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義問是個清官,但很難說是好官,清正廉明不假,可惜他膽子太小。


    秦檜在時不敢和其剛正麵,也就湯思退比較麵瓜,所以和湯相公不止爭執過兩三次。


    當然,最要命之事,還是未來采石磯大戰表現出來的瓜慫,和虞允文形成極為強烈對比。


    但是,他能清楚的認識到完顏亮並非傳說中那般,隻是一個昏君,盡管風流韻事早已傳遍天下,但是現象背後,也有著勵精圖治的實踐在其中。


    與負責迎接的金國官員虛與委蛇後,葉義問左思右想,招唿進來在外的楊定北。


    “楊使君,依你所見,金主可是雄才大略之人?”


    楊定北心裏很是納悶,葉樞密平日裏也和他有交流,但多半有關情報,如今格局起的如此之高,反倒把他弄個糊塗。


    “樞密,金主畢竟皇帝,非是在下能妄議之事。”


    葉義問看著他,似乎要洞穿內心,末了長歎一口氣,“都言皇城司眼中隻有皇權,做事向來四平八穩,輕易不招惹閑事。我看,真是如此。不過……”


    他頓了頓,“難道,令尊的仇,不打算報麽?”


    聽見如此,楊定北心中一跳,拳頭驀地攥得極緊,“大仇必然要報,隻是眼下時機不成。”


    “何時時機成熟?”


    “朝堂需要我帶兵上陣之時,便是吾輩殺敵報國複仇之日!”楊定北說的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葉義問點點頭,“隻是,金人勢大,使君怎知能戰而勝之,而非……”


    “原本,職下也隻管舍身拚死,成仁成忠交與老天爺便是,直到遇見梁官人,俺便認定,大宋,不會輸!”


    “哦?因何如此信心?梁官人是哪位?”


    “便是火器監火器主管,創製猛火藥,火炮,新式戰術之人!梁官人的實力,句句得到證實,俺相信,隻要他肯相助,必然馬到功成!”


    葉義問心裏駭然,並不是楊定北這份堅定,而是梁範帶給軍隊的信心,連向來波瀾不驚的皇城司帶禦器械都能為之心折,既是好事一樁,又令人憂慮啊。


    ……


    金國朝堂上,完顏亮派出去到各路征兵的官員陸續迴來交旨,不少官員為圓滿交差,征納兵員往往比完要求人數還多,到宿值將軍蒲察世傑交旨時,完顏亮看兩遍名冊問,“曷懶路人戶不少,為何隻征到不到五千人?”


    蒲察世傑道,“曷懶路地近高麗,如過多征調兵丁,一旦邊境有急事,隻怕有失防備。前隋前唐之鑒,還是多留些人為妙。”


    曷懶路屬金國上京路,緊鄰東京路,曾為渤海國舊地,經過遼、金數次移民,渤海舊族及其所屬猛安謀克戶多集中在遼陽,即東京路所在府地。世傑籍兵路過東京路時,發現此路與他路不同,似別成一國之勢。


    完顏烏祿在東京留守任上曆時已有五年,本來在正隆三年任職期滿時就應調動,可是烏祿以母老多病,需奉母盡孝為名請求不遷調,完顏亮也同意。烏祿母親是渤海望族之後,她在遼陽出家為尼,在清安寺內為烏祿廣結善緣,讓烏祿先後娶自己弟弟李石女兒、渤海顯貴張氏女為側室,又給烏祿嫡長子允恭選遼陽望族劉氏女為側室,烏祿在這裏可謂如魚得水。


    世傑見當地渤海人居多,且隻知有留守不知有天子,不由得有些擔憂,自己明言是為防備高麗,其實他感覺更有必要防備遼東。萬一東京有事,上京路可隨時籍兵討伐。


    可是世傑隻是自己猜疑,不敢跟完顏亮直言。世傑知道一旦把自己疑心告訴完顏亮,以他無事還要找事的性格,必然會不由分說殺了烏祿,世傑還有點承受不得如此心理負擔,畢竟不是人人都和姓蕭的馬屁精一樣。畢竟也沒有真憑實據。完顏亮不知內裏,還想著平滅宋國後再來蕩平高麗,所以十分高興,“隻有世傑才會如此為國憂心。”


    最後來交差的是派往西北路征調契丹兵的牌印燥合。燥合來到完顏亮麵前雙膝一跪,兩手空空,他一個兵也沒征到。和他一起去征兵的楊葛憂懼著急,竟病死在迴來路上。


    燥合、楊葛籍兵之處是金國西北邊境,那裏聚居的多是契丹人。契丹人不肯從軍,他們說鄰國部落與他們有世仇,擔心男丁去從軍,敵國會欺淩老弱婦女。


    蒲察世傑勸諫說:“這一部契丹人一直就聚居在西北路,他們一向不信任官府,也不肯遷往內地。朝廷為大局考慮一直遷就他們,如果我們強行征調契丹兵,隻怕有不測之事。”


    尚書令溫敦思忠也說:“山後契丹諸部,恐怕不能都征發入軍,可以留一部分居守。”


    完顏亮不聽,道:“那裏的契丹人久居一隅,不可讓他們長期聚守一處。朕正想借征調之機,讓他們出來看一看中原情形。待他們眼界打開,就不會窩在那塊彈丸之地隻想著那點蠅頭微利,他們一旦散於各處,自然也不會有不軌之事。”


    於是完顏亮又派牌印耶律那與尚書省令史沒答捏合隨燥合同往西北路,再次征兵。


    完顏亮不曉得,正是這兩個決定,成為他南下之後的心腹大患,也最終成為後院起火的起點。


    處理完征兵之事,便是宋國使節上殿。


    按照葉義問構想,他是打算當麵問一問,完顏亮是否真的要南下。但是看見滿殿雄壯的侍衛之後,腿竟然有些發抖。原本想好的慷慨激昂,盡數咽會腹內,還剩多少,隻有他自己知道。


    銳氣啊,隻有一次,有過一次放棄,後邊便會不斷重複。


    沒有那份堅定,葉義問也就沒有繼續呆在金國的必要,南下情報根本不用收集,滿世界來迴行走的傳令兵,已經說明一切問題。


    金兵南下,是名麵上的事情,大宋朝堂不願麵對的人,不過仍舊是抱著一個割地賠款的美夢吧。


    至少澶淵之盟,就是靠著三十萬財帛便實現,在如今,不過是九牛一毛。


    可是他們忘了,澶淵之盟時,因為蕭撻凜死在八牛弩下!


    不是隻靠文官一張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好相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大宋好相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