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節。
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祂的第一個午日是順夏登高的好日子,故稱之為端陽節。
端陽節起於夏商時期長江以南流域,具體日期已不可考,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先周以前,先民祭祀之風盛行,端陽節是祭神的一個節日,而粽子,就是祭神用的祀品,非民食。
晉朝周處著《風土記》,因其期為仲夏第一個午日,改稱端午,也可能是周處自己好吃粽子,風土記後,粽子從祭祀用的貢品變成了一種食物。
屈原趕巧了在這個日子投江自盡,經過幾千年的以訛傳訛,反而說成了是紀念他設立的節日。
入了仲夏,南京城裏就熱了許多。
好在皇宮裏有小型園林,朱允炆便賴在這裏避了大半個月的暑。
趕上佳節,朱允炆有心喊朱棣、朱植二人入宮一起吃頓飯,喝兩杯,朱植估計是怕朱允炆拉著他鬥地主,說什麽也不願意來,隻有朱棣一個人來陪朱允炆。
倆人打不得牌,隻好一人一個小凳子,相伴釣魚去了。
本來朱棣是想下棋的,但朱允炆說什麽也不願意,他棋藝太臭,朱棣又不敢贏他,下著下著也就沒了意思。
清風徐來,送上一陣清涼。
池旁垂釣的朱允炆很是喜歡這種清閑的感覺。
外廷內閣沿著胡惟庸留下的國策繼續推行,新軍忙著換防遼東和甘肅,邊軍開始有條不紊的在京郊大營換防,裁汰老兵補充新兵,重新進行整訓和接受思想教育。皇商的攤子鋪開,禦前司派了一批內監負責查賬,幾個親王都老老實實的做著買賣。
整個大明都忙成了一團,朱允炆這個做皇帝的,自然就沒了事幹。
他除了每隔一段時間去一趟東陵,看看新學種子的學術進展,偶爾也跟著朱植偷摸跑出去到倚月閣聽聽曲。
“嘿!”
朱允炆手腕一沉,頓時自悠哉中驚醒,忙用盡挑起魚竿,甩出一尾貪吃的魚來。
“四叔,朕這可是第三條了。”
朱允炆將魚扔進身旁的魚簍,得意洋洋的炫耀道。
朱棣看了下自己身旁空空如也的魚簍,輕笑著搖了搖頭。
越是跟朱允炆待的時間長,朱棣心裏越是欽服。
自己輸給自己這個侄子輸的可謂是一點都不冤。
僅以二十來歲這個歲數來說,宗親之中,自己當年隻好打仗殺人,朱植隻好逛青樓,朱柏隻好閑遊。
朱允炆身居至尊,明明可以酒池肉林、盡情釋放一個年輕人的欲望,但卻偏偏選擇反其道而行之,克己守欲,整日垂釣寫字。
無欲則剛,單單這份自控力,就是尋常人遠遠比不了的。
“一個人如果輸給了欲望,便會被欲望支配,繼而會逐漸喪失所有的判斷力和理性。”
這是當初朱允炆說的話,朱棣便記在了心上,迴到家就把這句話原封不動的說給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兩人。
“臣久經戰爭,這心呐,靜不下來。”
朱棣自嘲道,“連釣個魚都心急如焚,遠遠比不上陛下。”
“這治天下與釣魚是一個道理。”
朱允炆將魚餌掛上,再一次甩杆入池。
“宜緩不宜急,沒有一口吃成的胖子,也沒有旦夕可吞之國。”
朱棣就是個急性子,五伐漠北,老盼著一戰滅族,換北疆幾百年和平,結果卻是空耗國力,馬背上的民族來去如風,打不過你還跑不過你嗎?
人家的核心力量並沒有受損,你朱棣會打仗我們認慫,但你能長生不老嗎?
朱棣一死,人家就在土木堡報了仇。
“陛下教誨,臣謹記於心。”
朱允炆聞言嗬嗬一笑,自嘲兩句,“朕哪裏敢當這教誨二字,朕也有急躁的時候,就說去年文華殿上的事,朕不也是想當然了嗎?那件事給了朕當頭棒喝,讓朕知道,無論什麽時候,無論朕什麽身份,做一件事情之前,還是要謀定而後動。”
“陛下及冠之年,平西南、穩朝局、開大世,文治武功足以稱一代雄主,還能戒驕戒躁、每日自省,這芸芸眾生,誰不心悅誠服。”
朱棣感歎一句,“臣伴駕左右,自覺所學甚多,陛下莫要自謙了。”
朱允炆便哈哈一笑,好在他臉皮厚,生生受了下來。
“陛下言,天下無旦夕可吞之國,是不是寓指安南?”
南京城裏有風言,其實多是五軍都督府的武勳傳出來的,他們覺得安南好不容易打了下來,就這麽撤了軍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留下一萬人夠幹什麽的?
安南的政治體係被完全的保留下來,甚至連一個王公大將都沒有殺,安南這個國家,做主的不還是安南人嗎?
大明呢?
一點便宜沒有占到!
朱允炆頒了聖旨到安南,怎麽說的?
“王師此番征伐,皆因胡逆季犁犯上作亂,以臣子忤逆君父,既以伏誅,餘惡不糾。”
這算怎麽一迴事?
仗白打了?血白流了?人白死了?
也就是現在朱允炆已經開始有了威望加身,不然那些武勳又該上奏本請命。雖然他們不敢當著朱允炆的麵質疑,但私下裏也沒少哀歎諸如“皇帝過於仁慈。”之類的話。
“四叔也不知朕之所想所慮?”
看到朱棣搖頭,朱允炆便是眉頭微蹙。
古人的能力或許有,但是眼界似乎,真的有些窄。
堂堂成祖永樂大帝,長於軍略短於政治,看來確實如此。
曆史上的朱棣滅安南,滅後便廢國置省,安南就造了十幾年的反,最後朱棣不得不恢複安南國,所有的官員和駐軍全部撤迴雲南,所謂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就像一顆流星般消失了。
這便證明了,用粗暴蠻橫的辦法是解決不了安南的。
“臣愚鈍,實不知陛下心中所想。”
朱允炆待的累了,便喊著朱棣,兩人起身走到一旁涼亭,左右給上了冰鎮的綠豆湯。
“再迴答四叔的問題前,朕想考四叔幾個問題。”
朱允炆沒有迴答朱棣的話,而是反問道。
“知道朕為什麽要跟韃靼的阿魯台開邊貿嗎?”
你不就是為了好騰出手來對付我嗎?
朱棣心裏腹誹,但這種話哪裏敢說,隻好硬著頭皮自我調侃,“臣愚昧。”
朱允炆便玩味的看了朱棣一眼。
“朕剛登基的時候,朝局不穩,西南又生了戰事,朕需要一個和平過渡的時期。”
得,就知道皇帝心裏跟明鏡似的,說這話就是在點我朱棣啊。什麽叫朝局不穩,你不就是想說,邊地強藩,主少國疑嗎?
“陛下英明。”
“但這隻是其一。”
朱允炆潤了潤嗓子,“北元為什麽內鬥分裂?”
朱棣一時間有些跟不上朱允炆的腦迴路,但還是如實稟告,“洪武二十年,金山之役我大明一戰定乾坤,納克楚投降,北元就此退入漠北,長城之外數千裏、遼東並整個河套皆入我大明版圖,漠北貧瘠,不足以養活北元如此多的部族,因此內鬥。”
前文說過,土地兼並的核心是資源兼並,遊牧民族同樣存在兼並問題。
漠北也就是斡難河一帶,在往北不遠就到了現在的貝加爾湖,也就是西伯利亞,適合放牧的麵積並不多。
而當年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體係並非隻有蒙古一個種族,他們在擴張中吞並了很多的其他民族,包括現在俄羅斯的很多民族都在當時的蒙古體係中。向西,迫降了無數的中東國家,兵峰一度抵至非洲、中歐。
如此大的版圖、如此繁雜的種族,隨著蒙古帝國的崩盤,自然瞬間一盤散沙。
瓦剌部和韃靼部早先自然是北元的狗腿子,金山之役後,北元帝國最後的軍事力量被藍玉打崩,這兩個大部落也就開始想著獨立了。
雖然名義上還是聽北元黃金家族的話,但已經開始互相大打出手,爭搶地盤和資源了。
實力上來說,瓦剌強於韃靼,但瓦剌內部分裂,瓦剌實力最強的馬哈木現在正忙著搞一統。
他們打不過大明,哪怕他們聯合起來也差得遠,當年讓他們聞風喪膽的藍玉死了,那個在他們心中比肩鬼神的朱元璋也死了,但朱棣還在。
他們交替著跟朱棣交手,就沒有一次占到便宜,心氣早就被打服了。
侵略不了大明搶不到食物、藥品怎麽辦?
那就隻能互相傷害了。
死的人越多,活的人,才能越多,不然大家都要玩完。
“北元內鬥分裂的原因在於打不過咱們,資源又有限。”
朱允炆解釋道,“如果不能用擴張來解決資源問題,就隻能用殺戮來減少消耗資源的人口。草原上隻能活下來一個種族,要麽是瓦剌、要麽是韃靼。北元殘餘的黃金家族部落,夾在他們中間,消亡也隻是早晚的事。”
朱棣有些摸不著頭腦,他不知道朱允炆提這件事,跟安南有什麽關係?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你說,朕恨那些遊牧民族嗎?”
“凡是有良知的漢人,都不會忘記那段血海深仇!”
這種問題,朱棣想都沒想就迴答上來。
朱允炆便頷首,“朕恨不得他們滅種,但朕不能靠幻想就讓老天爺降下天怒,朕要想辦法用手段,讓他們毀滅是朕的政治目的,朕若是禦駕親征,領兵百萬親自討伐,四叔覺得可行否?”
朱棣猛搖頭。
“斷不可行!他們雖然內鬥,彼此都有仇怨,但我大明一旦北伐,他們就會團結起來對抗咱們。”
“遊牧民族來去如風,朕一旦北伐,他們會團結起來騷擾咱們,襲擊咱們的後勤補給,將戰線無限拉長,直到將咱們拖死在茫茫草原上。”
朱允炆解釋著,“朕的意思便是如此,戰爭是實現政治目的的一種手段,貿易也同樣如此,當戰爭不可行的時候,朕就要用別的辦法來實現朕的政治目的。
瓦剌強於韃靼,一旦等到瓦剌的馬哈木一統,等待韃靼的隻能是毀滅,所以朕跟韃靼開邊貿,給他們食物、禦寒的衣物和藥品,於是,韃靼的阿魯台就可以騰出手來,趁著馬哈木還沒有一統瓦剌的這個機會,瘋狂的襲擊瓦剌,包括攻擊北元,擴張勢力。”
“陛下的意思,臣懂了!”
朱棣終於恍然大悟,“此消彼長,陛下在用這種方式幫著韃靼攻擊瓦剌,使得韃靼的實力漸漸跟瓦剌人持平,如此一來,瓦剌一統後,也不可能輕易的滅掉韃靼部,馬哈木跟阿魯台為了各自的部落能夠在貧瘠的漠北生存下去,他們必須內戰!兩虎相爭,必一死一傷!”
“一個統一草原的遊牧民族,終將會成為我大明的心腹之患。”
朱允炆頷首。
“所以朕要讓他們,即使統一了,也元氣大傷,等將來他們分出了勝負,朕再北伐!四叔,你記住朕剛才的話,實現政治目的的手段,不僅僅局限於戰爭一種。滅亡他們,才是朕跟韃靼部開邊貿的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實現政治目的的手段,不僅僅局限於戰爭一種。
朱棣很快明悟過來。
對於安南,朱允炆的政治目的是什麽?是吞並!
沒有哪個皇帝不希望在位的時候,立下開疆辟土的榮耀。
但吞下安南的手段,不僅僅隻依靠戰爭。
“陛下曾說過,滅種靠文化。”
朱棣又想不明白了,“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強製頒行法令,清理安南頑固份子,吸收一批本地願意為爪牙的勢力,分而化之,加上移民駐軍,派讀書人進行教化,時間一長,不也就可以了嗎?”
朱允炆就哈哈大笑起來。
“這種方法固然可行,但耗時耗力耗心血,朕還要留著大軍分駐在安南各地,用武力來保證實施,應對如潮不止的安南民族反抗。但,朕還有更好的辦法。
朕撤出駐軍,也不殺安南國上下任何一個官員將軍,他們的政治體係被朕完整的保留下來,你覺著他們會不會感謝朕?”
朱棣便皺起眉頭,皇帝如果這種想法,是不是太幼稚了?
“政治是肮髒的,也是不會摻雜感情的。”
朱允炆已經自行開口解釋起來,“他們不會感謝朕的,他們嘴上誇幾句,但背地裏會罵朕,罵大明是個傻子。
嗬,大明雖然撤出去了,但朕也已經為他選好了敵人。”
朱棣的眼睛瞬間亮了,宛如醍醐灌頂一般蹦了起來。
“寮國、暹羅、刀甘孟!”
“胡季犁是個梟雄!”
朱允炆由衷讚歎了一句,“安南如此貧弊之國,在他手裏,幾十年內倒也強大了起來,甚至還吞滅了占城國,實力一度位居西南諸國之最強,現在胡季犁死了,安南的大軍也被咱們打散了,現在的安南,就是一個脫光了衣服的婊子。”
朱棣已經完全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他順著朱允炆的話說道,“咱們大明一旦占據安南,或者大軍留在那裏,西南諸國就會害怕,他們會像瓦剌韃靼那樣,團結起來抵抗咱們,但是咱們撤去了駐軍,甚至沒有懲罰安南任何一個人,他們會認為,咱們並不貪圖他們的土地和人口。
咱們不撤兵,逃亡寮國的刀甘孟跟寮國是一條心的,因為要提防咱們,寮國會供給刀甘孟的軍隊糧食,但咱們走了,寮國就不可能養著這十萬人,那刀甘孟就會搶寮國的百姓,寮國就要跟刀甘孟打!
刀甘孟會逃,他能逃到哪裏?隻有安南!一個沒有胡季犁的安南!”
朱允炆很開心的笑了起來,朱棣終於明白了他的意思。
“不僅僅是刀甘孟,寮國、暹羅也會搶這塊蛋糕。所以,朕不能殺安南的將領,殺了他們,誰還能領兵抵抗朕給他們挑選的敵人?瞬間就亡了國,哪能讓他們感到疼呢?”
“讓安南成為戰場,一個曠日持久,充滿殺戮和戰爭的戰場!”
朱棣感歎道,“安南的百姓要遭殃了,這種情況下,已經多年漢化的他們,在心裏,對我大明的接納程度,甚至遠遠高於寮國和暹羅!一邊是入侵和殺戮,一邊是陛下今日的恩赦寬仁,兩相比較,安南的王公大臣們,會由衷‘感謝’陛下!”
“等著吧,當仗打起來之後,安南的那些官員,會上書,求著朕出兵幫助他們的。”
朱允炆將杯中的綠豆湯一飲而盡,過癮的哈了口氣,“屆時民心所向,王師再去安南,迎接咱們的,可就是簞食壺漿了。”
大明的軍隊在,起碼有和平。
大明的軍隊走,隻能是死亡!
“隻有讓安南的百姓體會到什麽是朝不保夕,什麽是殺戮荼毒,他們才知道,每天在大明麵前搖搖尾巴就能獲得一根骨頭,做狗,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情!”
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
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祂的第一個午日是順夏登高的好日子,故稱之為端陽節。
端陽節起於夏商時期長江以南流域,具體日期已不可考,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先周以前,先民祭祀之風盛行,端陽節是祭神的一個節日,而粽子,就是祭神用的祀品,非民食。
晉朝周處著《風土記》,因其期為仲夏第一個午日,改稱端午,也可能是周處自己好吃粽子,風土記後,粽子從祭祀用的貢品變成了一種食物。
屈原趕巧了在這個日子投江自盡,經過幾千年的以訛傳訛,反而說成了是紀念他設立的節日。
入了仲夏,南京城裏就熱了許多。
好在皇宮裏有小型園林,朱允炆便賴在這裏避了大半個月的暑。
趕上佳節,朱允炆有心喊朱棣、朱植二人入宮一起吃頓飯,喝兩杯,朱植估計是怕朱允炆拉著他鬥地主,說什麽也不願意來,隻有朱棣一個人來陪朱允炆。
倆人打不得牌,隻好一人一個小凳子,相伴釣魚去了。
本來朱棣是想下棋的,但朱允炆說什麽也不願意,他棋藝太臭,朱棣又不敢贏他,下著下著也就沒了意思。
清風徐來,送上一陣清涼。
池旁垂釣的朱允炆很是喜歡這種清閑的感覺。
外廷內閣沿著胡惟庸留下的國策繼續推行,新軍忙著換防遼東和甘肅,邊軍開始有條不紊的在京郊大營換防,裁汰老兵補充新兵,重新進行整訓和接受思想教育。皇商的攤子鋪開,禦前司派了一批內監負責查賬,幾個親王都老老實實的做著買賣。
整個大明都忙成了一團,朱允炆這個做皇帝的,自然就沒了事幹。
他除了每隔一段時間去一趟東陵,看看新學種子的學術進展,偶爾也跟著朱植偷摸跑出去到倚月閣聽聽曲。
“嘿!”
朱允炆手腕一沉,頓時自悠哉中驚醒,忙用盡挑起魚竿,甩出一尾貪吃的魚來。
“四叔,朕這可是第三條了。”
朱允炆將魚扔進身旁的魚簍,得意洋洋的炫耀道。
朱棣看了下自己身旁空空如也的魚簍,輕笑著搖了搖頭。
越是跟朱允炆待的時間長,朱棣心裏越是欽服。
自己輸給自己這個侄子輸的可謂是一點都不冤。
僅以二十來歲這個歲數來說,宗親之中,自己當年隻好打仗殺人,朱植隻好逛青樓,朱柏隻好閑遊。
朱允炆身居至尊,明明可以酒池肉林、盡情釋放一個年輕人的欲望,但卻偏偏選擇反其道而行之,克己守欲,整日垂釣寫字。
無欲則剛,單單這份自控力,就是尋常人遠遠比不了的。
“一個人如果輸給了欲望,便會被欲望支配,繼而會逐漸喪失所有的判斷力和理性。”
這是當初朱允炆說的話,朱棣便記在了心上,迴到家就把這句話原封不動的說給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兩人。
“臣久經戰爭,這心呐,靜不下來。”
朱棣自嘲道,“連釣個魚都心急如焚,遠遠比不上陛下。”
“這治天下與釣魚是一個道理。”
朱允炆將魚餌掛上,再一次甩杆入池。
“宜緩不宜急,沒有一口吃成的胖子,也沒有旦夕可吞之國。”
朱棣就是個急性子,五伐漠北,老盼著一戰滅族,換北疆幾百年和平,結果卻是空耗國力,馬背上的民族來去如風,打不過你還跑不過你嗎?
人家的核心力量並沒有受損,你朱棣會打仗我們認慫,但你能長生不老嗎?
朱棣一死,人家就在土木堡報了仇。
“陛下教誨,臣謹記於心。”
朱允炆聞言嗬嗬一笑,自嘲兩句,“朕哪裏敢當這教誨二字,朕也有急躁的時候,就說去年文華殿上的事,朕不也是想當然了嗎?那件事給了朕當頭棒喝,讓朕知道,無論什麽時候,無論朕什麽身份,做一件事情之前,還是要謀定而後動。”
“陛下及冠之年,平西南、穩朝局、開大世,文治武功足以稱一代雄主,還能戒驕戒躁、每日自省,這芸芸眾生,誰不心悅誠服。”
朱棣感歎一句,“臣伴駕左右,自覺所學甚多,陛下莫要自謙了。”
朱允炆便哈哈一笑,好在他臉皮厚,生生受了下來。
“陛下言,天下無旦夕可吞之國,是不是寓指安南?”
南京城裏有風言,其實多是五軍都督府的武勳傳出來的,他們覺得安南好不容易打了下來,就這麽撤了軍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留下一萬人夠幹什麽的?
安南的政治體係被完全的保留下來,甚至連一個王公大將都沒有殺,安南這個國家,做主的不還是安南人嗎?
大明呢?
一點便宜沒有占到!
朱允炆頒了聖旨到安南,怎麽說的?
“王師此番征伐,皆因胡逆季犁犯上作亂,以臣子忤逆君父,既以伏誅,餘惡不糾。”
這算怎麽一迴事?
仗白打了?血白流了?人白死了?
也就是現在朱允炆已經開始有了威望加身,不然那些武勳又該上奏本請命。雖然他們不敢當著朱允炆的麵質疑,但私下裏也沒少哀歎諸如“皇帝過於仁慈。”之類的話。
“四叔也不知朕之所想所慮?”
看到朱棣搖頭,朱允炆便是眉頭微蹙。
古人的能力或許有,但是眼界似乎,真的有些窄。
堂堂成祖永樂大帝,長於軍略短於政治,看來確實如此。
曆史上的朱棣滅安南,滅後便廢國置省,安南就造了十幾年的反,最後朱棣不得不恢複安南國,所有的官員和駐軍全部撤迴雲南,所謂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就像一顆流星般消失了。
這便證明了,用粗暴蠻橫的辦法是解決不了安南的。
“臣愚鈍,實不知陛下心中所想。”
朱允炆待的累了,便喊著朱棣,兩人起身走到一旁涼亭,左右給上了冰鎮的綠豆湯。
“再迴答四叔的問題前,朕想考四叔幾個問題。”
朱允炆沒有迴答朱棣的話,而是反問道。
“知道朕為什麽要跟韃靼的阿魯台開邊貿嗎?”
你不就是為了好騰出手來對付我嗎?
朱棣心裏腹誹,但這種話哪裏敢說,隻好硬著頭皮自我調侃,“臣愚昧。”
朱允炆便玩味的看了朱棣一眼。
“朕剛登基的時候,朝局不穩,西南又生了戰事,朕需要一個和平過渡的時期。”
得,就知道皇帝心裏跟明鏡似的,說這話就是在點我朱棣啊。什麽叫朝局不穩,你不就是想說,邊地強藩,主少國疑嗎?
“陛下英明。”
“但這隻是其一。”
朱允炆潤了潤嗓子,“北元為什麽內鬥分裂?”
朱棣一時間有些跟不上朱允炆的腦迴路,但還是如實稟告,“洪武二十年,金山之役我大明一戰定乾坤,納克楚投降,北元就此退入漠北,長城之外數千裏、遼東並整個河套皆入我大明版圖,漠北貧瘠,不足以養活北元如此多的部族,因此內鬥。”
前文說過,土地兼並的核心是資源兼並,遊牧民族同樣存在兼並問題。
漠北也就是斡難河一帶,在往北不遠就到了現在的貝加爾湖,也就是西伯利亞,適合放牧的麵積並不多。
而當年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體係並非隻有蒙古一個種族,他們在擴張中吞並了很多的其他民族,包括現在俄羅斯的很多民族都在當時的蒙古體係中。向西,迫降了無數的中東國家,兵峰一度抵至非洲、中歐。
如此大的版圖、如此繁雜的種族,隨著蒙古帝國的崩盤,自然瞬間一盤散沙。
瓦剌部和韃靼部早先自然是北元的狗腿子,金山之役後,北元帝國最後的軍事力量被藍玉打崩,這兩個大部落也就開始想著獨立了。
雖然名義上還是聽北元黃金家族的話,但已經開始互相大打出手,爭搶地盤和資源了。
實力上來說,瓦剌強於韃靼,但瓦剌內部分裂,瓦剌實力最強的馬哈木現在正忙著搞一統。
他們打不過大明,哪怕他們聯合起來也差得遠,當年讓他們聞風喪膽的藍玉死了,那個在他們心中比肩鬼神的朱元璋也死了,但朱棣還在。
他們交替著跟朱棣交手,就沒有一次占到便宜,心氣早就被打服了。
侵略不了大明搶不到食物、藥品怎麽辦?
那就隻能互相傷害了。
死的人越多,活的人,才能越多,不然大家都要玩完。
“北元內鬥分裂的原因在於打不過咱們,資源又有限。”
朱允炆解釋道,“如果不能用擴張來解決資源問題,就隻能用殺戮來減少消耗資源的人口。草原上隻能活下來一個種族,要麽是瓦剌、要麽是韃靼。北元殘餘的黃金家族部落,夾在他們中間,消亡也隻是早晚的事。”
朱棣有些摸不著頭腦,他不知道朱允炆提這件事,跟安南有什麽關係?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你說,朕恨那些遊牧民族嗎?”
“凡是有良知的漢人,都不會忘記那段血海深仇!”
這種問題,朱棣想都沒想就迴答上來。
朱允炆便頷首,“朕恨不得他們滅種,但朕不能靠幻想就讓老天爺降下天怒,朕要想辦法用手段,讓他們毀滅是朕的政治目的,朕若是禦駕親征,領兵百萬親自討伐,四叔覺得可行否?”
朱棣猛搖頭。
“斷不可行!他們雖然內鬥,彼此都有仇怨,但我大明一旦北伐,他們就會團結起來對抗咱們。”
“遊牧民族來去如風,朕一旦北伐,他們會團結起來騷擾咱們,襲擊咱們的後勤補給,將戰線無限拉長,直到將咱們拖死在茫茫草原上。”
朱允炆解釋著,“朕的意思便是如此,戰爭是實現政治目的的一種手段,貿易也同樣如此,當戰爭不可行的時候,朕就要用別的辦法來實現朕的政治目的。
瓦剌強於韃靼,一旦等到瓦剌的馬哈木一統,等待韃靼的隻能是毀滅,所以朕跟韃靼開邊貿,給他們食物、禦寒的衣物和藥品,於是,韃靼的阿魯台就可以騰出手來,趁著馬哈木還沒有一統瓦剌的這個機會,瘋狂的襲擊瓦剌,包括攻擊北元,擴張勢力。”
“陛下的意思,臣懂了!”
朱棣終於恍然大悟,“此消彼長,陛下在用這種方式幫著韃靼攻擊瓦剌,使得韃靼的實力漸漸跟瓦剌人持平,如此一來,瓦剌一統後,也不可能輕易的滅掉韃靼部,馬哈木跟阿魯台為了各自的部落能夠在貧瘠的漠北生存下去,他們必須內戰!兩虎相爭,必一死一傷!”
“一個統一草原的遊牧民族,終將會成為我大明的心腹之患。”
朱允炆頷首。
“所以朕要讓他們,即使統一了,也元氣大傷,等將來他們分出了勝負,朕再北伐!四叔,你記住朕剛才的話,實現政治目的的手段,不僅僅局限於戰爭一種。滅亡他們,才是朕跟韃靼部開邊貿的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實現政治目的的手段,不僅僅局限於戰爭一種。
朱棣很快明悟過來。
對於安南,朱允炆的政治目的是什麽?是吞並!
沒有哪個皇帝不希望在位的時候,立下開疆辟土的榮耀。
但吞下安南的手段,不僅僅隻依靠戰爭。
“陛下曾說過,滅種靠文化。”
朱棣又想不明白了,“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強製頒行法令,清理安南頑固份子,吸收一批本地願意為爪牙的勢力,分而化之,加上移民駐軍,派讀書人進行教化,時間一長,不也就可以了嗎?”
朱允炆就哈哈大笑起來。
“這種方法固然可行,但耗時耗力耗心血,朕還要留著大軍分駐在安南各地,用武力來保證實施,應對如潮不止的安南民族反抗。但,朕還有更好的辦法。
朕撤出駐軍,也不殺安南國上下任何一個官員將軍,他們的政治體係被朕完整的保留下來,你覺著他們會不會感謝朕?”
朱棣便皺起眉頭,皇帝如果這種想法,是不是太幼稚了?
“政治是肮髒的,也是不會摻雜感情的。”
朱允炆已經自行開口解釋起來,“他們不會感謝朕的,他們嘴上誇幾句,但背地裏會罵朕,罵大明是個傻子。
嗬,大明雖然撤出去了,但朕也已經為他選好了敵人。”
朱棣的眼睛瞬間亮了,宛如醍醐灌頂一般蹦了起來。
“寮國、暹羅、刀甘孟!”
“胡季犁是個梟雄!”
朱允炆由衷讚歎了一句,“安南如此貧弊之國,在他手裏,幾十年內倒也強大了起來,甚至還吞滅了占城國,實力一度位居西南諸國之最強,現在胡季犁死了,安南的大軍也被咱們打散了,現在的安南,就是一個脫光了衣服的婊子。”
朱棣已經完全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他順著朱允炆的話說道,“咱們大明一旦占據安南,或者大軍留在那裏,西南諸國就會害怕,他們會像瓦剌韃靼那樣,團結起來抵抗咱們,但是咱們撤去了駐軍,甚至沒有懲罰安南任何一個人,他們會認為,咱們並不貪圖他們的土地和人口。
咱們不撤兵,逃亡寮國的刀甘孟跟寮國是一條心的,因為要提防咱們,寮國會供給刀甘孟的軍隊糧食,但咱們走了,寮國就不可能養著這十萬人,那刀甘孟就會搶寮國的百姓,寮國就要跟刀甘孟打!
刀甘孟會逃,他能逃到哪裏?隻有安南!一個沒有胡季犁的安南!”
朱允炆很開心的笑了起來,朱棣終於明白了他的意思。
“不僅僅是刀甘孟,寮國、暹羅也會搶這塊蛋糕。所以,朕不能殺安南的將領,殺了他們,誰還能領兵抵抗朕給他們挑選的敵人?瞬間就亡了國,哪能讓他們感到疼呢?”
“讓安南成為戰場,一個曠日持久,充滿殺戮和戰爭的戰場!”
朱棣感歎道,“安南的百姓要遭殃了,這種情況下,已經多年漢化的他們,在心裏,對我大明的接納程度,甚至遠遠高於寮國和暹羅!一邊是入侵和殺戮,一邊是陛下今日的恩赦寬仁,兩相比較,安南的王公大臣們,會由衷‘感謝’陛下!”
“等著吧,當仗打起來之後,安南的那些官員,會上書,求著朕出兵幫助他們的。”
朱允炆將杯中的綠豆湯一飲而盡,過癮的哈了口氣,“屆時民心所向,王師再去安南,迎接咱們的,可就是簞食壺漿了。”
大明的軍隊在,起碼有和平。
大明的軍隊走,隻能是死亡!
“隻有讓安南的百姓體會到什麽是朝不保夕,什麽是殺戮荼毒,他們才知道,每天在大明麵前搖搖尾巴就能獲得一根骨頭,做狗,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情!”
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