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曹珍還十分不解的問為何。
死去的完顏亮,可不是好完顏亮,活著的才是。
“金國雙方最好打起來,打的他們親娘都不認識才好,所以啊,不能讓他死了,而是最大限度削弱金兵,讓他們兩兄弟在爭奪皇位的道路上,勢均力敵,一直到天荒地老才好,可不能不公平!”
沒有人比梁範更清楚完顏庸的可怕,一個能叫小堯舜的皇帝,是強勁對手。若不是有這麽個存在,孝宗也不至於北伐失敗。
南宋最有追求、作為的皇帝,偏生遇上金國最賢明的帝王,時也?命也!
“天宇兄的車隊可曾跟上?”
“跟的緊緊地,沒有比他們更緊密的,簡直比一堆老軍更耐吃苦。”
“那不一樣,軍人們赴死,夥計們忙著發財,心情不同,自然也就不一樣。”梁範給曹珍分析到。
“這麽幹,會否有影響,如果因為利益影響到抗金大計,隻怕百口莫辯,到時可是必死之局!”
“放心,咱們隻是找人幫著處理戰利品,順便運送些必需品,隻會幫忙,不會有損戰力,把軍士手裏錢財幫他們送迴家,再送些糧食之類,有何不可?難道不是雙方互惠互利之局?”
“糧食?你確定用商人來送糧食?現在前方狼煙遍起,運糧不易,稍有不慎便被金賊小隊砍倒。便是那些民夫,都不願送糧!”
“山人自有妙計,且看我如何行事吧!”梁範賣個關子。
再說金人。
金兵直逼瓜州,劉汜首先敗退,李橫孤軍不能抵擋,左軍統製魏友、後軍統製王方戰死,李橫、劉汜僅以身免。
各軍渡江北進時,劉錡派人手持黃、白兩色旗幟登上高山觀察戰況,告訴他們說:“敵至舉白旗,兩軍交戰舉起黃白旗,勝利就舉黃旗。”
這天,黃白兩旗舉起超過時間,劉錡道,“黃旗長時間沒有舉起,我軍危險。”因而憤恨不已,病情更加嚴重。
……
……
數日行軍,梁範他們總算到達目的地,這支也是最後一支到達的軍隊,但是卻無人管他們,王權倒台,溜之乎也,軍中正是人心惶惶。
看著散兵遊勇一般的兵將,梁範和曹珍也是連連搖頭,但卻毫無辦法,自己官小,做不得主啊。
隨便一個都是統製、正將之類,他們幾個隻有靠邊站的份。不過,也沒什麽不好,反正他們的存在感最後一刻才會被知曉。
既然無人管,那就自己做好應有的樣子,曹珍按照梁範要求,在大營東南尋個地方便安營紮寨。
同是建立營地,火炮營、武衛軍熱火朝天的幹活景象引得無數兵勇駐足觀看。
他們不一樣,可不是隨心挖坑之類,哪怕是拉開一個帳篷,都有規定的步驟和號子,看的其他人直翻白眼,娘老子的,看看,這才叫兵!
武衛軍早已脫胎換骨,跟著梁大官人過上好日子,老秦又是不肯喝兵血的主,不僅餉銀發的十足,定期還有酒肉,武衛軍老人們迴憶過去,眼下簡直掉進福窩,一天三頓幹的,此一點便勝過所有。
武衛軍無論幹活抑或訓練都是拚命,軍中老卒見軍中子弟訓練不用心都會往死裏打,偷懶更是不行,鞭子能把人抽的下不來床。但是,盡管如此,老兄弟們見了也隻會拍手稱快,便是挨打人的父母甚至都會羞愧難當,這些人迴家又是一頓鬼哭狼嚎。
有上幾日,其它軍士便更是發現不同,相比其他營寨,武衛軍幹淨的簡直令人發指,絕無馬糞便溺味道。
當初梁範為改變武衛軍惡習可是沒少費心,再下狠心趕走幾戶屢教不改的人家後,便令行禁止。
那些被趕走之人在武衛軍門口跪了三天求梁範收迴成命,哭喊聲讓許多人不忍,老秦也找他求情。
老天爺,誰家軍營會這般要求幹淨,碰一鼻子灰的老秦也不吱聲,他知道梁範是為誰好。但私底下梁範還是派人送了不少銀錢,給他們安排出路。紀律不能破,但是人情依舊要有。
曹珍是個五講四美好青年,自然有樣學樣,護勝軍也漸漸變得幹淨起來,沒了那股味道。清清爽爽,人心都樂開花,曹珍更變本加厲起來,一切向武衛軍看齊。
就在這詭異氣氛中,虞允文到了采石磯,原本他要先到蕪湖去接李顯忠,但虞允文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看著這幫像囚犯放風一樣懶散隨意的江防官兵,虞允文痛心疾首,一眾統領將軍像打了霜的茄子,看著他。但是眼神裏,分明醞釀著渴望……對犒軍物資的渴望!
虞允文煩悶的擺擺手讓他們解散,看到盔明甲亮鬥誌昂揚的武衛軍和護勝軍,總算找迴些信心,聽到消息,早在營外等候的梁範曹珍連忙上前拜見。
虞對梁範印象頗好,全然沒有剛才對那些將軍時的臭臉,再者,也是托軍容幹練的福。
他是奉聖旨來犒軍的,算得上差,再者說,麵對這位更改曆史軌跡,取得采石磯勝利的牛人,梁範更是將自己姿態放低。
將他迎進帳中,坐在主位,梁範和曹珍坐在下首,剛坐定,虞允文歎道:“臨波啊,若非看到你等軍容鼎盛,老夫怕是連尋死的心都有,若是金人知曉我江防虛實,強行渡江,此時怕早就失守。”
聽到表揚,梁範連道不敢,待虞允文發完感慨,才道,“先生此來可有何章程?”他可不敢問為啥您老沒去先接李將軍,反倒自己來采石,那不是沒事找事。
虞允文搖搖頭,歎息一聲。
這一聲歎息,包含著太多的無奈和心酸。
接下來幾日,虞允文虞大官人頻頻出現在普通軍士之中,與他們拉起家常,大宋百姓是樸實的,大宋士兵更是如此,當兵是為吃糧,更是為報效朝廷。
深感軍心可用的虞允文漸漸放下心來,卻更加恨王權這個老狗。
若不是他貪生怕死導致一瀉千裏,大宋怎會是如此危局?
死去的完顏亮,可不是好完顏亮,活著的才是。
“金國雙方最好打起來,打的他們親娘都不認識才好,所以啊,不能讓他死了,而是最大限度削弱金兵,讓他們兩兄弟在爭奪皇位的道路上,勢均力敵,一直到天荒地老才好,可不能不公平!”
沒有人比梁範更清楚完顏庸的可怕,一個能叫小堯舜的皇帝,是強勁對手。若不是有這麽個存在,孝宗也不至於北伐失敗。
南宋最有追求、作為的皇帝,偏生遇上金國最賢明的帝王,時也?命也!
“天宇兄的車隊可曾跟上?”
“跟的緊緊地,沒有比他們更緊密的,簡直比一堆老軍更耐吃苦。”
“那不一樣,軍人們赴死,夥計們忙著發財,心情不同,自然也就不一樣。”梁範給曹珍分析到。
“這麽幹,會否有影響,如果因為利益影響到抗金大計,隻怕百口莫辯,到時可是必死之局!”
“放心,咱們隻是找人幫著處理戰利品,順便運送些必需品,隻會幫忙,不會有損戰力,把軍士手裏錢財幫他們送迴家,再送些糧食之類,有何不可?難道不是雙方互惠互利之局?”
“糧食?你確定用商人來送糧食?現在前方狼煙遍起,運糧不易,稍有不慎便被金賊小隊砍倒。便是那些民夫,都不願送糧!”
“山人自有妙計,且看我如何行事吧!”梁範賣個關子。
再說金人。
金兵直逼瓜州,劉汜首先敗退,李橫孤軍不能抵擋,左軍統製魏友、後軍統製王方戰死,李橫、劉汜僅以身免。
各軍渡江北進時,劉錡派人手持黃、白兩色旗幟登上高山觀察戰況,告訴他們說:“敵至舉白旗,兩軍交戰舉起黃白旗,勝利就舉黃旗。”
這天,黃白兩旗舉起超過時間,劉錡道,“黃旗長時間沒有舉起,我軍危險。”因而憤恨不已,病情更加嚴重。
……
……
數日行軍,梁範他們總算到達目的地,這支也是最後一支到達的軍隊,但是卻無人管他們,王權倒台,溜之乎也,軍中正是人心惶惶。
看著散兵遊勇一般的兵將,梁範和曹珍也是連連搖頭,但卻毫無辦法,自己官小,做不得主啊。
隨便一個都是統製、正將之類,他們幾個隻有靠邊站的份。不過,也沒什麽不好,反正他們的存在感最後一刻才會被知曉。
既然無人管,那就自己做好應有的樣子,曹珍按照梁範要求,在大營東南尋個地方便安營紮寨。
同是建立營地,火炮營、武衛軍熱火朝天的幹活景象引得無數兵勇駐足觀看。
他們不一樣,可不是隨心挖坑之類,哪怕是拉開一個帳篷,都有規定的步驟和號子,看的其他人直翻白眼,娘老子的,看看,這才叫兵!
武衛軍早已脫胎換骨,跟著梁大官人過上好日子,老秦又是不肯喝兵血的主,不僅餉銀發的十足,定期還有酒肉,武衛軍老人們迴憶過去,眼下簡直掉進福窩,一天三頓幹的,此一點便勝過所有。
武衛軍無論幹活抑或訓練都是拚命,軍中老卒見軍中子弟訓練不用心都會往死裏打,偷懶更是不行,鞭子能把人抽的下不來床。但是,盡管如此,老兄弟們見了也隻會拍手稱快,便是挨打人的父母甚至都會羞愧難當,這些人迴家又是一頓鬼哭狼嚎。
有上幾日,其它軍士便更是發現不同,相比其他營寨,武衛軍幹淨的簡直令人發指,絕無馬糞便溺味道。
當初梁範為改變武衛軍惡習可是沒少費心,再下狠心趕走幾戶屢教不改的人家後,便令行禁止。
那些被趕走之人在武衛軍門口跪了三天求梁範收迴成命,哭喊聲讓許多人不忍,老秦也找他求情。
老天爺,誰家軍營會這般要求幹淨,碰一鼻子灰的老秦也不吱聲,他知道梁範是為誰好。但私底下梁範還是派人送了不少銀錢,給他們安排出路。紀律不能破,但是人情依舊要有。
曹珍是個五講四美好青年,自然有樣學樣,護勝軍也漸漸變得幹淨起來,沒了那股味道。清清爽爽,人心都樂開花,曹珍更變本加厲起來,一切向武衛軍看齊。
就在這詭異氣氛中,虞允文到了采石磯,原本他要先到蕪湖去接李顯忠,但虞允文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看著這幫像囚犯放風一樣懶散隨意的江防官兵,虞允文痛心疾首,一眾統領將軍像打了霜的茄子,看著他。但是眼神裏,分明醞釀著渴望……對犒軍物資的渴望!
虞允文煩悶的擺擺手讓他們解散,看到盔明甲亮鬥誌昂揚的武衛軍和護勝軍,總算找迴些信心,聽到消息,早在營外等候的梁範曹珍連忙上前拜見。
虞對梁範印象頗好,全然沒有剛才對那些將軍時的臭臉,再者,也是托軍容幹練的福。
他是奉聖旨來犒軍的,算得上差,再者說,麵對這位更改曆史軌跡,取得采石磯勝利的牛人,梁範更是將自己姿態放低。
將他迎進帳中,坐在主位,梁範和曹珍坐在下首,剛坐定,虞允文歎道:“臨波啊,若非看到你等軍容鼎盛,老夫怕是連尋死的心都有,若是金人知曉我江防虛實,強行渡江,此時怕早就失守。”
聽到表揚,梁範連道不敢,待虞允文發完感慨,才道,“先生此來可有何章程?”他可不敢問為啥您老沒去先接李將軍,反倒自己來采石,那不是沒事找事。
虞允文搖搖頭,歎息一聲。
這一聲歎息,包含著太多的無奈和心酸。
接下來幾日,虞允文虞大官人頻頻出現在普通軍士之中,與他們拉起家常,大宋百姓是樸實的,大宋士兵更是如此,當兵是為吃糧,更是為報效朝廷。
深感軍心可用的虞允文漸漸放下心來,卻更加恨王權這個老狗。
若不是他貪生怕死導致一瀉千裏,大宋怎會是如此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