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度劫主角乃是雷兕與鐵翅大鵬,度劫的目的是兩人為了化形,所以天道在度劫後的補償自是替雷兕與鐵翅大鵬易筋洗髓,從此脫離妖身。[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李易自不需要化形,所以天道便助李易增強肉身,精煉修為。雖李易得到的五彩霞光不多,可是對李易的功效卻是要遠高於世間的那些靈丹妙藥。
李易張開眼睛向著雷兕與鐵翅大鵬瞧去,隻見兩人原先的禽獸身軀再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虯髯大漢,一位美豔少婦。
虯髯大漢渾身虯肌一塊一塊的凸起,看起來爆發力十足,一臉絡腮胡子兇悍無比,頭角崢嶸;美豔少婦卻是細腰圓臀,雙胸高聳,身上裹著一件剛褪去的羽衣。
李易啞然失笑,看這模樣,虯髯大漢當是雷兕,嬌媚少婦當是鐵翅大鵬,雷兕倒也罷了,鐵翅大鵬那般兇猛的存在,化形後居然如此的嬌媚。
虯髯大漢與美豔少婦來到李易跟前,齊齊向著李易行禮:“雷兕(鐵翅大鵬)見過主人,拜謝主人救命之恩。”
這兩人便是自己以後修真路上最忠實的部下,想起十餘年前太陰日的機緣,李易心中升起了濃濃的自豪,遂含笑著向兩人點點頭,又想起兩人稱唿自己主人稍顯別扭,道:“小道上有師尊,實不敢以此地主人自居,你等還是稱我為公子吧。”
雷兕與鐵翅大鵬自無不可。兩人又請李易賜名,雷兕與鐵翅大鵬皆已化形,自不能再使用禽獸時的名字。
李易飽讀詩書。區區起名之事自然難不倒李易,李易略一沉吟,對兩人道: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鐵翅大鵬你便叫扶搖;至於雷兕,你氣勢逼人,果敢勇烈。便取名雷猛。”
這名字既形象又貼切,雷兕(雷猛)與鐵翅大鵬(扶搖)在心中默念幾遍。俱是大喜。
………………
既已度劫成功,幾人收拾一番,複歸雲山而去。
雷猛與扶搖的寶貝在天劫中盡皆被毀,不過兩人也不在意。化形之後,雷猛頭上掉落的那一根角無堅不摧,扶搖褪下的一身羽毛鋒利勝劍,再花上相應的時間和精力後,兩人自然可以煉化出得心應手的好寶貝。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易結合雷猛與扶搖度劫時雷劫的發動,一直在潛心體悟著太霄神雷第五重天雷訣,相比於前段時間毫無頭緒的摸索,李易自是進展飛快。
如此時間又過了三月。
此日清晨。李易正在陰陽石上打坐,忽的心神一動福如靈至,李易心中一陣激動的喜悅。趕忙叫上蘇澤,道:“澤兒,師祖今日即將出關,我等速速前去迎接。”
李易與蘇澤來到雲夢洞前,洞門尚未打開,不一會兒。老蒼頭與著雷猛扶搖三人也是上來,幾人見過禮後。列在洞前等候。
此時旭陽初升,金色霞光萬道,氣象壯闊而豪邁,蒼蒼莽莽的雲山雲海,升騰變幻,連著天上的一片錦繡,直讓人分不清是在仙境,還是人間。
辰巳相交時分,陽光掃盡濃霧,現了雲山巍峨聳立的身影來,隻聽見雲夢洞中傳來一聲輕嘯,嘯聲和著洞外的鳥語花香,嗚嗚清風,並無絲毫違和之感,竟似在打著節拍一般。
隨著石門的隆隆聲響,郭不守那久違而熟悉的身影踏歌而出: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載洞中道德經。[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我來問道無餘話,雲在青天水在瓶。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郭不守的歌聲有一種奇怪的韻律,透過郭不守的歌聲,李易隻覺得自己的六識似一下子變得無比的靈敏,李易能感覺到陽光的燦爛,風水的流轉,能感覺到鳥獸的愉悅,花草樹木的生機勃勃……
一切都是那麽的美好。
李易的心底,一舒胸襟的願望油然而生,隨著郭不守的聲音才落,李易清朗的聲音已然響起:
“此生頗好道,遇師雲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此間有真意,笑看古今癡。”
歌聲餘韻嫋嫋,在群山間悠悠迴蕩,師徒兩看著不明所以的老蒼頭、雷猛、扶搖三人以及眼中盡是羨慕神色的蘇澤,對視一眼,盡皆大笑。
陽光漫灑下來,穿越間或而過的山風,幻化出一種七彩的迷離,給師徒兩皆披上一層霞光的衣裳,似恍惚,似朦朧,衣袂飄飄宛然神仙中人,再不沾惹俗世紅塵。
………………
李易帶著蘇澤向郭不守行了參拜大禮後,感受到郭不守一舉手一投足皆合天地韻律,與四周的山水天地盡融合於一體,再無一絲一毫的匠氣,顯然郭不守在這五年的閉關中,修為已經大漲,更上一個台階。
李易道:“弟子誠賀師傅得合大道,破碎虛空指日可待。”
聞得李易恭賀,郭不守麵上不見悲喜,淡淡道:“為師修為不過合道境真常階而已,離那破碎虛空還遠著呢?”
所謂“真常”,“真”指“真實”,“常”是指“不變”和“常在”,“真常”一詞,大意為“本性”。
《常清靜經》雲“真常應物,真常得性。”“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呂祖百字經》中雲“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修真者在修煉中,煉心煉體,達到“真實”“常在”,做到萬事萬物不羈於心的境界,便算是“真常”境界了。
“真常”境界之上是“真仙”。過得“真仙”,便能破碎虛空,行“飛升”之舉。做那大羅天界的“仙人”了。
郭不守離那傳說中的“升仙”隻有一步之遙,李易禁不住對“仙境”充滿好奇,喃喃自語道:“不知三十六重天宮究竟有什麽不一樣……”
“能有什麽不一樣,仙人們還不是一張嘴巴兩個眼睛?”郭不守耷了耷肩,不以為然,“你小子努力修煉,爭取早日上天不就得了。”
早日上天?這話……李易無語。
說到這裏。郭不守凝神向著李易看去,麵上終於有了幾分動容:“咦。你小子究竟有什麽奇遇,為師不在你身邊的這五年,修為居然上了幾個台階,很快就能衝破生死玄關了。”
三年前。李易的修為便達到反虛境丹元階,有了這三年的修為積累,此次助雷猛扶搖化形後,又得天道補償之功洗毛伐髓,李易已然徘徊在突破的邊緣。
李易將幾年前護送蘇媚前往東海青丘山時,路上發生的事情與郭不守一一說來。
“徒兒果然是有大機緣之人,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尋常人怕是隻要遇見一樁,也是了不得。我徒居然都能逢兇化吉。”郭不守越聽越是驚奇,饒是真常心境,亦禁不住的歎服連連。道:
“想當年為師已是修為進展飛速,卻也要到三十歲左右才衝破生死玄關,我徒能在不滿弱冠之年便要衝破生死玄關,實是修真界未有之奇事。”
郭不守閉關前以打擊李易為趣,沒想到出關後竟如此誇獎,李易難得的在師傅麵前謙虛一迴:“徒兒不是還沒衝破生死玄關麽?”
生死玄關哪裏是那麽容易衝破的?
人體有十二髒腑所屬的經脈。其中六陰(手三陰經,足三陰經)六陽(手三陽經。足三陽經),稱之為十二正經,具有運行氣血,連接髒腑內外,溝通上下等功能。
在十二正經之外,尚有奇經八脈,分別為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奇經八脈既不直屬於髒腑,又無表裏配合關係,其循行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奇經八脈循行錯綜於十二正經之間,具有涵蓄十二正經氣血與調節十二正經盛衰的作用。當十二正經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十二正經氣血虧虛時,奇經八脈又能氣血灌溉。《難經》將十二正經比作“溝渠”,將奇經八脈稱作“湖澤”,正是緣由於此。
奇經八脈中,任督二脈又是其綱,任脈與手足六陰正經脈相通,被稱為“陰脈之海”;督脈與手足六陽正經脈相通,被稱為“陽脈之海”。
任督二脈之間恪守陰陽,井水不犯河水,然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若任督二脈不通,修真者身體內的氣血不能循環轉化,便終有衰竭的時候。所以修真者要想求得長生,就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脈,溝通陰陽。
正所謂陰陽相隔,訣為永恆,要想溝通陰陽,自是兇險之至,稍有不慎,不能達到陰陽平衡,便是走火入魔,人死道消的境地,所以修真界又將任督二脈稱作生死玄關。
生死玄關,玄之又玄。需要勘破生死,無生無死才能安然度過。
郭不守不以為意,道:“徒兒此生,在生死邊緣已來來迴迴兜兜轉轉了這麽多次,還不能勘破生死麽?”
李易聞之,頓時默然。
且不說幼年流浪之時,日日徘徊在鬼門關附近,單說五年以前的那一次東海青丘山之行,就讓李易數次聞道了死神的氣息,或許是閻羅王天子於心不忍,才一次又一次的將李易的名字從生死薄上劃掉呢。
於旁人而言,生死可稱玄關;於李易而言,生死之事,實在隻是等閑。
………………
在迎接師傅郭不守出關後,為了衝破生死玄關,達到結出玄胎的境界,李易也在雲夢洞中開始了自己修真歲月的第一次閉關。
洞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
世事紛紛擾擾,日起日落間,幾多興衰成敗轉眼成空,凡夫俗子們自以為看透,卻不知天道早定下三千法則,區區一輩子的光陰流年。譬若朝生暮死,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蜉蝣罷了。
一年的時光,便在李易的一次打坐入定中悄然離去。若不是李易看著悄然間變長的頭發與胡須。聞著身上厚厚的灰塵氣息,李易還以為自己不過是一場大夢,方才醒悟過來而已。
一年的閉關,其間兇險之處自不足為外人道,好在李易心誌甚艱,逢兇化吉,終於一舉打通了任督二脈。衝破生死玄關,結出了修真界夢寐以求的玄胎。
修真者衝破生死玄關後。氣血得以交融轉化,陰陽得以平衡合一,進而轉化為先天真元,於丹田中結出另一個“真我”。可以源源不斷的補充修真者的精氣神,就像嬰兒在母親的子宮中孕育了一般,所以稱之為“玄胎”。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母親身體裏的孕育,是“生”的過程;第二部分是分娩後在世間的曆練,是“死”的過程。
“玄胎”的結成,標誌著修真者在世間的曆練“起死迴生”,修為境界從此由後天踏入先天,正式窺得了“長生”大道的門徑。
感受著自己丹田中蓬勃向上的生命源泉。李易的身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
這一刻,身處雲夢洞中的李易感受到了萬事萬物的存在,他聽到了洞外山的挺拔。雲的飄忽,樹的堅韌,花的芳香,他也能聽到周身氣場的變化,大地的流轉,甚至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記得清楚。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永恆,生與死。悲與喜,諸法空相,五蘊皆迷,七苦皆墮,在這一刻變得失去了意義……
………………
昔年道祖鴻鈞於紫霄宮中講道,曾雲:世間大道三千,條條皆通自然。便是說:世上的每一個人,每一種生靈,都是各有各的緣法。
李易在雲山上默默無聞的修煉,大千世界依然在以自己的造化,包容且俯視著一切。
畢竟,日子總在過著。
蘇媚與小白在青丘山上,音訊全無……
李易結義兄長孟沛被贈與老祖宗亞聖孟子的原版典籍後,迴到鄒城孟家潛心研讀,五年不出……
朱微顏被其父朱達理召迴嶽麓書院後,頂住其父壓力,將與嵩陽書院董文標的完婚日期推遲,然後帶著淡墨淺語兩位丫鬟,隱居嶽麓書院後山,捧著一本古舊的琴譜,日日彈琴為樂……
靜璿女尼決意在紅塵深處曆練著,不僅度化世人,亦度化自己,當然,在靜璿的心靈深處,還有著一位行走在魔與佛的邊緣之人,在等著她的度化……
曾慘敗於李易之手的嶽麓書院君不器以及白鹿洞書院張明本等人深以為恥,迴到各自書院埋頭苦讀,以期有朝一日能夠擊敗李易,一洗前辱……
倒是那全真教的趙存真在這五年間獨自闖蕩北疆莽原妖族的地盤,在屍山血海中殺出了赫赫名聲,許多人甚至將趙存真列為修真界年青一代的第一人,認為其修為比起道教天師派少天師張乘風,儒教孔府世家少家主孔全義,佛教少林寺方丈大弟子釋無色還要高明。
至於鄒半仙,天玄子,慧空,江晚餘等人,或遊戲風塵,或隱居不出……
………………
雲山派演武場。
一年青道士與一中年道士各占一方,相對而立,年青道士持一把黝黑的鐵劍,腳踏九宮飛星步,手中捏一個指訣,將大拇指指寅紋握拳藏起甲殼,口中念動咒語道:“煌煌蒼天,賜我以雷,神兵天威,天雷為用,急急如律令,疾!”
隨著年青道士的咒語,蒼天似生了感應,朗朗乾坤忽的變成一片紫色的海洋,浩瀚的深邃,紫光流動間,雷聲隆隆作響如千軍萬馬齊齊唿嘯狂奔而來……
年青道士一聲疾唿,手中鐵劍一甩,那天空中的千軍萬馬登時俯首聽命,化作一道晶瑩的紫色閃電,向著對麵的中年道士直撞過去。
中年道士見此狀況,眼中欣賞神色一閃而過,麵色顯得凝重無比,口中卻是大唿一聲“來得正好”。
唿罷,中年道士手中白色寶劍劍芒一閃,用著與年青道士相同的動作,亦是一個指訣,將大拇指指寅紋握拳藏起甲殼,口中念動咒語:“煌煌蒼天,賜我以雷,神兵天威,天雷為用,急急如律令,疾!”
天空中同樣的紫色海洋再現,最後化作同樣的紫色閃電唿嘯而來,隻是中年道士凝結出來的紫色閃電顏色更深,電光更濃。
兩道紫色閃電如若兩條蛟龍,淩空虛度,張牙舞爪著在空中猛烈的撞擊在一起……
年青道士悶哼一聲,身形猛晃,“蹬”“蹬”“蹬”……連連後退三步才站穩腳跟,氣喘籲籲著頭頂上霧氣騰騰。
而那中年道人,道袍鼓脹間牢牢的站住腳跟,身形微微顫動不已。
中年道人深深唿吸一口,渾身真氣流轉,向著年青道士點頭頜首,道:“徒兒能將鄒城孟家的正氣罡運用到太霄神雷之中,更添太霄神雷之磅礴大氣,逼得為師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應付,單憑此點,徒兒在江湖上年輕一輩中,亦可一覽眾山之小了。”
中年道人說話間,看著眼前朝氣蓬勃的年青道士,心中一股暖流揚然而生,語氣顯得欣慰無比:“為師有徒如你,百年之後去黃泉之下見得雲山派的各位祖師爺,倒也無須太過愧疚了……”(未完待續)
李易自不需要化形,所以天道便助李易增強肉身,精煉修為。雖李易得到的五彩霞光不多,可是對李易的功效卻是要遠高於世間的那些靈丹妙藥。
李易張開眼睛向著雷兕與鐵翅大鵬瞧去,隻見兩人原先的禽獸身軀再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虯髯大漢,一位美豔少婦。
虯髯大漢渾身虯肌一塊一塊的凸起,看起來爆發力十足,一臉絡腮胡子兇悍無比,頭角崢嶸;美豔少婦卻是細腰圓臀,雙胸高聳,身上裹著一件剛褪去的羽衣。
李易啞然失笑,看這模樣,虯髯大漢當是雷兕,嬌媚少婦當是鐵翅大鵬,雷兕倒也罷了,鐵翅大鵬那般兇猛的存在,化形後居然如此的嬌媚。
虯髯大漢與美豔少婦來到李易跟前,齊齊向著李易行禮:“雷兕(鐵翅大鵬)見過主人,拜謝主人救命之恩。”
這兩人便是自己以後修真路上最忠實的部下,想起十餘年前太陰日的機緣,李易心中升起了濃濃的自豪,遂含笑著向兩人點點頭,又想起兩人稱唿自己主人稍顯別扭,道:“小道上有師尊,實不敢以此地主人自居,你等還是稱我為公子吧。”
雷兕與鐵翅大鵬自無不可。兩人又請李易賜名,雷兕與鐵翅大鵬皆已化形,自不能再使用禽獸時的名字。
李易飽讀詩書。區區起名之事自然難不倒李易,李易略一沉吟,對兩人道: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鐵翅大鵬你便叫扶搖;至於雷兕,你氣勢逼人,果敢勇烈。便取名雷猛。”
這名字既形象又貼切,雷兕(雷猛)與鐵翅大鵬(扶搖)在心中默念幾遍。俱是大喜。
………………
既已度劫成功,幾人收拾一番,複歸雲山而去。
雷猛與扶搖的寶貝在天劫中盡皆被毀,不過兩人也不在意。化形之後,雷猛頭上掉落的那一根角無堅不摧,扶搖褪下的一身羽毛鋒利勝劍,再花上相應的時間和精力後,兩人自然可以煉化出得心應手的好寶貝。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易結合雷猛與扶搖度劫時雷劫的發動,一直在潛心體悟著太霄神雷第五重天雷訣,相比於前段時間毫無頭緒的摸索,李易自是進展飛快。
如此時間又過了三月。
此日清晨。李易正在陰陽石上打坐,忽的心神一動福如靈至,李易心中一陣激動的喜悅。趕忙叫上蘇澤,道:“澤兒,師祖今日即將出關,我等速速前去迎接。”
李易與蘇澤來到雲夢洞前,洞門尚未打開,不一會兒。老蒼頭與著雷猛扶搖三人也是上來,幾人見過禮後。列在洞前等候。
此時旭陽初升,金色霞光萬道,氣象壯闊而豪邁,蒼蒼莽莽的雲山雲海,升騰變幻,連著天上的一片錦繡,直讓人分不清是在仙境,還是人間。
辰巳相交時分,陽光掃盡濃霧,現了雲山巍峨聳立的身影來,隻聽見雲夢洞中傳來一聲輕嘯,嘯聲和著洞外的鳥語花香,嗚嗚清風,並無絲毫違和之感,竟似在打著節拍一般。
隨著石門的隆隆聲響,郭不守那久違而熟悉的身影踏歌而出: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載洞中道德經。[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我來問道無餘話,雲在青天水在瓶。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郭不守的歌聲有一種奇怪的韻律,透過郭不守的歌聲,李易隻覺得自己的六識似一下子變得無比的靈敏,李易能感覺到陽光的燦爛,風水的流轉,能感覺到鳥獸的愉悅,花草樹木的生機勃勃……
一切都是那麽的美好。
李易的心底,一舒胸襟的願望油然而生,隨著郭不守的聲音才落,李易清朗的聲音已然響起:
“此生頗好道,遇師雲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此間有真意,笑看古今癡。”
歌聲餘韻嫋嫋,在群山間悠悠迴蕩,師徒兩看著不明所以的老蒼頭、雷猛、扶搖三人以及眼中盡是羨慕神色的蘇澤,對視一眼,盡皆大笑。
陽光漫灑下來,穿越間或而過的山風,幻化出一種七彩的迷離,給師徒兩皆披上一層霞光的衣裳,似恍惚,似朦朧,衣袂飄飄宛然神仙中人,再不沾惹俗世紅塵。
………………
李易帶著蘇澤向郭不守行了參拜大禮後,感受到郭不守一舉手一投足皆合天地韻律,與四周的山水天地盡融合於一體,再無一絲一毫的匠氣,顯然郭不守在這五年的閉關中,修為已經大漲,更上一個台階。
李易道:“弟子誠賀師傅得合大道,破碎虛空指日可待。”
聞得李易恭賀,郭不守麵上不見悲喜,淡淡道:“為師修為不過合道境真常階而已,離那破碎虛空還遠著呢?”
所謂“真常”,“真”指“真實”,“常”是指“不變”和“常在”,“真常”一詞,大意為“本性”。
《常清靜經》雲“真常應物,真常得性。”“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呂祖百字經》中雲“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修真者在修煉中,煉心煉體,達到“真實”“常在”,做到萬事萬物不羈於心的境界,便算是“真常”境界了。
“真常”境界之上是“真仙”。過得“真仙”,便能破碎虛空,行“飛升”之舉。做那大羅天界的“仙人”了。
郭不守離那傳說中的“升仙”隻有一步之遙,李易禁不住對“仙境”充滿好奇,喃喃自語道:“不知三十六重天宮究竟有什麽不一樣……”
“能有什麽不一樣,仙人們還不是一張嘴巴兩個眼睛?”郭不守耷了耷肩,不以為然,“你小子努力修煉,爭取早日上天不就得了。”
早日上天?這話……李易無語。
說到這裏。郭不守凝神向著李易看去,麵上終於有了幾分動容:“咦。你小子究竟有什麽奇遇,為師不在你身邊的這五年,修為居然上了幾個台階,很快就能衝破生死玄關了。”
三年前。李易的修為便達到反虛境丹元階,有了這三年的修為積累,此次助雷猛扶搖化形後,又得天道補償之功洗毛伐髓,李易已然徘徊在突破的邊緣。
李易將幾年前護送蘇媚前往東海青丘山時,路上發生的事情與郭不守一一說來。
“徒兒果然是有大機緣之人,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尋常人怕是隻要遇見一樁,也是了不得。我徒居然都能逢兇化吉。”郭不守越聽越是驚奇,饒是真常心境,亦禁不住的歎服連連。道:
“想當年為師已是修為進展飛速,卻也要到三十歲左右才衝破生死玄關,我徒能在不滿弱冠之年便要衝破生死玄關,實是修真界未有之奇事。”
郭不守閉關前以打擊李易為趣,沒想到出關後竟如此誇獎,李易難得的在師傅麵前謙虛一迴:“徒兒不是還沒衝破生死玄關麽?”
生死玄關哪裏是那麽容易衝破的?
人體有十二髒腑所屬的經脈。其中六陰(手三陰經,足三陰經)六陽(手三陽經。足三陽經),稱之為十二正經,具有運行氣血,連接髒腑內外,溝通上下等功能。
在十二正經之外,尚有奇經八脈,分別為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奇經八脈既不直屬於髒腑,又無表裏配合關係,其循行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奇經八脈循行錯綜於十二正經之間,具有涵蓄十二正經氣血與調節十二正經盛衰的作用。當十二正經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十二正經氣血虧虛時,奇經八脈又能氣血灌溉。《難經》將十二正經比作“溝渠”,將奇經八脈稱作“湖澤”,正是緣由於此。
奇經八脈中,任督二脈又是其綱,任脈與手足六陰正經脈相通,被稱為“陰脈之海”;督脈與手足六陽正經脈相通,被稱為“陽脈之海”。
任督二脈之間恪守陰陽,井水不犯河水,然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若任督二脈不通,修真者身體內的氣血不能循環轉化,便終有衰竭的時候。所以修真者要想求得長生,就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脈,溝通陰陽。
正所謂陰陽相隔,訣為永恆,要想溝通陰陽,自是兇險之至,稍有不慎,不能達到陰陽平衡,便是走火入魔,人死道消的境地,所以修真界又將任督二脈稱作生死玄關。
生死玄關,玄之又玄。需要勘破生死,無生無死才能安然度過。
郭不守不以為意,道:“徒兒此生,在生死邊緣已來來迴迴兜兜轉轉了這麽多次,還不能勘破生死麽?”
李易聞之,頓時默然。
且不說幼年流浪之時,日日徘徊在鬼門關附近,單說五年以前的那一次東海青丘山之行,就讓李易數次聞道了死神的氣息,或許是閻羅王天子於心不忍,才一次又一次的將李易的名字從生死薄上劃掉呢。
於旁人而言,生死可稱玄關;於李易而言,生死之事,實在隻是等閑。
………………
在迎接師傅郭不守出關後,為了衝破生死玄關,達到結出玄胎的境界,李易也在雲夢洞中開始了自己修真歲月的第一次閉關。
洞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
世事紛紛擾擾,日起日落間,幾多興衰成敗轉眼成空,凡夫俗子們自以為看透,卻不知天道早定下三千法則,區區一輩子的光陰流年。譬若朝生暮死,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蜉蝣罷了。
一年的時光,便在李易的一次打坐入定中悄然離去。若不是李易看著悄然間變長的頭發與胡須。聞著身上厚厚的灰塵氣息,李易還以為自己不過是一場大夢,方才醒悟過來而已。
一年的閉關,其間兇險之處自不足為外人道,好在李易心誌甚艱,逢兇化吉,終於一舉打通了任督二脈。衝破生死玄關,結出了修真界夢寐以求的玄胎。
修真者衝破生死玄關後。氣血得以交融轉化,陰陽得以平衡合一,進而轉化為先天真元,於丹田中結出另一個“真我”。可以源源不斷的補充修真者的精氣神,就像嬰兒在母親的子宮中孕育了一般,所以稱之為“玄胎”。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母親身體裏的孕育,是“生”的過程;第二部分是分娩後在世間的曆練,是“死”的過程。
“玄胎”的結成,標誌著修真者在世間的曆練“起死迴生”,修為境界從此由後天踏入先天,正式窺得了“長生”大道的門徑。
感受著自己丹田中蓬勃向上的生命源泉。李易的身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
這一刻,身處雲夢洞中的李易感受到了萬事萬物的存在,他聽到了洞外山的挺拔。雲的飄忽,樹的堅韌,花的芳香,他也能聽到周身氣場的變化,大地的流轉,甚至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記得清楚。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永恆,生與死。悲與喜,諸法空相,五蘊皆迷,七苦皆墮,在這一刻變得失去了意義……
………………
昔年道祖鴻鈞於紫霄宮中講道,曾雲:世間大道三千,條條皆通自然。便是說:世上的每一個人,每一種生靈,都是各有各的緣法。
李易在雲山上默默無聞的修煉,大千世界依然在以自己的造化,包容且俯視著一切。
畢竟,日子總在過著。
蘇媚與小白在青丘山上,音訊全無……
李易結義兄長孟沛被贈與老祖宗亞聖孟子的原版典籍後,迴到鄒城孟家潛心研讀,五年不出……
朱微顏被其父朱達理召迴嶽麓書院後,頂住其父壓力,將與嵩陽書院董文標的完婚日期推遲,然後帶著淡墨淺語兩位丫鬟,隱居嶽麓書院後山,捧著一本古舊的琴譜,日日彈琴為樂……
靜璿女尼決意在紅塵深處曆練著,不僅度化世人,亦度化自己,當然,在靜璿的心靈深處,還有著一位行走在魔與佛的邊緣之人,在等著她的度化……
曾慘敗於李易之手的嶽麓書院君不器以及白鹿洞書院張明本等人深以為恥,迴到各自書院埋頭苦讀,以期有朝一日能夠擊敗李易,一洗前辱……
倒是那全真教的趙存真在這五年間獨自闖蕩北疆莽原妖族的地盤,在屍山血海中殺出了赫赫名聲,許多人甚至將趙存真列為修真界年青一代的第一人,認為其修為比起道教天師派少天師張乘風,儒教孔府世家少家主孔全義,佛教少林寺方丈大弟子釋無色還要高明。
至於鄒半仙,天玄子,慧空,江晚餘等人,或遊戲風塵,或隱居不出……
………………
雲山派演武場。
一年青道士與一中年道士各占一方,相對而立,年青道士持一把黝黑的鐵劍,腳踏九宮飛星步,手中捏一個指訣,將大拇指指寅紋握拳藏起甲殼,口中念動咒語道:“煌煌蒼天,賜我以雷,神兵天威,天雷為用,急急如律令,疾!”
隨著年青道士的咒語,蒼天似生了感應,朗朗乾坤忽的變成一片紫色的海洋,浩瀚的深邃,紫光流動間,雷聲隆隆作響如千軍萬馬齊齊唿嘯狂奔而來……
年青道士一聲疾唿,手中鐵劍一甩,那天空中的千軍萬馬登時俯首聽命,化作一道晶瑩的紫色閃電,向著對麵的中年道士直撞過去。
中年道士見此狀況,眼中欣賞神色一閃而過,麵色顯得凝重無比,口中卻是大唿一聲“來得正好”。
唿罷,中年道士手中白色寶劍劍芒一閃,用著與年青道士相同的動作,亦是一個指訣,將大拇指指寅紋握拳藏起甲殼,口中念動咒語:“煌煌蒼天,賜我以雷,神兵天威,天雷為用,急急如律令,疾!”
天空中同樣的紫色海洋再現,最後化作同樣的紫色閃電唿嘯而來,隻是中年道士凝結出來的紫色閃電顏色更深,電光更濃。
兩道紫色閃電如若兩條蛟龍,淩空虛度,張牙舞爪著在空中猛烈的撞擊在一起……
年青道士悶哼一聲,身形猛晃,“蹬”“蹬”“蹬”……連連後退三步才站穩腳跟,氣喘籲籲著頭頂上霧氣騰騰。
而那中年道人,道袍鼓脹間牢牢的站住腳跟,身形微微顫動不已。
中年道人深深唿吸一口,渾身真氣流轉,向著年青道士點頭頜首,道:“徒兒能將鄒城孟家的正氣罡運用到太霄神雷之中,更添太霄神雷之磅礴大氣,逼得為師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應付,單憑此點,徒兒在江湖上年輕一輩中,亦可一覽眾山之小了。”
中年道人說話間,看著眼前朝氣蓬勃的年青道士,心中一股暖流揚然而生,語氣顯得欣慰無比:“為師有徒如你,百年之後去黃泉之下見得雲山派的各位祖師爺,倒也無須太過愧疚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