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裏,王隗書房內,張詠與他對立而坐,有侍女倒好茶湯,徐徐退出房門。
張詠喝了一口熱茶,沉吟片刻,對王隗說道:“大人,聽說了今日大公子收仆之事吧。”
王隗麵帶笑意:“嗯,翊兒乃我王氏嫡長子,收納幾個仆人不足為奇!”
張詠也笑了笑:“大人真的是這樣想的嗎?六個少年,大公子是欲盡收其忠誠,納為忠犬,大人難道不驚奇?”
王隗麵色一斂,正了正身子,緩緩道:“翊兒年少老成,從小異於常人,凡事自有其意誌,這些年吾未有多加限製,任其自由。吾才德不足,身體孱弱,潛力已盡,早已把所有希望盡賦於其身,他將是王氏之未來,不管他所思所行,吾隻有在背後支持他,相信翊兒必不至讓吾失望!”
“子燾,翊兒如何行事,你我在側靜觀即可,不必多言!”
言罷,兩人開始默契地不提王翊之事,有一搭沒一搭聊起其他來,廟堂之高,江湖之遠,憂國傷時。
一個時辰後,張詠走在迴房的路上,此時正是夜深人靜之時,月明星稀,暗暗歎了口氣。
張詠出身寒門,為王氏門徒,少時受過王翊祖父王述恩惠,亦曾入仕過。隻不過為寒門身份所累,輾轉宦海二十載,最高也不過為邊郡一縣之長。多年的漂泊無依,鬱鬱不得誌,再加上宦官當道,朝局不穩,數年前張詠所幸直接棄官還鄉。
恰巧王隗替王翊兄弟找啟蒙先生,因與王氏有舊,張詠遂自薦西席,在王府待了下來。無案牘之勞形,教教學生,讀讀書研究學問,再加上王氏待遇也不錯,張詠待得也頗為舒心愜意。
通過這些年的接觸,張詠早就發現,王翊天賦似乎並不是特別聰穎,對儒家學問學的頗為艱難,從來不求甚解。然其常有驚人之語,對聖人之言常有獨特的見解,雖然許多在張詠看來甚至有些離經叛道。
在張詠眼中,王翊認真、刻苦,讀書練武,風雨不輟。少年早熟,心誌堅定,誌存高遠。對兵法戰陣之事,治國安民之法修習尤其勤奮,日後出將入相,壯大王氏,似是必然。
但今日,張詠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王翊,野心勃勃,初露手腕,梟雄手段,直指人心。手段雖顯稚嫩,從其言行,張詠發現王翊似乎......心懷異誌!
故今夜張詠忍不住提醒了王隗一番,搖搖頭,靜靜地迴房去了。
豔陽高照,院落內,王順帶著高順等六個少年蹲著馬步,七個人身著單衣,汗水不斷地從額頭滴下,不知道蹲了多久了。
高順六人到王府已經一月有餘了,成為了王翊親信侍從,從第二日起,王翊讓他們識字、練武,從日出到日落。
這樣的生活,讓幾個少年仿若夢中,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富庶人家公子們過的日子,從前他們隻是鄉下的平凡農家孩子,隻有在夢中才能有如此美事。
然而王翊對他們要求極高,放出話來,若是讓他不滿意就會被直接淘汰遣送迴家,是以幾個人整日心弦崩的緊緊的,異常努力。每日除去睡覺的幾個時辰,未嚐間歇,雖頗為勞累,卻又甘之如飴。吃的飽,穿的暖,比起以往隻有麻衣布服,粗糧糟食好的太多了。
至於讀書識字習武,更是以往做夢都不敢想的事,知識文化傳承對於這些寒門子弟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當然,幾人也知道,擁有這些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毫無保留地效忠大公子!隨時為之效死!王翊給了他們未來更高的希望,他們也樂於奉獻出自己僅有的忠心!
王翊就在站在台階上看著他們,雙手背後,眼神深邃,似乎在思索些什麽。
王翊一直都想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力量,想組建一支侍從、護衛隊伍,前些年,年紀太小,以一稚童統領實在不合,長期以來一直把這個心思埋在心底。
王氏和其他高門大族一樣,其實有不少護衛、門客,其多為地方遊俠出身,擅長技擊之術。作為地方豪族,亦有家兵,從祁縣周邊的為王氏耕作的佃戶中,輕而易舉便可募集上千人的部曲,但也僅此而已,未經訓練,上了戰場也隻是拿起刀槍的農民而已。而王翊想要的其實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隊伍——職業私兵!
當然,王翊也不是沒有想過給父親提建議,將王府家丁、仆從、佃戶篩選組織起來,針對訓練,拉起一支屬於王氏最精銳的力量。
但是,深思熟慮之後,王翊漸漸也放棄了這個想法。大漢雖然國勢日衰,地方時有動亂,然其元氣未喪,根基猶在,國運仍然可綿延數十載。世家大族依舊牢牢掌控著天下,維護地方統治,支持著劉氏王朝。天下士族想著的仍然是在朝堂之上為自己爭取利益,大漢江山已延續了四百年,漢室依舊威壓天下,讓人敬畏。
光武帝劉秀崛起於地方,河北世家的支持為他一統天下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其自然知道世家在地方上的實力有多強。自光武以來,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與中央相抗衡的實力,除了在幽、並、涼等邊地保持一定戍邊兵力以外,將各地軍隊大加削減,隻留下少部分郡兵彈壓地方動亂。後漢初之時,有豪強地主聚私兵以對抗朝廷律法政策,因此朝廷對於地方豪強的私兵也頗為顧忌,大加限製,地方豪族雖有隨時募集私兵的能力,卻也不敢大肆蓄養訓練,挑戰朝廷威嚴。
同時朝廷在中央編練精銳衛兵,抽調天下精銳,分揀校尉統領之,以震懾天下,彈壓四方。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猶在,威懾仍在。若是在這時候傳出王氏專門蓄養職業私軍,再傳出些心存禍心,陰謀造反之類的流言蜚語,即使以王氏之底蘊,麵對朝廷的打擊也不免大傷元氣,甚至族滅身死也大有可能。
貿然提出組建一支職業私軍性質的衛隊,隻怕王隗不會同意,且王氏內部的意見也無法忽視。最重要的是,即使一切問題顧慮都能得到完美解決,最終組建的隊伍那也是屬於王氏,並不為王翊所掌控。
如此,慢慢地王翊也就淡了此心思。直至昨日,迴府途中,見到高順那一眾少年,王翊心中想法又活泛了起來。
並州地處邊地,時常受到異族侵擾,百姓多有危機感,民風剽悍,武風熾烈,拿起武器就敢保衛家園。
並州的少年們天生就繼承了先輩們的血性,若是投入資源從小培養,五六年之後便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因此挑選一些少年,納之為忠仆,培養一批屬於自己的忠實可靠的力量,以待將來,王翊有此想法之後就再也收不住了。
眼前的幾個少年隻是個開端,王翊心中的目標是湊滿百人,編練一屯隊伍。從祁縣本地農民、佃戶和王氏家生子中挑選百十少年,家世清白,知根知底。
漢末民風淳樸,既獻忠誠,便是一生一世。再加上王氏的名聲,從小洗腦培養,日後必能如臂驅使。
而那支還未成立的私人力量,王翊也已取好了名字,叫做:選鋒義從!
張詠喝了一口熱茶,沉吟片刻,對王隗說道:“大人,聽說了今日大公子收仆之事吧。”
王隗麵帶笑意:“嗯,翊兒乃我王氏嫡長子,收納幾個仆人不足為奇!”
張詠也笑了笑:“大人真的是這樣想的嗎?六個少年,大公子是欲盡收其忠誠,納為忠犬,大人難道不驚奇?”
王隗麵色一斂,正了正身子,緩緩道:“翊兒年少老成,從小異於常人,凡事自有其意誌,這些年吾未有多加限製,任其自由。吾才德不足,身體孱弱,潛力已盡,早已把所有希望盡賦於其身,他將是王氏之未來,不管他所思所行,吾隻有在背後支持他,相信翊兒必不至讓吾失望!”
“子燾,翊兒如何行事,你我在側靜觀即可,不必多言!”
言罷,兩人開始默契地不提王翊之事,有一搭沒一搭聊起其他來,廟堂之高,江湖之遠,憂國傷時。
一個時辰後,張詠走在迴房的路上,此時正是夜深人靜之時,月明星稀,暗暗歎了口氣。
張詠出身寒門,為王氏門徒,少時受過王翊祖父王述恩惠,亦曾入仕過。隻不過為寒門身份所累,輾轉宦海二十載,最高也不過為邊郡一縣之長。多年的漂泊無依,鬱鬱不得誌,再加上宦官當道,朝局不穩,數年前張詠所幸直接棄官還鄉。
恰巧王隗替王翊兄弟找啟蒙先生,因與王氏有舊,張詠遂自薦西席,在王府待了下來。無案牘之勞形,教教學生,讀讀書研究學問,再加上王氏待遇也不錯,張詠待得也頗為舒心愜意。
通過這些年的接觸,張詠早就發現,王翊天賦似乎並不是特別聰穎,對儒家學問學的頗為艱難,從來不求甚解。然其常有驚人之語,對聖人之言常有獨特的見解,雖然許多在張詠看來甚至有些離經叛道。
在張詠眼中,王翊認真、刻苦,讀書練武,風雨不輟。少年早熟,心誌堅定,誌存高遠。對兵法戰陣之事,治國安民之法修習尤其勤奮,日後出將入相,壯大王氏,似是必然。
但今日,張詠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王翊,野心勃勃,初露手腕,梟雄手段,直指人心。手段雖顯稚嫩,從其言行,張詠發現王翊似乎......心懷異誌!
故今夜張詠忍不住提醒了王隗一番,搖搖頭,靜靜地迴房去了。
豔陽高照,院落內,王順帶著高順等六個少年蹲著馬步,七個人身著單衣,汗水不斷地從額頭滴下,不知道蹲了多久了。
高順六人到王府已經一月有餘了,成為了王翊親信侍從,從第二日起,王翊讓他們識字、練武,從日出到日落。
這樣的生活,讓幾個少年仿若夢中,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富庶人家公子們過的日子,從前他們隻是鄉下的平凡農家孩子,隻有在夢中才能有如此美事。
然而王翊對他們要求極高,放出話來,若是讓他不滿意就會被直接淘汰遣送迴家,是以幾個人整日心弦崩的緊緊的,異常努力。每日除去睡覺的幾個時辰,未嚐間歇,雖頗為勞累,卻又甘之如飴。吃的飽,穿的暖,比起以往隻有麻衣布服,粗糧糟食好的太多了。
至於讀書識字習武,更是以往做夢都不敢想的事,知識文化傳承對於這些寒門子弟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當然,幾人也知道,擁有這些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毫無保留地效忠大公子!隨時為之效死!王翊給了他們未來更高的希望,他們也樂於奉獻出自己僅有的忠心!
王翊就在站在台階上看著他們,雙手背後,眼神深邃,似乎在思索些什麽。
王翊一直都想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力量,想組建一支侍從、護衛隊伍,前些年,年紀太小,以一稚童統領實在不合,長期以來一直把這個心思埋在心底。
王氏和其他高門大族一樣,其實有不少護衛、門客,其多為地方遊俠出身,擅長技擊之術。作為地方豪族,亦有家兵,從祁縣周邊的為王氏耕作的佃戶中,輕而易舉便可募集上千人的部曲,但也僅此而已,未經訓練,上了戰場也隻是拿起刀槍的農民而已。而王翊想要的其實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隊伍——職業私兵!
當然,王翊也不是沒有想過給父親提建議,將王府家丁、仆從、佃戶篩選組織起來,針對訓練,拉起一支屬於王氏最精銳的力量。
但是,深思熟慮之後,王翊漸漸也放棄了這個想法。大漢雖然國勢日衰,地方時有動亂,然其元氣未喪,根基猶在,國運仍然可綿延數十載。世家大族依舊牢牢掌控著天下,維護地方統治,支持著劉氏王朝。天下士族想著的仍然是在朝堂之上為自己爭取利益,大漢江山已延續了四百年,漢室依舊威壓天下,讓人敬畏。
光武帝劉秀崛起於地方,河北世家的支持為他一統天下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其自然知道世家在地方上的實力有多強。自光武以來,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與中央相抗衡的實力,除了在幽、並、涼等邊地保持一定戍邊兵力以外,將各地軍隊大加削減,隻留下少部分郡兵彈壓地方動亂。後漢初之時,有豪強地主聚私兵以對抗朝廷律法政策,因此朝廷對於地方豪強的私兵也頗為顧忌,大加限製,地方豪族雖有隨時募集私兵的能力,卻也不敢大肆蓄養訓練,挑戰朝廷威嚴。
同時朝廷在中央編練精銳衛兵,抽調天下精銳,分揀校尉統領之,以震懾天下,彈壓四方。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猶在,威懾仍在。若是在這時候傳出王氏專門蓄養職業私軍,再傳出些心存禍心,陰謀造反之類的流言蜚語,即使以王氏之底蘊,麵對朝廷的打擊也不免大傷元氣,甚至族滅身死也大有可能。
貿然提出組建一支職業私軍性質的衛隊,隻怕王隗不會同意,且王氏內部的意見也無法忽視。最重要的是,即使一切問題顧慮都能得到完美解決,最終組建的隊伍那也是屬於王氏,並不為王翊所掌控。
如此,慢慢地王翊也就淡了此心思。直至昨日,迴府途中,見到高順那一眾少年,王翊心中想法又活泛了起來。
並州地處邊地,時常受到異族侵擾,百姓多有危機感,民風剽悍,武風熾烈,拿起武器就敢保衛家園。
並州的少年們天生就繼承了先輩們的血性,若是投入資源從小培養,五六年之後便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因此挑選一些少年,納之為忠仆,培養一批屬於自己的忠實可靠的力量,以待將來,王翊有此想法之後就再也收不住了。
眼前的幾個少年隻是個開端,王翊心中的目標是湊滿百人,編練一屯隊伍。從祁縣本地農民、佃戶和王氏家生子中挑選百十少年,家世清白,知根知底。
漢末民風淳樸,既獻忠誠,便是一生一世。再加上王氏的名聲,從小洗腦培養,日後必能如臂驅使。
而那支還未成立的私人力量,王翊也已取好了名字,叫做:選鋒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