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不消說,一個能說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的人,幾把刷子自然有的。
吳昊知名度小一些,也是累舉進士不第,而又自以為有王佐之才,不甘寂寞,便寫詩明誌:“好著金籠收拾取,莫教飛去別人家”。
明白表示宋庭棄人才而不用,他們將為異國效力。
宋國邊將未能重視,於是他和同鄉張元進入西夏。
吳昊與張元入夏後,為能引起高層注意,專門標新立異的想出個點子。
他們狂喝豪飲,又在牆壁上書寫“張元、吳昊飲此”。
這樣近乎作死的行為,很自然被人舉報給巡城守軍。
這還了得?
兵將便把二人帶入宮中,一般來說,普通人作死直接砍死完事,誰給你帝王接見的機會?
但是他們二人不同,有才華的讀書人,在哪都是高看一眼,何況西夏尤其缺少拿得出手的讀書人,恨不得一個私塾的教書先生都拉過來當宰相。
帶兵將領心裏判斷,這應當是大王要的那種。
等到庭上,元昊問二人,為何不避名諱。張元毅然答到,“姓都不管,誰還理會名呢?”
這可是明目張膽地對元昊接受趙宋賜姓進行諷刺!
元昊一代梟雄,不會在意細節,聽後,不但不生氣,反而認為他們有膽識,有奇才。
想來也是,當被人奉承還來不及的時候,忽然有個十分能開口懟人之輩,當然有不一樣的待遇。
張元和吳昊迅疾得到重用,並且,元昊數月之內派人潛入宋境,將二人的家眷接來,使之團聚,從而安心經營西夏。
事實證明,他們二人確實沒有吹牛逼!
張元、吳昊在西夏積極鼓動元昊發動戰爭,經常以劉元海、苻堅、元魏的曆史故事,日夜遊說元昊,讓他攻占宋國領土。
在他們的策動之下,元昊不斷興兵侵犯大宋邊境,張元和昊一起指揮好水川之戰。
好水川戰役,宋發兵三十萬,西夏用兵七萬,張元采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術,宋軍全軍覆沒,宋軍主副將領除朱觀外,幾乎沒剩。
韓琦屬下一萬八千人,死亡大半。
好水川之戰,於宋朝是一次沉重打擊。
宋仁宗十分震驚,撤去夏竦職務,韓琦、範仲淹被貶職調用。
戰後宋朝上下一片悲慘景象,韓琦前去迎接從戰場上撤下來的殘兵敗將時,數千名陣亡將士的父母妻子,手捧死者舊衣,提著紙錢,擁到韓琦馬前,哀慟之聲震天地。
而另一方麵,好水川之戰結束後,元昊令張元於界上寺壁題詩一首雲:“夏竦何曾聳,韓琦未是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好水川之戰後,張元建議元昊乘勝追擊,集十萬大軍於天都山,分兵兩路進攻宋鎮戎軍。
宋涇原副都部署葛懷敏奉命領兵抵禦,葛懷敏分兵四路作戰,又被元昊用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策略,引至定川砦。在長城壕這個地方,西夏軍四麵合圍,葛懷敏及部下十餘員將領戰死,士兵被俘近萬人。
西夏乘勝長驅直入,大掠而歸。
到此,北宋連敗於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元氣大傷,隻得與夏議和。
西夏雖獲勝,但畢竟國力弱小,於是也謀求和議,結果在慶曆七年達成和議。
西夏向宋稱臣,宋冊封元昊為夏國主,宋歲賜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節日再另行賞賜,史稱“慶曆和議”。
張吳二人在中原因沒有功名而得不到重用,屬於被拋棄的那些人,卻被元昊加以重用,成就事業。
而兩人對文人忠貞的信譽,也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別人不要的破爛,在他家成了稀世珍寶。
這是什麽樣的一種感受……
後來宋廷極大改善對於讀書人的態度,不惜用閑官和冗官來籠絡人心。
也就是錢四這樣的半吊子武人,和曹珍這種一直忠貞宋廷的家族才敢如此用張元吳昊來嘲笑讀書人。
“不管他們怎樣,先說說範哥兒吧,我們怎樣做?”曹珍問。
“怎樣?能怎樣?官家對他的心思,你還不明白?要不是被辛公攔著,這會隻怕給個侯爵,登堂入室了……”錢四說道。
“你們二人不會在此地等著臨波吧!”楊定北吃驚道。
“怎麽?不行?”
“在下當然無所畏懼……隻是朝中和二位家中隻怕……”
“他們?哼,誰去管?”
曹珍的一席話,楊定北忽地想到,這兩人,可是大宋一等一的紈絝……
任性才是他們標準狀態。
……
……
田間家在五島其中一島上建有城堡,手下嘯聚幾百無主的武士浪人,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隻要手中拮據,便會派遣手下去海上搶劫,他們的搶劫幾乎不分對象,看到了就會一哄而上,極像獵食的狼群。
當然,也有踢到鐵板的時候,但仗著熟悉海況,逃跑起來也是極為快速,很難追上。
隻是島上食物缺乏,水質也有些差,經常飲用會腹瀉。是故每過五六日就會有船隻到陸上運食物淡水,不過他們也是狡猾,每次都選在晚上夜深人靜時才動手。
大官久在交易結束後將此消息透露給梁範,既然決定借刀殺人,那就付諸實施。
雖然田間是匪他們是官,但是更多時候角色是反過來的。
大官久還算好,之前的曆任役頭,都是被田間家當作奴仆對待。
他們受田間家壓迫已久,早就想除之而後快,隻不過手下沒有人。
原本,大官久隻是想借助大宋官人的勢力幹掉田間次郎,重創田間太郎,哪裏知道,大宋上差的意思,是要連根拔除。
說什麽來著,瞌睡便有人塞枕頭。
如此機會不把握住,天理難容!
知道運送淡水食物的停泊地方後,梁範隨即下令起錨,駛往目標海域。
入夜之後,為保持隱秘,艦隊先後滅掉船上所有燈火,施行燈火管製。
所有人返迴船艙,等候命令,不得出聲。
那些容易出聲響的東西也都用布包好,防止各種突然情況出現。
吳昊知名度小一些,也是累舉進士不第,而又自以為有王佐之才,不甘寂寞,便寫詩明誌:“好著金籠收拾取,莫教飛去別人家”。
明白表示宋庭棄人才而不用,他們將為異國效力。
宋國邊將未能重視,於是他和同鄉張元進入西夏。
吳昊與張元入夏後,為能引起高層注意,專門標新立異的想出個點子。
他們狂喝豪飲,又在牆壁上書寫“張元、吳昊飲此”。
這樣近乎作死的行為,很自然被人舉報給巡城守軍。
這還了得?
兵將便把二人帶入宮中,一般來說,普通人作死直接砍死完事,誰給你帝王接見的機會?
但是他們二人不同,有才華的讀書人,在哪都是高看一眼,何況西夏尤其缺少拿得出手的讀書人,恨不得一個私塾的教書先生都拉過來當宰相。
帶兵將領心裏判斷,這應當是大王要的那種。
等到庭上,元昊問二人,為何不避名諱。張元毅然答到,“姓都不管,誰還理會名呢?”
這可是明目張膽地對元昊接受趙宋賜姓進行諷刺!
元昊一代梟雄,不會在意細節,聽後,不但不生氣,反而認為他們有膽識,有奇才。
想來也是,當被人奉承還來不及的時候,忽然有個十分能開口懟人之輩,當然有不一樣的待遇。
張元和吳昊迅疾得到重用,並且,元昊數月之內派人潛入宋境,將二人的家眷接來,使之團聚,從而安心經營西夏。
事實證明,他們二人確實沒有吹牛逼!
張元、吳昊在西夏積極鼓動元昊發動戰爭,經常以劉元海、苻堅、元魏的曆史故事,日夜遊說元昊,讓他攻占宋國領土。
在他們的策動之下,元昊不斷興兵侵犯大宋邊境,張元和昊一起指揮好水川之戰。
好水川戰役,宋發兵三十萬,西夏用兵七萬,張元采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術,宋軍全軍覆沒,宋軍主副將領除朱觀外,幾乎沒剩。
韓琦屬下一萬八千人,死亡大半。
好水川之戰,於宋朝是一次沉重打擊。
宋仁宗十分震驚,撤去夏竦職務,韓琦、範仲淹被貶職調用。
戰後宋朝上下一片悲慘景象,韓琦前去迎接從戰場上撤下來的殘兵敗將時,數千名陣亡將士的父母妻子,手捧死者舊衣,提著紙錢,擁到韓琦馬前,哀慟之聲震天地。
而另一方麵,好水川之戰結束後,元昊令張元於界上寺壁題詩一首雲:“夏竦何曾聳,韓琦未是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好水川之戰後,張元建議元昊乘勝追擊,集十萬大軍於天都山,分兵兩路進攻宋鎮戎軍。
宋涇原副都部署葛懷敏奉命領兵抵禦,葛懷敏分兵四路作戰,又被元昊用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策略,引至定川砦。在長城壕這個地方,西夏軍四麵合圍,葛懷敏及部下十餘員將領戰死,士兵被俘近萬人。
西夏乘勝長驅直入,大掠而歸。
到此,北宋連敗於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元氣大傷,隻得與夏議和。
西夏雖獲勝,但畢竟國力弱小,於是也謀求和議,結果在慶曆七年達成和議。
西夏向宋稱臣,宋冊封元昊為夏國主,宋歲賜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節日再另行賞賜,史稱“慶曆和議”。
張吳二人在中原因沒有功名而得不到重用,屬於被拋棄的那些人,卻被元昊加以重用,成就事業。
而兩人對文人忠貞的信譽,也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別人不要的破爛,在他家成了稀世珍寶。
這是什麽樣的一種感受……
後來宋廷極大改善對於讀書人的態度,不惜用閑官和冗官來籠絡人心。
也就是錢四這樣的半吊子武人,和曹珍這種一直忠貞宋廷的家族才敢如此用張元吳昊來嘲笑讀書人。
“不管他們怎樣,先說說範哥兒吧,我們怎樣做?”曹珍問。
“怎樣?能怎樣?官家對他的心思,你還不明白?要不是被辛公攔著,這會隻怕給個侯爵,登堂入室了……”錢四說道。
“你們二人不會在此地等著臨波吧!”楊定北吃驚道。
“怎麽?不行?”
“在下當然無所畏懼……隻是朝中和二位家中隻怕……”
“他們?哼,誰去管?”
曹珍的一席話,楊定北忽地想到,這兩人,可是大宋一等一的紈絝……
任性才是他們標準狀態。
……
……
田間家在五島其中一島上建有城堡,手下嘯聚幾百無主的武士浪人,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隻要手中拮據,便會派遣手下去海上搶劫,他們的搶劫幾乎不分對象,看到了就會一哄而上,極像獵食的狼群。
當然,也有踢到鐵板的時候,但仗著熟悉海況,逃跑起來也是極為快速,很難追上。
隻是島上食物缺乏,水質也有些差,經常飲用會腹瀉。是故每過五六日就會有船隻到陸上運食物淡水,不過他們也是狡猾,每次都選在晚上夜深人靜時才動手。
大官久在交易結束後將此消息透露給梁範,既然決定借刀殺人,那就付諸實施。
雖然田間是匪他們是官,但是更多時候角色是反過來的。
大官久還算好,之前的曆任役頭,都是被田間家當作奴仆對待。
他們受田間家壓迫已久,早就想除之而後快,隻不過手下沒有人。
原本,大官久隻是想借助大宋官人的勢力幹掉田間次郎,重創田間太郎,哪裏知道,大宋上差的意思,是要連根拔除。
說什麽來著,瞌睡便有人塞枕頭。
如此機會不把握住,天理難容!
知道運送淡水食物的停泊地方後,梁範隨即下令起錨,駛往目標海域。
入夜之後,為保持隱秘,艦隊先後滅掉船上所有燈火,施行燈火管製。
所有人返迴船艙,等候命令,不得出聲。
那些容易出聲響的東西也都用布包好,防止各種突然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