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臨淄,淳於髡向齊候推薦了一位在整個齊國都名聲極差的人——匡章。
齊候田因齊對此甚為不解,他問淳於髡:“我聽說先生所推薦的這個人,是我們齊國出名的不孝之人。先生身為稷下學士,曆來注重人的名節,為何會如此看重這個人呢?”
淳於髡迴答道:“我曾經也是這麽看的,直到我遇到了孟子,匡章在孟子門下學習,對孟子甚是尊敬,孟子也對匡章以禮相待。我對此甚為不解,曾經問過孟子,為何注重孝道的儒家大師會收一個不孝之人為徒?孟子迴答我說,之前也有人問過他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世間之人所說的不孝有五種:四肢懶惰,不顧父母的生活,這是一不孝;喜歡賭博喝酒,不顧父母的生活,是二不孝;貪圖錢財,偏愛老婆孩子,不顧父母的生活,是三不孝;放縱於尋歡作樂,使父母蒙受羞辱,是四不孝;逞勇好鬥,危及父母,是五不孝。匡章在這五種情況裏麵沒有觸犯任何一種,如何能夠稱為不孝?匡章是因為父子之間互相責求善行而不能相處在一塊的。責求善行,這是朋友相處的原則;父子之間責求善行,卻是大傷感情的事。匡章難道不想有夫妻母子的團聚?隻是因為得罪了父親,不能親近他,(不得已)把妻子兒女趕出了門,終身不要他們侍奉。他心裏設想,不這麽做,就是更大的罪過,這就是匡章的為人。且匡章出身於武將世家,又在孟子門下學習,他實在是我齊國不可多得的人才。望君上能夠慎重考慮。”
齊候見淳於髡如此看重匡章,也不多說了。在親自麵試過匡章後,發現此人身高接見九尺,比齊國丞相鄒忌還要高一個頭,其頭大如鬥,肩寬似垣,虎背熊腰,站在麵前猶如一座鐵塔一般,給人以極強的壓迫感。然而偏偏匡章一副文士的打扮,一舉一動都恪守禮儀,讓人感覺世間最高潔的君子也不過如此。最令人驚奇的是匡章本人手腳如此粗大,其不僅精通武藝,更擅長演奏樂曲,令得齊候驚歎不已。於是齊候立馬任命匡章為他的侍衛,負責他的貼身安全。
公元前334年,齊候二十三年,魏、齊兩國在滕國建起了一座巨大的盟誓台,徐州相王的預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了。
對於首次應對這麽盛大場麵的滕國來說,舉辦如此盛大的盟會非但不是榮耀,反而是一種累贅。滕國是小國,這一任的國君是滕文公姬宏,他算是滕國出名的賢君了,曾經師從孟子,在滕國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製,興辦學校,改革稅賦,把滕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對於徐州相王在滕國舉行,他當然是不願意的,對於這種明顯違反禮製的行為,滕文公從內心裏反感。奈何滕國畢竟是小國,沒有抗拒魏、齊兩大國的實力,滕文公也隻好盡心盡力辦好這次盟會,不讓大國來找滕國的麻煩了。
三月,魏王帶領著韓候,以及衛君、魯候、鄒君等小國君主來到滕國,朝見齊候田因齊。
對於這場相王之會,天下大國間秦國和燕國不知道是隔得遠還是別有企圖,對此事完全沉默;楚國和趙國對此事強烈的反對;而剩下的兩個中等強國宋國和中山國的反應則是一樣的:國君不出席相王之會,派出重臣向魏、齊兩國表示祝賀。宋國派出的人是大行人子偃,而中山國則是派出了中山公子魏牟。
說起來,中山國采取這樣的政策,還是受到了宋國的啟發。中山國是戎狄建立的國家,地處魏、齊、趙、燕等諸強國之間,其國策曆來受到各國影響。此次相王,魏國與齊國都曾派人遊說中山君,並揚言威脅如果中山君不來,魏齊兩國盟會之後將發兵攻打中山。在此時,趙國也同樣遊說中山君,如果中山參與相王之會,則趙國也將攻打中山。中山國自從被魏國樂羊,吳起滅過一次以後,畏懼魏國的強大,逐漸將國家轉移到了北方。在此時,對中山國威脅最大的國家反倒不是魏齊,而是趙國了。
相王之會,不去吧,會得罪魏齊;去吧,則會得罪趙國。對於中山這個曆來“血統不正”的戎狄國家來說,中原列國都不是個東西。各國曆來都是找盡各種理由來攻打中山,即使中山已經完全的拋棄了戎狄的習俗,完全的華夏化,中原各國都不放過它。中山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即使奮鬥一千年中山也不可能超越中原各國,中山所能做的,隻能是夾著尾巴做人,盡量討好各方,好讓各國能夠放它一馬。對於參與相王之會這種選邊站隊的事,中山國內就分成了建議不去的“趙派”以及一定要去的“魏齊派”,兩派之間互相都吵翻了天,也沒吵出個結果。最後中山一看和自己處境相似的宋國竟然還能玩這麽一手,立馬效仿,於是與宋國一樣,也隻是派出重臣稱賀。
為了確保相王之會不會出現意外,魏齊兩國早已派出了大軍進駐滕國。對於這場爭議極大的盟會,魏齊兩國也擔心楚國與趙國會不會派死士破壞盟會,因此對於盟會的安全是很看重的。戴言來到滕國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一副戒備森嚴的場景,到處都能看到來來往往的魏齊軍士。
他在滕國等了三天,隨後看到了在一支步卒大軍護衛下的一支盛大的隊伍。軍隊服色皆為火紅,軍士一動一行之間皆是令行禁止,戴言知道這是魏王到了。而當這支隊伍來到滕國時,滕文公親自帶著滕國大小官員,出城十裏郊迎。郊迎場麵極其壯觀,滕國派出了一師之眾前來迎接,上萬人演奏起雄壯的樂曲,唱的是《詩經》中的名篇——簡兮。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左手執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山有榛,隰有苓。雲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上萬人同歌同舞的場麵無疑讓魏王很滿意,隨後他以厚禮賞賜了滕文公,滕文公三次推辭後方才接受。
而齊候田因齊到來的場景則比魏王到來要更震撼。齊候的護衛軍士大多是車兵,帶隊的人是齊國將領申縛,其攜帶的軍士足足有一千乘!千乘兵車排成五列前往滕都,每乘兵車上都有馭手一人,車左車右各一人,而兵車後麵都有足額的五十名士兵手持武器跟隨。千乘之國在以前還是大國的象征,需要大國舉國上下動員才能勉強湊齊。然而如今,齊國以其強大的實力告訴了魏國和來往迎接的列國諸侯:千乘兵車,一次盟會齊國就能隨意召來。
迎接齊候的各國諸侯中,衛國和淮泗小國的國君倒是沒什麽反應,反正他們不是魏國就是齊國的附庸了,他們也早已習慣了大國的霸道。魏王臉色也不太好看,但是也沒有說什麽。唯獨韓國君主韓康對齊國這種一次盟會就召集千乘兵車的做法極不滿意,在郊迎時就當場發飆了,他向田因齊發問道:“天下各國都知道齊國兵多,莫非齊候不是來相王的,而是來打仗的?”
齊候田因齊則淡淡的迴應了韓候:“在新鄭被魏國圍困的時候,韓國沒有抱怨齊國兵多吧?”韓候於是無話可說。
相王的兩位主角都到場以後,戴言明顯能感覺到氣氛愈加緊張。到了月中時,相王之會正式開始。
這次相王從實質上來講也是一場盟會,因此一般盟會該有的,相王之會都有。先是天子賜胙,由周天子的使者東周公來完成。然後是獻祭,中原各國經過這麽多年來的發展,舍棄了許多陋俗,不使用人牲就是其中之一。這一次的祭品是用了最高的規格——九牢。也就是牛、羊、豬各自九頭,全部殺掉,取九牢的左耳以盤盛之,取其血以碗盛之,以做犧牲。隨後魏王與齊王兩位大王喝下九牢的鮮血,在嘴上有血的時候宣讀盟書:從即日起,魏國與齊國互相承認對方國君為王,如有背叛,則神必加殃咎,有如此牲!盟誓之後,魏王與齊王割取胙肉分食。隨後將盟書正本放於犧牲之上,將其埋入地下;而留下的兩份副本則由魏王和齊王保存。至此,整個相王儀式完成。
整場儀式看得戴言昏昏欲睡,無聊至極。待到儀式完成以後,各國國君皆以臣禮拜見魏王與齊王。戴言也在這個時候與中山公子牟向兩王道賀,並獻上禮物。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此次相王之會就這麽無聊的結束時,隱忍多日的魏王以後終於開始發作了。他直言向齊王問道:“我聽說齊國富甲天下,敢問齊王可有寶貝?”
齊候田因齊對此甚為不解,他問淳於髡:“我聽說先生所推薦的這個人,是我們齊國出名的不孝之人。先生身為稷下學士,曆來注重人的名節,為何會如此看重這個人呢?”
淳於髡迴答道:“我曾經也是這麽看的,直到我遇到了孟子,匡章在孟子門下學習,對孟子甚是尊敬,孟子也對匡章以禮相待。我對此甚為不解,曾經問過孟子,為何注重孝道的儒家大師會收一個不孝之人為徒?孟子迴答我說,之前也有人問過他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世間之人所說的不孝有五種:四肢懶惰,不顧父母的生活,這是一不孝;喜歡賭博喝酒,不顧父母的生活,是二不孝;貪圖錢財,偏愛老婆孩子,不顧父母的生活,是三不孝;放縱於尋歡作樂,使父母蒙受羞辱,是四不孝;逞勇好鬥,危及父母,是五不孝。匡章在這五種情況裏麵沒有觸犯任何一種,如何能夠稱為不孝?匡章是因為父子之間互相責求善行而不能相處在一塊的。責求善行,這是朋友相處的原則;父子之間責求善行,卻是大傷感情的事。匡章難道不想有夫妻母子的團聚?隻是因為得罪了父親,不能親近他,(不得已)把妻子兒女趕出了門,終身不要他們侍奉。他心裏設想,不這麽做,就是更大的罪過,這就是匡章的為人。且匡章出身於武將世家,又在孟子門下學習,他實在是我齊國不可多得的人才。望君上能夠慎重考慮。”
齊候見淳於髡如此看重匡章,也不多說了。在親自麵試過匡章後,發現此人身高接見九尺,比齊國丞相鄒忌還要高一個頭,其頭大如鬥,肩寬似垣,虎背熊腰,站在麵前猶如一座鐵塔一般,給人以極強的壓迫感。然而偏偏匡章一副文士的打扮,一舉一動都恪守禮儀,讓人感覺世間最高潔的君子也不過如此。最令人驚奇的是匡章本人手腳如此粗大,其不僅精通武藝,更擅長演奏樂曲,令得齊候驚歎不已。於是齊候立馬任命匡章為他的侍衛,負責他的貼身安全。
公元前334年,齊候二十三年,魏、齊兩國在滕國建起了一座巨大的盟誓台,徐州相王的預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了。
對於首次應對這麽盛大場麵的滕國來說,舉辦如此盛大的盟會非但不是榮耀,反而是一種累贅。滕國是小國,這一任的國君是滕文公姬宏,他算是滕國出名的賢君了,曾經師從孟子,在滕國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製,興辦學校,改革稅賦,把滕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對於徐州相王在滕國舉行,他當然是不願意的,對於這種明顯違反禮製的行為,滕文公從內心裏反感。奈何滕國畢竟是小國,沒有抗拒魏、齊兩大國的實力,滕文公也隻好盡心盡力辦好這次盟會,不讓大國來找滕國的麻煩了。
三月,魏王帶領著韓候,以及衛君、魯候、鄒君等小國君主來到滕國,朝見齊候田因齊。
對於這場相王之會,天下大國間秦國和燕國不知道是隔得遠還是別有企圖,對此事完全沉默;楚國和趙國對此事強烈的反對;而剩下的兩個中等強國宋國和中山國的反應則是一樣的:國君不出席相王之會,派出重臣向魏、齊兩國表示祝賀。宋國派出的人是大行人子偃,而中山國則是派出了中山公子魏牟。
說起來,中山國采取這樣的政策,還是受到了宋國的啟發。中山國是戎狄建立的國家,地處魏、齊、趙、燕等諸強國之間,其國策曆來受到各國影響。此次相王,魏國與齊國都曾派人遊說中山君,並揚言威脅如果中山君不來,魏齊兩國盟會之後將發兵攻打中山。在此時,趙國也同樣遊說中山君,如果中山參與相王之會,則趙國也將攻打中山。中山國自從被魏國樂羊,吳起滅過一次以後,畏懼魏國的強大,逐漸將國家轉移到了北方。在此時,對中山國威脅最大的國家反倒不是魏齊,而是趙國了。
相王之會,不去吧,會得罪魏齊;去吧,則會得罪趙國。對於中山這個曆來“血統不正”的戎狄國家來說,中原列國都不是個東西。各國曆來都是找盡各種理由來攻打中山,即使中山已經完全的拋棄了戎狄的習俗,完全的華夏化,中原各國都不放過它。中山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即使奮鬥一千年中山也不可能超越中原各國,中山所能做的,隻能是夾著尾巴做人,盡量討好各方,好讓各國能夠放它一馬。對於參與相王之會這種選邊站隊的事,中山國內就分成了建議不去的“趙派”以及一定要去的“魏齊派”,兩派之間互相都吵翻了天,也沒吵出個結果。最後中山一看和自己處境相似的宋國竟然還能玩這麽一手,立馬效仿,於是與宋國一樣,也隻是派出重臣稱賀。
為了確保相王之會不會出現意外,魏齊兩國早已派出了大軍進駐滕國。對於這場爭議極大的盟會,魏齊兩國也擔心楚國與趙國會不會派死士破壞盟會,因此對於盟會的安全是很看重的。戴言來到滕國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一副戒備森嚴的場景,到處都能看到來來往往的魏齊軍士。
他在滕國等了三天,隨後看到了在一支步卒大軍護衛下的一支盛大的隊伍。軍隊服色皆為火紅,軍士一動一行之間皆是令行禁止,戴言知道這是魏王到了。而當這支隊伍來到滕國時,滕文公親自帶著滕國大小官員,出城十裏郊迎。郊迎場麵極其壯觀,滕國派出了一師之眾前來迎接,上萬人演奏起雄壯的樂曲,唱的是《詩經》中的名篇——簡兮。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左手執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山有榛,隰有苓。雲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上萬人同歌同舞的場麵無疑讓魏王很滿意,隨後他以厚禮賞賜了滕文公,滕文公三次推辭後方才接受。
而齊候田因齊到來的場景則比魏王到來要更震撼。齊候的護衛軍士大多是車兵,帶隊的人是齊國將領申縛,其攜帶的軍士足足有一千乘!千乘兵車排成五列前往滕都,每乘兵車上都有馭手一人,車左車右各一人,而兵車後麵都有足額的五十名士兵手持武器跟隨。千乘之國在以前還是大國的象征,需要大國舉國上下動員才能勉強湊齊。然而如今,齊國以其強大的實力告訴了魏國和來往迎接的列國諸侯:千乘兵車,一次盟會齊國就能隨意召來。
迎接齊候的各國諸侯中,衛國和淮泗小國的國君倒是沒什麽反應,反正他們不是魏國就是齊國的附庸了,他們也早已習慣了大國的霸道。魏王臉色也不太好看,但是也沒有說什麽。唯獨韓國君主韓康對齊國這種一次盟會就召集千乘兵車的做法極不滿意,在郊迎時就當場發飆了,他向田因齊發問道:“天下各國都知道齊國兵多,莫非齊候不是來相王的,而是來打仗的?”
齊候田因齊則淡淡的迴應了韓候:“在新鄭被魏國圍困的時候,韓國沒有抱怨齊國兵多吧?”韓候於是無話可說。
相王的兩位主角都到場以後,戴言明顯能感覺到氣氛愈加緊張。到了月中時,相王之會正式開始。
這次相王從實質上來講也是一場盟會,因此一般盟會該有的,相王之會都有。先是天子賜胙,由周天子的使者東周公來完成。然後是獻祭,中原各國經過這麽多年來的發展,舍棄了許多陋俗,不使用人牲就是其中之一。這一次的祭品是用了最高的規格——九牢。也就是牛、羊、豬各自九頭,全部殺掉,取九牢的左耳以盤盛之,取其血以碗盛之,以做犧牲。隨後魏王與齊王兩位大王喝下九牢的鮮血,在嘴上有血的時候宣讀盟書:從即日起,魏國與齊國互相承認對方國君為王,如有背叛,則神必加殃咎,有如此牲!盟誓之後,魏王與齊王割取胙肉分食。隨後將盟書正本放於犧牲之上,將其埋入地下;而留下的兩份副本則由魏王和齊王保存。至此,整個相王儀式完成。
整場儀式看得戴言昏昏欲睡,無聊至極。待到儀式完成以後,各國國君皆以臣禮拜見魏王與齊王。戴言也在這個時候與中山公子牟向兩王道賀,並獻上禮物。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此次相王之會就這麽無聊的結束時,隱忍多日的魏王以後終於開始發作了。他直言向齊王問道:“我聽說齊國富甲天下,敢問齊王可有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