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匹?”
“正是!”
“倒是可以,屆時讓杜家郎君留下些便是。”
吳挺倒開始抓耳撓腮,“隻是……隻是……這買馬價錢,不好出啊,可能欠著,慢些還?”
梁範開始猶豫起來,其實白給他也不是不可,但頭不敢亂開,不然到處都是伸手之人,再拒絕可就難辦了。不過轉念一想,辦法已經想好,“錢糧沒有,東西換也可,不然有先例,隻怕以後都會這般,我這買賣,可沒得做。”
“那是自然,隻是俺那荒蠻之處,您可有看得上眼之物?”
“鈐轄切莫如此,利州路地界上,可有不少好東西,先不說其它,單是那吐蕃犛牛,便是一大件,想必您弄到不是難事。”
“犛牛渾身是寶,我也知曉,可是那價錢便宜,不值幾錢,買來隻能食肉,偏生味道還不討宋人喜歡,江南之地,皮毛用之甚少,不知多少才能換一匹。”
“這您不如我,原先聽師門提起,他們有著風幹牛肉之法,不但能夠長久保存,更是風味獨特,如此做成的肉幹,怕是行銷大宋不在話下,尤其配合我白蘭醉,更是佐酒佳品。”
“哦?莫非能用犛牛換馬?”
“然也,不過,犛牛也非容易得到物事,還有一樣,若能有些,更妙。”
“何物?”
“石炭!”
“賤物而已,要多少才能換一匹馬,不劃算。”吳挺知道梁範故意給他找路子,但吃虧太多,他可不能答應。
“誰說這是賤物?您恐怕不知,去歲冬日用上采暖爐後,石炭已供不應求,再說,我火器監以後對石炭需求,可是大數目,絕非取暖可比,說句大話,能運來幾何,便能消耗多少。”
吳挺十分不解的看著他,“好罷,你要便給你,價格隨你定。”
“還有,猛火油若有,也弄些迴來。”
“那東西燒起來黑煙繚繞,有用?”吳挺學乖了,沒有隨意評價。
“那是不會用而已,換作我火器監,再給你變個大殺器出來!”
“如此神奇麽?”吳挺滿臉驚訝。
“逍遙派縱橫千載……”
梁範話說的很不講理,無它,頂著一千年見識,就是這般任性。有著實打實本事,無論是誰都要退讓三分,不管你是與國休憩的紈絝還是將門虎子。
“所以,戰馬你拿走些才是正事,給別人,多半也是浪費,他們隻會守著淮河甚至縮在大江後邊,等著人家找上門來。”
“那您的火炮呢?”
“火炮必然不會交給任何一支隊伍,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使用,不懂格致之法,無法操炮。”
“嘶~如此誇張?”
“如此誇張!”梁範迴答的斬釘截鐵。
“我可能學?”
“自然,您是宋人將領,自然可以。”
未來巴蜀名將吳挺,現在就開始接觸火器戰術,絕對不是壞事,總比他成長為冷兵器大拿後,阻止熱兵器好些。梁範不擔心火炮泄密,事實上,隻要建立合理兵器研發隊伍,不會懼怕任何人抄襲。
熱兵器是比拚財力科技之事,隻要能夠開啟科技樹,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成為對手,不管高原雄鷹還是草原霸主。
梁範把火炮的初步設想和吳挺一陣畫餅,直到他不能言語。
“按照你所言,成為當世名將簡直易如反掌。”
梁範清楚大宋文武之間差別,正因為他是文官,胡亂折騰也沒有引起太多反應。若成武夫,也可就不一樣,隻怕早就被按在地上摩擦。
他又是一番分析,吳挺更是呆若木雞,驚愕的不說話。先不說眼前富貴和大好前程,單單是對今後的謀劃,清晰明了比大多數人強許多。“你們逍遙派,都是能掐會算,知曉自己命運?”
“不,鄙派更講究我命由我不由天,個人努力才是關鍵。”
“好罷,你說的都有理,爭不過你,不過馬俺可要了,你記得告知楊家郎君,往利州路留些。”
“你也記得修書一封,我要的犛牛、石炭和火油。犛牛我會找人在當地直接醃製後再說,石炭火油還是需要送到臨安。”
吳挺點點頭,隨後猶豫下說,“咱們私下交易,相公們不會有意見?”他還是有些怵文官,問到。
“他們要是敢問,你就問他們要馬,了不起找辛公要,現在,辛公可比我還摳門,想從他手裏拿出吃進去的東西,難於上青天。”
吳挺幽幽看著他,“如此評價上官真的好?”
“我這是在誇他老人家!”
“頭一次聽說,說人扣是誇人。”
“少見多怪,以後你多來些,我多誇誇你。”
“不敢當,不敢當,你這般誇人,還是留著些。”吳挺打趣道。
“你的事情談完,接下來要不要聽聽我的?”
“哦?說來聽聽。”
“火器監學院籌辦在即,弓馬教師還缺一位,不知鈐轄可有意願?”
吳挺愣了片刻,搖搖頭,“相公們還是希望在朝堂上看見俺。”
“那可不見得,反正您隻要在臨安便可,在哪裏當吉祥物不是當。”
“吉祥物何意?”
“就是個擺設……”
“……你這般說話不怕被人打死?”
“不怕,我隻是愛說實話而已……”
“……”
若說起純粹武藝,或許張敵萬更強些,但要說到弓馬戰陣,明顯吳挺更有優勢,未來一代名將,能趁年輕籠絡過來,怎麽算都是一本萬利買賣,馬匹上吃些虧也沒什麽大不了。
在梁範舌燦蓮花之下,吳挺腦子明顯不夠用,畢竟麵前這廝有著各種洗腦說辭,幾番勸說下,稀裏糊塗答應。
直到他離開,腦海中還在不斷反思,為何就那麽輕易答應了呢,他拍著自己腦瓜,最後得出個結論,梁範有毒,有劇毒,非必要,可不能上門,不然眼下去當教頭,下次不見得又是何事。
送走吳挺,梁範自己在書房裏好生謀劃,看看哪方麵還有短缺,最後悲催的發現,有一大片科目都需要他來進行。
沒辦法,科學普及之路,任重而道遠。
畢竟沈括和蘇頌之類科技官員,出一個是難能可貴,乃可遇不可求之事。
“正是!”
“倒是可以,屆時讓杜家郎君留下些便是。”
吳挺倒開始抓耳撓腮,“隻是……隻是……這買馬價錢,不好出啊,可能欠著,慢些還?”
梁範開始猶豫起來,其實白給他也不是不可,但頭不敢亂開,不然到處都是伸手之人,再拒絕可就難辦了。不過轉念一想,辦法已經想好,“錢糧沒有,東西換也可,不然有先例,隻怕以後都會這般,我這買賣,可沒得做。”
“那是自然,隻是俺那荒蠻之處,您可有看得上眼之物?”
“鈐轄切莫如此,利州路地界上,可有不少好東西,先不說其它,單是那吐蕃犛牛,便是一大件,想必您弄到不是難事。”
“犛牛渾身是寶,我也知曉,可是那價錢便宜,不值幾錢,買來隻能食肉,偏生味道還不討宋人喜歡,江南之地,皮毛用之甚少,不知多少才能換一匹。”
“這您不如我,原先聽師門提起,他們有著風幹牛肉之法,不但能夠長久保存,更是風味獨特,如此做成的肉幹,怕是行銷大宋不在話下,尤其配合我白蘭醉,更是佐酒佳品。”
“哦?莫非能用犛牛換馬?”
“然也,不過,犛牛也非容易得到物事,還有一樣,若能有些,更妙。”
“何物?”
“石炭!”
“賤物而已,要多少才能換一匹馬,不劃算。”吳挺知道梁範故意給他找路子,但吃虧太多,他可不能答應。
“誰說這是賤物?您恐怕不知,去歲冬日用上采暖爐後,石炭已供不應求,再說,我火器監以後對石炭需求,可是大數目,絕非取暖可比,說句大話,能運來幾何,便能消耗多少。”
吳挺十分不解的看著他,“好罷,你要便給你,價格隨你定。”
“還有,猛火油若有,也弄些迴來。”
“那東西燒起來黑煙繚繞,有用?”吳挺學乖了,沒有隨意評價。
“那是不會用而已,換作我火器監,再給你變個大殺器出來!”
“如此神奇麽?”吳挺滿臉驚訝。
“逍遙派縱橫千載……”
梁範話說的很不講理,無它,頂著一千年見識,就是這般任性。有著實打實本事,無論是誰都要退讓三分,不管你是與國休憩的紈絝還是將門虎子。
“所以,戰馬你拿走些才是正事,給別人,多半也是浪費,他們隻會守著淮河甚至縮在大江後邊,等著人家找上門來。”
“那您的火炮呢?”
“火炮必然不會交給任何一支隊伍,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使用,不懂格致之法,無法操炮。”
“嘶~如此誇張?”
“如此誇張!”梁範迴答的斬釘截鐵。
“我可能學?”
“自然,您是宋人將領,自然可以。”
未來巴蜀名將吳挺,現在就開始接觸火器戰術,絕對不是壞事,總比他成長為冷兵器大拿後,阻止熱兵器好些。梁範不擔心火炮泄密,事實上,隻要建立合理兵器研發隊伍,不會懼怕任何人抄襲。
熱兵器是比拚財力科技之事,隻要能夠開啟科技樹,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成為對手,不管高原雄鷹還是草原霸主。
梁範把火炮的初步設想和吳挺一陣畫餅,直到他不能言語。
“按照你所言,成為當世名將簡直易如反掌。”
梁範清楚大宋文武之間差別,正因為他是文官,胡亂折騰也沒有引起太多反應。若成武夫,也可就不一樣,隻怕早就被按在地上摩擦。
他又是一番分析,吳挺更是呆若木雞,驚愕的不說話。先不說眼前富貴和大好前程,單單是對今後的謀劃,清晰明了比大多數人強許多。“你們逍遙派,都是能掐會算,知曉自己命運?”
“不,鄙派更講究我命由我不由天,個人努力才是關鍵。”
“好罷,你說的都有理,爭不過你,不過馬俺可要了,你記得告知楊家郎君,往利州路留些。”
“你也記得修書一封,我要的犛牛、石炭和火油。犛牛我會找人在當地直接醃製後再說,石炭火油還是需要送到臨安。”
吳挺點點頭,隨後猶豫下說,“咱們私下交易,相公們不會有意見?”他還是有些怵文官,問到。
“他們要是敢問,你就問他們要馬,了不起找辛公要,現在,辛公可比我還摳門,想從他手裏拿出吃進去的東西,難於上青天。”
吳挺幽幽看著他,“如此評價上官真的好?”
“我這是在誇他老人家!”
“頭一次聽說,說人扣是誇人。”
“少見多怪,以後你多來些,我多誇誇你。”
“不敢當,不敢當,你這般誇人,還是留著些。”吳挺打趣道。
“你的事情談完,接下來要不要聽聽我的?”
“哦?說來聽聽。”
“火器監學院籌辦在即,弓馬教師還缺一位,不知鈐轄可有意願?”
吳挺愣了片刻,搖搖頭,“相公們還是希望在朝堂上看見俺。”
“那可不見得,反正您隻要在臨安便可,在哪裏當吉祥物不是當。”
“吉祥物何意?”
“就是個擺設……”
“……你這般說話不怕被人打死?”
“不怕,我隻是愛說實話而已……”
“……”
若說起純粹武藝,或許張敵萬更強些,但要說到弓馬戰陣,明顯吳挺更有優勢,未來一代名將,能趁年輕籠絡過來,怎麽算都是一本萬利買賣,馬匹上吃些虧也沒什麽大不了。
在梁範舌燦蓮花之下,吳挺腦子明顯不夠用,畢竟麵前這廝有著各種洗腦說辭,幾番勸說下,稀裏糊塗答應。
直到他離開,腦海中還在不斷反思,為何就那麽輕易答應了呢,他拍著自己腦瓜,最後得出個結論,梁範有毒,有劇毒,非必要,可不能上門,不然眼下去當教頭,下次不見得又是何事。
送走吳挺,梁範自己在書房裏好生謀劃,看看哪方麵還有短缺,最後悲催的發現,有一大片科目都需要他來進行。
沒辦法,科學普及之路,任重而道遠。
畢竟沈括和蘇頌之類科技官員,出一個是難能可貴,乃可遇不可求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