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從哪裏來(第二部) 作者:蘭山秀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久,蔣介石主持的國民政府下令將孫蔚如為軍長的38軍擴編為31軍團,由孫蔚如任軍團長;下轄38軍和96軍;17師、177師番號保留。趙壽山晉升為第38軍軍長兼17師師長,轄17師和獨立46旅,旅長孔從洲;李興中任96軍軍長,兼177師師長,轄177師和獨立47旅,旅長王鎮華。原38軍教導團、騎兵團改為軍團直屬。在陝部隊全部東渡,開赴晉南抗日前線。在晉東南整訓的17師和529旅奉命歸還建製。
接到命令,孫蔚如下令各部結束休整和補充,火速開赴中條山。於是,這支由三萬多名三秦子弟組成的隊伍夜渡黃河,開進了黃河北岸的中條山。
在中國軍隊的堅決抵抗下,加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武裝在敵後戰場的牽製,日軍正麵戰場的進攻,在速度、銳氣和威脅程度諸方麵均較最初的戰略進攻階段顯著減弱。戰爭雙方的戰線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侵華政策的重點逐漸向保守占領地轉變。為了擺脫困境強化對所占地區的占領,1938年始,駐紮在晉南的日軍調集重兵,開始大規模進攻中條山。
中條山位於山西南部、黃河北岸,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高西南低,橫廣170公裏,縱深50公裏,最高峰為海拔2321米的垣曲曆山舜王坪,山脈平均海拔1249米。它西起晉南永濟與陝西相望,東迄豫北濟源、孟縣同太行山相連,北靠素有山西糧倉美譽的運城盆地,南瀕一瀉千裏的滾滾黃河。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關隘重疊,礦藏豐富。與太行、呂梁、太嶽三山互為犄角,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隨著山西各主要關隘的相繼失守,中條山的戰略地位愈加重要。對我方來說,占之,即可以此為根據地,瞰製豫北、晉南,屏蔽洛陽、潼關。進能擾亂敵後,牽製日軍兵力;退可憑險據守,積極防禦, 配合整個抗日戰場。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據了南進北侵的重要“橋頭堡”,既可渡河南下,問津隴海,侵奪中原;又可北上與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領地相連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華北占領區的治安狀況。所以,中條山地區被視為抗日戰爭時期“關係國家安危之要地”。
中條山地區雖位於山西省境,但在抗戰時期卻不是晉綏軍的防區,亦不屬閻錫山的第二戰區管轄。駐守這裏的是國民黨中央軍,在戰區劃分上則歸之於衛立煌為司令長官的第一戰區。1938年春,山西境內的國民黨軍為減少正麵損失,將十數萬之眾的部隊分散於晉南地區,建立防禦工事,開展遊擊作戰。日軍侵占山西後,“為了固華北、抑洛陽、窺西安中條山。
1938年8月8日,日軍牛島師團三千餘人,從運城方向撲向永濟。
永濟古稱蒲州,在中條山的西端,是晉西南名城,永濟緊靠黃河,與黃河上的重要渡口風陵渡成南北直線,是守護風陵渡的前沿要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孫蔚如和趙壽山等推斷日軍必在近期內強攻永濟,妄圖占據風陵渡。故在率軍渡河前,已經派軍團所部獨立46旅旅長孔從洲率領所屬部隊和17師補充團的部分部隊先期過河。到了趙壽山的部隊之後,楊一民被任命為第十七師補充團團長,負責指揮部隊。孔從洲和楊一民等率領先頭部隊搶先占領了永濟,迅速在城外修起堅固的防禦工事,構築陣地準備抗擊來犯的日軍。
為了加強守備永濟城的力量,孫蔚如隨後又調在河西執行河防任務的警備一旅張劍平團進駐永濟城,擔任守城重任。自己和趙壽山等率領大部隊隨後迅速集結,準備隨時支援永濟的作戰部隊。
經過集結和部署,黎明時分,日軍指揮官牛島下令向守衛永濟的中國軍隊發起攻擊。日軍十幾門大炮同時猛烈向永濟城外的中國軍隊東原陣地開火,9架飛機在天空中盤旋著向中國軍隊的陣地上投擲著炸彈。頓時,從中條山下的西姚溫到黃河岸邊的永樂莊,中國軍隊20多裏的防線上火光衝天,硝煙彌漫。
為了鼓舞部隊的士氣,且便於指揮,孫蔚如的軍團指揮部就設在中條山的最西端、半山腰上的六官村,這裏不僅“山下鼓角相聞”,而且可以俯瞰整個永濟戰局。
在東原防線上指揮作戰的是陝軍名將孔從洲,在他的沉著指揮下,戰士們打退了日軍一次比一次猛烈的進攻。日軍裝備先進精良,而中國軍隊卻是裝備落後,彈藥不足。但大家硬是憑著對國家和民族的忠勇,用自己的血肉身軀和大刀步槍將日寇擋在陣前不得前進。紀順、陳之、霍俊清等隨了補充團先期到達的部隊參加了戰鬥。雙方戰至黃昏,見中國守軍守衛頑強,陣地不可下,牛島無奈,命令日軍調來裝甲部隊加強攻勢!一時間,天上飛機唿嘯,地下坦克轟鳴,日軍士兵在坦克的掩護下狂叫著再次發起了進攻。中國守軍傷亡巨大,東原陣地岌岌可危!見情況危急,孔從洲和楊一民等人商議後,叫來17師補充團(102團)楊法震副團長,指著地圖說:“楊團長,日軍調來了坦克加強進攻,我方傷亡太大,正麵陣地壓力很大!我命令你速帶一個營衝出敵人的包圍,迂迴到敵人背後的栲栳鎮,出其不意的從背後敲他一下!以減輕主陣地上的壓力,擊退日軍的進攻!”
楊法震接到命令,立即命令陳之的三營集合隊伍。楊法震對弟兄說:“弟兄們,聽我指揮,跟著我往前衝,兵貴神速,要打就打他個冷不防。”說完,從一名機槍手手裏奪過一挺機槍,親自和陳之率領5名機槍手一字排開在部隊的最前麵開路。5挺機槍怒吼著,織成一道扇麵形火力網,三營三百名壯士殺開一條血路衝出了日軍的包圍。
楊法震和陳之率三營士兵一路衝殺,在黑水村滅了敵警戒哨,在唐家營端了敵預備隊;在北古城炸毀了日軍增援的汽車隊……一連數日左衝右突,神出鬼沒,攪得日軍後營大亂,從而大大緩解了主陣地的壓力。日軍指揮部大為惱怒,調集重兵圍堵這去橫空殺出來的小分隊。
8月15日清晨,大霧彌天,日軍調集1200多人,向楊法震和陳之設防的上高市猛撲過來。連續的戰鬥,使得部隊彈藥和給養奇缺。憑借有限的彈藥,楊法震和陳之指揮大家沉著應戰。日軍大炮轟鳴,炸彈橫飛,陣地上硝煙滾滾、殺聲陣陣。在指揮士兵們打退了敵人的4次進攻,自己親手擊斃了13名鬼子後,楊法震不幸中彈犧牲。陳之指揮部隊繼續抗擊日軍的進攻。子彈打完了大家就用石頭和刺刀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戰至最後,大部分戰士壯烈犧牲,陳之僅與十幾個戰士突圍成功,返迴了部隊。上高市隨被日軍占領。……當晚,日軍又迂迴偷襲,一夜間占領了東南方向的西姚溫、解家墳、萬古寺,使中國軍隊處在腹背受敵的境地。永濟城外,由於裝備奇差加之眾寡懸殊獨立第四十六旅駐守的東原防線最終被日軍占領,日軍於是兵臨永濟城下。
在六官村坐陣指揮的孫蔚如急調有“鐵軍”之稱的軍團直屬教導團去奪迴萬古寺。三營營長張希文一馬當先,在收複了萬古寺後又逆襲西姚溫。由於戰局瞬息萬變,通訊中斷,三營被日軍困在了西姚溫……40年後,孫蔚如將軍在他所撰寫的《第四集團軍在中條山抗戰 經過》一文中深情地寫道:“敵旅將我西姚溫陣地突破,我張希文營向該處逆襲、肉搏一晝夜,該營全部殉國,我主力及炮兵得以安全轉移、厥功甚偉。”
8月17日,日軍從東、南、北三麵(西麵是黃河)包圍了永濟城。
張劍平團長帶領全團官兵堅守城池,日軍用炮火將城牆炸得到處都是缺口,城牆外的護城河已被雙方士兵的屍體堵塞,變成一條“血河”。下午5時許,日軍在坦克大炮掩護下衝進城內,中國軍隊官兵在城內展開巷戰,連炊事員也掄著菜刀殺入敵群……6時許,永濟失陷,中國軍隊500名官兵壯烈殉國……
永濟失陷,韓陽撤兵,從局部上看是中國軍隊的失利,而從戰略上講則是為中國軍隊爭取到了時間和空間。因為,孫蔚如渡河作戰之初,主力38軍及529旅尚未趕到中條山(此前,38軍歸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將軍指揮,在太行山一帶遊擊作戰),三百裏中條山的防務也沒有部署停當。永濟戰後,中國軍隊各部已集結到位,中條山防務也基本就緒。教導團撤出韓陽鎮後,孫蔚如的指揮部也從芮城的六官村東撤至平陸的東延村。而日軍雖然占了永濟和風陵渡,但懼於中國軍隊的中條山防線會斷其後路,仍然不敢舉兵渡河。
接到命令,孫蔚如下令各部結束休整和補充,火速開赴中條山。於是,這支由三萬多名三秦子弟組成的隊伍夜渡黃河,開進了黃河北岸的中條山。
在中國軍隊的堅決抵抗下,加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武裝在敵後戰場的牽製,日軍正麵戰場的進攻,在速度、銳氣和威脅程度諸方麵均較最初的戰略進攻階段顯著減弱。戰爭雙方的戰線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侵華政策的重點逐漸向保守占領地轉變。為了擺脫困境強化對所占地區的占領,1938年始,駐紮在晉南的日軍調集重兵,開始大規模進攻中條山。
中條山位於山西南部、黃河北岸,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高西南低,橫廣170公裏,縱深50公裏,最高峰為海拔2321米的垣曲曆山舜王坪,山脈平均海拔1249米。它西起晉南永濟與陝西相望,東迄豫北濟源、孟縣同太行山相連,北靠素有山西糧倉美譽的運城盆地,南瀕一瀉千裏的滾滾黃河。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關隘重疊,礦藏豐富。與太行、呂梁、太嶽三山互為犄角,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隨著山西各主要關隘的相繼失守,中條山的戰略地位愈加重要。對我方來說,占之,即可以此為根據地,瞰製豫北、晉南,屏蔽洛陽、潼關。進能擾亂敵後,牽製日軍兵力;退可憑險據守,積極防禦, 配合整個抗日戰場。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據了南進北侵的重要“橋頭堡”,既可渡河南下,問津隴海,侵奪中原;又可北上與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領地相連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華北占領區的治安狀況。所以,中條山地區被視為抗日戰爭時期“關係國家安危之要地”。
中條山地區雖位於山西省境,但在抗戰時期卻不是晉綏軍的防區,亦不屬閻錫山的第二戰區管轄。駐守這裏的是國民黨中央軍,在戰區劃分上則歸之於衛立煌為司令長官的第一戰區。1938年春,山西境內的國民黨軍為減少正麵損失,將十數萬之眾的部隊分散於晉南地區,建立防禦工事,開展遊擊作戰。日軍侵占山西後,“為了固華北、抑洛陽、窺西安中條山。
1938年8月8日,日軍牛島師團三千餘人,從運城方向撲向永濟。
永濟古稱蒲州,在中條山的西端,是晉西南名城,永濟緊靠黃河,與黃河上的重要渡口風陵渡成南北直線,是守護風陵渡的前沿要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孫蔚如和趙壽山等推斷日軍必在近期內強攻永濟,妄圖占據風陵渡。故在率軍渡河前,已經派軍團所部獨立46旅旅長孔從洲率領所屬部隊和17師補充團的部分部隊先期過河。到了趙壽山的部隊之後,楊一民被任命為第十七師補充團團長,負責指揮部隊。孔從洲和楊一民等率領先頭部隊搶先占領了永濟,迅速在城外修起堅固的防禦工事,構築陣地準備抗擊來犯的日軍。
為了加強守備永濟城的力量,孫蔚如隨後又調在河西執行河防任務的警備一旅張劍平團進駐永濟城,擔任守城重任。自己和趙壽山等率領大部隊隨後迅速集結,準備隨時支援永濟的作戰部隊。
經過集結和部署,黎明時分,日軍指揮官牛島下令向守衛永濟的中國軍隊發起攻擊。日軍十幾門大炮同時猛烈向永濟城外的中國軍隊東原陣地開火,9架飛機在天空中盤旋著向中國軍隊的陣地上投擲著炸彈。頓時,從中條山下的西姚溫到黃河岸邊的永樂莊,中國軍隊20多裏的防線上火光衝天,硝煙彌漫。
為了鼓舞部隊的士氣,且便於指揮,孫蔚如的軍團指揮部就設在中條山的最西端、半山腰上的六官村,這裏不僅“山下鼓角相聞”,而且可以俯瞰整個永濟戰局。
在東原防線上指揮作戰的是陝軍名將孔從洲,在他的沉著指揮下,戰士們打退了日軍一次比一次猛烈的進攻。日軍裝備先進精良,而中國軍隊卻是裝備落後,彈藥不足。但大家硬是憑著對國家和民族的忠勇,用自己的血肉身軀和大刀步槍將日寇擋在陣前不得前進。紀順、陳之、霍俊清等隨了補充團先期到達的部隊參加了戰鬥。雙方戰至黃昏,見中國守軍守衛頑強,陣地不可下,牛島無奈,命令日軍調來裝甲部隊加強攻勢!一時間,天上飛機唿嘯,地下坦克轟鳴,日軍士兵在坦克的掩護下狂叫著再次發起了進攻。中國守軍傷亡巨大,東原陣地岌岌可危!見情況危急,孔從洲和楊一民等人商議後,叫來17師補充團(102團)楊法震副團長,指著地圖說:“楊團長,日軍調來了坦克加強進攻,我方傷亡太大,正麵陣地壓力很大!我命令你速帶一個營衝出敵人的包圍,迂迴到敵人背後的栲栳鎮,出其不意的從背後敲他一下!以減輕主陣地上的壓力,擊退日軍的進攻!”
楊法震接到命令,立即命令陳之的三營集合隊伍。楊法震對弟兄說:“弟兄們,聽我指揮,跟著我往前衝,兵貴神速,要打就打他個冷不防。”說完,從一名機槍手手裏奪過一挺機槍,親自和陳之率領5名機槍手一字排開在部隊的最前麵開路。5挺機槍怒吼著,織成一道扇麵形火力網,三營三百名壯士殺開一條血路衝出了日軍的包圍。
楊法震和陳之率三營士兵一路衝殺,在黑水村滅了敵警戒哨,在唐家營端了敵預備隊;在北古城炸毀了日軍增援的汽車隊……一連數日左衝右突,神出鬼沒,攪得日軍後營大亂,從而大大緩解了主陣地的壓力。日軍指揮部大為惱怒,調集重兵圍堵這去橫空殺出來的小分隊。
8月15日清晨,大霧彌天,日軍調集1200多人,向楊法震和陳之設防的上高市猛撲過來。連續的戰鬥,使得部隊彈藥和給養奇缺。憑借有限的彈藥,楊法震和陳之指揮大家沉著應戰。日軍大炮轟鳴,炸彈橫飛,陣地上硝煙滾滾、殺聲陣陣。在指揮士兵們打退了敵人的4次進攻,自己親手擊斃了13名鬼子後,楊法震不幸中彈犧牲。陳之指揮部隊繼續抗擊日軍的進攻。子彈打完了大家就用石頭和刺刀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戰至最後,大部分戰士壯烈犧牲,陳之僅與十幾個戰士突圍成功,返迴了部隊。上高市隨被日軍占領。……當晚,日軍又迂迴偷襲,一夜間占領了東南方向的西姚溫、解家墳、萬古寺,使中國軍隊處在腹背受敵的境地。永濟城外,由於裝備奇差加之眾寡懸殊獨立第四十六旅駐守的東原防線最終被日軍占領,日軍於是兵臨永濟城下。
在六官村坐陣指揮的孫蔚如急調有“鐵軍”之稱的軍團直屬教導團去奪迴萬古寺。三營營長張希文一馬當先,在收複了萬古寺後又逆襲西姚溫。由於戰局瞬息萬變,通訊中斷,三營被日軍困在了西姚溫……40年後,孫蔚如將軍在他所撰寫的《第四集團軍在中條山抗戰 經過》一文中深情地寫道:“敵旅將我西姚溫陣地突破,我張希文營向該處逆襲、肉搏一晝夜,該營全部殉國,我主力及炮兵得以安全轉移、厥功甚偉。”
8月17日,日軍從東、南、北三麵(西麵是黃河)包圍了永濟城。
張劍平團長帶領全團官兵堅守城池,日軍用炮火將城牆炸得到處都是缺口,城牆外的護城河已被雙方士兵的屍體堵塞,變成一條“血河”。下午5時許,日軍在坦克大炮掩護下衝進城內,中國軍隊官兵在城內展開巷戰,連炊事員也掄著菜刀殺入敵群……6時許,永濟失陷,中國軍隊500名官兵壯烈殉國……
永濟失陷,韓陽撤兵,從局部上看是中國軍隊的失利,而從戰略上講則是為中國軍隊爭取到了時間和空間。因為,孫蔚如渡河作戰之初,主力38軍及529旅尚未趕到中條山(此前,38軍歸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將軍指揮,在太行山一帶遊擊作戰),三百裏中條山的防務也沒有部署停當。永濟戰後,中國軍隊各部已集結到位,中條山防務也基本就緒。教導團撤出韓陽鎮後,孫蔚如的指揮部也從芮城的六官村東撤至平陸的東延村。而日軍雖然占了永濟和風陵渡,但懼於中國軍隊的中條山防線會斷其後路,仍然不敢舉兵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