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林蔚和楊永泰,其他幾人見蔣介石還是麵無表情地搖頭否認,都是一頭霧水,再想不到東北出了什麽大事情值得蔣介石如此大動幹戈地半夜把他們這些人都找來。


    楊永泰的神情早被蔣介石看在眼裏,也知道楊永泰已經看出端倪,這是在配合自己吊大家的胃口。蔣介石決定給楊永泰一個機會,笑著對楊永泰說:“暢卿,你來說說。”


    楊永泰略微欠欠身子,笑著說:“委員長這個時候把我們都找來,自然是發生了大事,如果是東北發生的大事,那麽除了剛才何總長和宋部長,以及嶽軍兄所說的幾種可能外,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東北打了勝仗,而且還是一個不小的勝仗。委員長神態從容,永泰以為應該是第四路軍在西線打敗了蘇軍。不知永泰所猜是否正確,還請委員長明示。”


    蔣介石見吊足了幾個大員的胃口,也不再賣關子,再也掩飾不住心中的興奮,開心地笑著說:“暢卿說的對,就是東北打了勝仗。”


    一聽蔣介石證實是東北打了勝仗,眾人都長長出了一口氣。幾個月來,他們聽到的都是東北軍不斷丟城失地,損兵折將,甚至東北軍的黑龍江艦隊都快被蘇軍炸沒了,這次終於是打了一個勝仗。


    可是一場小勝對戰局能有多大的作用?這場蔣介石盼望已久的勝仗,最多也就是消滅蘇軍個把團營建製的部隊,對於東西兩線十多萬的蘇軍來說,不僅不會傷筋動骨,甚至幾乎就沒有什麽意義。


    就為了一場小勝,就大動幹戈地把他們都找來,這也太小題大做了吧!


    不過眾人也都理解蔣介石,雖然他表麵上堅決反對同蘇聯人談判解決中東路問題,可是其實他骨子裏也是不願意和蘇聯人真正死掐的,他隻是想用一場勝利,讓蘇聯人有所顧忌,讓蘇聯人軟化談判立場,這樣才好談判解決問題。此前,蔣介石之所以不和蘇聯人談判,就是因為蘇聯人態度十分強硬,必須收迴中東路,而蔣介石又絕不敢同意把張學良從蘇聯人手中奪迴來的中東路再由他拱手送迴去,那樣的罵名蔣介石現在可是擔不起的。


    可是,蘇聯人能為一場無關大局的敗仗退縮嗎?幾人甚至在心裏都有些可憐蔣介石,做這個中華民國的領袖還真是不易!


    蔣介石看著除林蔚以外的眾人那言不由衷的笑臉,也不介意,隻是從抽屜裏拿出一個文件夾,又慢條斯理地打開,拿出幾份電報,從中撿出兩份在手中揚了揚說:“這是張漢卿和文戈兩人兩個小時前分別發來的急電,張漢卿在電報裏說‘文戈指揮西線滿洲裏方麵的第四路軍和東北軍三個旅的部隊大勝蘇軍,斃傷俘獲蘇軍數萬’。”


    一說到“斃傷俘獲蘇軍數萬。”蔣介石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臉上,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燦爛的笑容。


    “什麽?大勝蘇軍,還斃傷俘獲蘇軍數萬!”蔣介石的話讓眾人全都又驚又疑。


    打一場小勝他們他們還是相信的,可要殲滅西線數萬有飛機、大炮、坦克的蘇軍,他們連想都沒有想過。


    “這個戰果是假的。”


    幾人心裏幾乎同時出現了這個念頭。可是見蔣介石如此高興,多數人都沒敢掃蔣介石的興。


    宋子文張張嘴,想要說什麽,可最終還是沒有說。張群、陳果夫、楊永泰、王正廷都看著蔣介石沒敢出聲,隻有何應欽,微皺著眉頭問蔣介石:“委員長,前方戰事吃緊時,往來的電文有時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錯誤,這也是難免的,是不是再核實一下。”


    蔣介石知道這是何應欽在提醒他這份電報的真實性,不由暗暗點點頭。


    何應欽的才能雖然談不上是出類拔萃,可也是上等之選,最關鍵的是這個人性格耿直,從不媚上。這樣的人在當今的國民政府裏可是不多見,在蔣介石的陣營裏更是鳳毛麟角,有這樣的一個人在身邊,可以讓自己更清醒,這也是蔣介石在上次下野複出後,並沒有追究何應欽當時的曖昧之舉的一個原因。


    其實不要說何應欽和眾人,就是蔣介石在收到電報後的第一個反應也是如此,不過他已經動用他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反複核實了,雖然這些人都沒有親身在滿洲裏,甚至也不在海拉爾,可是他得到的所有情報都顯示一個跡象,一個結果,那就是滿洲裏是勝了,而且還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勝利。這也是蔣介石為什麽在收到電報這麽久才把眾人招來的原因。


    蔣介石笑著說:“敬之,張漢卿的消息應該是他在滿洲裏的部隊搶先發給他的,不過這個消息絕對可靠,沈陽城裏現在鞭炮已經響得震天,張漢卿買了十萬大洋的鞭炮免費發給沈陽市民燃放,學生們都已經連夜上街遊行慶祝了。


    接著蔣介石又故作可惜地說:“這十萬大洋要是買炮彈,倒是可以炸死很多蘇軍。”


    蔣介石把手裏的另一份電報遞給林蔚說:“這是文戈隨後發來的電報,他在電報中說,‘此役,全殲西線的所有蘇軍部隊,占領了滿洲裏對麵蘇聯境內的大烏裏地區。蔚文給大家念念吧。”蔣介石特意把“西線所有部隊”這幾個字說得很重。


    林蔚接過電報,站起身大聲念道:“委員長均鑒:職宋哲武奉委員長軍令,自淶源趕赴東北抗擊蘇軍入侵。雖蘇軍不斷迭次增兵至60000餘,然哲武不敢忘委員長勉勵奮勇殺敵之教誨,11月9日接管西線指揮權,10日派兩營分別進入滿洲裏和紮賚諾爾,協助原守軍抵抗蘇軍進攻。蘇軍於12日零時越過邊境開始向我發起總攻。”


    “經晝夜激戰,滿洲裏、紮賚諾爾兩地雖損失頗大,但仍在我手。經委員長同意,我部於13日9時開始向蘇軍發起反攻,經竟日激戰,第四路軍及東北軍三旅官兵,不避彈矢,前仆後繼,至晚7時許,一舉全殲蘇軍步兵第21師、步兵第35師金、步兵第36師、重炮師、獨立第5騎兵旅、第26航空大隊夫、第六及第25 航空中隊,坦克團以及裝甲營等集團軍直屬部隊,另有獨立布裏雅特-蒙古騎兵師亦被我殲滅。”


    “此役,除數千餘蘇軍潰散人員逃入山林外,共斃敵18000餘人,擊斃蘇軍西線司令沃斯特列佐夫大將以下將官4人,校官28人;俘敵39000餘人,其中俘敵步兵第21師師長庫尼佐夫、步兵第35師師長波柳金、步兵第36師師長尼亞佐夫、重炮師師長卡爾加裏、第26航空大隊長萊蒙諾夫、獨立第5騎兵旅旅長加爾喬夫、坦克團團長尼采等將官12人,校官105人;擊落蘇軍飛機一架,炸毀31架,擊毀坦克12輛;繳獲蘇軍坦克24輛,裝甲列車3列,各種火炮112門,其它武器彈藥及各種物資尚正在統計中。”


    “另:哲武及所部官兵已圓滿完成委員長所交之任務,職部行止請委員長定奪,哲武定謹遵委員長之命令,絕無違背。職哲武敬上。”


    “大捷!大捷啊!”林蔚一念完,何應欽第一個跳了起來,激動得滿臉通紅,忘情地揮動著雙手大喊。


    一向講究行止端正的蔣介石,並沒有因為何應欽的失態而不高興,相反,接著何應欽的話頭大聲說道:“敬之說得對,就是大捷,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捷: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90來年中,國人在抵禦外擄的作戰中,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利。”


    蔣介石示意大家坐下後,又說:“文戈此次擊斃、俘獲57000餘敵人,這57000餘人可不是國內軍閥的部隊,這是繼承了老沙俄的衣缽,有著飛機、坦克、大炮,訓練有素的蘇軍,這樣的勝仗就是放在一戰,也是一場地地道道的大捷。”


    蔣介石把獨立布裏雅特-蒙古騎兵師也自動算成了蘇軍,對於這個小小的瑕疵大家誰都沒有在意,不要說消滅對方57000人,就是刨除那個蒙古騎兵師,那也有近50000人,這樣的勝仗,放在那裏都是一場大捷。


    林蔚見蔣介石高興,也笑著說:“文戈此戰一舉消滅蘇軍在西線的部隊,可以說,東北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這都是委員長英明,派遣文戈的第四路軍遠征東北才取得的大勝。”


    對於林蔚的奉承,蔣介石沒有覺得有絲毫的不妥,而是十分坦然的接受了。他相信,如果他不默許,宋哲武是絕不會冒著開罪他蔣中正的危險,去數千裏外和蘇聯人拚死拚活的作戰,那樣勝了還好說,可一旦失敗,不要說他蔣中正會落井下石,就是閻錫山也會打他在來源留下的那些部隊的主意,那時宋哲武就會內外交困,第四路軍也會垮掉。最好的結果也就是退到二三流小軍閥的那個層次,再想像現在這樣意氣風發可就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26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藍200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藍2000並收藏1926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