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罾網幫我改改,哪天我到綿水河捕魚去。”
“爸,今天你陪我去一趟油庫吧?看看我的棉花是怎麽迴事?”
唐湘香按照丈夫的計劃對婆婆說:“媽,大海的棉褲是不是該拆了?”
“媽,你看這雙棉鞋還能穿嗎?”
自從把父母接來,羅景全夫婦決定讓羅大海和羅小梅都不去托兒所,老倆口圍著白白胖胖的孫子,還有身邊嘰嘰喳喳兩個孫女。
每次羅小毓放學迴到家,站在門口就能聽見弟弟妹妹歡快的笑聲,還能聽到爺爺奶奶寵溺的嘮叨,日子就這樣慢慢滑過。
油庫山坡上,羅景全種的棉花要豐收了,還有周圍農民種的大片棉花,白花花的好喜人,山裏的清晨透著寒意。
羅小毓手捧一朵棉花放在臉上,暖暖的絨花讓她立刻感覺到溫暖,她閉上眼睛享受,大妹妹站在她的上方,被這幅美景吸引住,她立刻拿出畫板開始作畫。
藍色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白色的棉花和藍色的天空在遠處接吻,白與藍經典的搭配讓人的心一下子安定下來。
近處姐姐身穿紅格格的外罩站在大大的棉花裏,手捧棉花閉眼陶醉,羅小誨仿佛看到大姐姐長長地睫毛在陽光下閃動,太美了,她要把姐姐這個動作放大再放大,讓身後的棉花和藍天為姐姐陪襯。
這一天蔡惠芳在家裏做飯帶羅大海和羅小梅,唐湘香拿著婆婆用舊布趕製出來的布袋,心細的婆婆還做了紮口,長長的繩子用來係在腰間,可以把摘下的棉花放在裏麵,大家商量怎樣摘棉花。
“我看直接把棉桃摘下來,迴來慢慢取棉花。”羅景全先出主意。
“不行,這樣運迴來太累不說那麽多的棉桃會引人注目。”羅萬德反對。
在農村就不允許這樣,都是集中在大隊的大院壩裏。
“景全,這才種了多少棉花呀,星期天全家都去幫忙,幾天就能把大片的棉花摘完,剩下的和沒開花的,你上班慢慢清理。”唐湘香說,最後大家決定就這樣辦。
羅小誨坐在高處畫畫,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是專門畫畫的,大家也沒有指望她去摘棉花,羅小毓覺得把生活中的美景畫下來。
等長大就是一本迴憶的書,要不然人們總是把痛苦的事情記得那麽深刻,而美好的事情卻容易忘掉。
有人說幸福的故事都是相同的,不幸的故事各有各的不幸。大妹妹的畫就是照相機,記錄的他們家的點點滴滴,也是一本相冊,酸甜苦辣都在上麵。
羅小毓用三個指頭抓住棉花往外一拉,熟透的棉花就被輕輕的帶出,不一會兒她腰間的口袋裝滿,摘下口袋放在田坎上再係上一個。
羅萬德在田坎上把口袋的棉花倒進大口袋裏,再把大口袋運到一起集中,沒有開的棉桃留到最後由羅景全過些日子一起清理。
當羅小誨畫完兩張畫後一天的勞作結束,棉花很輕卻占地方,每個人都扛著袋子,連羅小誨也變成了大力士。
舉著一個比她還大的袋子,袋子遮住她的視線,腳下一個不穩撲倒在地,大的棉花袋子軟軟的壓在身下,羅小誨誇張的在上麵彈了幾下,迴頭看的大家擔心了樣子哈哈大笑。
夕陽西下,大家抱著大大的棉花袋子,棉花輕飄飄,沉甸甸。
之後,羅景全把不開的棉桃也運迴來,羅小毓按著上次請教黃姨的經驗清理棉桃裏的棉花。
她想起大衣櫃裏的千手觀音,是不是菩薩保佑他們家?第一次種棉花蟲害之少讓羅小毓不敢相信。
曾經問過父親,父親告訴她說:“我也是看的周圍農民怎麽種我就怎麽種,他們打農藥我就問他們要,我認識一個當地農民叫張山娃,莊稼種的好,打獵也厲害,唉,可惜爸爸沒有獵槍,很久沒有打獵了。”
羅景全的失落讓羅小毓也望塵莫及,最後隻能勸父親說:“爸,是不是有的零件車工能做出來?你讓媽媽慢慢給你做,今年不行,明年?後年?”
羅景全仿佛看到了希望,點點頭。
到最後棉花清理完,全家人算了算足足有120多斤,唐湘香和婆婆把被子裏的舊棉花都整理出來做成褥子,然後又手工鋪了兩床網套。
看著奶奶小腳盤坐在大床上,藍色的衣服褲子上全是棉花的絨毛,母親連眉毛上都是,羅小毓知道她們為了省出彈棉花的錢,用手工鋪。
這時的被子沒有網紗,小孩子睡覺不老實,經常把被子蹬個大洞,有條件的被子要經常添補,以前他們頂著大洞的被子,睡了很長時間。
那一個秋天忙壞了唐湘香和蔡惠芳,大人們都做了棉衣,還給羅景全和羅萬德做了棉大衣,小孩子們一身棉衣棉褲,棉鞋再也不用絨手套當棉花,當孩子們都穿上棉衣時,家裏的包穀豐收了。
羅小毓給兩個妹妹講猴子搬包穀的故事,配上動作逗得妹妹嗬嗬笑,逗的弟弟在床上滾來滾去。
她記得姑姑家是夏天收玉米,或許他們這裏是山區種的是秋玉米吧?帶著疑問她問爺爺。
“爺爺,老家是不是還可以種春玉米呀?那明年四五月份,我們也可以種春玉米。”
羅萬德慈祥的笑著說:“乖孩子,種一季包穀就行了,這是粗糧,多了你們也吃不了,馬上要種麥子種油菜了,沒有空地。”
羅小毓看著爺爺把煙槍放進嘴裏,想到馬上冬天,他的氣管?現在才知道前世羅家的肺氣腫影響了兩代人,大伯到最後肺氣腫也很嚴重。
當時她生活不如意,沒有精力去管別人的事,隻知道大伯有一次到家裏來找羅小桐,她也帶著女兒迴家,聽大伯說要打太極劍,每天早上還要腹式唿吸,想讓大女兒給她買把劍。
羅小桐翻著白眼兒說:“我一個家屬哪來的錢,你看我們窮的連房子都買不起。”
她扯著羅小毓的衣袖說:“爸,你侄女很久沒有見到了吧?讓她給你買一把。”
“爸,今天你陪我去一趟油庫吧?看看我的棉花是怎麽迴事?”
唐湘香按照丈夫的計劃對婆婆說:“媽,大海的棉褲是不是該拆了?”
“媽,你看這雙棉鞋還能穿嗎?”
自從把父母接來,羅景全夫婦決定讓羅大海和羅小梅都不去托兒所,老倆口圍著白白胖胖的孫子,還有身邊嘰嘰喳喳兩個孫女。
每次羅小毓放學迴到家,站在門口就能聽見弟弟妹妹歡快的笑聲,還能聽到爺爺奶奶寵溺的嘮叨,日子就這樣慢慢滑過。
油庫山坡上,羅景全種的棉花要豐收了,還有周圍農民種的大片棉花,白花花的好喜人,山裏的清晨透著寒意。
羅小毓手捧一朵棉花放在臉上,暖暖的絨花讓她立刻感覺到溫暖,她閉上眼睛享受,大妹妹站在她的上方,被這幅美景吸引住,她立刻拿出畫板開始作畫。
藍色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白色的棉花和藍色的天空在遠處接吻,白與藍經典的搭配讓人的心一下子安定下來。
近處姐姐身穿紅格格的外罩站在大大的棉花裏,手捧棉花閉眼陶醉,羅小誨仿佛看到大姐姐長長地睫毛在陽光下閃動,太美了,她要把姐姐這個動作放大再放大,讓身後的棉花和藍天為姐姐陪襯。
這一天蔡惠芳在家裏做飯帶羅大海和羅小梅,唐湘香拿著婆婆用舊布趕製出來的布袋,心細的婆婆還做了紮口,長長的繩子用來係在腰間,可以把摘下的棉花放在裏麵,大家商量怎樣摘棉花。
“我看直接把棉桃摘下來,迴來慢慢取棉花。”羅景全先出主意。
“不行,這樣運迴來太累不說那麽多的棉桃會引人注目。”羅萬德反對。
在農村就不允許這樣,都是集中在大隊的大院壩裏。
“景全,這才種了多少棉花呀,星期天全家都去幫忙,幾天就能把大片的棉花摘完,剩下的和沒開花的,你上班慢慢清理。”唐湘香說,最後大家決定就這樣辦。
羅小誨坐在高處畫畫,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是專門畫畫的,大家也沒有指望她去摘棉花,羅小毓覺得把生活中的美景畫下來。
等長大就是一本迴憶的書,要不然人們總是把痛苦的事情記得那麽深刻,而美好的事情卻容易忘掉。
有人說幸福的故事都是相同的,不幸的故事各有各的不幸。大妹妹的畫就是照相機,記錄的他們家的點點滴滴,也是一本相冊,酸甜苦辣都在上麵。
羅小毓用三個指頭抓住棉花往外一拉,熟透的棉花就被輕輕的帶出,不一會兒她腰間的口袋裝滿,摘下口袋放在田坎上再係上一個。
羅萬德在田坎上把口袋的棉花倒進大口袋裏,再把大口袋運到一起集中,沒有開的棉桃留到最後由羅景全過些日子一起清理。
當羅小誨畫完兩張畫後一天的勞作結束,棉花很輕卻占地方,每個人都扛著袋子,連羅小誨也變成了大力士。
舉著一個比她還大的袋子,袋子遮住她的視線,腳下一個不穩撲倒在地,大的棉花袋子軟軟的壓在身下,羅小誨誇張的在上麵彈了幾下,迴頭看的大家擔心了樣子哈哈大笑。
夕陽西下,大家抱著大大的棉花袋子,棉花輕飄飄,沉甸甸。
之後,羅景全把不開的棉桃也運迴來,羅小毓按著上次請教黃姨的經驗清理棉桃裏的棉花。
她想起大衣櫃裏的千手觀音,是不是菩薩保佑他們家?第一次種棉花蟲害之少讓羅小毓不敢相信。
曾經問過父親,父親告訴她說:“我也是看的周圍農民怎麽種我就怎麽種,他們打農藥我就問他們要,我認識一個當地農民叫張山娃,莊稼種的好,打獵也厲害,唉,可惜爸爸沒有獵槍,很久沒有打獵了。”
羅景全的失落讓羅小毓也望塵莫及,最後隻能勸父親說:“爸,是不是有的零件車工能做出來?你讓媽媽慢慢給你做,今年不行,明年?後年?”
羅景全仿佛看到了希望,點點頭。
到最後棉花清理完,全家人算了算足足有120多斤,唐湘香和婆婆把被子裏的舊棉花都整理出來做成褥子,然後又手工鋪了兩床網套。
看著奶奶小腳盤坐在大床上,藍色的衣服褲子上全是棉花的絨毛,母親連眉毛上都是,羅小毓知道她們為了省出彈棉花的錢,用手工鋪。
這時的被子沒有網紗,小孩子睡覺不老實,經常把被子蹬個大洞,有條件的被子要經常添補,以前他們頂著大洞的被子,睡了很長時間。
那一個秋天忙壞了唐湘香和蔡惠芳,大人們都做了棉衣,還給羅景全和羅萬德做了棉大衣,小孩子們一身棉衣棉褲,棉鞋再也不用絨手套當棉花,當孩子們都穿上棉衣時,家裏的包穀豐收了。
羅小毓給兩個妹妹講猴子搬包穀的故事,配上動作逗得妹妹嗬嗬笑,逗的弟弟在床上滾來滾去。
她記得姑姑家是夏天收玉米,或許他們這裏是山區種的是秋玉米吧?帶著疑問她問爺爺。
“爺爺,老家是不是還可以種春玉米呀?那明年四五月份,我們也可以種春玉米。”
羅萬德慈祥的笑著說:“乖孩子,種一季包穀就行了,這是粗糧,多了你們也吃不了,馬上要種麥子種油菜了,沒有空地。”
羅小毓看著爺爺把煙槍放進嘴裏,想到馬上冬天,他的氣管?現在才知道前世羅家的肺氣腫影響了兩代人,大伯到最後肺氣腫也很嚴重。
當時她生活不如意,沒有精力去管別人的事,隻知道大伯有一次到家裏來找羅小桐,她也帶著女兒迴家,聽大伯說要打太極劍,每天早上還要腹式唿吸,想讓大女兒給她買把劍。
羅小桐翻著白眼兒說:“我一個家屬哪來的錢,你看我們窮的連房子都買不起。”
她扯著羅小毓的衣袖說:“爸,你侄女很久沒有見到了吧?讓她給你買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