不住得皺眉頭,昨日沒仔細看,今日細細看來,怎的自己的兵看起來盡是些老弱病殘呢?


    李策悄悄把劉廷柱幾個都頭叫到一旁,誠懇地說道:“諸位,你們也知道本指使剛剛上任,還有很多地方不清楚,需要向各位請教。”


    劉廷柱等人忙道不敢,說大人有什麽問題盡管問,屬下知無不言。


    李策東張西望地看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我怎麽看咱們指揮的兵士,這麽多的老弱呐,額……你看那邊那個老丈……”


    幾人順著李策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一個瘦削的老頭,右手握著長槍,長槍立在地上,老頭歪歪斜斜地站著,看樣子沒那杆長槍支撐,這老頭都不一定能站穩。


    就這樣能打仗?怕是不拖累其他人就不錯了,哦,其他人,再看看其他人,老的老、少的少,駝背的駝背,歪嘴的歪嘴……這特娘的也太坑爹了吧!


    幾個都頭也有些不好意思,劉廷柱撓撓頭道:“大人你有所不知,咱們邊關的軍隊與正規的禁軍自然是不能比的。”


    “為何?”李策有些生氣道。


    “咱們的兵源多是從當地招募,或是流民或是鄉勇,招得雜了嘛,自然這素質也就……嘿嘿”一個都頭直言道。


    “咱們河北西路的駐軍中,趙相惠執掌的軍隊,人家那是正經從京城調到這的,那才叫真正的禁軍,兵士個個威風凜凜、虎背熊腰,騎的全是高頭大馬,還有全身的重甲,嘖嘖……”劉廷柱羨慕得說道。


    “草,這樣一比較咱們不就是雜牌軍嘛!”李策終於忍不住罵了一句。


    “嗯,差不多吧,就算武器裝備、補給也是差人家一大截。”劉廷柱些垂頭喪氣道。


    “還有餉銀……”另一人小聲補充道。


    “同樣都是大宋的軍隊,難道咱們就是後娘養的?為什麽要受不公平對待?”李策有些發火。


    其實他也知道,出於實際考慮,總要有王牌部隊和雜牌軍之分,不可能絕對平均,隻是自己很不幸分到了雜牌軍,不免心裏有些窩火。


    “我找老官去”李策懊惱道。


    “大人,官都指揮又何嚐不知,他也是沒有辦法……”


    “那咋整?就讓我帶這一群老大爺訓練?別扯淡了”李策瞪他一眼,沒好氣得說道。


    “大人,聽說您和……”劉廷柱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有屁快放!”李策一瞧劉廷柱那滴溜溜亂轉的眼珠子,就知道他沒憋好屁。


    “嘿嘿……是、是,屬下聽說您和陳經略使關係匪淺,大人若是去找陳大人或許有效。”


    李策想想他說的也對,便點點道:好,我這就去討個說法,你等在此照舊訓練。


    劉廷柱等人大喜紛紛道:“卑職遵命。”


    。。。。。。。。。。。。。。。。。。。。。。。。。。。。。。。。。。。。。。。。。。。。。。。。。。。。。。。


    李策進屋的時候,陳堯佐正在那奮筆疾書,也不知在寫些什麽。李策見沒有外人,也沒敲門便大踏步邁進門來。


    “進來也不知道稟報,連門也不敲,我一猜就是你,全軍除了你,沒人敢這樣放肆。”陳堯佐頭也不抬得說道。


    “嘻嘻,還是師父了解徒兒。”李策倒了一杯茶,給陳堯佐端過去。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說吧什麽事情?”陳堯佐把手中毛筆一擱,接過茶杯,笑罵道。


    “師父英明,什麽事都瞞不過你。”這廝咧嘴一笑,先送上一頂高帽。


    “怎麽這麽快就堅持不下去了?”陳堯佐皺眉道。


    “哪兒呀,不是,哦,也是。”李策嘟囔道。


    “什麽是也不是的,你說清楚點。”


    “倒不是徒兒怕苦,實在是沒有堅持下去的理由。”


    “嗯?此話怎講?”


    “師父,你看我那一指揮都是些什麽兵啊,那有的都七老八十了,自己站都站不穩,還怎麽訓練打仗啊。”李策故意表情誇張地嚷嚷道。


    “哦,原來是到我這哭窮來了,嗬嗬……邊關的軍隊嘛,曆來都是如此,你瞧瞧其他指揮不也是這樣嘛。”陳堯佐道。


    “曆來如此不代表就是對的呀,這樣的一群老太爺,怎麽帶嘛。”李策繼續訴苦。


    “胡攪蠻纏。”陳堯佐輕斥道。


    “我不要求手下的兵個個身強體壯,但最起碼不能全些老弱病殘吧?要我說啊,一些老爺兵早該解甲歸田了,這麽大年紀的人哪能還在前線軍隊啊,這不是盡拖累人嘛。”


    “你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朝廷又何嚐不知,這些人早已沒什麽戰鬥力了,朝廷號稱六十萬大軍,真正能用的也就三十多萬,可是朝廷也是沒有法子啊。”陳堯佐長歎一口氣。


    “為何沒有法子?裁軍呀。”李策道。


    陳堯佐道:“哪有你想的那般簡單,你可知咱們大宋的兵丁是如何招募的?豈不聞養兵自固之說?養兵不僅是為了應付對外的戰爭,也是為了維持國內的安定。遇饑年常募兵,此乃我朝的開國國策,這樣一來沒有了流民、饑民問題,也就沒有百姓揭竿起義,一舉數得。若是裁撤軍隊數量,憑空多出幾十萬流民,如何安置,嗯?”說完他目光灼灼得看著李策。


    “這……靠募兵來解決流民問題,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啊。”李策也歎一口氣,問題遠比他想象的複雜得多。


    “朝廷現在已是騎虎難下了,再加上遼國一直虎視眈眈,伺機南下,朝廷也不敢裁撤軍隊,日久成疾,便成了這般模樣。隻能待日後時機成熟了再尋解決之法了。”陳堯佐目光深邃得望著院落裏的梧桐樹,那目光有些無奈又有些期望。


    怎麽就扯到軍國大事上去了,好像偏題了……李策嘀咕道,也是這等大事也不是我一個小指揮使所能左右的。


    “但大的方麵改不了,眼下卻是可以變通的嘛。”


    “怎麽變通?”陳堯佐遲疑道,他隱隱覺得這廝定是又有什麽陰謀,可又不自覺得跟著問了一句。


    “我是這麽想的,一廂不是有三四千人嘛,從中怎麽也能挑出五六百的青壯來,就把這挑出的青壯交由我訓練。”李策腆著臉連說帶笑得比劃道。


    “你這是要相仿昔年開國大將軍曹彬的虎賁軍啊,嗬嗬……嗯,有點意思。”陳堯佐捋著胡子笑道。


    李策一見有戲,但是陳堯佐卻突然又話鋒一轉,歎口氣道:“想法是好的,可是眼下卻有更為重要的事要做。”


    李策抬頭道:“什麽事?”


    “河西黃河泛濫,水災成患,朝廷賑災令已經下來,河西地區已經緊急召集民夫抗災,可是人手卻還是不夠,為師正打算調一部分軍隊去救急。”陳堯佐說完,目光殷切得看著李策。


    我靠,不是吧,難道要我去救災?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ps:這個周上了推薦位置,求大家收藏,求推薦票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小侯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侯老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侯老三並收藏大宋小侯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