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宋哲武心裏始終有一個疑團不能釋懷。那就是在真實的曆史上,巴玉藻在28年到德國參加柏林航空博覽會,29年夏迴國後,就因為在國外期間遭人暗算中了慢性劇毒,無藥可治而亡。可現在已經是30年初,已經過了他死亡時間有半年了,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麽變故?


    宋哲武試探著問:“蘊華兄,參加完柏林航空博覽會,就起程迴國了?”


    “沒有。”巴玉藻爽朗地笑了起來。


    “禹朋(王助字禹朋)把司令邀請他的事告訴了我,我對司令能大力發展我們中國的航空事業也很感興趣,特別是我這次在柏林航展上,看到國外的航空技術發展很快,給我的刺激很大,如果我們現在還不加大研發投入,我們會很快被外國人拉下來,一旦拉下來再想追上去,那可就難了。隻是我們國家現在隻有一個隸屬海軍的馬尾飛機工程處可以製造飛機,那還是我們這些人白手起家幹起來的。”


    巴玉藻歎了口氣,憂心忡忡地說:“馬尾自建廠以來就經費短缺,每年隻有二三十萬元,而且馬尾沒有任何附屬配套工廠。許多部件和金屬材料都必須要到國外去買,本就不多的資金更顯緊張,就連多買一些製造飛機的木料都困難。製造飛機的木料最好的還是歐洲產的杉木,可這是要錢的,沒辦法我們隻好用國內能找到的木材來替代,比如我們就用榆木、胡桃木、白梨和白銀樅來替代。我們國家的航空事業如果還這樣走下去,被國外拉下是必然的


    王助不服氣地說:“如果我們有國外飛機公司那樣充足的資金,就憑我們這些人,我們中國製造的飛機絕對不會比他們差。”


    王助這話引起了這些專家們的共鳴,曾貽經、王孝豐等人也都露出了不服氣的神態。


    巴玉藻長出一口氣說:“不瞞司令,馬尾工程處隸屬於海軍,所以生產的飛機都是海軍需要的,而且數量還極其有限,這些年我們一共隻生產了11架飛機,多數是水上飛機。而這次我去參加柏林航展,各國發展最快的還是陸軍使用的飛機。”


    見宋哲武一直在認真傾聽,巴玉藻忽然意識到自己把話題扯遠了,歉意地笑著說:“在柏林接到禹朋的消息,我也很高興,可是我覺得我們國民政府都沒有資金搞飛機,政府搞不好我們的飛機製造工業,司令一個。。。。。。。”


    巴玉藻突然意識到不妥,努力把軍閥二字忍住沒有說出口,有些不好意識地說:“司令一個地方勢力,能否有足夠的財力來搞飛機,我還是有些懷疑。所以,我去英國訂購了一些設備後。沒有迴到馬賽和約好的幾個日本同人一起迴國,而是從英國直接越洋到了美國。我是想親眼看看令兄是否像禹朋的弟弟所說的那樣,擁有巨大的財力來支持司令所做的事業。”


    宋哲武在前世的記憶中,記得當時人們就懷疑巴玉藻是被同行的日本人下的毒,現在看來這件事是真的,巴玉藻沒有迴到法國馬賽同日本人同行,自然就讓包藏禍心的日本人的毒計無法實施。日本人一定是很忌憚巴玉藻的一流的飛機設計能力,害怕他設計出先進的飛機,妨害他們覬覦中國的大陸計劃,這才要暗害他。


    “那蘊華兄在美國得到了什麽結論?”宋哲武明知故問地說。


    “哈哈!”巴玉藻再次爽朗地大笑起來。“結論自然就是來給司令造飛機了。”


    笑過之後,巴玉藻感慨地說:“這一次美國之行讓我很是吃驚!王動領我見了令兄,令兄知道我的來意後,很高興,他說司令要在國內建飛機廠,美國的經濟危機鬧的正兇,許多企業因為產品賣不出去,都破產了,就連美國最大的柯蒂斯公司也麵臨資金困難,正好可以借機收購一家破產的飛機製造公司。王動告訴我,令兄給柯蒂斯融資一億美金。”


    “一億美金。”在座的人都不禁吸了一口涼氣。


    巴玉藻繼續說:“現在他們拿不出錢,正在和令兄商量以公司股份抵償。我在美國在通用做總工程師時。曾在柯蒂斯兼任過飛機設計工程師,對這個公司很了解,柯蒂斯在一戰時可是生產了10000多架飛機的大公司,更何況它還剛剛兼並了萊特公司,如果令兄持有柯蒂斯的股份,那對我們會有很大幫助。”


    “令兄給司令物色合適的飛機製造企業,隻是他沒有可以信賴的專業人員來負責此事,所以就請我來辦理。司令買現成的企業這一手很高明,這要比新建工廠快捷得多。我通過以前的美國同學了解到,一家剛剛建成還沒有投產的中型飛機公司的老板被銀行催債催得緊,為了避免破產,正在尋找買家要出售這家新廠。我去看過後,就跟令兄建議買下了那家公司的設備。因為這個時候在美國沒有人還會拿出錢來買公司,所以價錢壓得很低,隻用了500多萬。我看過設備,都是新的,不僅能生產飛機,還能生產發動機,這些設備在平時絕不會低於3000萬美元。”


    巴玉藻抑製不住興奮,繼續說:“令兄現在可是全美國最受歡迎的人,各大銀行、財團都在紛紛收緊銀根,不敢放貸,各個公司企業除了買生產所必需的原料,不敢亂花一分錢,可令兄卻在給司令大肆采購設備。那些急於出售公司的破產業主都快在令兄公司的門前排起了長隊。”


    意猶未盡的巴玉藻接著說:“王動還給司令收購了一個拖拉機公司和一個小型汽車公司,我走時王動正在按照令兄的安排在和一家鋼鐵廠談判,那價錢壓的我都不忍心看了。”


    “對了,令兄非常有眼光,借著危機期間各大企業都在裁員的機會。招募了許多工程技術人員,有了這些人,設備一到很快就可以進行安裝投產。隻是有一點我不明白,為什麽要設備和人員都要在今年8月以後到達中國?早到一天我們就可以早一天安裝投產。”


    在前世的曆史上,中原大戰要到9月份張學良帶領東北軍出關參戰才結束,現在由於有他宋哲武,他自然不會讓戰爭打那麽久,按照宋哲武的計劃要在7月份以前結束這場大戰,雖然可能有些倉促,可是他不會讓這場戰爭拖到9月,就是要防止張學良率兵出關,導致東北空虛,這才讓關東軍覺得有機可乘,在31年發動9.18事變。


    如果張學良沒有率東北軍出關,關東軍是否還會發動9.18事變就不一定了,至少在時間上要推遲。盡可能推遲日軍全麵侵華的時間,就可以給他更多的準備時間。可這些宋哲武是不能在這裏說的。


    “蘊華兄,參加了柏林航展,你對當今世界飛機發展方向有和感想?”宋哲武適時轉換話題。


    一提到柏林航展,巴玉藻就唏噓不已。


    “這次去柏林參加航展,收獲不小,給我的壓力也同樣很大,現在各國都非常重視航空技術的發展。所以航空技術發展的極快,可以用日新月異來概括,相比之下,我們還在重點發展水上飛機,就顯得落伍了。”


    “蘊華兄說的對。”宋哲武接過話頭。


    “水上飛機在發展之初還是很有用武之地的,遠洋艦隊的巡邏、偵查、通信、水上搜救都少不了它。可是現在不同了,由於有了無線電,通信已經用不上它了,巡邏和偵查上它的作用也越來越小,因為現在已經有了航空母艦。自從美國人尤金.伊利於1910年11月14日駕駛一駕“柯蒂斯”雙翼機從美國海軍伯明翰號輕巡洋艦上起飛,成功地降落在賓夕法尼亞號裝甲巡洋艦上開始。就已經宣告艦載飛機的時代開始了。”


    “隨後,各國紛紛製造能提供飛機起降的巨艦,也就是航空母艦,比如,英國的暴怒號、百眼巨人號、競技神號,日本的鳳翔號,美國的蘭利號等航空母艦。特別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全通式飛行甲板、上層建築島式結構,已經成為成為各國航空母艦的樣版。有了可以在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自然就不再需要飛行速度慢的水上飛機了。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海軍強國簽署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嚴格控製了戰列艦建造,但條約準許各締約國利用部分停建的戰列艦改建成航空母艦,例如:美國列克星敦級航空母艦、日本的赤城號航空母艦和加賀號航空母艦。今後的海軍,必將是以航空母艦為主力艦種的時代,因為有了航空母艦,水上飛機將逐漸的退出曆史舞台。”宋哲武十分肯定地說。


    巴玉藻讚同地點頭說:“司令此話極對,這次歐美之行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現在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基本上還是在執行偵察等任務,但我在美國聽我的同學說,他們和英國海軍都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魚雷攻擊對方艦船,而且以後飛機航程在增加的話,從航母上起飛的飛機也可以攻擊地麵上的目標。”


    巴玉藻歎息一聲,不無遺憾地說:“水上飛機的確已經走到盡頭了。”


    巴玉藻的話,讓王助等一班馬尾出來的人,不由有些頹唐。畢竟這些年來他們主要在研製水上飛機,他們現在也隻在這一方麵領先,在陸上使用的飛機方麵他們要比歐美差一些,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見眾人有些泄氣,宋哲武笑著說:“世界上任何人造物品都是隻有更好,而沒有最好,就是飛機也一樣,永遠也不會有最好的飛機,隻會不斷地有更好更先進的飛機出現。飛機發展近三十年來,雖然一直在不斷地改進提高,可是現在的航空技術還遠沒有發展成熟,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飛機將主要沿著高、快、遠三個方向發展,當然。還要追求載彈量的不斷提高和更加靈活。”


    “如果交戰中一方的飛機可以比另一方的飛機飛的更高,它就不懼怕地方的飛機,可以安然的實施進攻;飛得更快不僅可以安全的攻擊對方的地麵目標,它在空戰格鬥中也就個具有優勢,可以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跑;飛得更遠在戰爭中就更具有優勢了,因為作戰半徑大,前線機場就可以建的離戰線更遠,避免被敵方飛機轟炸機場,而自己卻可以炸到對方,把敵機擊毀在地麵。”


    “飛機要飛得高,就需要構成機體的材料要盡可能的輕;飛得更快,又需要構成機體的材料要有足夠的強度;飛得更遠,則需要在保證載彈量的前提下,可以攜帶更多的油料,或者在攜帶相同燃油的情況下,比對方的飛機更省油。這就需要製作飛機的材料在強度、重量等方麵要有更高的要求,現在製作飛機的材料還在使用大量的木材,不過現在國外已經開始研究鋼鐵材料在飛機上的應用情況,金屬蒙皮更是大量出現,這又會催生出材料力學和加大對新型材料的研究。”


    “一架飛機性能的好壞,最主要的還是飛機的“心髒”發動機,這就需要發動機要有更大的功率和更高的效率。還有飛機要更加靈活,這又要讓飛機有更好的氣動布局,這僅靠風洞試驗是不夠的,還要在空氣動力學上有很精深的理論研究。我方才所說的這些,歐美也都是才剛剛起步,有的方麵他們甚至還沒有意識到。隻要我們在這些方麵提早起步,我們的航空事業一定不會落後於人。”


    宋哲武總結說:“概括地說,飛機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的發展方向和理念,就是‘高、快、遠、重、靈、準’這六個字,這幾個字的具體含義就是,好的飛機不僅要飛得高,還要飛得快、飛得遠,這些我剛才已經說過了;重就是起飛重量要大,這樣才可以載裝更多的武器和彈藥,對敵人的攻擊也就更猛烈,造成的傷害也就更大;靈就是飛機的操縱必須要靈活,隻有操縱靈活的飛機才可以在空戰格鬥中取得勝利;至於準,就是要瞄的準,這在轟炸機來說尤其重要,文淵在這方麵已經做了一些工作,不僅在光學瞄準器上有所改進,還正在研製改進機械瞄準器,今後我們還要研製更好的瞄準裝具。有了準確的瞄準裝具,就可以在高空進行轟炸,可以避開敵方的防空火力,提高轟炸機的生存率。”


    其實,宋哲武很想在“高、快、遠、重、靈、準”這六個字的後麵再加上清、隱二字,清自然就是看得清,那是指雷達。隱則是指的隱形。隻是現在他還不想拋出雷達這個劃時代的軍事利器,因為他的科技力量特別是電子技術力量還很弱小,現在要是被日本人和西方了解了這個雷達的功效,哪怕他們僅僅知道一個概念,都會很快研製出更好更強的雷達。


    因為雷達的原理並不複雜,現在僅僅是還沒有人想象得出這個神奇的東西,缺的僅僅是一個理念。讓他在大戰前和他要對付的侵略者和潛在的對手同時擁有雷達,那可不是宋哲武願意看到的。


    至於隱形,現在就更不可能提出來,沒有雷達就在視距外看不到任何東西,既然看不到也就沒有隱形的必要。而且隱形問題宋哲武可不相信在十幾年內他就能做到,在他前世,可是1978年,洛克希德公司始研製該型飛機,1981年,該機首飛成功,1983年才正式服役。70年代末的技術水平絕不是30年代所能比擬的。


    看著聽得目瞪口呆的這些專家們,宋哲武笑著說:“你們都是航空方麵的一流專家,我方才說的這些,你們認為是否正確?”


    宋哲武心說:“不正確那才怪呢。這些已經是經過他前世實踐檢驗過的,就是航空發展的方向,”


    他之所以冒著引起疑慮的風險大談現代飛機的發展方向,就是想讓巴玉藻他們少走些彎路,一直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隻有這樣,宋哲武才有信心不被西方拉下來。至於超越西方,至少現在宋哲武不相信,如果幾十年後也許還有可能。不過短時間內在航空領域無法超越西方宋哲武並不在意,隻要能超越日本和蘇聯就行了。


    “正確,太正確了!司令方才一番話,不僅僅是真知灼見,而且堪稱世界航空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發展的指導性觀念。”巴玉藻激動地臉色通紅。


    巴玉藻這些年來,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建起中國自己的飛機廠,開創屬於中國的航空事業,為此,他在馬尾那種窘迫的環境下,一直和他的同事們努力追趕著西方的腳步,可是追趕容易,要超越可就難了,那是需要先進超前的理念的,沒有先進的理念,隻能是追在後麵跑。而現在巴玉藻相信,隻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他一定會成為領跑者。


    感謝zouxiaolong2 書友的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26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藍2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藍2000並收藏1926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