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繁榮 61 風氣(一)
穿越從泰坦尼克號開始 作者:蒲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卷
繁榮
61風氣
上海的天還是那樣帶著病態的妖豔,中國的天還是一片灰蒙,讓人鬱頓。.
夜已深深,人情寂寞,《上海時報》的總編辦公室的燈火還亮著,陳友仁,一個西式打扮的男子正在伏案疾書,筆尖沙沙作響,在紙上留下一行優美的英文花體字。
海外出生長大,受過良好的教育,英文比中文要好,年輕的律師、富翁、報人,用英文寫作,經常用辛辣的文筆批評北京政府,開辦的報紙被查封,流落到上海,曾經代表南方政府參加巴黎和會??????
言辭犀利,膽識過人,這就是陳友仁,一個44歲憂國憂民的人。此刻,萬馬齊喑,他找不到出路,壯誌難酬。
“借列強之手收迴山東,卻失去了南方的市場,上海的工商業自信交潮陷入困頓。
北方的吳張爭權奪利,山海關陳兵數十萬,硝煙重燃,幹戈再起。
去了一個軍閥,來的還是軍閥,城頭變幻大王旗,受傷的還是百姓,這個國家――難難難啊!”
或許覺得寫得不好,陳友仁擱筆。有些賭氣地把稿紙揉成一團,扔進垃圾桶裏。
“文章寫得再好也沒有。書生隻抓筆喊破喉嚨也沒人聽。”他深深地歎了口氣。
這十年走來,有太多的辛酸感慨。當初在倫敦時,聽到辛亥革命後,他、伍連德、陶飛力三位含有中國心的傑出人才興衝衝地趕迴中國,準備為建設新生的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今一晃十年,除了心裏的一份信念在堅持著,往日的滿腔熱情逐漸被殘酷的現實消磨殆盡。
陳友仁打開懷表,又慢慢合上。他在等人,等一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在此之前,他還有時間去為這個時局感慨一番。
孫文無權無勢,難成氣候,北方軍閥窮兵黷武,於國無益,南方的兩廣倒是做了些好事,但聯省自治,格局太小,其他措施雖然進步,但終究沒有大誌。
“唉,這個國家就像上海一樣,流氓當道??????”
“當”――
辦公室的掛鍾連續響了起來,清脆的金屬敲擊聲讓陳友仁迴過神來。
不一會兒,一個西裝男子走了進來,他脫下帽子,露出一張風塵仆仆而慈祥的臉。
“別來無恙吧?老夥計!”陳友仁上前握伍連德的手,一臉激動。今晚他下班後特意留下辦公室,終於等到了老朋友了。
“挺好的,隻是有些忙,有些日子沒迴上海了。”伍連德笑道,打量起麵前臉帶愁容的陳友仁。
“忙好啊,不像我現在除了寫寫文章,沒事可做,閑得無聊。”陳友仁感慨道。
“聽說你在南洋辦學校?情況怎麽樣?我好幾年沒去南洋了。”陳友仁關心道。
“辦了不少學校,廣州、上海、新加坡、棉蘭、濱城都有,也培養了不少醫學人才。嗬嗬!”伍連德有些自得笑道。
他同時還在中國建立了防疫檢疫係統,使中國政府從外國人把持的海關裏收迴防疫檢疫權。特別是1905年的東北鼠疫和1919年的大流感,伍連德更是活人無數,被稱謂活菩薩。
一個醫務人員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當得上“國士無雙”。
聽到伍連德辦了那麽多學校,陳友仁為老朋友的成就欣慰,同時暗暗詫異,醫學院可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他有些好奇伍連德是怎樣辦到的。
“其實,沒什麽,隻是遇見了一個富有的慈善家而已,我們還建設了一批醫院診所。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帶你去參觀我們的醫院,包你大吃一驚。”伍連德笑道。
陳友仁安靜下來,打量起伍連德,幾年沒見,感覺這位老朋友變了不少,好像更自信,隱隱還有些成就感。
而且這次,伍連德來得比較突兀,幾乎有些著急的樣子。
見陳友仁有些懷疑的眼神,伍連德心道:自己終究不是政客,一點變化都逃不過陳友仁的眼睛。
“我是做說客來的,有人委托我,想見你一麵,他們想用你。”伍連德直接道。
“什麽人?廣州政府嗎?”陳友仁問道。
“差不多吧!”伍連德道。
“什麽叫差不多?”陳友仁白了伍連德一眼,有些不悅對方玩神秘。
“總之見了麵就清楚了。明天吧,時間比較緊。”伍連德笑了笑。
心道:“明天介紹他們相互認識後,自己就可以躲開了。這次來上海,他準備從威廉基金會創辦的福利機構了,帶走一批青少年迴南洋學醫。”
第二天,當陳友仁見到一臉威嚴的司徒美登的時候,心裏有些吃驚。雖然昨晚和伍連德會麵後,又想過廣東來人,但沒想到來者竟然是司徒美登這位大佬,廣州政權的三巨頭之一。
“陳先生有些驚訝?”司徒美登笑道。
“的確。”陳友仁點點頭,“我更好奇的是你找我有什麽事?”
“好事!”司徒美登淡淡一笑,“我想找你幫忙處理外交事務。”
“這個?”陳友仁遲疑了一下,“廣州現在割地一方,但既不北伐革命,又不曾反抗列強,應該沒有什麽外交事務吧?”
他不大喜歡廣州政權,因為和孫文的關係,如果到廣州任職的話,有種背叛的嫌疑。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道理我想你陳先生應該懂得,一省不掃,何以安天下?
有機會陳先生到廣州去看看就知道了,我們並不是你認為的那些自私自利的軍閥。有時候,行動比口號更重要!”
司徒美登反駁道。
這個陳友仁像那些受孫文一黨的影響的人一樣,對廣州政權沒有好感,事實上他們大部分都沒去實地去看看,現在的廣東變成什麽樣子了。
在宣傳方麵,廣州政權一直都很低調,幾乎沒喊過什麽響亮革命的口號,默默地圈在自己的地盤裏,被人誤解也是正常的。
見司徒美登態度嚴肅,陳友仁心想,自己自己還真沒去廣東看過,陳炯明等致公黨人治理廣東雖然沒太多令人激動的消息傳出,好像也沒有什麽壞印象,看樣子不大像北方的那些軍閥,時不時地傳出各種暴行。
“說起來,陳先生祖籍也廣東,和我是同鄉,我很小的時候就爬上美**艦,去了美洲,而你從小也在國外長大,說起來我們應該是同一種人。”
司徒美登說到這裏,目光在空中和陳友仁碰撞一下,感覺有些親切。
陳友仁看了看司徒美登,不說話。
他知道司徒美登的一些情況,確實想司徒美登說的那樣,他們在國外都有過艱難的經曆,隻是有些這個美國的幫派頭子前兩年一下子出現在廣州政權裏,還成為其中最有的影響力的三人之一,其中的曲折,讓陳友仁有些好奇。
“司徒先生,我很好奇你是怎麽突然出現廣州的?還有你和陳炯明他們的前兩年的行動完全打亂了孫先生的計劃,讓他失去了革命的根據地,不知道你是如何做到的?”
陳友仁問道。如果要出仕廣州的話,他要把這些問題弄清楚。
“嗬嗬!有人引來的外賊,把家裏搞得一團糟,我們打掃家裏後,自然就會好好地愛護這個家了。至於我為什麽要出現在那裏,那隻是既定的計劃而已。”司徒美登有些諷刺道。
致公黨從西南桂係手裏解放了兩廣,收拾殘局,如果有人指責這點,實在沒道理。
不過他還是願意和陳友仁做深入坦誠的交流。
“哦!”陳友仁應了一聲,沒理會司徒美登的有些咄咄逼人的口氣,心裏卻為那句“既定計劃而已”驚訝。
一時之間,兩人都不說話,氣氛有些尷尬。
過了一會兒,感覺話題有些岔開了,司徒美登直接道:“陳先生,廣州的事先不討論了,昨日、今日種種,日後自見分曉。我這次來是代表南洋的華人來的,也是代表世界海外華人邀請你共舉大事!”
“海外華人?共舉大事?”
陳友仁馬上反應過來,皺著眉頭,有些驚愕地看著司徒美登。
他想起來了,司徒美登和廣州政權一直和海外的華人保持緊密聯係,像他的老友伍連德、陶飛力這兩年就迴南洋了,他們也應該和那些人交纏在一起了吧?
被司徒美登提醒,過去許多一直沒想通的問題隱隱都有線索了,陳友仁有些明白為什麽這兩年兩廣的局勢會發展成如今的情況。
為什麽他們那麽低調呢?原來資金技術人才都是從國外輸送迴來的。
聽這司徒美登的口氣,好像他們在南洋還謀劃了一樁驚天大事。
一瞬間,陳友仁腦子裏閃過太多問題,迷茫、驚愕、好奇、期待、興奮的表情不斷地在他臉上閃過。
他沒有說話,凝重地看著司徒美登,等著這位不速之客的解釋。
“大概在十年前,我們就策劃了此事。資金來自美國,人員大部分也是海外華人或者被迫出洋的華工,處於種種原因,我們決定在南洋成立自己的國家,為千萬流落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爭一份尊嚴,這其中的期盼我想你我這些在國外飽受欺負的人應該明了。”
到這裏,司徒美登微微停頓,迴憶這一路過來的準備,心裏有太多的感慨。見陳友仁沉默思考,他有繼續道:“我們一直都在準備,這幾年,南洋的大部分華商都跟我們走到了一起。
們在南洋開辦了大量的企業、墾殖幾百萬公頃的農場、武裝移民上百萬、占據了南洋大量的海外貿易、建設了一套初步的工業,還有我們的軍隊、軍工產業,已經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
如今時機已經成熟了,我們要自己的拳頭和鮮血去爭取民族尊嚴和生存空間。”
司徒美登一臉堅定道,此刻沒有任何東西能動搖他的決心,他肯不能立即撲到那片即將硝煙彌漫的戰場。
“龐大的產業,還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陳友仁心裏掀起巨浪,不能平靜,看司徒美登一臉嚴肅的樣子,他沒有懷疑對方的話,隻是有些疑問。
“你們要跟英國人、美國人、荷蘭人開戰?”陳友仁問道。
“不!隻是荷蘭人!當然,如果英國人要出兵阻止的話,我們也做好了和英國人開戰的準備!”司徒美登一臉鐵血道。
“打荷蘭人、防英國人,美國人多半不會插手,反而會樂見其成。”陳友仁自言自語道。
以他的機智,一下子就想通了美英在全球的競爭的齷齪。
“洋人畢竟是洋人,這不是件容易的事。”陳友仁有些激動、佩服、懷疑地看著司徒美登。
“這是自然。不過你要記得,洋人是從哪裏來的?他們也隻是個外來者而已,憑什麽就能占有那麽多資源呢?他們能裂土為疆,為何我們就不能?
衰敗的荷蘭人現在已經沒有幾分力氣了,要不是英美相互忌憚,荷蘭人還能逍遙地占著大片的土地?”
司徒美登不屑道。
想到要實現千百年來漢民族的對外第一次裂土為疆,他一張老臉就忍不住漲紅起來。
或許民族隻有一個,但國家卻是多個。英國人、美國人很好地解釋了這點。國家之間的爭端並不影響英國人可以自由地跑到新大陸去發展,新大陸的人也可以自由地迴到英國或者在英聯邦內暢通無阻。
陳友仁點點頭,覺得司徒美登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有道理,就像英法相互忌憚才讓英屬緬甸和法屬安南之間的暹羅小國維持**狀態,成為亞洲三個**國家之一。
“陳先生,加入我們吧!你現在在上海能幹什麽?在國內政見不同也好,在南洋的問題上,我認為你應該要出一份力。”司徒美登真誠地看著陳友仁。
“我考慮一下。”陳友仁沒有立即答複,盡管他有些相信司徒美登說的話,但他心裏還是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從國內開始。
陳友仁不知道,想法是好的
,但曆史卻完全走向了另一麵。不過還好,他沒看到後來的慘劇就及時地走了。
看著陳友仁猶豫的樣子,司徒美登心裏有些生氣這陳友仁不知好歹,心道:難道缺了你陳友仁就不行啦?
“好吧!我尊重你的想法。我大概在上海留三天,希望能收到你的答複。”司徒美登點點頭,站起來,準備離去。
他還要為從中國調配資源到南洋奔走,處理的事務太多,沒有太多時間花在陳友仁身上。
走到門口,司徒美登迴頭轉身,又說了一句。“現在有種的人不多!有種到外國橫的人少之又少!想想你的先輩的經曆吧!不是每人都像你一樣那麽幸運成為律師富翁的。”
第四卷
繁榮
61風氣
上海的天還是那樣帶著病態的妖豔,中國的天還是一片灰蒙,讓人鬱頓。.
夜已深深,人情寂寞,《上海時報》的總編辦公室的燈火還亮著,陳友仁,一個西式打扮的男子正在伏案疾書,筆尖沙沙作響,在紙上留下一行優美的英文花體字。
海外出生長大,受過良好的教育,英文比中文要好,年輕的律師、富翁、報人,用英文寫作,經常用辛辣的文筆批評北京政府,開辦的報紙被查封,流落到上海,曾經代表南方政府參加巴黎和會??????
言辭犀利,膽識過人,這就是陳友仁,一個44歲憂國憂民的人。此刻,萬馬齊喑,他找不到出路,壯誌難酬。
“借列強之手收迴山東,卻失去了南方的市場,上海的工商業自信交潮陷入困頓。
北方的吳張爭權奪利,山海關陳兵數十萬,硝煙重燃,幹戈再起。
去了一個軍閥,來的還是軍閥,城頭變幻大王旗,受傷的還是百姓,這個國家――難難難啊!”
或許覺得寫得不好,陳友仁擱筆。有些賭氣地把稿紙揉成一團,扔進垃圾桶裏。
“文章寫得再好也沒有。書生隻抓筆喊破喉嚨也沒人聽。”他深深地歎了口氣。
這十年走來,有太多的辛酸感慨。當初在倫敦時,聽到辛亥革命後,他、伍連德、陶飛力三位含有中國心的傑出人才興衝衝地趕迴中國,準備為建設新生的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今一晃十年,除了心裏的一份信念在堅持著,往日的滿腔熱情逐漸被殘酷的現實消磨殆盡。
陳友仁打開懷表,又慢慢合上。他在等人,等一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在此之前,他還有時間去為這個時局感慨一番。
孫文無權無勢,難成氣候,北方軍閥窮兵黷武,於國無益,南方的兩廣倒是做了些好事,但聯省自治,格局太小,其他措施雖然進步,但終究沒有大誌。
“唉,這個國家就像上海一樣,流氓當道??????”
“當”――
辦公室的掛鍾連續響了起來,清脆的金屬敲擊聲讓陳友仁迴過神來。
不一會兒,一個西裝男子走了進來,他脫下帽子,露出一張風塵仆仆而慈祥的臉。
“別來無恙吧?老夥計!”陳友仁上前握伍連德的手,一臉激動。今晚他下班後特意留下辦公室,終於等到了老朋友了。
“挺好的,隻是有些忙,有些日子沒迴上海了。”伍連德笑道,打量起麵前臉帶愁容的陳友仁。
“忙好啊,不像我現在除了寫寫文章,沒事可做,閑得無聊。”陳友仁感慨道。
“聽說你在南洋辦學校?情況怎麽樣?我好幾年沒去南洋了。”陳友仁關心道。
“辦了不少學校,廣州、上海、新加坡、棉蘭、濱城都有,也培養了不少醫學人才。嗬嗬!”伍連德有些自得笑道。
他同時還在中國建立了防疫檢疫係統,使中國政府從外國人把持的海關裏收迴防疫檢疫權。特別是1905年的東北鼠疫和1919年的大流感,伍連德更是活人無數,被稱謂活菩薩。
一個醫務人員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當得上“國士無雙”。
聽到伍連德辦了那麽多學校,陳友仁為老朋友的成就欣慰,同時暗暗詫異,醫學院可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他有些好奇伍連德是怎樣辦到的。
“其實,沒什麽,隻是遇見了一個富有的慈善家而已,我們還建設了一批醫院診所。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帶你去參觀我們的醫院,包你大吃一驚。”伍連德笑道。
陳友仁安靜下來,打量起伍連德,幾年沒見,感覺這位老朋友變了不少,好像更自信,隱隱還有些成就感。
而且這次,伍連德來得比較突兀,幾乎有些著急的樣子。
見陳友仁有些懷疑的眼神,伍連德心道:自己終究不是政客,一點變化都逃不過陳友仁的眼睛。
“我是做說客來的,有人委托我,想見你一麵,他們想用你。”伍連德直接道。
“什麽人?廣州政府嗎?”陳友仁問道。
“差不多吧!”伍連德道。
“什麽叫差不多?”陳友仁白了伍連德一眼,有些不悅對方玩神秘。
“總之見了麵就清楚了。明天吧,時間比較緊。”伍連德笑了笑。
心道:“明天介紹他們相互認識後,自己就可以躲開了。這次來上海,他準備從威廉基金會創辦的福利機構了,帶走一批青少年迴南洋學醫。”
第二天,當陳友仁見到一臉威嚴的司徒美登的時候,心裏有些吃驚。雖然昨晚和伍連德會麵後,又想過廣東來人,但沒想到來者竟然是司徒美登這位大佬,廣州政權的三巨頭之一。
“陳先生有些驚訝?”司徒美登笑道。
“的確。”陳友仁點點頭,“我更好奇的是你找我有什麽事?”
“好事!”司徒美登淡淡一笑,“我想找你幫忙處理外交事務。”
“這個?”陳友仁遲疑了一下,“廣州現在割地一方,但既不北伐革命,又不曾反抗列強,應該沒有什麽外交事務吧?”
他不大喜歡廣州政權,因為和孫文的關係,如果到廣州任職的話,有種背叛的嫌疑。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道理我想你陳先生應該懂得,一省不掃,何以安天下?
有機會陳先生到廣州去看看就知道了,我們並不是你認為的那些自私自利的軍閥。有時候,行動比口號更重要!”
司徒美登反駁道。
這個陳友仁像那些受孫文一黨的影響的人一樣,對廣州政權沒有好感,事實上他們大部分都沒去實地去看看,現在的廣東變成什麽樣子了。
在宣傳方麵,廣州政權一直都很低調,幾乎沒喊過什麽響亮革命的口號,默默地圈在自己的地盤裏,被人誤解也是正常的。
見司徒美登態度嚴肅,陳友仁心想,自己自己還真沒去廣東看過,陳炯明等致公黨人治理廣東雖然沒太多令人激動的消息傳出,好像也沒有什麽壞印象,看樣子不大像北方的那些軍閥,時不時地傳出各種暴行。
“說起來,陳先生祖籍也廣東,和我是同鄉,我很小的時候就爬上美**艦,去了美洲,而你從小也在國外長大,說起來我們應該是同一種人。”
司徒美登說到這裏,目光在空中和陳友仁碰撞一下,感覺有些親切。
陳友仁看了看司徒美登,不說話。
他知道司徒美登的一些情況,確實想司徒美登說的那樣,他們在國外都有過艱難的經曆,隻是有些這個美國的幫派頭子前兩年一下子出現在廣州政權裏,還成為其中最有的影響力的三人之一,其中的曲折,讓陳友仁有些好奇。
“司徒先生,我很好奇你是怎麽突然出現廣州的?還有你和陳炯明他們的前兩年的行動完全打亂了孫先生的計劃,讓他失去了革命的根據地,不知道你是如何做到的?”
陳友仁問道。如果要出仕廣州的話,他要把這些問題弄清楚。
“嗬嗬!有人引來的外賊,把家裏搞得一團糟,我們打掃家裏後,自然就會好好地愛護這個家了。至於我為什麽要出現在那裏,那隻是既定的計劃而已。”司徒美登有些諷刺道。
致公黨從西南桂係手裏解放了兩廣,收拾殘局,如果有人指責這點,實在沒道理。
不過他還是願意和陳友仁做深入坦誠的交流。
“哦!”陳友仁應了一聲,沒理會司徒美登的有些咄咄逼人的口氣,心裏卻為那句“既定計劃而已”驚訝。
一時之間,兩人都不說話,氣氛有些尷尬。
過了一會兒,感覺話題有些岔開了,司徒美登直接道:“陳先生,廣州的事先不討論了,昨日、今日種種,日後自見分曉。我這次來是代表南洋的華人來的,也是代表世界海外華人邀請你共舉大事!”
“海外華人?共舉大事?”
陳友仁馬上反應過來,皺著眉頭,有些驚愕地看著司徒美登。
他想起來了,司徒美登和廣州政權一直和海外的華人保持緊密聯係,像他的老友伍連德、陶飛力這兩年就迴南洋了,他們也應該和那些人交纏在一起了吧?
被司徒美登提醒,過去許多一直沒想通的問題隱隱都有線索了,陳友仁有些明白為什麽這兩年兩廣的局勢會發展成如今的情況。
為什麽他們那麽低調呢?原來資金技術人才都是從國外輸送迴來的。
聽這司徒美登的口氣,好像他們在南洋還謀劃了一樁驚天大事。
一瞬間,陳友仁腦子裏閃過太多問題,迷茫、驚愕、好奇、期待、興奮的表情不斷地在他臉上閃過。
他沒有說話,凝重地看著司徒美登,等著這位不速之客的解釋。
“大概在十年前,我們就策劃了此事。資金來自美國,人員大部分也是海外華人或者被迫出洋的華工,處於種種原因,我們決定在南洋成立自己的國家,為千萬流落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爭一份尊嚴,這其中的期盼我想你我這些在國外飽受欺負的人應該明了。”
到這裏,司徒美登微微停頓,迴憶這一路過來的準備,心裏有太多的感慨。見陳友仁沉默思考,他有繼續道:“我們一直都在準備,這幾年,南洋的大部分華商都跟我們走到了一起。
們在南洋開辦了大量的企業、墾殖幾百萬公頃的農場、武裝移民上百萬、占據了南洋大量的海外貿易、建設了一套初步的工業,還有我們的軍隊、軍工產業,已經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
如今時機已經成熟了,我們要自己的拳頭和鮮血去爭取民族尊嚴和生存空間。”
司徒美登一臉堅定道,此刻沒有任何東西能動搖他的決心,他肯不能立即撲到那片即將硝煙彌漫的戰場。
“龐大的產業,還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陳友仁心裏掀起巨浪,不能平靜,看司徒美登一臉嚴肅的樣子,他沒有懷疑對方的話,隻是有些疑問。
“你們要跟英國人、美國人、荷蘭人開戰?”陳友仁問道。
“不!隻是荷蘭人!當然,如果英國人要出兵阻止的話,我們也做好了和英國人開戰的準備!”司徒美登一臉鐵血道。
“打荷蘭人、防英國人,美國人多半不會插手,反而會樂見其成。”陳友仁自言自語道。
以他的機智,一下子就想通了美英在全球的競爭的齷齪。
“洋人畢竟是洋人,這不是件容易的事。”陳友仁有些激動、佩服、懷疑地看著司徒美登。
“這是自然。不過你要記得,洋人是從哪裏來的?他們也隻是個外來者而已,憑什麽就能占有那麽多資源呢?他們能裂土為疆,為何我們就不能?
衰敗的荷蘭人現在已經沒有幾分力氣了,要不是英美相互忌憚,荷蘭人還能逍遙地占著大片的土地?”
司徒美登不屑道。
想到要實現千百年來漢民族的對外第一次裂土為疆,他一張老臉就忍不住漲紅起來。
或許民族隻有一個,但國家卻是多個。英國人、美國人很好地解釋了這點。國家之間的爭端並不影響英國人可以自由地跑到新大陸去發展,新大陸的人也可以自由地迴到英國或者在英聯邦內暢通無阻。
陳友仁點點頭,覺得司徒美登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有道理,就像英法相互忌憚才讓英屬緬甸和法屬安南之間的暹羅小國維持**狀態,成為亞洲三個**國家之一。
“陳先生,加入我們吧!你現在在上海能幹什麽?在國內政見不同也好,在南洋的問題上,我認為你應該要出一份力。”司徒美登真誠地看著陳友仁。
“我考慮一下。”陳友仁沒有立即答複,盡管他有些相信司徒美登說的話,但他心裏還是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從國內開始。
陳友仁不知道,想法是好的
,但曆史卻完全走向了另一麵。不過還好,他沒看到後來的慘劇就及時地走了。
看著陳友仁猶豫的樣子,司徒美登心裏有些生氣這陳友仁不知好歹,心道:難道缺了你陳友仁就不行啦?
“好吧!我尊重你的想法。我大概在上海留三天,希望能收到你的答複。”司徒美登點點頭,站起來,準備離去。
他還要為從中國調配資源到南洋奔走,處理的事務太多,沒有太多時間花在陳友仁身上。
走到門口,司徒美登迴頭轉身,又說了一句。“現在有種的人不多!有種到外國橫的人少之又少!想想你的先輩的經曆吧!不是每人都像你一樣那麽幸運成為律師富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