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了整個城市的水陸交通秩序以後,戴言從臨淄請來的齊管子專家管平與高亮總算是將整個陶丘的防洪與排汙的規劃做出來了。


    這兩人不愧是傳承了管子絕學的人物,在城市的下水道規劃方麵確實有獨到之處!


    在他們的規劃裏,若想要使整個陶丘再無任何水患,而且完美的解決城市的內澇問題,則莫過於建立一整個流經陶丘的渠道係統。


    要使整個渠道係統能夠完美的使用,除了陶丘城內的溝渠足夠寬大意外,還必須在整個渠道的入口和出口之間形成巨大的水位落差,利用這巨大的水位落差使得陶丘城內的溝渠成為源源不斷的活水,形成像濟水那樣流動的河流!


    因此他們建議戴言先在陶丘靠近濟水上遊的地方建立一個蓄水池,把這個蓄水池和陶丘城內的管道給連接起來,而管道的末端再繼續與濟水下遊相連通。這樣就使得整個陶丘城內的水渠係統成為了濟水的分支,除非是整個濟水都大泛濫,成為了下遊的汪洋了,否則陶丘是不會再有水患了!


    當然,為了防止這種可能的水患,他們還建議,若是下遊能有一個完美的導水池就更好了。


    而在他們仔細的考察了整個陶丘城附近的地形以後,發現這蓄水池和導水池竟然全部都不缺!


    陶丘上遊,距離城邑不過三四裏的地方,就有一個方圓三四裏的小湖,這小湖以前應當是濟水流經此地所形成的一個窪地,故而被本地人稱之為小澤。然而經過如此多年的開發以後,小澤與濟水之間的聯係都已經被農田給隔斷了,而這個小湖如今也隻是農民們用來捕撈些魚鱉,整個的湖水正在逐漸縮小,或許用不了多久,這個小湖就會完全幹涸了。


    至於下遊的導水池,則更是擁有一處得天獨厚的場所。這就是無論在這時代,亦或是後世都大名鼎鼎的菏澤了。


    菏澤乃是上古九澤之一,又被稱為雷澤、孟渚澤等。據說華夏的始祖伏羲、堯、舜等都在此地活動過,算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了。而在如今的時代,它是一個東西長五六十裏,南北寬約十幾裏的大湖。


    它的西麵連接著濟水,而它的東麵則通過宋國開鑿的菏水與泗水相連。考慮到它溝通了濟水與泗水,從大的範圍來說它更是溝通了淮水和大河,也算是水運的交通要道了。而陶丘也正是憑著這水運交通要道方能成為天下商業中心的!


    如果能夠將濟水、小澤、陶丘城邑渠道、菏澤全部聯為一體,那麽陶丘將由此擁有一整個活的渠道體係。在這一渠道體係的幫助下,莫說整個陶丘城邑內部將於菏澤連通,從此不再擔憂城市的內澇問題,也不用擔心陶丘遇到外敵入侵時使用水攻毀城了,更可以由此將陶丘城內的汙水全部排放出去!


    下遊有一個如此麵積廣大的菏澤,外加它連接了下遊的泗水河淮水,它處理汙水的能力必然是及其強大的!隻要陶丘這座城市人口沒有達到後世那種千萬人口的級別,想來依靠菏澤自身就能夠將整個陶丘的汙水給淨化了!


    如此一舉數得的工程,也真不愧是齊管子中僅存的水利專家啊!


    不過戴言卻比這兩位水利專家看得更遠,在他看來,既然構建了這樣的渠道可以防止內澇,又可以排汙,那幹嘛不再加上一項用途呢?


    戴言所要加上的用途,其實無他,就是供應自來水罷了。


    自來水這項發明,其實很早就有了。比如和如今戰國時代共時期存在的羅馬,這個時候想來已經有了自來水了。不過羅馬人實在不幸,他們所構建的自來水體係,所用的水管大部分都是鉛管,而他們也不知道這東西對人體是有毒的。鉛這種重金屬算是一種慢性毒藥,在人體內積存多了必然會導致身體變差,而鉛毒更是會影響人的剩餘!因為鉛水管的使用,幾代羅馬人為此付出了慘重的生命代價。


    這對羅馬帝國的衰亡都有不小的影響。想想看:一個國家的貴族,統治階級平均壽命都不超過四十,這個國家的壽命可能長久?


    然而戴言卻壓根不擔心這些,因為中國有著天然的良好水管:竹子!


    竹子確實是大自然對華夏文明的最好饋贈之一,它的用途實在太廣泛了!它的幼苗竹筍可以吃,它的幼杆可以提取鮮竹瀝做藥品,而它的成品則可以燒,可以編製成竹製家具等。


    而它對華夏文明影響最為巨大的乃是它的兩項用途:造弓箭和製作竹簡。


    據說完全融入了華夏文明的東夷,就是因為他們擅長射箭。而他們擅射的原因,則是因為東夷部族都有栽種竹子的習慣,他們手中擁有天下最好的弓箭!


    春秋戰國乃至秦漢的時代,華夏思想大發展就是因為人們發明了竹簡這一優良的書寫材料!而在如今,即使戴言已經發明了紙張,並將其行銷天下,不少國家依然還在使用著竹簡作為書寫材料。由此可見,竹子在華夏文明中地位有多麽重要?


    而戴言想到用竹製水管,也並不是心血來潮,因為在後世宋明等經濟發達的朝代,中國人已經使用了這種竹製水管了。


    當然,戴言既然要打造一個強大的自來水供應係統,也不希望出現竹管被腐蝕,或者人為因素而導致水管破裂,造成水源的浪費,進而影響到整個城邑的供水。為此,他參考了一種後世極為先進的自來水供應係統:日本江戶自來水係統。


    日本德川幕府時代,江戶作為幕府所在地,差不多就算是整個日本的首都了。為了將江戶構建為整個日本最發達的城市,德川家族對江戶的洪澇防治和淡水的供應上下了極大的功夫,而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及其顯赫的。


    他們在江戶的主要水源地井之頭池附近建造了著名的“神田管道”。神田管道的原理和如今齊管子專家治理陶丘水澇的原理類似,都是用水位的差距產生的水路循環來供水。他們先利用攔河壩將水源攔住,先抬高水位,隨後在神田川附近構建了一條水道,讓這條水道流經幕府官邸和江戶各處,在水道附近再用水管來給官邸和城市供水,水道的末端則通過河水引出,如此整個城市都可以擁有了幹淨的水源。


    這樣一種自來水供應係統,取得的成效實在驚人。在17世紀,無論是我大清的城市,亦或是歐洲的倫敦巴黎,大家全部都需要從河邊洗澡,跑到河邊取水的時候,江戶人已經可以用上幹淨的自來水了。


    即使江戶到了18、19世紀,人口迅速增長,突破百萬時,幕府隻是又在“神田管道”的基礎上另外加了一個原理類似的“玉川管道”,整個城市又不再為水源缺乏而苦惱了。由此可見日本在這方麵的先進!


    而這種水道雖然設計的原理簡單,然而因為它是靠著水位的差距而使水自然流動,它卻能夠經受時間長久的考驗。就是這種原理簡答的神田管道,所產生的自來水係統卻日本使用了數百年還能繼續使用!


    如今在陶丘,戴言若想使用這樣的自來水係統,其實非常簡單,無非就是將陶丘城內將要挖掘的管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汙水管道,另一部分則是作為自來水管道。汙水水道可以通過溝渠等連接到各家,而自來水水道則可以通過竹製水管來連接。兩方平行流動,而又互不影響!


    而按照這樣的方案設計,還有另外一大好處:由於陶丘城內的水渠多了一條,那麽一旦發生洪災,陶丘城內的水流導到城外的速度也將會大大增加!


    如果說之前兩位齊管子專家所設計的水道工程可以抵禦五十年一遇的洪水,那麽戴言改裝過的設計至少就可以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了!


    增加一條水道就有這麽多的益處,戴言都有些佩服自己,他不去搞水利工程真是可惜了啊!


    而加裝一條飲水道,唯一的缺陷不過就是在陶丘城內的工程要多一倍了。而有些遺憾的地方在於一旦設計了這樣的自來水係統,它將是純粹的公共工程,邑府完全沒法從中獲取實際的利益。


    算了,好歹是擁有天下第一商業城市的封君了,不差這麽點錢!戴言這樣安慰著自己。而且,若是能通過這樣的公共服務,提升整個城市的居民幸福,吸納天下更多的人才來到此地,那也是更加長遠的利益了!


    於是戴言將自己的想法和兩位齊管子專家商量以後,對於整個陶丘的防澇、排汙和供水的總工程,戴言就這麽交給兩位專家處理了。


    戴言將那些經過改造的遊俠,除了留出了一部分作為各區政府作為維護治下城市街道整潔的清潔工外,剩下的他全部將其交給了兩位專家來完成這樣的工程!


    而在之後,戴言嫌這麽一個重要的工程進度實在太慢,又在整個陶丘城邑中招聘庶民來幫助完成這一工程。


    對於這樣的工程,戴言其實也可以用征發徭役的方式來完成。然而在他看來,讓庶民們花費其無數的時間,並讓其免費的在這裏勞作,這些庶民的工作積極性必然不高。與其如此,還不如出點錢,讓庶民們安心的工作,完成工程的進度相比也會大大加快。而將他本身積聚的財富,通過這樣的方式分配到底層庶民的手中,幫助他們富裕,也可以顯示他陶丘君的仁慈嘛。


    事實果然如戴言所料,當他後來通過招聘民工的方式加快這一陶丘最大的工程時,僅僅兩年,這一宏偉的工程就全部完成了!而完成這項工程以後,無論是這些庶民們,亦或是商人們,還是後來又從天下湧到陶丘的學者和遊士,大家都在稱讚他的仁慈!


    搞這樣的大工程,還絲毫沒有得到後來秦始皇和隋煬帝那樣的罵名,在這樣的時代,也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跡了!


    在戴言通過各項手段整頓了整個陶丘以後,整個陶丘也由此變得幹淨、整潔,城市的治安良好,人們的生活也變得有秩序。這些變化使得戴言終於在陶丘城上看到了後世現代化城市的影子,而在他治理下的整個城邑慢慢的得到了人們的稱讚!


    越來越多的人口開始向這座秩序良好的城市移動,整個城市也由此變得越來越興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打造宋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沙羨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沙羨君並收藏打造宋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