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都還沒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冷空氣便席卷了河北、北京,保定、滄州幾個地方更是降的最狠,瑞雪降下來的前幾天,便凍得讓人有些瑟瑟發抖。


    就連燕趙之地,這些世代習慣了北方天寒地凍的原住民都有些受不了的感覺,走在大街上得頻頻哈手跺腳。


    這也算是出了奇。


    麵對這般變故,內閣都有點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倒不是因為降溫,而是因為皇帝派內宦送了一張紙條。


    而寫在紙條的諭令著實讓內閣有些啼笑皆非。


    皇帝竟然要求內閣做好防災的準備。


    自古隻聽說過洪災、旱災、蝗災這些個自然災害,頭迴知道這天降溫,冷也算是個災了?


    不過內閣還是很快響應,畢竟皇命大於天。


    皇帝既然特意為此傳了諭令,那內閣就必須全員上陣,高度對待。


    這不僅僅是嗯哦一聲表示知道就行的,內閣為此還專門開了堂會,請了朱文奎這位北京知府,還把河北的左布政使給召了過來。


    “今年這天降溫降的厲害,咱們這些穿貂配絨的都有些扛不住,老百姓單衣薄衫,身體哪能吃得消。”


    室內溫暖如春,文華殿裏十幾個暖爐的炭火燒的劈啪作響,許不忌高坐案首,僅著一身裏衣,喝口熱茶的勁,這腦門子都能滲出兩三點汗珠。


    “而且降溫突然,很容易出現這個流感,百姓極易凍病傷體,萬一再出現前朝那般嚴寒一過,死傷甚巨的情況,倒顯得咱們這些人忒不吃糧食了。”


    許不忌看了眼朱文奎和河北的左布政使,鄭重交代道:“陛下降了諭令,著內閣這次要嚴陣以待,做好應災準備。


    前些日子我已經命山西、遼東、漠庭三地緊急調撥了一批蜂窩煤和冬裝入京,很快也會發送到河北一部分,府縣兩級公衙對那些特別貧困的百姓人家,一定要做好送煤、送衣上門的工作,無多有少,也是朝廷對百姓的一點心意,確保他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挺過這個寒冬,可以在過年的時候闔家團圓、安享天倫。”


    朱文奎和河北主官都站起身,端肅神情應了下來。


    朝廷這邊嚴陣以待,倒是河北、北京兩地的百姓不當迴事。


    保定府公衙的門外仍是車水馬龍,人潮洶湧的長龍從公衙門都快排到了南門的農貿市場,綿延了小二裏地。


    沒有一個老百姓關心眼下的天氣變化,下降些溫度嘛,又不是天上下刀子能要人命,加件衣服搭個坎肩還怕頂不過去?


    早早報上名,參與進這次國家鐵路的建設工程才是正事。


    雖說現在大明國內的用工崗位多,老百姓們幹什麽都能混口飯吃,家家戶戶怎麽都有個事做,便是孩子小的,上學也上不好,總還能送到軍隊裏當兵入伍,也算是吃上了皇糧,沒必要苦哈哈的做苦工賣勞力。


    但這次鐵路大建設在老百姓的心裏麵,那可是神聖的國家建設工程。


    能夠參與進來,那是為國獻力,說道出去給鄰裏們知道。


    嘿,有麵子!


    保定府的交通建設司公員好懸忙斷了腰,才在十天的時間裏完成全員造冊的登計工作,一統計那也是驚的很。


    好家夥,小兩萬!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保定府一府攏共才多少人,這兩萬人可是全府男人的一成了。


    “嗬,好家夥的,這可是夠熱鬧的。”


    南城的農貿市場,老李收拾著自己的攤鋪,看向大街上這滿滿的長龍,嘴裏吆喝了兩句。


    “這隊可有的排呢,要不要先買點個甘蔗,可甜嘿。”


    若說眼下大明國內最受寵的水果,那麽老李眼下正在兜售的這甘蔗絕對是可以排進所有水果的前三。


    沒辦法,誰讓甘蔗是甜的呢。


    糖類這種東西總是招人喜歡,尤其是當生活條件開始逐漸變好之後。


    畢竟,如果有的選,跟地裏麵刨食出來的野菜比起來,糖類食品和水果那自然是無數人趨之若鶩的首選。


    眼下大明的糖類消耗速度便正呈直線的表現形式在飛升,雖然沒有正經的做過相關統計,但是商務部皇明四十二年記錄的食品業商業銷售報表中,糖類的消耗量已經達到了趨近二十萬噸。


    一噸兩千斤,這便是達到了四億斤,大明丁口一億,人均的年消耗糖類便是四斤的數量。


    雖然這個數據對標二十一世紀工業發達化國家那高達二十五公斤以上的人均食糖分配簡直是少的可憐,可如果拿洪武三十年時全國糖課的區區幾千萬斤來看,這個數據已經翻了十倍不止。


    硬數據不騙人,這就是時代的成績。


    而大明糖的主要來源便是這蔗糖。


    這個最初在印度種植,後轉種東南亞的水果,在引進入大明後很快便風靡全國,江南、東北、甘肅等地都開始不停的擴大這一水果的種植麵積,其在種植業、果蔬農業經濟領域所占據的比重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速度。


    排隊的人被老李的吆喝聲吸引,倒是會扭頭看看,可也就是咽口唾沫,沒得人過去問津。


    怎麽說畢竟是水果,這價格跟肉製品相比也就便宜那麽一點,老百姓不是吃不起,但也不舍得在這排個隊的功夫,一人抱著根甘蔗啃。


    一根甘蔗,小三十文錢呢。


    老李也就吆喝一陣,見沒有人搭理,索性也就不再白費口舌,搬了把竹椅坐門口,翹著二郎腿跟那些個排隊的漢子聊起閑天來。


    “我說你們這,一大早就跑來排隊報名,那什麽建鐵軌的招工公文我也看了,一天才給八十文,還不是現錢,說抵的什麽糧油票,你們幹個什麽勁。”


    說著,老李拿起一個糙茶壺,仰脖子灌了一口:“我自己擱城外包了塊地種這甘蔗林,現在正缺人手伐蔗打捆,有沒有興趣來做的。”


    一些個排隊的漢子都笑了起來,好家夥這老李挖牆角都挖到朝廷這來了。


    果然,臨近過年的日子,哪哪都有缺工的用人單位。


    保定府建鐵路招的這近兩萬名壯勞力,怎麽可能不招人眼熱啊。


    而挖朝廷牆角這種事,老李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月永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煌煌華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煌煌華夏並收藏日月永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