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候稱王有利於寡人?惠相,你不會又是在用你的那套辯術來欺騙寡人吧?”魏王懷疑道。
要說魏王懷疑惠施以辯術來欺騙他,這倒還真不是虛言。
魏國作為晉國之後,深受中原文明熏陶,當然是不可能像南方的楚吳越等南蠻之國一樣隨便就稱王的。當年商鞅給魏王尊王位,魏王的本意是想效仿周公稱王代成王攝政,使得魏國成為諸侯中最尊者,代替周王攝政以統治天下。因曆史發展到了此時候,霸主已經不足以號令天下的諸侯了,隻有堪比周公的威勢“王”的地位才能號令整個天下。此想法雖然好,然而現實卻是給了魏國響亮的一巴掌。魏國一稱王,召逢澤之會,天下間的大國除了趙國被魏國抽了一頓有些害怕參加了以外,其他參與的國家都是一些小國。當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魏候稱王直接引發了後來的馬陵之戰,使得魏國霸權衰落。
惠施就是在馬陵之戰以後被魏王任命為相的,這真可謂是受命於危難之際。惠施一任魏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勸說魏王“去尊”,也就是去王位。在名家大師惠施看來,魏候不過是一諸侯,魏國雖為萬乘之國,然而實力也並沒有強到能淩駕於天下諸侯之上的地步,因此魏國要舍名而就實。即魏國是什麽樣就什麽樣,魏候就是侯爵而不是王。然而天下之人哪裏能夠把名實分得像惠施那麽清楚呢?想要魏王去尊,魏國國內的大臣們就是一片反對的聲音,魏王自己也不想再由王變為候,於是此事就此不了了之。而今魏王又聽惠施說起齊候預稱王一事,使他不得不疑心惠施是不是又打起了去尊的主意。
“王上就是這麽看待屬下的麽?”惠施立馬開始叫屈了。好在惠施也知道魏王為人還是很和善的,他本人也與魏王私交甚好,不待魏王出口他又說道:“臣今日到此告知王上齊國議稱王一事,實在是因為此事於我魏國有大利。今臣有三策欲獻於王上,惟請王上察之。”
“惠相請講,寡人洗耳恭聽。”魏王道。
“王,天子也,有天下曰王。此號為至尊者,本不為人臣所能有,而王上僭之,故有馬陵之敗,而今列國皆視我魏國為敵國也。今齊候因周使之故而僭王位,這是天要懲罰齊國,王上若能促成此事,一則可以減輕我魏國的壓力,二則或可大敗齊國,以報馬陵之仇臣之上策為王上去王位,遣使朝於齊,恭請齊候稱王,則天下諸侯必怨齊而不怨魏,如此則諸侯攻齊,齊國定然大敗,我魏國之仇可報,齊與諸國皆弱,我魏國可複霸天下;臣之中策為王上保留王位,然王上率列國諸侯恭請齊候稱王,兩國互相承認王位,是為相王,更定盟約以魏齊平分天下霸權,如此則我魏國與齊國皆受圍攻,而我魏國可暗交楚國,使齊楚相爭於徐州,齊國縱然不敗也定然虛弱,則我魏國可報馬陵之仇;下策為王上暗使人促成齊候稱王,我魏國不做反應,待他國有不忿者攻齊我魏國與之,則或可報仇,如此我魏國之壓力可稍減,然此策之結果或聊勝於無也。”惠施迴答道。。
魏王仔細思量了惠施的三策,發現這三策其實都是要促成齊候稱王,隻是操作的方式不一樣,而得到的結果可能也不一樣罷了。想了想對惠施說道:“惠相既然認為促成齊候稱王對我魏國有利,那麽這件事就可以做。然寡人即已稱王,複去王位,魏國子民也不會答應,故上策不可行,下策惠相既認為結果聊勝於無,不做也罷,吾等就取中策吧。”
惠施當即大喜道:“王上深明大義,臣下敬服。”
魏王又問道:“既然此事吾等定下了,那麽要如何做呢?惠相要親自去齊國出使嗎?”
“此事臣下親自去辦不合適,是故臣下舉薦一人,相信其人定然能促成此事。”惠施說道。
“此人是誰?在何處?何不請出來與寡人相見?”魏王感興趣的問。
“吾舉薦之人名為田需,原為齊國宗室之後,曾遊學稷下,他對齊國了解甚深,有他出馬也比臣下出麵更為合適。他現在就在宮室外麵,王上相見他現在就能見到。”
“宣他進來。”魏王吩咐左右。
很快魏王就見到了這位田需先生,田需生長八尺有餘,相貌英俊,令魏王好感大增。
“寡人欲與齊候相王,先生以為如何?”魏王問道。
“王上欲與齊候相王,此兩國互惠之利也。今天下之大國:魏、齊、楚三國也。魏、齊皆大而強,獨楚國大而虛,若是魏齊相王而分霸權,則楚必弱,楚弱則魏齊必有利也,此大善之策。”田需迴答道。
魏王與惠施對視了一眼,皆是笑而不語。
隨後田需又道:“然而王上若想與強齊定下穩固的盟約,則必先劃定好勢力範圍,如此則兩國同心,這王位兩國才能坐得穩。”
魏王問道:“先生以為應當如何劃分勢力範圍呢?”
“齊國處天下之東,王上當承認東方之國為齊國勢力範圍,具體則應當包括燕國、衛國、魯國、宋國、滕國、鄒國及泗上諸小國等;如此下臣可勸齊國承認韓國、趙國、中山國、秦國為魏國之勢力範圍。魏齊相王,齊為東王,東藩之天子,魏為西王,西藩之天子,如此則天下可定,百姓可安也。”田需迴道。
“衛國已是我魏國附庸,此不可與齊國。”惠施搶先迴答,隨後又說道:“宋國為在下母國,其國居天下之中,此國可我兩國平分,不可讓與齊國也。”
魏王想了想也讚同道:“惠相所言極是。衛國不可讓,宋國位置太重要,兩國平分可也。”
田需心中大喜,有了魏王所給的這些籌碼,他去辦理此事就不是無的放矢了。他本是齊國宗室,奈何齊國自齊候即位改革以來,齊候不拘一格,大力提拔人才。在齊候執政期間,更是發生了烹阿大夫以及阿諛奉承的宗室近臣的事。由此使得齊國宗室們的日子變得遠沒有以前那麽好過,田需也隻能跑到國外來尋出路。如今隻要他能夠促成魏齊相王,那麽他必然揚名於天下,到時無論是在齊國還是魏國都能有他的一席之地了。
他立即對魏王道:“王上之意外臣已知道了,隻要王上派外臣出使齊國,外臣定然為王上促成相王之事!”
魏王看了惠施一眼,見惠施也沒有什麽說法,於是答應道:“田卿先迴去休息,待明日上朝寡人將親自封你為魏大夫,出使齊國。”
田需知道事情已成,也不多待,很快就退下去了,隻留待魏王和惠施在內宮中。
魏王見田需退下了,隨後又將周圍的侍衛也全部都遣散開,隻留惠施和他在場。隨後魏王問道:“惠相既然舉薦了此人促成相王一事,那麽接下來還將如何辦呢?”
惠施道:“王上,田需此人功利心極重,有他全力相助出使齊國,相王之謀成功幾率大增。然而我們也不可幹等田需,我王可派遣使者趕赴韓國,壓迫韓候隨王上參與相王一事。我魏國雖有馬陵之敗,然而當年韓國首都新鄭為我魏國圍攻,使韓國申不害十年變法之成果付之東流。故韓候去世已經兩年了,新韓候在國內根基尚不安穩,此次相王有我魏齊兩國參與,韓國必不敢不來。然而臣之母國宋國雖小而強,魏齊相王又損害了宋國的利益,讓宋國加入相王之會定然不容易,臣當親自出使宋國勸說宋侯參與此會。”
“宋國,這卻是一塊硬骨頭,惠相親自去勸說也好。然而我等相王損害了宋國的利益,寡人料想若不給宋國一些好處,宋國是不會這麽容易就範的,愛卿可適當補給宋國一些好處,此事寡人全權交由你處置。”魏王想了想說道。
惠施也知道這是魏王不想讓自己逼迫母國過甚,於是對魏王下拜道:“多謝王上。”
魏王又道:“愛卿所說之中策,魏齊相王欲使齊楚相爭,那麽我們是否需要派遣使者提前與楚國聯絡?”
惠施重新坐起來微笑道:“王上,這倒是不必。楚國,從一個地方五十裏的蠻夷小邦擴張為地方五千裏,帶甲百萬之大國,其對領土的渴望,天下哪一國都比不上。楚國當年擴張北上,先被晉國所阻,後又被我魏國所阻。如今楚國已經完全吞並了陳蔡,楚國的下一步就是沿著淮水向下遊擴張。齊國今年初封齊相鄒忌於下邳,此地地處泗水與沂水交匯處,這說明齊國已經有意通過沂水南下而並淮泗之國。此乃齊楚兩國之天然衝突也,魏齊相王,則楚必然攻齊而不攻魏。相反,臣認為王上需要擔心的是另外兩個國家秦國和趙國。”
“秦國,趙國?”魏王疑惑道。
“是的,秦國與趙國同為贏氏飛廉惡來之後,其族天生尚武。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大增,如今已經有了向我魏國挑戰的實力,實在是不可不防。而秦國自新君嬴駟即位以來,雖車裂商鞅,然而卻並未如楚國一般棄用新法。這幾年秦君又逐漸消滅了公族勢力對新法的反撲,秦君已經掌握了秦國的政局。而趙國自十多年前桂陵之戰雖同樣受我魏國重創,然而到如今,這麽多年過去,其國力已經開始恢複。魏齊相王,最有可能進攻我國的就要數趙國了,王上對此不可不防。臣建議,王上從現在開始就應當抓緊收購糧食,隨時預備與趙國的戰爭。”
“惠相之言極是,趙語那家夥確實是一個好戰的瘋子!此次隻要我魏國擺脫了目前不利的形勢,縱然趙國不來攻我,我也必然叫趙語那小子好看!”魏王恨恨的說道,顯然是對現任趙侯有著極大的怨氣。
要說魏王懷疑惠施以辯術來欺騙他,這倒還真不是虛言。
魏國作為晉國之後,深受中原文明熏陶,當然是不可能像南方的楚吳越等南蠻之國一樣隨便就稱王的。當年商鞅給魏王尊王位,魏王的本意是想效仿周公稱王代成王攝政,使得魏國成為諸侯中最尊者,代替周王攝政以統治天下。因曆史發展到了此時候,霸主已經不足以號令天下的諸侯了,隻有堪比周公的威勢“王”的地位才能號令整個天下。此想法雖然好,然而現實卻是給了魏國響亮的一巴掌。魏國一稱王,召逢澤之會,天下間的大國除了趙國被魏國抽了一頓有些害怕參加了以外,其他參與的國家都是一些小國。當然最重要的結果就是魏候稱王直接引發了後來的馬陵之戰,使得魏國霸權衰落。
惠施就是在馬陵之戰以後被魏王任命為相的,這真可謂是受命於危難之際。惠施一任魏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勸說魏王“去尊”,也就是去王位。在名家大師惠施看來,魏候不過是一諸侯,魏國雖為萬乘之國,然而實力也並沒有強到能淩駕於天下諸侯之上的地步,因此魏國要舍名而就實。即魏國是什麽樣就什麽樣,魏候就是侯爵而不是王。然而天下之人哪裏能夠把名實分得像惠施那麽清楚呢?想要魏王去尊,魏國國內的大臣們就是一片反對的聲音,魏王自己也不想再由王變為候,於是此事就此不了了之。而今魏王又聽惠施說起齊候預稱王一事,使他不得不疑心惠施是不是又打起了去尊的主意。
“王上就是這麽看待屬下的麽?”惠施立馬開始叫屈了。好在惠施也知道魏王為人還是很和善的,他本人也與魏王私交甚好,不待魏王出口他又說道:“臣今日到此告知王上齊國議稱王一事,實在是因為此事於我魏國有大利。今臣有三策欲獻於王上,惟請王上察之。”
“惠相請講,寡人洗耳恭聽。”魏王道。
“王,天子也,有天下曰王。此號為至尊者,本不為人臣所能有,而王上僭之,故有馬陵之敗,而今列國皆視我魏國為敵國也。今齊候因周使之故而僭王位,這是天要懲罰齊國,王上若能促成此事,一則可以減輕我魏國的壓力,二則或可大敗齊國,以報馬陵之仇臣之上策為王上去王位,遣使朝於齊,恭請齊候稱王,則天下諸侯必怨齊而不怨魏,如此則諸侯攻齊,齊國定然大敗,我魏國之仇可報,齊與諸國皆弱,我魏國可複霸天下;臣之中策為王上保留王位,然王上率列國諸侯恭請齊候稱王,兩國互相承認王位,是為相王,更定盟約以魏齊平分天下霸權,如此則我魏國與齊國皆受圍攻,而我魏國可暗交楚國,使齊楚相爭於徐州,齊國縱然不敗也定然虛弱,則我魏國可報馬陵之仇;下策為王上暗使人促成齊候稱王,我魏國不做反應,待他國有不忿者攻齊我魏國與之,則或可報仇,如此我魏國之壓力可稍減,然此策之結果或聊勝於無也。”惠施迴答道。。
魏王仔細思量了惠施的三策,發現這三策其實都是要促成齊候稱王,隻是操作的方式不一樣,而得到的結果可能也不一樣罷了。想了想對惠施說道:“惠相既然認為促成齊候稱王對我魏國有利,那麽這件事就可以做。然寡人即已稱王,複去王位,魏國子民也不會答應,故上策不可行,下策惠相既認為結果聊勝於無,不做也罷,吾等就取中策吧。”
惠施當即大喜道:“王上深明大義,臣下敬服。”
魏王又問道:“既然此事吾等定下了,那麽要如何做呢?惠相要親自去齊國出使嗎?”
“此事臣下親自去辦不合適,是故臣下舉薦一人,相信其人定然能促成此事。”惠施說道。
“此人是誰?在何處?何不請出來與寡人相見?”魏王感興趣的問。
“吾舉薦之人名為田需,原為齊國宗室之後,曾遊學稷下,他對齊國了解甚深,有他出馬也比臣下出麵更為合適。他現在就在宮室外麵,王上相見他現在就能見到。”
“宣他進來。”魏王吩咐左右。
很快魏王就見到了這位田需先生,田需生長八尺有餘,相貌英俊,令魏王好感大增。
“寡人欲與齊候相王,先生以為如何?”魏王問道。
“王上欲與齊候相王,此兩國互惠之利也。今天下之大國:魏、齊、楚三國也。魏、齊皆大而強,獨楚國大而虛,若是魏齊相王而分霸權,則楚必弱,楚弱則魏齊必有利也,此大善之策。”田需迴答道。
魏王與惠施對視了一眼,皆是笑而不語。
隨後田需又道:“然而王上若想與強齊定下穩固的盟約,則必先劃定好勢力範圍,如此則兩國同心,這王位兩國才能坐得穩。”
魏王問道:“先生以為應當如何劃分勢力範圍呢?”
“齊國處天下之東,王上當承認東方之國為齊國勢力範圍,具體則應當包括燕國、衛國、魯國、宋國、滕國、鄒國及泗上諸小國等;如此下臣可勸齊國承認韓國、趙國、中山國、秦國為魏國之勢力範圍。魏齊相王,齊為東王,東藩之天子,魏為西王,西藩之天子,如此則天下可定,百姓可安也。”田需迴道。
“衛國已是我魏國附庸,此不可與齊國。”惠施搶先迴答,隨後又說道:“宋國為在下母國,其國居天下之中,此國可我兩國平分,不可讓與齊國也。”
魏王想了想也讚同道:“惠相所言極是。衛國不可讓,宋國位置太重要,兩國平分可也。”
田需心中大喜,有了魏王所給的這些籌碼,他去辦理此事就不是無的放矢了。他本是齊國宗室,奈何齊國自齊候即位改革以來,齊候不拘一格,大力提拔人才。在齊候執政期間,更是發生了烹阿大夫以及阿諛奉承的宗室近臣的事。由此使得齊國宗室們的日子變得遠沒有以前那麽好過,田需也隻能跑到國外來尋出路。如今隻要他能夠促成魏齊相王,那麽他必然揚名於天下,到時無論是在齊國還是魏國都能有他的一席之地了。
他立即對魏王道:“王上之意外臣已知道了,隻要王上派外臣出使齊國,外臣定然為王上促成相王之事!”
魏王看了惠施一眼,見惠施也沒有什麽說法,於是答應道:“田卿先迴去休息,待明日上朝寡人將親自封你為魏大夫,出使齊國。”
田需知道事情已成,也不多待,很快就退下去了,隻留待魏王和惠施在內宮中。
魏王見田需退下了,隨後又將周圍的侍衛也全部都遣散開,隻留惠施和他在場。隨後魏王問道:“惠相既然舉薦了此人促成相王一事,那麽接下來還將如何辦呢?”
惠施道:“王上,田需此人功利心極重,有他全力相助出使齊國,相王之謀成功幾率大增。然而我們也不可幹等田需,我王可派遣使者趕赴韓國,壓迫韓候隨王上參與相王一事。我魏國雖有馬陵之敗,然而當年韓國首都新鄭為我魏國圍攻,使韓國申不害十年變法之成果付之東流。故韓候去世已經兩年了,新韓候在國內根基尚不安穩,此次相王有我魏齊兩國參與,韓國必不敢不來。然而臣之母國宋國雖小而強,魏齊相王又損害了宋國的利益,讓宋國加入相王之會定然不容易,臣當親自出使宋國勸說宋侯參與此會。”
“宋國,這卻是一塊硬骨頭,惠相親自去勸說也好。然而我等相王損害了宋國的利益,寡人料想若不給宋國一些好處,宋國是不會這麽容易就範的,愛卿可適當補給宋國一些好處,此事寡人全權交由你處置。”魏王想了想說道。
惠施也知道這是魏王不想讓自己逼迫母國過甚,於是對魏王下拜道:“多謝王上。”
魏王又道:“愛卿所說之中策,魏齊相王欲使齊楚相爭,那麽我們是否需要派遣使者提前與楚國聯絡?”
惠施重新坐起來微笑道:“王上,這倒是不必。楚國,從一個地方五十裏的蠻夷小邦擴張為地方五千裏,帶甲百萬之大國,其對領土的渴望,天下哪一國都比不上。楚國當年擴張北上,先被晉國所阻,後又被我魏國所阻。如今楚國已經完全吞並了陳蔡,楚國的下一步就是沿著淮水向下遊擴張。齊國今年初封齊相鄒忌於下邳,此地地處泗水與沂水交匯處,這說明齊國已經有意通過沂水南下而並淮泗之國。此乃齊楚兩國之天然衝突也,魏齊相王,則楚必然攻齊而不攻魏。相反,臣認為王上需要擔心的是另外兩個國家秦國和趙國。”
“秦國,趙國?”魏王疑惑道。
“是的,秦國與趙國同為贏氏飛廉惡來之後,其族天生尚武。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大增,如今已經有了向我魏國挑戰的實力,實在是不可不防。而秦國自新君嬴駟即位以來,雖車裂商鞅,然而卻並未如楚國一般棄用新法。這幾年秦君又逐漸消滅了公族勢力對新法的反撲,秦君已經掌握了秦國的政局。而趙國自十多年前桂陵之戰雖同樣受我魏國重創,然而到如今,這麽多年過去,其國力已經開始恢複。魏齊相王,最有可能進攻我國的就要數趙國了,王上對此不可不防。臣建議,王上從現在開始就應當抓緊收購糧食,隨時預備與趙國的戰爭。”
“惠相之言極是,趙語那家夥確實是一個好戰的瘋子!此次隻要我魏國擺脫了目前不利的形勢,縱然趙國不來攻我,我也必然叫趙語那小子好看!”魏王恨恨的說道,顯然是對現任趙侯有著極大的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