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真正的墨者,這樣的一群人,為了自己的信念,絲毫不在意自己生命的人!
李易站起身來,行大禮道:“前輩但請放心,貧道定不負前輩所托,定不負無常之名!”
“好好好……咳咳……”王麻子想要高聲叫好,然而一動氣息便牽動了傷口,不過王麻子的臉上卻是現出一種不同於先前的紅潤來。
這是迴光返照……李易知道王麻子有事要交代,於是忍著心中的悲痛,靜靜的聽王麻子吩咐。
“這塊矩子令如先前所說,你轉交給墨平生矩子。”王麻子從懷中掏出那塊矩子令,遞與李易道。
李易點點頭,接過矩子令,鄭重的藏於懷中。
“此帶名為止戈綾,乃是我墨家祖宗墨子以之戰勝木匠之祖魯班的那根,為我技墨一派宗主信物……”王麻子又從懷中掏出一根大約兩寸見方三尺見長的緋色玉帶,道:
“我有大弟子周不疑,天資聰穎舉止得體,可接掌我墨家技墨一派宗主之位,你日後遇見不疑了,便代我將此止戈綾傳授與他,囑他平時遇事多思多行,望他能將我技墨一門發揚光大……日後,你行走江湖之時,若遇見我技墨一門之人,能幫得上忙的就煩請幫上一把,我等技墨傳人或有性子古怪者,不過大都不參與江湖廝殺,本質並不壞的。”
相傳春秋時期楚王欲伐宋國,請名匠魯班造得雲梯等攻城器械,眼看宋國岌岌可危,墨子遂率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助宋國守城,墨子隻身一人奔赴楚國都城郢,在以一根三尺腰帶並一些碎木屑敗進魯班的百般攻城器械後,又以雄辯滔滔說服楚王放棄進攻宋國。將墨家的思想“非攻”發揚得淋漓盡致。
世人將墨子此行稱之為“以武止戈”,想來止戈綾的名字便是因此而來。
李易點點頭接過止戈綾再次鄭重收好:這根止戈綾就是墨子的那根三尺腰帶吧!身上的靈寶又多了兩件啊……當然,這兩件都隻是暫時保管。
至於技墨傳人,那肯定是能照顧便照顧啦,脾氣古怪?……呃,搞科學研究但凡有幾分本事的脾氣基本上都很古怪,推動社會科技發展的都是些脾氣古怪的人,李易也算是見怪不怪了。
見得李易一一答應自己所托,王麻子心中老懷暢快,李易身具玄黃之血,乃是有大氣運之人,注定以後成就非凡,若是李易能看在無常劍的份上照看得技墨門幾分,技墨門真能中興也說不定。
反正比如今在自己手中半死不活的要好上很多很多。
王麻子在交代完這些事情以後,眼神迅速的黯淡下來,臉上的潮紅也在慢慢的褪去,王麻子實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後關頭,怕是來自地府的黑白無常已經在一旁等候著了吧!
“我等墨者講求節葬,你也不用為我的身後事……太過煩心。”王麻子語言變得有些斷斷續續起來:“我死之後,你就將我身體投擲於那地下冶煉場的火爐之內,再將此打鐵鋪推倒覆蓋其上……本墨者打了一輩子的鐵……此身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吧!”
………………
那邊司徒封隻是受傷,如何會聽不見王麻子與李易的談話?今日王麻子以霹靂彈毀壞自己的屠龍劍,廢掉自己數十年的修為,使得自己整合墨家複興墨家的夢想終成泡影,自己本該對王麻子恨之入骨才對……
可是眼見王麻子就要身死道消,又想著王麻子方才所說的“墨家再也經不起折騰”雲雲,司徒封滿腔的怒氣頓時便化作仰天的一聲喟然長歎:墨家的人,如今是死一個便少一個了啊!
先秦顯學墨家啊,怎麽就沒落到如斯境地?難道真的積重難返,再也無法複興了麽?
王麻子有得意弟子周不疑繼承衣缽,可自己的那些弟子呢?恐怕正如王麻子所說,一旦自己身死,那些弟子定會為了墨家俠墨宗主之位而爭得頭破血流,到時候俠墨一門又該如何是好?
王麻子方才想救的不是墨者我,而是俠墨一門吧!
司徒封努力的站起身來,顫巍巍的拖著腳上的草鞋,來到王麻子身前,司徒封將身子站直,十指相交,雙手平肩合抱成圓。
王麻子見狀神色一振,示意李易扶著自己起來。王麻子也如司徒封一般,將身子站直,十指相交,雙手平肩合抱成圓。
這是墨者相見時的禮儀:身子站直代表墨者頂天立地;十指相交代表“兼愛”“非攻”等墨者的十大理念;雙手平肩合抱成圓代表著墨者的理想天下大同。
頂天立地的墨者,就要以自己的十大理念,去實現自己天下大同的理想。曾幾何時,在中土神州大地上,行此禮儀者何其之多,後來,便越來越少了,再到後來,已經基本上絕跡了……
而人們的姿態卻越來越低,先是低下了頭,再是彎下了腰,最後連膝蓋都跪下了,自稱奴才……
王麻子胸前的傷口還在不停的流淌著鮮血,衣服早已被染紅,身子站立的地方,也是殷紅一片……
兩人相顧無言,待得行禮完畢後,司徒封繼續拖著自己穿草鞋的雙腳,顫巍巍的向著遠方走去……
望著司徒封的身影漸漸消失後,王麻子再也支持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的血泊之中。
王麻子望著還插在自己心間的無常劍,眼神中閃過最後一絲光亮,喃喃道:“無常啊無常,我們也是時候說再見了……”
說罷,王麻子用盡渾身最後的力氣,一聲大喝,無常劍倏的從王麻子的胸口飛出,在嗚咽低吟著圍繞王麻子的身體飛了三圈以後,化作一聲龍吟長嘯,直插入李易身上的劍鞘之中。
王麻子麵帶微微笑意,看著那無常劍在身邊飛舞,口中低低的吟道:
“塵歸塵土歸土,生終將死,靈終將滅,萬物終將消亡,此生境遇,不過一抷黃土,一捧清灰……”
終於,慢慢的便沒有了聲息……
……………………
今日隻能寫這兩千字了,實在抱歉道友們,明天補上吧!
……………………
(摘自百度)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係,法家代表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輝煌。楊墨本是硬幣的兩個麵,故楊墨互補,然古往今來人們都以孟子“距楊墨”的一般思維方式評價楊墨,這是有失公允的。[1]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巨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麵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誌)等。
因為墨家思想獨有的政治屬性,兼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並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逐漸滅絕;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並發現其進步性。近年來經過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學說中的一些有益觀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艱苦實踐,“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例如钜子腹朜的兒子殺了人﹐雖得到秦惠王的寬恕﹐但仍堅持“殺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當首領的要以身作則。
墨家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
……………………..
李易站起身來,行大禮道:“前輩但請放心,貧道定不負前輩所托,定不負無常之名!”
“好好好……咳咳……”王麻子想要高聲叫好,然而一動氣息便牽動了傷口,不過王麻子的臉上卻是現出一種不同於先前的紅潤來。
這是迴光返照……李易知道王麻子有事要交代,於是忍著心中的悲痛,靜靜的聽王麻子吩咐。
“這塊矩子令如先前所說,你轉交給墨平生矩子。”王麻子從懷中掏出那塊矩子令,遞與李易道。
李易點點頭,接過矩子令,鄭重的藏於懷中。
“此帶名為止戈綾,乃是我墨家祖宗墨子以之戰勝木匠之祖魯班的那根,為我技墨一派宗主信物……”王麻子又從懷中掏出一根大約兩寸見方三尺見長的緋色玉帶,道:
“我有大弟子周不疑,天資聰穎舉止得體,可接掌我墨家技墨一派宗主之位,你日後遇見不疑了,便代我將此止戈綾傳授與他,囑他平時遇事多思多行,望他能將我技墨一門發揚光大……日後,你行走江湖之時,若遇見我技墨一門之人,能幫得上忙的就煩請幫上一把,我等技墨傳人或有性子古怪者,不過大都不參與江湖廝殺,本質並不壞的。”
相傳春秋時期楚王欲伐宋國,請名匠魯班造得雲梯等攻城器械,眼看宋國岌岌可危,墨子遂率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助宋國守城,墨子隻身一人奔赴楚國都城郢,在以一根三尺腰帶並一些碎木屑敗進魯班的百般攻城器械後,又以雄辯滔滔說服楚王放棄進攻宋國。將墨家的思想“非攻”發揚得淋漓盡致。
世人將墨子此行稱之為“以武止戈”,想來止戈綾的名字便是因此而來。
李易點點頭接過止戈綾再次鄭重收好:這根止戈綾就是墨子的那根三尺腰帶吧!身上的靈寶又多了兩件啊……當然,這兩件都隻是暫時保管。
至於技墨傳人,那肯定是能照顧便照顧啦,脾氣古怪?……呃,搞科學研究但凡有幾分本事的脾氣基本上都很古怪,推動社會科技發展的都是些脾氣古怪的人,李易也算是見怪不怪了。
見得李易一一答應自己所托,王麻子心中老懷暢快,李易身具玄黃之血,乃是有大氣運之人,注定以後成就非凡,若是李易能看在無常劍的份上照看得技墨門幾分,技墨門真能中興也說不定。
反正比如今在自己手中半死不活的要好上很多很多。
王麻子在交代完這些事情以後,眼神迅速的黯淡下來,臉上的潮紅也在慢慢的褪去,王麻子實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後關頭,怕是來自地府的黑白無常已經在一旁等候著了吧!
“我等墨者講求節葬,你也不用為我的身後事……太過煩心。”王麻子語言變得有些斷斷續續起來:“我死之後,你就將我身體投擲於那地下冶煉場的火爐之內,再將此打鐵鋪推倒覆蓋其上……本墨者打了一輩子的鐵……此身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吧!”
………………
那邊司徒封隻是受傷,如何會聽不見王麻子與李易的談話?今日王麻子以霹靂彈毀壞自己的屠龍劍,廢掉自己數十年的修為,使得自己整合墨家複興墨家的夢想終成泡影,自己本該對王麻子恨之入骨才對……
可是眼見王麻子就要身死道消,又想著王麻子方才所說的“墨家再也經不起折騰”雲雲,司徒封滿腔的怒氣頓時便化作仰天的一聲喟然長歎:墨家的人,如今是死一個便少一個了啊!
先秦顯學墨家啊,怎麽就沒落到如斯境地?難道真的積重難返,再也無法複興了麽?
王麻子有得意弟子周不疑繼承衣缽,可自己的那些弟子呢?恐怕正如王麻子所說,一旦自己身死,那些弟子定會為了墨家俠墨宗主之位而爭得頭破血流,到時候俠墨一門又該如何是好?
王麻子方才想救的不是墨者我,而是俠墨一門吧!
司徒封努力的站起身來,顫巍巍的拖著腳上的草鞋,來到王麻子身前,司徒封將身子站直,十指相交,雙手平肩合抱成圓。
王麻子見狀神色一振,示意李易扶著自己起來。王麻子也如司徒封一般,將身子站直,十指相交,雙手平肩合抱成圓。
這是墨者相見時的禮儀:身子站直代表墨者頂天立地;十指相交代表“兼愛”“非攻”等墨者的十大理念;雙手平肩合抱成圓代表著墨者的理想天下大同。
頂天立地的墨者,就要以自己的十大理念,去實現自己天下大同的理想。曾幾何時,在中土神州大地上,行此禮儀者何其之多,後來,便越來越少了,再到後來,已經基本上絕跡了……
而人們的姿態卻越來越低,先是低下了頭,再是彎下了腰,最後連膝蓋都跪下了,自稱奴才……
王麻子胸前的傷口還在不停的流淌著鮮血,衣服早已被染紅,身子站立的地方,也是殷紅一片……
兩人相顧無言,待得行禮完畢後,司徒封繼續拖著自己穿草鞋的雙腳,顫巍巍的向著遠方走去……
望著司徒封的身影漸漸消失後,王麻子再也支持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的血泊之中。
王麻子望著還插在自己心間的無常劍,眼神中閃過最後一絲光亮,喃喃道:“無常啊無常,我們也是時候說再見了……”
說罷,王麻子用盡渾身最後的力氣,一聲大喝,無常劍倏的從王麻子的胸口飛出,在嗚咽低吟著圍繞王麻子的身體飛了三圈以後,化作一聲龍吟長嘯,直插入李易身上的劍鞘之中。
王麻子麵帶微微笑意,看著那無常劍在身邊飛舞,口中低低的吟道:
“塵歸塵土歸土,生終將死,靈終將滅,萬物終將消亡,此生境遇,不過一抷黃土,一捧清灰……”
終於,慢慢的便沒有了聲息……
……………………
今日隻能寫這兩千字了,實在抱歉道友們,明天補上吧!
……………………
(摘自百度)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係,法家代表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輝煌。楊墨本是硬幣的兩個麵,故楊墨互補,然古往今來人們都以孟子“距楊墨”的一般思維方式評價楊墨,這是有失公允的。[1]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巨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麵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誌)等。
因為墨家思想獨有的政治屬性,兼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並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逐漸滅絕;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並發現其進步性。近年來經過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學說中的一些有益觀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艱苦實踐,“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例如钜子腹朜的兒子殺了人﹐雖得到秦惠王的寬恕﹐但仍堅持“殺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當首領的要以身作則。
墨家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