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布局還是發生了(二)


    不過,石友三這時也沒有什麽好辦法,他暫時還離不開張學良。他知道,蔣介石對他反複脫離中央已經厭煩,甚至也看透了他永遠不會真心歸順南京中央政府,早想將他置之死地而後快。如果他沒有一個蔣介石也要顧忌的靠山在,那他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可這樣的靠山可不好找啊


    他的好大哥韓複榘自然不會害他,可韓複榘也在蔣介石的手下,在山東的腳跟也還沒有站穩,羽翼也還沒有豐滿,還需要看蔣介石的臉色行事,幫不上他大忙。況且他的這個大哥在蔣介石那裏分量還不夠,要保住他和他的部隊,是有其心,無其力。


    再有就是在太原的宋哲武了。隻是宋哲武雖然可以保住他的命,卻要奪去他的部隊,這是絕對不可以的,這可是他的命根子啊。而且,除了馮玉祥和韓複榘,他石友三是不會甘心俯首聽命與任何人的,不要說是宋哲武,就是韓複榘也不行。


    就在石友三思慮著要如何脫離張學良,尋找一個足以保護他安全的強大靠山時,5月,汪精衛、陳濟棠、李宗仁在廣州另行組織國民政府,特派李漢魂到順德,委任石友三為中央委員委員和第五集團軍總司令,要他趁蔣介石在江西剛剛打敗仗的有利時機,沿津浦路南下浦口,陳濟棠和李宗仁則先進擊武漢,再沿江而下,和他會攻南京。


    李漢魂的到來讓石友三大喜過望,他雖然不會傻到僅憑汪精衛和李宗仁、陳濟棠的名頭,就敢再次冒著極大的風險擼蔣介石的虎須,可是石友三卻對這個時機很感興趣。


    石友三對占不占南京可沒什麽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如何把張學良趕出關去,獨自占領河北這塊寶地,將晉、冀、魯連成一片,和晉綏軍、宋哲元、孫殿英,再加上他大哥韓複榘,甚至還可能包括宋哲武,互相依托,沉靡一氣,讓蔣介石拿他沒有辦法,甚至也是拿在華北的這些地方勢力沒有辦法,他石友三就可以在河北安心做他的河北王了,等到羽翼豐滿,再揮師南下不遲。


    而現在就是一個絕好的時機,石友三自然不會相信就憑汪精衛和李宗仁、陳濟棠幾人,即使再加上他石友三,就可以把蔣介石從南京趕走。要知道,就是剛剛結束的中原大戰,閻錫山、馮玉祥,再加上汪精衛和他李宗仁等一大批人,都不是蔣介石的對手。


    不過他倒是認為,蔣介石剛剛做好第三次圍剿紅軍的準備,現在要他停止圍剿紅軍,轉而對付他石友三,那是絕無可能的。而且有汪精衛李宗仁、陳濟棠這些人在廣州一鬧,蔣介石就是恨他石友三入骨,也沒心思在這個時候來理他。


    石友三很清楚,蔣介石之所以把北方交給張學良,完全是無奈之舉,他就是想要集中精力和軍力,去放手對付共產黨。現在就是他石友三在北方鬧翻了天,蔣介石也隻會幹瞪眼,拿他沒有辦法。等到蔣介石可以騰出手來的時候,他石友三已經在河北站住了腳,到那時,蔣介石大概也隻好捏著鼻子默認這個事實了。


    這個時候,也正是他石友三可以在北方放手施為的好機會。


    雖然張學良在關內擁兵十萬,可他石友三並不在乎,別人可以怕他張學良,他石友三可不怕。別看他石友三隻有六萬四千多人,他這些部隊可都是當年西北軍的絕對主力,不要說是戰鬥力從來就沒有強過的東北軍,就是十萬中央軍精銳,他石友三也敢和他們放對。


    十萬所謂的東北軍精銳,石友三是絕對沒有放在眼裏的,他依附張學良,僅僅是想找一個保護傘,好讓蔣介石不能編遣他的部隊,借機削弱和吞並了。隻要他大哥韓複榘、宋哲武,還有晉綏軍和宋哲元的那幾萬西北軍殘部不給他添麻煩,幫助他牽製一下河南的中央軍,短時間內把東北軍趕出關去,他是有絕對把握的。


    對於在北方的這幾股勢力,石友三很有把握他們都不會找自己的麻煩。因為,如果他石友三把張學良趕出關去,少了一個礙手礙腳的“婆婆”,那是對大家都有利的事。


    他大哥韓複榘就不必說了,宋哲武和徐永昌對於少一個在北平指手畫腳的張學良,那是絕無不高興的道理。而宋哲元、孫殿英等人和他有同門之誼,隻要許給他們足夠的好處,拉他們一起幹也很有可能。


    果然,派去晉綏軍聯絡的藏伯風帶迴了一個好消息,徐永昌和楊愛源雖然表示絕不插手石友三和張學良的事情,可是在晉綏軍中很有影響力的孫楚已經串聯了許多晉綏軍將領,答應在石友三起兵後助戰,條件是趕走張學良後,河北要有晉綏軍一份。另外,孫殿英也同意出兵響應。


    不過,讓石友三有些意外的是,宋哲武和宋哲元卻都明確表示反對。


    宋哲元表示,“西北軍就剩下二十九軍這點骨血了,他是不會讓二十九軍和石友三一起胡鬧的,否則對不起馮老總”。宋哲元這句話,差點沒把石友三的鼻子氣歪了,就好像隻有宋哲元的那些殘兵敗將是出身西北軍,他石友三的部隊不是出身西北軍似的。


    不過,生氣歸生氣,他還不能和宋哲元翻臉,雖然宋哲元不跟他幹,可也暗示不會和他為難。


    少了一個二十九軍,石友三倒並不在意,隻要他不和自己對著幹就行。


    不過宋哲武的態度就讓石友三很驚訝了。


    宋哲武不僅當麵狠狠地斥責了藏伯風,還讓藏伯風轉告他石友三,不要和日本人勾搭,更不要聽信日本人的鼓動,否則絕沒有好下場。


    宋哲武這番話,可是著實嚇了石友三一跳,和日本人的事情,宋哲武怎麽會知道?


    原來,石友三從沈陽迴到順德後,深感蔣介石不會輕易放過他,甚至張學良這個保護傘也未必牢靠,什麽也比不得自己手上有支精銳大軍更可靠,於是命令畢廣恆帶著現款去天津,暗中找在天津的外國洋行購買軍火。


    畢廣恆在天津和日本洋行談得很好,沒有費什麽周折,對方很爽快地就同意賣給他軍火,雙方約定第二天商談具體數量、種類和價格。


    可讓畢廣恆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和他見麵的並不是那個日本洋行經理,而是一個自稱是土肥原賢二的關東軍代表,這讓畢廣恆很奇怪。


    土肥原賢二看似很了解石友三的處境,所以並沒有和畢廣恆轉彎抹角地兜圈子,而是開門見山地告訴畢廣恆,日本關東軍願意支持石友三掌握河北,也可以免費為其提供軍火,條件就是石友三必須在八月以前,在河北攻擊張學良的東北軍。


    另外,土肥原還告訴畢廣恆,要他轉告石友三,“在大連的閻錫山很快就要返迴山西了,石友三不要放棄這麽好的機會。”


    畢廣恆不知道,這個自稱土肥原賢二的人,就是這是剛剛上任的關東軍駐天津特務機關長,不過有人免費為他們提供軍火,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不過,這件事他畢廣恆可做不了主,於是急忙趕迴順德向石友三匯報。


    關東軍願意提供軍火幫助他和張學良開戰,明顯就是日本人要在東北有所圖謀,不過這可不關他石友三什麽事,有了日本人提供的武器彈藥,他就可以擴充部隊,增加實力,也正好實現他奪取河北的目的。


    而且,既然還被南京政府通緝的閻錫山敢迴到山西,那說明閻錫山也得到了日本人的支持,閻錫山這是有恃無恐了,隻要閻錫山一迴去,那他也就有了晉綏軍的支持。


    想到這些,石友三立刻要畢廣恆連夜趕迴天津,答應土肥原賢二的所有要求,盡快商談提供武器的時間、數量。


    因為天津是在東北軍的控製之下,想要從天津大規模偷運軍火,不被張學良知道不太可能,為了保密,雙方商定,土肥原先送給石友三步槍5000支和若幹彈藥,由石友三分批偷偷運迴順德,待石友三占領天津後,再大量武裝石友三的部隊。


    可是這件事宋哲武怎麽會知道呢?知道這件事的除了自己和畢廣恆,再就是自己的幾個心腹親信,能是誰走漏了消息呢?


    思來想去,除了畢廣恆,那幾個心腹可都是他一手帶起來的,是在一起二十來年的老兄弟,這些人是絕不會把自己勾結日本人的消息散布出去的,唯一可疑的人隻有畢廣恆,石友三立刻招來畢廣恆詢問。


    畢廣恆也是長春人,是石友三在糧店當學徒時的少主,正是畢廣恆看石友三激靈有為,才資助石友三到長春東關龍王廟小學讀書,成為商震的學生的。也正因為石友三讀過書,所以石友三也才受馮玉祥看重,很快便被馮玉祥提拔重用。


    在石友三在西北軍中嶄露頭角後,也很想有一番作為的畢廣恆,就變賣資產,前來追隨石友三,一直在石友三這裏做總參議。


    可以說,畢廣恆對石友三有大恩。隻是石友三天生狐疑,隻要他認為有人妨礙或危害他的利益,那就不會再管他是什麽人,他都會毫不留情地痛下殺手,絕不會留情。


    畢廣恆這些年來,以深知石友三的為人,見石友三臉色陰沉,急忙打起精神小心應對,深怕那句話觸怒了這個心狠手辣的煞神。


    雖然石友三不好明說,但畢廣恆還是從石友三的話中聽明白了,石友三這是在懷疑他把石友三和日本人有來往的事情給泄露了,不由在心裏暗暗歎息一聲,很後悔自己跟錯了人。


    他的好友藏伯風可是告訴他,藏伯風在太原見到了賈景德和趙丕廉,這兩人現在都極得宋哲武信任。


    據藏伯風說,賈景德現在就是宋哲武治下的文官之首,就連薛篤弼都得了一個綏遠政務廳長的位子。


    藏伯風這次和他們見麵,賈景德到沒有多說什麽,可心直口快的趙丕廉直接就邀請藏伯風留在太原,甚至還要藏伯風轉告他畢廣恆,說石友三一旦反張,必敗無疑,他受宋哲武之命,邀請畢廣恆和藏伯風兩人來太原做事。


    這件事,藏伯風自然不敢告訴石友三,否則以石友三那狐疑的性格,恐怕找個機會就會殺了他們兩人。


    畢廣恆不管心裏怎麽想,可是麵上卻不敢表露出絲毫的不滿,小心地替自己開脫。


    “總指揮,我們和日本人的事,宋哲武是絕不會知道的。如果宋哲武知道真相,恐怕他早就告訴張學良了,日本人給我們的那五千支步槍,也不會到我們手裏,在天津就會被張學良扣了。我猜,這個宋哲武就是天津人,他在那裏一定還有很多關係和眼線,也許是我去日本洋行被他們知道了,或者是日本洋行那裏不小心把消息泄露了?他才懷疑我們和日本人有來往?”


    石友三仔細想想也是,畢廣恆隻是中原大戰前,在太原和宋哲武見過麵,他怎麽會和宋哲武有關係呢?還是自己有些多疑了。


    石友三不禁有些後悔懷疑畢廣恆,隻好轉換話題,又隨便問了幾句日本人的情況完事。


    石友三雖然不再提這件事,可是畢廣恆卻因為這件事對石友三心灰意冷,越想越不是滋味,隻好找好友藏伯風,兩人借酒消愁。


    在藏伯風的追問下,畢廣恆才悄悄地把石友三懷疑他泄密的事情說了。


    藏伯風早認為石友三這樣反複無常,不是個成大事的人,這次又和日本人勾搭在一起,早晚兇多吉少。兩人是多年好友,說話自然沒有什麽避諱,也不用互相試探,兩個人很快就達成共識,跟著石友三沒有什麽發展不說,恐怕還會惹禍上身,還是趁早改換門庭吧,而宋哲武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


    雖然石友三還在積極準備反張,可是他還是很擔心宋哲武,如果宋哲武要對付他那他可承受不了。


    不過,派去和韓複榘通消息的人,卻給石友三帶迴了讓石友三安心的好消息。


    迴來的人告訴石友三,韓複榘認為宋哲武決不會出兵,因為宋哲武已經明確宣布不再參與任何內戰。


    為了讓石友三放心,韓複榘把他的分析要來人轉告石友三。


    韓複榘認為,宋哲武之所以高調明確宣布不再參與內戰,完全是宋哲武的韜光養晦之道,就是為了讓蔣介石放心,他宋哲武不會威脅到蔣介石的地位。


    另外,韓複榘認為,宋哲武此舉絕不會如此簡單,他這麽做很可能還另有深意,應該還有什麽目的。可是到底還有什麽目的,韓複榘又說不清。隻是憑他的感覺,韓複榘覺得宋哲武有著遠比他這個年齡的人更深的心機,做事從來都是深謀遠慮,這樣做,一定還有其他的想法。


    不過,韓複榘可以肯定,宋哲武絕對不會出兵攻擊石友三,當然,前提是石友三不要去招惹宋哲武。


    韓複榘的分析徹底讓石友三放下心來。


    開玩笑,我石友三沒事去招惹他宋哲武做什麽?難不成我還真會不知天高地厚地想去打山西的注意?我石友三就是再目中無人,我也不會傻到去山西和宋哲武爭鋒,真要是去了山西和宋哲武拚命,那可正中了晉綏軍的下懷,不管他和宋哲武誰占了上風,晉綏軍都會趁亂撈上一把,說不定還會把他們都趕出山西呢。


    石友三打定主意,要利用汪精衛和李宗仁、陳濟棠在南麵牽製住中央軍,他自己在河北好狠狠地教訓張學良。因此,堅持要李宗仁和陳濟棠先行發動,牽製住中央軍,待他擊潰東北軍在關內的部隊後,再行南下。


    對於石友三的叛亂宋哲武一直很警惕,這倒不是宋哲武擔心石友三會進攻山西,相反宋哲武倒真心想要石友三來攻打山西,最好是來攻擊太原行署,那樣他就可以一舉殲滅石友三和他的部隊,張學良也就不用再從東北調集重兵入關了。


    宋哲武前世的記憶告訴他,正是日本人暗中支持鼓動石友三在河北發動反張叛亂,才讓張學良不得不調兵入關平叛,讓關東軍得到機會敢於發動九一八事變。


    其實,這時日軍已經有了很明顯的要在東北采取軍事行動的跡象。


    自年初以來,駐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頻繁進行軍事演習,關東軍高級參謀們和南滿鐵路高級官員每周都會秘密集會。


    此外,4月間,日本關東軍秘密布置朝鮮移民180餘人,未經長春縣政府許可,擅自在萬寶山伊通河上築壩截流、挖掘水渠以開拓水田。挖渠侵占當地農民耕地,截流後將淹沒附近良田。


    當地縣政府派人勸止。但日本駐長春領事館於6月初派日警趕來,慫恿朝鮮移民重新施工。7月初,當地中國農民企圖平渠毀壩,與日警發生衝突。經中國警察極力勸解彈壓,才停止衝突。幸好雙方人員在衝突中均未受傷。隨即,日本關東軍派憲兵20人、警察60人,攜帶機槍及步兵炮等至萬寶山現場,禁止中國人在5裏內通行。朝鮮移民在日本武裝護衛下於7月11完工通水。


    日本借此事蓄意製造事端,在其控製的各報紙上捏造說有許多朝鮮人被殺害、東北當局下令驅逐朝鮮僑民等,從而引起朝鮮排華暴*,華僑被殺500餘人(一說119人),傷2000餘人(一說395人)。。。。。。


    互換推薦a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26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藍2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藍2000並收藏1926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