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秦平又問了幾個問題,秦明月一一迴答。秦平的心總算是安定下來幾分。
安老夫人倒是有問題:“那明月,我們家的那些至親都安排在哪一天啊?”
秦明月說:“我們家的至親,比如說我外祖家,安家,錦陽侯姑母家,還有我幾個叔叔家裏,幾個姑姑家裏,都安排在第一天。也是讓我們家的親戚和這些京城頂級世家們認識的意思。”
聽了這個話,安老夫人放心了。別的也算了,她的兩個女兒秦三娘子和秦六娘子都嫁到京城低階官吏之家,要是按照秦明月的安排豈不是要最後一天才能來參加宴會?她可是不答應的。
接著秦平和安老夫人甚至還有陰夫人都問了幾個問題,可是,秦國鬆一直都安靜的聽著,不發一言。秦明月微笑著迴答了所有的問題。最後長輩們才放過她,讓她迴去休息了。
秦國鬆跟著就告辭了。卻沒有迴到自己的院子,而是直接去了妹妹住的凝碧軒。
到了凝碧軒,這裏還是一樣的寧靜,妹妹已經在小茶室裏麵泡好了茶水等待著自己,秦國鬆笑了。
秦明月一邊給哥哥斟茶一邊說:“這一段時間,我都在閉關,家裏倒是讓哥哥忙乎了。”
秦國鬆說:“本來應該很忙的。可是這一段時間,因為有二叔和二嬸幫忙,我反而沒有那麽多事情做了。倒是還認真在國子監讀書了一段時間。”
這倒是讓秦明月奇怪了,她不由得問原因。
秦國鬆把之前那一段時事情說了一遍。說完秦國鬆說:“從那天之後,二嬸和二叔每天就坐著車過來我們家。二叔幫著我操持學堂的事情,還有前院的一些布置,粉刷等問題。二嬸則是幫著祖母和母親,還有兩位嬤嬤忙著後院的準備事情。”
“這麽多天,我冷眼看著,二叔和二嬸倒是真心幫忙。我雖然同意他們來幫忙。可是,這內院的對牌還是在麻嬤嬤和廖嬤嬤的手裏,二叔和二嬸都是摸不到錢的,所以,也不怕他們使壞。慢慢的我就放心了。”
“之前沒有和妹妹商議,我就同意了,二叔家裏的幾個妹妹們都來女學堂上學。倒是辛苦嬤嬤們了。麻嬤嬤因為要管著家裏的事情。所以,她拿著您的名帖,在宮裏找了幾個太後宮裏退下來的嬤嬤來專門管教妹妹們的規矩,女紅等事情。至於琴棋書畫,詩書之類的,還是妹妹請的女先生梅先生和顧先生教導。我也問了兩位先生,她們說,也教導的過來。”
秦明月說:“哥哥安排的很好。麻嬤嬤安排的也好。之前,我就跟麻嬤嬤說了,要她拿我的名帖去請太後娘娘宮裏的退役嬤嬤過來。這個事情,我已經叫人在太後麵前說了。太後娘娘也是同意的。甚至這幾個嬤嬤,都是太後娘娘跟前得用的。所以,哥哥一定要好生敬重才是。”
太後隻從那一次送了秦明月莊子之後,還曾經多次給秦明月一些小賞賜。秦明月趁機提出來要幾個嬤嬤的事情。太後允許了。她病重,眼看著就不行了,她自己也知道,所以,也在安排宮裏伺候她的人的著落。秦明月求人去她家裏,正是太後願意的,這些宮裏的嬤嬤年紀大了。太後過世後,怕有人為難這些嬤嬤們,放她們出去,正好。
可是,這請嬤嬤們過去的人家,要是權勢不夠,也庇護不了。所以,太後一直都在猶豫。現在,秦明月開口那是再好不過。秦明月未來前途遠大,自然能庇護這幾個嬤嬤了。所以,太後毫不猶豫的給了人。
秦國鬆以為家裏的幾個教習嬤嬤隻是普通宮裏退役的嬤嬤,並沒有想到來頭這麽大,聞言不由得一驚,仔細一想,還好自己一直都以禮相待,並沒有失禮的地方,才放心下來。不過,他還是決定找個時間,跟母親,祖母和父親說一下,不要慢待了這些嬤嬤。另外,給這些嬤嬤的待遇,也要再厚上幾分才是。
秦明月知道這些事情,跟哥哥說開之後,他一定能處理好,所以,也沒有再過問。前世,哥哥就是這樣能幹的人。她很信任。
秦明月說:“我請哥哥在周邊買土地的事情怎麽樣了?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把學堂的田產都給買好了。”
秦國鬆說:“這個事情,我托付給幾個朋友去打聽。還有京城幾個牙行我也放話過去了。就是二叔,我也托付了。可是,妹妹,你也知道,京城周邊的田產還真的是不好買。好在我們家需要的土地不多。二叔給介紹了一個小莊子,隻有三百畝田地。倒都是好地,還靠近著水源。要價也不高,不過是六千兩銀子。還帶著一個三間瓦房的小院子,可以給看莊子的莊頭居住。”
“京城周邊的牙行,也給了我消息,在城北有一個莊子,有五百畝的田地,其中三百畝是良田,二百畝是灘地,很多人嫌棄不好,所以一時間沒有賣出去。倒是配的有一個兩進三間的小院子。要價呢倒是也不貴,九千兩銀子。”
秦明月說:“這兩個莊子,哥哥都看了沒有?要是都買下來,每年能有多少收益?能夠支撐學堂的費用嗎?”
秦國鬆說:“要是都買下來倒是夠。這兩個莊子,每年出產,豐年怎麽都能有七八百兩銀子。就是災年不好說了,過去幾年,差一點的年頭,也有三四百兩銀子的收益。”
“我們學堂裏麵倒是花費不多。按照二叔說的,先是請一個啟蒙的先生,最好是從族裏選那老秀才。一年也不過是二十到三十兩銀子。加上吃飯,筆墨,節日送禮,一年四季的衣服等,一年也不過是花上五十兩銀子而已。倒是妹妹請的那個大儒,專門教導有資質的弟子的,每年要二百兩銀子的束脩。加上衣食住行之類的,年節禮物什麽的,倒是要有兩百四十兩左右。”
“其餘的不過是炭火,香燭,茶水之類的,倒是不貴,一年滿打滿算,也不過是二十兩銀子就夠了。所以,加起來一年的花銷不過是三百一十兩。再預備充分一些,還加上座椅的損耗,一年也不超過三百五十兩銀子。這兩個莊子是足足夠的。”
安老夫人倒是有問題:“那明月,我們家的那些至親都安排在哪一天啊?”
秦明月說:“我們家的至親,比如說我外祖家,安家,錦陽侯姑母家,還有我幾個叔叔家裏,幾個姑姑家裏,都安排在第一天。也是讓我們家的親戚和這些京城頂級世家們認識的意思。”
聽了這個話,安老夫人放心了。別的也算了,她的兩個女兒秦三娘子和秦六娘子都嫁到京城低階官吏之家,要是按照秦明月的安排豈不是要最後一天才能來參加宴會?她可是不答應的。
接著秦平和安老夫人甚至還有陰夫人都問了幾個問題,可是,秦國鬆一直都安靜的聽著,不發一言。秦明月微笑著迴答了所有的問題。最後長輩們才放過她,讓她迴去休息了。
秦國鬆跟著就告辭了。卻沒有迴到自己的院子,而是直接去了妹妹住的凝碧軒。
到了凝碧軒,這裏還是一樣的寧靜,妹妹已經在小茶室裏麵泡好了茶水等待著自己,秦國鬆笑了。
秦明月一邊給哥哥斟茶一邊說:“這一段時間,我都在閉關,家裏倒是讓哥哥忙乎了。”
秦國鬆說:“本來應該很忙的。可是這一段時間,因為有二叔和二嬸幫忙,我反而沒有那麽多事情做了。倒是還認真在國子監讀書了一段時間。”
這倒是讓秦明月奇怪了,她不由得問原因。
秦國鬆把之前那一段時事情說了一遍。說完秦國鬆說:“從那天之後,二嬸和二叔每天就坐著車過來我們家。二叔幫著我操持學堂的事情,還有前院的一些布置,粉刷等問題。二嬸則是幫著祖母和母親,還有兩位嬤嬤忙著後院的準備事情。”
“這麽多天,我冷眼看著,二叔和二嬸倒是真心幫忙。我雖然同意他們來幫忙。可是,這內院的對牌還是在麻嬤嬤和廖嬤嬤的手裏,二叔和二嬸都是摸不到錢的,所以,也不怕他們使壞。慢慢的我就放心了。”
“之前沒有和妹妹商議,我就同意了,二叔家裏的幾個妹妹們都來女學堂上學。倒是辛苦嬤嬤們了。麻嬤嬤因為要管著家裏的事情。所以,她拿著您的名帖,在宮裏找了幾個太後宮裏退下來的嬤嬤來專門管教妹妹們的規矩,女紅等事情。至於琴棋書畫,詩書之類的,還是妹妹請的女先生梅先生和顧先生教導。我也問了兩位先生,她們說,也教導的過來。”
秦明月說:“哥哥安排的很好。麻嬤嬤安排的也好。之前,我就跟麻嬤嬤說了,要她拿我的名帖去請太後娘娘宮裏的退役嬤嬤過來。這個事情,我已經叫人在太後麵前說了。太後娘娘也是同意的。甚至這幾個嬤嬤,都是太後娘娘跟前得用的。所以,哥哥一定要好生敬重才是。”
太後隻從那一次送了秦明月莊子之後,還曾經多次給秦明月一些小賞賜。秦明月趁機提出來要幾個嬤嬤的事情。太後允許了。她病重,眼看著就不行了,她自己也知道,所以,也在安排宮裏伺候她的人的著落。秦明月求人去她家裏,正是太後願意的,這些宮裏的嬤嬤年紀大了。太後過世後,怕有人為難這些嬤嬤們,放她們出去,正好。
可是,這請嬤嬤們過去的人家,要是權勢不夠,也庇護不了。所以,太後一直都在猶豫。現在,秦明月開口那是再好不過。秦明月未來前途遠大,自然能庇護這幾個嬤嬤了。所以,太後毫不猶豫的給了人。
秦國鬆以為家裏的幾個教習嬤嬤隻是普通宮裏退役的嬤嬤,並沒有想到來頭這麽大,聞言不由得一驚,仔細一想,還好自己一直都以禮相待,並沒有失禮的地方,才放心下來。不過,他還是決定找個時間,跟母親,祖母和父親說一下,不要慢待了這些嬤嬤。另外,給這些嬤嬤的待遇,也要再厚上幾分才是。
秦明月知道這些事情,跟哥哥說開之後,他一定能處理好,所以,也沒有再過問。前世,哥哥就是這樣能幹的人。她很信任。
秦明月說:“我請哥哥在周邊買土地的事情怎麽樣了?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把學堂的田產都給買好了。”
秦國鬆說:“這個事情,我托付給幾個朋友去打聽。還有京城幾個牙行我也放話過去了。就是二叔,我也托付了。可是,妹妹,你也知道,京城周邊的田產還真的是不好買。好在我們家需要的土地不多。二叔給介紹了一個小莊子,隻有三百畝田地。倒都是好地,還靠近著水源。要價也不高,不過是六千兩銀子。還帶著一個三間瓦房的小院子,可以給看莊子的莊頭居住。”
“京城周邊的牙行,也給了我消息,在城北有一個莊子,有五百畝的田地,其中三百畝是良田,二百畝是灘地,很多人嫌棄不好,所以一時間沒有賣出去。倒是配的有一個兩進三間的小院子。要價呢倒是也不貴,九千兩銀子。”
秦明月說:“這兩個莊子,哥哥都看了沒有?要是都買下來,每年能有多少收益?能夠支撐學堂的費用嗎?”
秦國鬆說:“要是都買下來倒是夠。這兩個莊子,每年出產,豐年怎麽都能有七八百兩銀子。就是災年不好說了,過去幾年,差一點的年頭,也有三四百兩銀子的收益。”
“我們學堂裏麵倒是花費不多。按照二叔說的,先是請一個啟蒙的先生,最好是從族裏選那老秀才。一年也不過是二十到三十兩銀子。加上吃飯,筆墨,節日送禮,一年四季的衣服等,一年也不過是花上五十兩銀子而已。倒是妹妹請的那個大儒,專門教導有資質的弟子的,每年要二百兩銀子的束脩。加上衣食住行之類的,年節禮物什麽的,倒是要有兩百四十兩左右。”
“其餘的不過是炭火,香燭,茶水之類的,倒是不貴,一年滿打滿算,也不過是二十兩銀子就夠了。所以,加起來一年的花銷不過是三百一十兩。再預備充分一些,還加上座椅的損耗,一年也不超過三百五十兩銀子。這兩個莊子是足足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