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夫沒有接宋子文的話,而是微微一笑,自顧自的又說:“中央兵工總署所屬兵工企業資金困難,而地方所屬兵工企業卻資金雄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中央支出項目多,資金量大的原因外,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央的兵工企業生產的武器裝備,要免費供給包括各個地方部隊在內的部隊。”
“而這些地方部隊一邊堂而皇之地接收政斧的武器彈藥裝備配給,一邊又用省下的錢,私下購買武器,或者在國內出售武器彈藥,這也讓這些地方勢力的兵工企業可以獲得巨大盈利。而這些人購買武器,卻都毫無例外地選擇避開中央企業。比如,張學良就剛剛從德國購買了5000支駁殼槍,而這種手槍,金陵兵工廠完全能仿造,現在就在生產。”
陳果夫的話有些欲加之罪的意思,沒有那個地方勢力揮傻到把錢送到國民政斧兵工總署,那樣勢必會經過蔣介石的批準這一關,若是張學良或者是宋哲武還好些,換了別人,軍政部不僅會追問購買武器的用途,多半還會以各部隊武器裝備要由軍政部統一調配為由拒絕出售,甚至買武器的錢還很可能會直接被沒收。這樣的結果恐怕還是好的,搞不好就會被軍政部究根問底地查問其錢款的來源。而這些地方勢力的錢款,除了張學良和宋哲武可以說清楚,其他人是絕對說不明白,或者局勢根本不敢說明白。
雖然如此,可是何應欽對於張學良一向不是很感冒,甚至還很有些反感,這時接過陳果夫的話說道:“陳部長說的對,東北財稅很充足,他不僅一分不向財政部繳納,他張學良還是獅子大開口,向中央每年討要2000萬的軍費!如果每年省下這2000萬,中央馬上就可以建起一支規模不小的空軍來。”
國民政斧不僅不在東北收取一分錢的稅收,還要每年給張學良2000萬的軍費,這是張學良當年在東北易幟時,蔣介石親自同意的。何應欽如此說,明顯沒有考慮到蔣介石的感受。
而這個條件又是張群去東北和張學良談成的,現在何應欽重提這2000萬,又免不得讓張群下不來台。還有,張群和楊永泰同為政學係領袖,這也免不得把楊永泰也得罪了。甚至就是宋子文也和張群關係莫逆,也會責怪何應欽的。
何應欽這樣一竿子打了這麽多人,林蔚心知這是何應欽這個貴州佬的倔脾氣又犯了,不禁暗暗在心裏替何應欽著急。
見蔣介石神色複雜,林蔚很怕何應欽再說出什麽讓蔣介石下不來台的話,忙笑著說:“當年張漢卿易幟,東北軍內部反對者很多,中央當時給張漢卿如此優厚的條件,也是為了讓張漢卿能更方便說服那些反對易幟的人。如張漢卿不易幟,中央要想統一全國,隻有依靠武力征討東北一途了。”
“先不說東北有曰本人作梗,武力征討的難度會有多大,僅軍費就不是幾個2000萬能下得來的。這件事現在看來,還是非常值得的。”
說到這,林蔚話鋒一轉又道:“不過何部長說的也是實情,現在每年中央給東北軍的軍費,也確實是中央財政的一個很大負擔,能否和張漢卿商議一下,從這2000萬中,拿出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來交給兵工總署?由兵工總署以武器彈藥折價來支付,這樣也可緩解兵工總署經費緊張的問題。”
經林蔚如此一說,屋子裏的氣氛頓時緩和下來。
楊永泰搖搖頭說:“東北兵工廠的規模很大,而且生產的武器種類又十分齊全,中央所屬兵工廠能生產的武器彈藥,東北絕大多數都能生產,蔚文的建議有些行不通。”
楊永泰知道林蔚是個很隨和的人,不會計較這些,接著又說:“依我看,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待國內局勢大體穩定後,由政斧拿出一筆款項補償給個地方,然後把各地的軍工企業統一收歸國有。如果中央一時拿不出那麽多的數目,也可以分批給付。”
陳果夫點點頭說:“暢卿的這個建議很好,如果再加上禁止各地方從國外私自購買武器就更好了,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杜絕地方勢力私自擴充軍隊規模。”
陳果夫又把話題向他自己的原意上轉。
“其實,這些地方勢力不僅私自從國外購買武器彈藥,從國內各地方勢力控製的兵工廠買出去的武器彈藥數量更多,韓複榘、和四川的地方勢力就從張學良那裏買了不少武器彈藥。而太原的宋哲武不僅送大量的武器彈藥給楊虎城,還把閻錫山時期的三萬支庫存步槍賣給了楊虎城。”
蔣介石手中的鉛筆猛然在桌上一頓,臉色陰沉下來。
“文戈送給楊虎城一個師的裝備,這件事我是知道地,這是交給孫蔚如那個師的,畢竟要讓人家去北蒙打仗,送些武器彈藥裝備,也是應該的。不過,楊虎城又從太原買了三萬支步槍,這件事是真的?他楊虎城哪來的那麽多錢?”
這時,眾人才明白,陳果夫鋪墊了那麽多,其實目的是為了說宋哲武和楊虎城的事,這才是他的真實目的。何應欽不禁對陳果夫繞圈子套自己感到有些惱火。
陳果夫不緊不慢地說:“據西安省黨部報告,楊虎城是從陝西財政上拿出的錢。不過,楊虎城隻給了宋哲武三分之一的款項,餘款楊虎城答應從明年起,從宋哲武幫助在陝西建設的示範農場的收入裏撥付。”
“啪”的一聲,蔣介石把手中的鉛筆狠狠拍在桌上。
顯然,陳果夫已經把蔣介石的怒火點燃了,可陳果夫仍不罷手。
“楊虎城在民政上還是很有一手的,也很為陝西百姓做了一些事情。”
雖然點燃了蔣介石的怒火,可是陳果夫顯然沒有罷手的意思,繼續說道:“楊虎城任陝西省政斧主席一年多以來,還是為陝西做了很多事情的,也讓他在陝西是深得民心。如建設中小學幾十所,建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等。他還在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校刊上題寫了《立國之基》作為校訓。”
“還有,楊虎城還用省政斧的地皮結餘送大批陝西籍青年學生出國留學,並減免控製商稅、棉花捐、卷煙特稅等。此外,還在各處興修水利,賑濟災民。”
“這次又要建以宋哲武名字命名的新式農場。現在陝西百姓都說,一馮不如一楊,西北軍不如十七路軍,還是陝人治陝好。”
雖然陳果夫沒有明說楊虎城的壞話,可是他說的這些內容,可是句句都說在了蔣介石的痛處,尤其是拿馮玉祥和楊虎城相比,就更讓蔣介石對楊虎城心生警惕。
因為事涉宋哲武,何應欽很不想再議論這件事,而且現在的話題已經嚴重偏離了今天的主題。可是蔣介石不再談論北蒙問題,顯然也是有意避開。況且現在國聯顯然指望不上了,要對付蘇軍入侵,除了在武器彈藥裝備上,或者兵力上對宋哲武多加支持外,也確實沒有什麽好辦法。
至於張群、楊永泰、宋子文、林蔚等人,都知道,雖然陳果夫扯上了宋哲武,可是這明顯是陳果夫在給楊虎城下絆子。對於楊虎城,他們也都沒有什麽好感,楊虎城平時私下隻和同為陝西人的監察院長於右任來往,跟他們都沒有什麽關係。
隻是礙於德高望重的於右任的麵子,這些人也不好推波助瀾,對楊虎城落井下石,互相看了看都沒有出聲。
蔣介石臉上的表情陰沉不定,眾人也都報以沉默。
過了好一會,蔣介石才慢慢端起水杯,輕輕抿了一口後,把杯子放好,又忽然轉換了話題,問王正廷道:“儒堂,曰本方麵有什麽動靜麽?”
蔣介石不再提楊虎城的事情,轉而開始詢問曰本方麵的情況,這說明蔣介石已經在心裏有了決斷。而一旦蔣介石有了自己的決斷,那就不是隨便什麽人可以改變的了。
更何況,在這些人中,一心想要置楊虎城於死地的人隻有一個陳果夫,至於蔣介石的決斷如何,跟其他人毫無關係。他們也都知道蔣介石問王正廷關於曰本人的情況,是蔣介石在擔心曰本政斧對東北的態度。最近關東軍在東北可是鬧騰的挺歡。所以,眾人都把目光轉向王正廷。
而作為事主的陳果夫,好似什麽事情也沒有一樣,若無其事地和眾人一起看向王正廷。
蔣介石今天召見王正廷,主要是詢問關於國聯對蘇軍入侵北蒙的態度,不過駐曰公使館收集到的曰本國內近期動向的情報讓王正廷很不安。他已整理了一份報告,現在就在他隨身攜帶的公文包內,本來是準備召見結束後呈給蔣介石的。
王正廷打開公文包取出那份文件,開始向蔣介石匯報關於外交部和曰本政斧交涉的情況。
“按照委員長的指示,剛剛抵達東京的駐曰公使蔣作賓,前天約見了曰本外相幣原喜重郎,對關東軍在東北頻繁進行軍事演習一事表示了關切,希望曰本政斧為了維護中曰兩國的友善關係,約束關東軍的不當行為……”
(未完待續)
“而這些地方部隊一邊堂而皇之地接收政斧的武器彈藥裝備配給,一邊又用省下的錢,私下購買武器,或者在國內出售武器彈藥,這也讓這些地方勢力的兵工企業可以獲得巨大盈利。而這些人購買武器,卻都毫無例外地選擇避開中央企業。比如,張學良就剛剛從德國購買了5000支駁殼槍,而這種手槍,金陵兵工廠完全能仿造,現在就在生產。”
陳果夫的話有些欲加之罪的意思,沒有那個地方勢力揮傻到把錢送到國民政斧兵工總署,那樣勢必會經過蔣介石的批準這一關,若是張學良或者是宋哲武還好些,換了別人,軍政部不僅會追問購買武器的用途,多半還會以各部隊武器裝備要由軍政部統一調配為由拒絕出售,甚至買武器的錢還很可能會直接被沒收。這樣的結果恐怕還是好的,搞不好就會被軍政部究根問底地查問其錢款的來源。而這些地方勢力的錢款,除了張學良和宋哲武可以說清楚,其他人是絕對說不明白,或者局勢根本不敢說明白。
雖然如此,可是何應欽對於張學良一向不是很感冒,甚至還很有些反感,這時接過陳果夫的話說道:“陳部長說的對,東北財稅很充足,他不僅一分不向財政部繳納,他張學良還是獅子大開口,向中央每年討要2000萬的軍費!如果每年省下這2000萬,中央馬上就可以建起一支規模不小的空軍來。”
國民政斧不僅不在東北收取一分錢的稅收,還要每年給張學良2000萬的軍費,這是張學良當年在東北易幟時,蔣介石親自同意的。何應欽如此說,明顯沒有考慮到蔣介石的感受。
而這個條件又是張群去東北和張學良談成的,現在何應欽重提這2000萬,又免不得讓張群下不來台。還有,張群和楊永泰同為政學係領袖,這也免不得把楊永泰也得罪了。甚至就是宋子文也和張群關係莫逆,也會責怪何應欽的。
何應欽這樣一竿子打了這麽多人,林蔚心知這是何應欽這個貴州佬的倔脾氣又犯了,不禁暗暗在心裏替何應欽著急。
見蔣介石神色複雜,林蔚很怕何應欽再說出什麽讓蔣介石下不來台的話,忙笑著說:“當年張漢卿易幟,東北軍內部反對者很多,中央當時給張漢卿如此優厚的條件,也是為了讓張漢卿能更方便說服那些反對易幟的人。如張漢卿不易幟,中央要想統一全國,隻有依靠武力征討東北一途了。”
“先不說東北有曰本人作梗,武力征討的難度會有多大,僅軍費就不是幾個2000萬能下得來的。這件事現在看來,還是非常值得的。”
說到這,林蔚話鋒一轉又道:“不過何部長說的也是實情,現在每年中央給東北軍的軍費,也確實是中央財政的一個很大負擔,能否和張漢卿商議一下,從這2000萬中,拿出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來交給兵工總署?由兵工總署以武器彈藥折價來支付,這樣也可緩解兵工總署經費緊張的問題。”
經林蔚如此一說,屋子裏的氣氛頓時緩和下來。
楊永泰搖搖頭說:“東北兵工廠的規模很大,而且生產的武器種類又十分齊全,中央所屬兵工廠能生產的武器彈藥,東北絕大多數都能生產,蔚文的建議有些行不通。”
楊永泰知道林蔚是個很隨和的人,不會計較這些,接著又說:“依我看,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待國內局勢大體穩定後,由政斧拿出一筆款項補償給個地方,然後把各地的軍工企業統一收歸國有。如果中央一時拿不出那麽多的數目,也可以分批給付。”
陳果夫點點頭說:“暢卿的這個建議很好,如果再加上禁止各地方從國外私自購買武器就更好了,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杜絕地方勢力私自擴充軍隊規模。”
陳果夫又把話題向他自己的原意上轉。
“其實,這些地方勢力不僅私自從國外購買武器彈藥,從國內各地方勢力控製的兵工廠買出去的武器彈藥數量更多,韓複榘、和四川的地方勢力就從張學良那裏買了不少武器彈藥。而太原的宋哲武不僅送大量的武器彈藥給楊虎城,還把閻錫山時期的三萬支庫存步槍賣給了楊虎城。”
蔣介石手中的鉛筆猛然在桌上一頓,臉色陰沉下來。
“文戈送給楊虎城一個師的裝備,這件事我是知道地,這是交給孫蔚如那個師的,畢竟要讓人家去北蒙打仗,送些武器彈藥裝備,也是應該的。不過,楊虎城又從太原買了三萬支步槍,這件事是真的?他楊虎城哪來的那麽多錢?”
這時,眾人才明白,陳果夫鋪墊了那麽多,其實目的是為了說宋哲武和楊虎城的事,這才是他的真實目的。何應欽不禁對陳果夫繞圈子套自己感到有些惱火。
陳果夫不緊不慢地說:“據西安省黨部報告,楊虎城是從陝西財政上拿出的錢。不過,楊虎城隻給了宋哲武三分之一的款項,餘款楊虎城答應從明年起,從宋哲武幫助在陝西建設的示範農場的收入裏撥付。”
“啪”的一聲,蔣介石把手中的鉛筆狠狠拍在桌上。
顯然,陳果夫已經把蔣介石的怒火點燃了,可陳果夫仍不罷手。
“楊虎城在民政上還是很有一手的,也很為陝西百姓做了一些事情。”
雖然點燃了蔣介石的怒火,可是陳果夫顯然沒有罷手的意思,繼續說道:“楊虎城任陝西省政斧主席一年多以來,還是為陝西做了很多事情的,也讓他在陝西是深得民心。如建設中小學幾十所,建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等。他還在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校刊上題寫了《立國之基》作為校訓。”
“還有,楊虎城還用省政斧的地皮結餘送大批陝西籍青年學生出國留學,並減免控製商稅、棉花捐、卷煙特稅等。此外,還在各處興修水利,賑濟災民。”
“這次又要建以宋哲武名字命名的新式農場。現在陝西百姓都說,一馮不如一楊,西北軍不如十七路軍,還是陝人治陝好。”
雖然陳果夫沒有明說楊虎城的壞話,可是他說的這些內容,可是句句都說在了蔣介石的痛處,尤其是拿馮玉祥和楊虎城相比,就更讓蔣介石對楊虎城心生警惕。
因為事涉宋哲武,何應欽很不想再議論這件事,而且現在的話題已經嚴重偏離了今天的主題。可是蔣介石不再談論北蒙問題,顯然也是有意避開。況且現在國聯顯然指望不上了,要對付蘇軍入侵,除了在武器彈藥裝備上,或者兵力上對宋哲武多加支持外,也確實沒有什麽好辦法。
至於張群、楊永泰、宋子文、林蔚等人,都知道,雖然陳果夫扯上了宋哲武,可是這明顯是陳果夫在給楊虎城下絆子。對於楊虎城,他們也都沒有什麽好感,楊虎城平時私下隻和同為陝西人的監察院長於右任來往,跟他們都沒有什麽關係。
隻是礙於德高望重的於右任的麵子,這些人也不好推波助瀾,對楊虎城落井下石,互相看了看都沒有出聲。
蔣介石臉上的表情陰沉不定,眾人也都報以沉默。
過了好一會,蔣介石才慢慢端起水杯,輕輕抿了一口後,把杯子放好,又忽然轉換了話題,問王正廷道:“儒堂,曰本方麵有什麽動靜麽?”
蔣介石不再提楊虎城的事情,轉而開始詢問曰本方麵的情況,這說明蔣介石已經在心裏有了決斷。而一旦蔣介石有了自己的決斷,那就不是隨便什麽人可以改變的了。
更何況,在這些人中,一心想要置楊虎城於死地的人隻有一個陳果夫,至於蔣介石的決斷如何,跟其他人毫無關係。他們也都知道蔣介石問王正廷關於曰本人的情況,是蔣介石在擔心曰本政斧對東北的態度。最近關東軍在東北可是鬧騰的挺歡。所以,眾人都把目光轉向王正廷。
而作為事主的陳果夫,好似什麽事情也沒有一樣,若無其事地和眾人一起看向王正廷。
蔣介石今天召見王正廷,主要是詢問關於國聯對蘇軍入侵北蒙的態度,不過駐曰公使館收集到的曰本國內近期動向的情報讓王正廷很不安。他已整理了一份報告,現在就在他隨身攜帶的公文包內,本來是準備召見結束後呈給蔣介石的。
王正廷打開公文包取出那份文件,開始向蔣介石匯報關於外交部和曰本政斧交涉的情況。
“按照委員長的指示,剛剛抵達東京的駐曰公使蔣作賓,前天約見了曰本外相幣原喜重郎,對關東軍在東北頻繁進行軍事演習一事表示了關切,希望曰本政斧為了維護中曰兩國的友善關係,約束關東軍的不當行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