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範一直在考慮大宋騎兵問題,突然來了靈感,或許是突破口。
大宋騎兵是亙古不變的熱點,相比漢唐,大宋軍事先天不足。武將地位低下,頻繁調動、將從中禦導致兵不習將、將不專兵。
需能抗衡北方勢力的強大騎兵從未成功過,其核心便是戰馬問題,從未完美解決。
漢唐時,中原王朝有北方草場控製權。
西北河曲馬基本控製在手,畢竟長安靠近牧馬場,北方蒙古馬場則在盛世時期能控製,尤其漢,即便東漢末期,群雄並起時,曹操依舊控製北方馬場。
趙大開國之日起,從沒擁有過北方草場控製權。
北方被遼國控製近百年,後來換做金國,西北牧馬場則被黨項李氏控製,戰馬缺乏依舊。
馬從何而來?無非三處。
蒙古馬,個子矮小,短程突擊能力差。澶淵之盟後,宋遼間難得和平。通過互市用馬匹交易茶葉、絲綢、鐵器等。遼國不會讓宋發展騎兵,所以不僅嚴格控製馬匹數量,並且都是劣馬;當然宋也不傻,控製鐵器等武器原料。
等到金國繼承遼國衣缽,更是連馬毛都沒有,還想劣馬?馬糞都不給你聞。
黨項李氏,即河套地區河曲馬。相對而言,個高,短程突擊能力強,耐力雖不如蒙古馬也不錯。
李氏家族控製河套地區超過兩百年,趙大開國之初,李氏之主震懾於威勢遣使上貢表示甘願受大宋羈縻;接著又向趙大贈送三百匹優良河曲馬。
趙大死後,黨項和大宋時戰時和,戰馬供應斷斷續續。再到李元昊,基本上得不到河曲馬。
再一來源就是西南吐蕃諸部西南馬。
相比遼金西夏,吐蕃諸部和宋朝關係好上許多,可惜西南諸部所養馬匹多為高原馬,到平原上存活率是大問題。因此吐蕃部落地高原馬匹非到關緊時刻。一般不會采購。
最後一個途徑是自己飼養,漢朝時民間大量飼養馬匹,挑選好馬做戰馬。與漢不同,宋朝控製地區沒有適合牧場,邊界一些零星草場,不僅不適宜大量牧養馬匹,還容易受到遼國和黨項軍隊和馬賊的攻擊。等到南宋時,連這些草場也喪失殆盡。
北方沒有合適場所,那就隻能選擇南方,可南方氣候不適宜養馬。國朝也曾嚐試過在南方辟牧場,開始養馬,但是基本上都是賠本買賣,慘淡的投入產出比,便徹底放棄南方建立牧場飼養馬匹地幻想。
其實,不僅僅是南方氣候不適合養馬,還缺乏優良養馬專家。
繳獲對方,嶽家軍特色,也幾乎是最主要來源。
嶽家軍與兀術多次作戰取勝,繳獲不少金國馬匹,從而建立一支強大騎兵,正是靠著這支騎兵,嶽家軍才能用密集步兵陣型打敗金兵後能繼續追擊擴大戰果,不像以前隻能在野外擊潰對方。宋朝精銳步兵每人負重三五十斤遠距離行軍,不能進行消滅敵有生力量的殲滅戰。一旦失敗,步兵陣型亂後,馬上麵臨屠殺殆盡的滅頂之災。
嶽家軍出現,才有所改善,可惜沒多久,嶽飛沒有馬革裹屍,反而在最有利於收複中原河山時死在趙構和秦檜手裏。
總體說,外購戰馬三個來源以及自牧戰馬對龐大戰馬需求來說是杯水車薪,從未根本解決過戰馬匱乏問題。
這也是趙大想遷都長安重要原因,他覺得東京汴梁不易防守,而且急需解決騎兵問題,尤其趙大第一次親征遼國失利後,更是察覺騎兵優勢。此時夏州還是屬於宋羈縻下,黨項各部也沒有一家獨大,西邊更有甘州迴鶻交惡。趙大決定遷都就是想著解決難以防守外,把羈縻夏州納入實際控製之下,結果遭到群臣反對,並未成功,隨後便是燈影斧燭,失去整合夏州各部建立強大騎兵的機會。
戰略和軍事白癡趙二,原本有機會整合夏州各部,這廝本若用他哥留的二十萬精銳先整合夏州,後攻北漢,則大業可期。結果他用疲勞之師和契丹決戰,百戰雄兵毀於一旦,騎兵儲備大打折扣,麵對契丹隻有守勢。
傳統依靠茶葉、鐵器等物和吐蕃交易,並沒有十分有效製衡。因為這些東西誘惑力不夠,但高度白酒不一樣。
要知道,蒸餾酒出現之前,遊牧民族已經嗜酒如命,但糧食匱乏不允許他們開懷暢飲。
大宋不一樣,極盛之時,糧食便宜到近乎發指的程度。即便遭遇災荒,發達的海運貿易也方便從安南、占城進口。
糧多,釀酒便不是問題,梁範的高度酒,是遊牧民族殺手鐧,按照後世毛子看見含酒精東西就喝的習性,弄壇尚好的悶倒驢,換好馬總說的過去吧!
什麽,你說貴?
可以,咱有十壇換一匹馬的悶倒羊!
度數低些,也不夠爽利。
啥?還嫌貴,你特麽喝苦澀的果子酒去吧。
忍著不喝?就不信前期通過特殊渠道故意放過去酒,嚐到味道的你們能放過?
若是能隨隨便便放棄,哪還有拋家舍業,醉生夢死的酒鬼?
鹽,你們有青鹽,不怕。
茶,大不了少吃些,也不怕。
酒!
嚐過他的味道,隨便放棄的還是人?那是雄才大略的英主!
然而自鬆讚幹布、角廝羅之後,吐蕃連個像樣的人都沒有,還想戒酒?
你們想用吐蕃馬換?
不行,那馬不好,俺們要河曲馬!
沒有?
沒關係,你們去搶,反正西夏那幫人搶不過你們,實在不行,你們加價一倍,把悶倒羊賣給他們。
比起東印度公司邪惡無恥行徑,梁範覺得自己聖潔寬容的近乎天使。
錢母隻是開頭,具體事宜則是身後跟隨的年輕人談。為方便年輕人談判,她便早早離去。
杜青城,杜家酒坊年輕一代幹將,原本躊躇滿誌要做大做強,卻不防被沈家以迅雷不不及掩耳之勢拍在地上。
聽聞梁範一番分析,杜青城心中燃燒著狂烈小火苗。
比白蘭醉更香醇的高度酒啊,隻是聽聞過。
還有英雄事業啊!
想想便熱血沸騰。
吐蕃人西夏人好酒成性,若是真給他經營,絕對有大前程,“莫說戰馬,把西夏王小妾換過來都非難事!”
“去你的,要他小妾作甚,雖然也能騎,但是隻夠一個人,撐死幾個,哪能讓幾萬大軍騎!”
“……”
大宋騎兵是亙古不變的熱點,相比漢唐,大宋軍事先天不足。武將地位低下,頻繁調動、將從中禦導致兵不習將、將不專兵。
需能抗衡北方勢力的強大騎兵從未成功過,其核心便是戰馬問題,從未完美解決。
漢唐時,中原王朝有北方草場控製權。
西北河曲馬基本控製在手,畢竟長安靠近牧馬場,北方蒙古馬場則在盛世時期能控製,尤其漢,即便東漢末期,群雄並起時,曹操依舊控製北方馬場。
趙大開國之日起,從沒擁有過北方草場控製權。
北方被遼國控製近百年,後來換做金國,西北牧馬場則被黨項李氏控製,戰馬缺乏依舊。
馬從何而來?無非三處。
蒙古馬,個子矮小,短程突擊能力差。澶淵之盟後,宋遼間難得和平。通過互市用馬匹交易茶葉、絲綢、鐵器等。遼國不會讓宋發展騎兵,所以不僅嚴格控製馬匹數量,並且都是劣馬;當然宋也不傻,控製鐵器等武器原料。
等到金國繼承遼國衣缽,更是連馬毛都沒有,還想劣馬?馬糞都不給你聞。
黨項李氏,即河套地區河曲馬。相對而言,個高,短程突擊能力強,耐力雖不如蒙古馬也不錯。
李氏家族控製河套地區超過兩百年,趙大開國之初,李氏之主震懾於威勢遣使上貢表示甘願受大宋羈縻;接著又向趙大贈送三百匹優良河曲馬。
趙大死後,黨項和大宋時戰時和,戰馬供應斷斷續續。再到李元昊,基本上得不到河曲馬。
再一來源就是西南吐蕃諸部西南馬。
相比遼金西夏,吐蕃諸部和宋朝關係好上許多,可惜西南諸部所養馬匹多為高原馬,到平原上存活率是大問題。因此吐蕃部落地高原馬匹非到關緊時刻。一般不會采購。
最後一個途徑是自己飼養,漢朝時民間大量飼養馬匹,挑選好馬做戰馬。與漢不同,宋朝控製地區沒有適合牧場,邊界一些零星草場,不僅不適宜大量牧養馬匹,還容易受到遼國和黨項軍隊和馬賊的攻擊。等到南宋時,連這些草場也喪失殆盡。
北方沒有合適場所,那就隻能選擇南方,可南方氣候不適宜養馬。國朝也曾嚐試過在南方辟牧場,開始養馬,但是基本上都是賠本買賣,慘淡的投入產出比,便徹底放棄南方建立牧場飼養馬匹地幻想。
其實,不僅僅是南方氣候不適合養馬,還缺乏優良養馬專家。
繳獲對方,嶽家軍特色,也幾乎是最主要來源。
嶽家軍與兀術多次作戰取勝,繳獲不少金國馬匹,從而建立一支強大騎兵,正是靠著這支騎兵,嶽家軍才能用密集步兵陣型打敗金兵後能繼續追擊擴大戰果,不像以前隻能在野外擊潰對方。宋朝精銳步兵每人負重三五十斤遠距離行軍,不能進行消滅敵有生力量的殲滅戰。一旦失敗,步兵陣型亂後,馬上麵臨屠殺殆盡的滅頂之災。
嶽家軍出現,才有所改善,可惜沒多久,嶽飛沒有馬革裹屍,反而在最有利於收複中原河山時死在趙構和秦檜手裏。
總體說,外購戰馬三個來源以及自牧戰馬對龐大戰馬需求來說是杯水車薪,從未根本解決過戰馬匱乏問題。
這也是趙大想遷都長安重要原因,他覺得東京汴梁不易防守,而且急需解決騎兵問題,尤其趙大第一次親征遼國失利後,更是察覺騎兵優勢。此時夏州還是屬於宋羈縻下,黨項各部也沒有一家獨大,西邊更有甘州迴鶻交惡。趙大決定遷都就是想著解決難以防守外,把羈縻夏州納入實際控製之下,結果遭到群臣反對,並未成功,隨後便是燈影斧燭,失去整合夏州各部建立強大騎兵的機會。
戰略和軍事白癡趙二,原本有機會整合夏州各部,這廝本若用他哥留的二十萬精銳先整合夏州,後攻北漢,則大業可期。結果他用疲勞之師和契丹決戰,百戰雄兵毀於一旦,騎兵儲備大打折扣,麵對契丹隻有守勢。
傳統依靠茶葉、鐵器等物和吐蕃交易,並沒有十分有效製衡。因為這些東西誘惑力不夠,但高度白酒不一樣。
要知道,蒸餾酒出現之前,遊牧民族已經嗜酒如命,但糧食匱乏不允許他們開懷暢飲。
大宋不一樣,極盛之時,糧食便宜到近乎發指的程度。即便遭遇災荒,發達的海運貿易也方便從安南、占城進口。
糧多,釀酒便不是問題,梁範的高度酒,是遊牧民族殺手鐧,按照後世毛子看見含酒精東西就喝的習性,弄壇尚好的悶倒驢,換好馬總說的過去吧!
什麽,你說貴?
可以,咱有十壇換一匹馬的悶倒羊!
度數低些,也不夠爽利。
啥?還嫌貴,你特麽喝苦澀的果子酒去吧。
忍著不喝?就不信前期通過特殊渠道故意放過去酒,嚐到味道的你們能放過?
若是能隨隨便便放棄,哪還有拋家舍業,醉生夢死的酒鬼?
鹽,你們有青鹽,不怕。
茶,大不了少吃些,也不怕。
酒!
嚐過他的味道,隨便放棄的還是人?那是雄才大略的英主!
然而自鬆讚幹布、角廝羅之後,吐蕃連個像樣的人都沒有,還想戒酒?
你們想用吐蕃馬換?
不行,那馬不好,俺們要河曲馬!
沒有?
沒關係,你們去搶,反正西夏那幫人搶不過你們,實在不行,你們加價一倍,把悶倒羊賣給他們。
比起東印度公司邪惡無恥行徑,梁範覺得自己聖潔寬容的近乎天使。
錢母隻是開頭,具體事宜則是身後跟隨的年輕人談。為方便年輕人談判,她便早早離去。
杜青城,杜家酒坊年輕一代幹將,原本躊躇滿誌要做大做強,卻不防被沈家以迅雷不不及掩耳之勢拍在地上。
聽聞梁範一番分析,杜青城心中燃燒著狂烈小火苗。
比白蘭醉更香醇的高度酒啊,隻是聽聞過。
還有英雄事業啊!
想想便熱血沸騰。
吐蕃人西夏人好酒成性,若是真給他經營,絕對有大前程,“莫說戰馬,把西夏王小妾換過來都非難事!”
“去你的,要他小妾作甚,雖然也能騎,但是隻夠一個人,撐死幾個,哪能讓幾萬大軍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