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方也好,圓也罷;規矩也好,運動也罷;就像天地間的陰與陽一般,本沒有高下之分,誰能占得上風,完全要看施法者的修為以及對天地之理的理解程度。
不過李易有信心!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李易的“言出法隨”一出,頓時又是引起了一陣騷動。
閑雲道長與映月師太目瞪口呆,怎麽也抑製不住自己心中的驚訝,兩人乃是修真界的道高人,自能一眼看出,李易之道暗合天地至理,實在是最高明的應對之法,更有一舉數得之效。
既能教導徒弟,更能指點於清虛!
若李易施展紫霄神雷強破清虛的太極,並不是不可以,不過此舉就如同兩人打鐵一般,比拚耐力罷了,雖能助清虛度過此關,然效果也就僅此而已了。
如今李易施展方圓之道,能讓清虛在過關的同時,更能感悟到天地間萬物相生相克,相愛相殺的至理,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如此一來,清虛過關的可能是大大的增加了。
更為難得的是,倉促之間李易便能想到此法,可見李易對“道”的理解已經遠勝常人矣。
便是兩人,也以為李易隻有使用紫霄神雷一途可走呢?
“福生無量天尊!”閑雲道長雙手合十,唱一聲諾,對著身旁的映月師姐歎息一聲道,“此子不可爭鋒也!”
我們常說某人道法驚奇,實際上,“道法”並不是一個詞語,而是分為“道”與“法”,“道”是道理,即修真者對天地之理的感悟;“法”是法術,即修真者的修為高低。
對於修真者而言,“道”與“法”兩者皆是不可或缺,若沒有對“道”的感悟,“法”是很難增長的,即使增長了,也很不穩定容易走火入魔;而若是沒有“法”的加持,修真者對“道”的感悟不過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而已。
如今李易不僅修為高絕,對“道”的認識也是靈犀於心,難怪身為武當派掌門人的閑雲道長,也有此歎了。
若在平時,映月師太即便口裏不說,也會在心裏反駁:非也!在吾愛徒子傾的真武寶劍麵前,一切皆是虛幻。
可能是因為這一次難得的看走了眼,映月師太竟默然無語。
郭守道同樣的看得目瞪口呆,不過旋即就迴過神來,這會兒郭不守也管不得李易有沒有使用雲山派道法了,隻覺老懷欣慰不已。
郭道長收捊胡須,老懷欣慰:吾道不孤啊,雲山派後繼有人!
顧子傾亦是一楞:是啊,以方破圓,正是道理,我怎麽沒有第一時間想到呢?李易又是如何在就要使用紫霄神雷之際,悟得此舉呢?那一刹那間,李易的心裏是怎麽想的?
很多事情,其中蘊含的道理很是簡單,但是因為我們平素的習慣性思維,總是輕而易舉的忽略到了。
顧子傾向來心高氣傲,便是那全真派的天之驕子趙存真,顧子傾在接觸過幾迴以後,亦覺得其修為雖高,然對天地之理的悟解,並不見有高明之處。
可是如今眼前的這個李易,算是真正的兼而有之,方才李易所想,自己所料不及啊!
就在此時,閑雲道長對李易的評價隨風飄了過來,潛入顧子傾的耳中。
此子不可爭鋒麽?顧子傾默默注視著演武場上的李易,感受著背上真武寶劍上的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心道:此次道教大比試,願與你相會於決賽場上。
………………
李易的“言出法隨,天地有常”一出,天地間豁然變色,天地刹那間好像靜止下來了一般,時間都已經凝滯,風不轉,水不流。
在天地之間,如有無形的溝壑,縱橫交錯卻又條理分明,便是那些無形的溝壑,將著天地萬物,全都定格。
清虛的太極也被定格,頓時就和周圍天地失卻了聯係,先前那些從四麵八方湧向太極的陰陽二氣似沒有了目標,像無頭蒼蠅一般紛紛到處亂竄,然而仔細看來,冥冥之中總有一道氣牆,束縛著陰陽二氣向外逃逸,將陰陽二氣鎖得牢牢。
太極以“圓”為基,流通是其承載,靜止的太極還能算是“太極”麽?不運動何來變化,不變化的太極又如何衍生萬物?
太極的流轉在慢慢的放緩下來後,在清虛的頭頂之上,原來那朦朧虛幻的“太極”慢慢的顯了出來,陰陽漸漸相交,黑白漸漸分明。
粗一看,此太極堂而皇之,威勢更勝先前。
然而,觀戰的武當派諸人此刻卻一個個的將神情繃得緊緊,臉上沒有絲毫的喜悅之色,武當派諸人從小修習太極,自然明白:聖人有言,大道無形,若是化無形為有形,反而是落滿了下乘。
清虛先前尚是熱血上湧豪情滿懷,陡然之間遇此打擊,腦子頓時一個機靈,清明了些,心中暗道一聲不好,如此下去,如何了得?
清虛自出道以來,雖屢敗於顧子傾之手,不過那是同門間的切磋,點到為止,其餘時間,清虛無論是在門內比試還是行走江湖,都是無往而不利。
今日這等情況,清虛自使用太極以來,實在是從未有過之事,此時此刻,要如何應付才好?
清虛閉目沉思,凝神細想,腦子在飛速的運轉著。
就在清虛閉目沉思之際,天地之間的方塊之勢越來越來是強盛,而清虛頭頂的圓圈之勢卻越來越是虛弱,此消彼長之下,方塊充斥天地,太極搖搖欲墜。
清虛似支撐不住,額頭上現了細細密密的汗珠。
圍觀的武當派諸人望著演武場上的一舉一動,真個是揪心不已,一個個的在心中默默為清虛加油打氣著。
眼看方塊就要完全的限製住圓圈,清虛即將落敗之際,清虛突然雙目一睜,大喝一聲間,清虛手上已有動作。
清虛不再劃圓,反而將雙手相合,拇指、食指相抵,中指、無名子、小指相交,對著虛空疾點,口中唱諾道:
“陰極陽生,陽極陰生,陰陽消長,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隨著清虛法咒的念出,一道氣劍由清虛指尖發出,直指虛空中方圓的相交之處,說也奇怪,圓還是那圓,方卻似被氣劍劃開了一道小口,就如同一個蓄滿水的池子被打開了一道小口子一般,池水登時找到了宣泄之所,遂汩汩流出。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太極被這股水流一激,立馬精神起來,黑白相間的陰陽魚又緩緩流動,用不著片刻間隙,就會恢複先前的活力。
天地間的方塊之力被那道口子一泄,頓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被攪得風起雲湧。
“好……”圍觀眾人紛紛叫好,隻覺今日實在大開眼界。
便是閑雲道長,也是雙手相搓,極力抑製著內心的興奮:李易能借天地之“道”而悟法,貧道的弟子清虛亦能。
郭不守亦是看得連連點頭:武當派扶搖直上,作為後起之秀,在短短數百年間,其聲望底蘊直追道教四大門派,果然不是沒有理由,觀清虛行事,武當派至少在未來的數十年間,可保聲名不墮。
顧子傾素來清高,此刻一雙美目中異彩連連:李易封得漂亮,清虛刺得機巧,兩人如此絞盡腦計,以“道”製“道”,這場比試實在是大比試至今,最為精彩的一場。
恨不能自己就在場上啊!
………………
道教典籍記載:盤古大神開天辟地,化身天地之後,道祖鴻鈞於紫霄宮中講道,宣講天地至理,後世的諸子百家分拾道祖鴻鈞所講大道的隻言片語,又各成其道。
上古三大奇書之一,號稱百經之首的《易經》對道祖鴻鈞的講道略有記載,並以此來推算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意思是說:如果世間的“道”為五十的話,那麽其中的四十九是可以推算出來,並被掌控的,另外尚有遁去的“一”,是無法推算也無法掌控的,而最終造成“道”的改變,反而是那遁去的“一”。
簡單點來講就是:世間沒有絕對之事,天道在將所有的條條框框限定之後,又給芸芸眾生開了一道後門,讓芸芸眾生在慢慢的生命歲月長河中,有一條捷徑可走,讓芸芸眾生去祈求,去尋找,免得天地之間沒有了變化,失去了活力,顯得死氣沉沉。
當然,芸芸眾生們找不找得到那一條捷徑,就是另外一迴事了。
道祖鴻鈞門下首徒乃是道教聖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的太極圖便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論,陰陽魚首尾相連,從不斷絕,而在陰或者陽的最盛處,也分別有一相對的陽眼或者陰眼。
如今,李易以方製圓,想要用天地規律將清虛的太極完全限製住,想法本是好的,然而天道不全,方之極便是圓,世間的陰陽之力,如何能完全限製得住?
………………
不過李易有信心!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李易的“言出法隨”一出,頓時又是引起了一陣騷動。
閑雲道長與映月師太目瞪口呆,怎麽也抑製不住自己心中的驚訝,兩人乃是修真界的道高人,自能一眼看出,李易之道暗合天地至理,實在是最高明的應對之法,更有一舉數得之效。
既能教導徒弟,更能指點於清虛!
若李易施展紫霄神雷強破清虛的太極,並不是不可以,不過此舉就如同兩人打鐵一般,比拚耐力罷了,雖能助清虛度過此關,然效果也就僅此而已了。
如今李易施展方圓之道,能讓清虛在過關的同時,更能感悟到天地間萬物相生相克,相愛相殺的至理,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如此一來,清虛過關的可能是大大的增加了。
更為難得的是,倉促之間李易便能想到此法,可見李易對“道”的理解已經遠勝常人矣。
便是兩人,也以為李易隻有使用紫霄神雷一途可走呢?
“福生無量天尊!”閑雲道長雙手合十,唱一聲諾,對著身旁的映月師姐歎息一聲道,“此子不可爭鋒也!”
我們常說某人道法驚奇,實際上,“道法”並不是一個詞語,而是分為“道”與“法”,“道”是道理,即修真者對天地之理的感悟;“法”是法術,即修真者的修為高低。
對於修真者而言,“道”與“法”兩者皆是不可或缺,若沒有對“道”的感悟,“法”是很難增長的,即使增長了,也很不穩定容易走火入魔;而若是沒有“法”的加持,修真者對“道”的感悟不過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而已。
如今李易不僅修為高絕,對“道”的認識也是靈犀於心,難怪身為武當派掌門人的閑雲道長,也有此歎了。
若在平時,映月師太即便口裏不說,也會在心裏反駁:非也!在吾愛徒子傾的真武寶劍麵前,一切皆是虛幻。
可能是因為這一次難得的看走了眼,映月師太竟默然無語。
郭守道同樣的看得目瞪口呆,不過旋即就迴過神來,這會兒郭不守也管不得李易有沒有使用雲山派道法了,隻覺老懷欣慰不已。
郭道長收捊胡須,老懷欣慰:吾道不孤啊,雲山派後繼有人!
顧子傾亦是一楞:是啊,以方破圓,正是道理,我怎麽沒有第一時間想到呢?李易又是如何在就要使用紫霄神雷之際,悟得此舉呢?那一刹那間,李易的心裏是怎麽想的?
很多事情,其中蘊含的道理很是簡單,但是因為我們平素的習慣性思維,總是輕而易舉的忽略到了。
顧子傾向來心高氣傲,便是那全真派的天之驕子趙存真,顧子傾在接觸過幾迴以後,亦覺得其修為雖高,然對天地之理的悟解,並不見有高明之處。
可是如今眼前的這個李易,算是真正的兼而有之,方才李易所想,自己所料不及啊!
就在此時,閑雲道長對李易的評價隨風飄了過來,潛入顧子傾的耳中。
此子不可爭鋒麽?顧子傾默默注視著演武場上的李易,感受著背上真武寶劍上的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心道:此次道教大比試,願與你相會於決賽場上。
………………
李易的“言出法隨,天地有常”一出,天地間豁然變色,天地刹那間好像靜止下來了一般,時間都已經凝滯,風不轉,水不流。
在天地之間,如有無形的溝壑,縱橫交錯卻又條理分明,便是那些無形的溝壑,將著天地萬物,全都定格。
清虛的太極也被定格,頓時就和周圍天地失卻了聯係,先前那些從四麵八方湧向太極的陰陽二氣似沒有了目標,像無頭蒼蠅一般紛紛到處亂竄,然而仔細看來,冥冥之中總有一道氣牆,束縛著陰陽二氣向外逃逸,將陰陽二氣鎖得牢牢。
太極以“圓”為基,流通是其承載,靜止的太極還能算是“太極”麽?不運動何來變化,不變化的太極又如何衍生萬物?
太極的流轉在慢慢的放緩下來後,在清虛的頭頂之上,原來那朦朧虛幻的“太極”慢慢的顯了出來,陰陽漸漸相交,黑白漸漸分明。
粗一看,此太極堂而皇之,威勢更勝先前。
然而,觀戰的武當派諸人此刻卻一個個的將神情繃得緊緊,臉上沒有絲毫的喜悅之色,武當派諸人從小修習太極,自然明白:聖人有言,大道無形,若是化無形為有形,反而是落滿了下乘。
清虛先前尚是熱血上湧豪情滿懷,陡然之間遇此打擊,腦子頓時一個機靈,清明了些,心中暗道一聲不好,如此下去,如何了得?
清虛自出道以來,雖屢敗於顧子傾之手,不過那是同門間的切磋,點到為止,其餘時間,清虛無論是在門內比試還是行走江湖,都是無往而不利。
今日這等情況,清虛自使用太極以來,實在是從未有過之事,此時此刻,要如何應付才好?
清虛閉目沉思,凝神細想,腦子在飛速的運轉著。
就在清虛閉目沉思之際,天地之間的方塊之勢越來越來是強盛,而清虛頭頂的圓圈之勢卻越來越是虛弱,此消彼長之下,方塊充斥天地,太極搖搖欲墜。
清虛似支撐不住,額頭上現了細細密密的汗珠。
圍觀的武當派諸人望著演武場上的一舉一動,真個是揪心不已,一個個的在心中默默為清虛加油打氣著。
眼看方塊就要完全的限製住圓圈,清虛即將落敗之際,清虛突然雙目一睜,大喝一聲間,清虛手上已有動作。
清虛不再劃圓,反而將雙手相合,拇指、食指相抵,中指、無名子、小指相交,對著虛空疾點,口中唱諾道:
“陰極陽生,陽極陰生,陰陽消長,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隨著清虛法咒的念出,一道氣劍由清虛指尖發出,直指虛空中方圓的相交之處,說也奇怪,圓還是那圓,方卻似被氣劍劃開了一道小口,就如同一個蓄滿水的池子被打開了一道小口子一般,池水登時找到了宣泄之所,遂汩汩流出。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太極被這股水流一激,立馬精神起來,黑白相間的陰陽魚又緩緩流動,用不著片刻間隙,就會恢複先前的活力。
天地間的方塊之力被那道口子一泄,頓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被攪得風起雲湧。
“好……”圍觀眾人紛紛叫好,隻覺今日實在大開眼界。
便是閑雲道長,也是雙手相搓,極力抑製著內心的興奮:李易能借天地之“道”而悟法,貧道的弟子清虛亦能。
郭不守亦是看得連連點頭:武當派扶搖直上,作為後起之秀,在短短數百年間,其聲望底蘊直追道教四大門派,果然不是沒有理由,觀清虛行事,武當派至少在未來的數十年間,可保聲名不墮。
顧子傾素來清高,此刻一雙美目中異彩連連:李易封得漂亮,清虛刺得機巧,兩人如此絞盡腦計,以“道”製“道”,這場比試實在是大比試至今,最為精彩的一場。
恨不能自己就在場上啊!
………………
道教典籍記載:盤古大神開天辟地,化身天地之後,道祖鴻鈞於紫霄宮中講道,宣講天地至理,後世的諸子百家分拾道祖鴻鈞所講大道的隻言片語,又各成其道。
上古三大奇書之一,號稱百經之首的《易經》對道祖鴻鈞的講道略有記載,並以此來推算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意思是說:如果世間的“道”為五十的話,那麽其中的四十九是可以推算出來,並被掌控的,另外尚有遁去的“一”,是無法推算也無法掌控的,而最終造成“道”的改變,反而是那遁去的“一”。
簡單點來講就是:世間沒有絕對之事,天道在將所有的條條框框限定之後,又給芸芸眾生開了一道後門,讓芸芸眾生在慢慢的生命歲月長河中,有一條捷徑可走,讓芸芸眾生去祈求,去尋找,免得天地之間沒有了變化,失去了活力,顯得死氣沉沉。
當然,芸芸眾生們找不找得到那一條捷徑,就是另外一迴事了。
道祖鴻鈞門下首徒乃是道教聖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的太極圖便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論,陰陽魚首尾相連,從不斷絕,而在陰或者陽的最盛處,也分別有一相對的陽眼或者陰眼。
如今,李易以方製圓,想要用天地規律將清虛的太極完全限製住,想法本是好的,然而天道不全,方之極便是圓,世間的陰陽之力,如何能完全限製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