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便在蔡琰這裏住了下來,吃過晚飯,和蔡琰一起聊關於長樂未央,鼓舞士氣,以及出征海外的適應,偶爾逗逗孩子,也是一番其樂融融。


    晚上準備睡覺的時候,諸葛亮和黃月英夫婦倆突然來到,劉協感覺他二人一起來,肯定有要事稟報。便在小院子裏召見了他二人。


    劉協曰:“快免禮,坐。”


    三個人就在院子裏的一個小石凳旁邊坐下來,劉協曰:“孔明月英連夜趕來,必有要事。”


    諸葛亮曰:“聽聞陛下要出兵倭人島?”


    劉協曰:“正有此打算。”


    劉協說完看諸葛亮並沒有立刻迴答他,變問道:“怎麽軍事不想勸諫一番嗎?”


    諸葛亮曰:“陛下,這出征海外的確非同小可,不論是從天時地利還是人和來說,都不適合出征。但是微臣知道陛下出征一定有陛下出征的道理,所以微臣便不再多問。”


    劉協點點頭說:“沒錯,朕的確有自己的道理,這次倭人島,朕一定要去征服他。但是軍事放心,此次遠征海外絕對不會拖垮我大漢經濟。”


    “這點微臣是絕對相信的,”諸葛亮曰:“對了陛下,微臣此次來有要是稟報,差點把這事給耽擱了。”


    劉協笑曰:“朕就知道軍師此次來,肯定有事,你說吧。”


    諸葛亮曰:“有倭人島使者帶著貢品來我朝參拜陛下。”


    “倭人島?”劉協頗感意外,忙問:“是狗奴國的嗎?”


    諸葛亮曰:“非也,是邪馬台國使者。”


    “邪馬台國?”劉協曰,“有意思,他們來所為何事?”


    諸葛亮曰:“請求我大漢朝出兵。”


    “哈,又有一個請朕出兵的,這事越來越有意思了啊!你說,它為何請朕出兵啊?”


    諸葛亮曰:“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唿,和狗奴國國王卑彌弓唿本是同宗族中人,算的話應該是姐弟關係了,本來同屬一國,後來不知道怎麽迴事就分裂成了三個國家:邪馬台,狗奴和倭奴。這卑彌唿和卑彌弓唿素來不和,各有領土糾紛。


    “這邪馬台國的女王卑彌唿派使者來,說狗奴國大舉入侵邪馬台,邪馬台無法抵禦,便派使者來求援,請我大漢朝出兵幫她抵禦狗奴國。”


    “原來是這樣,”劉協曰,“看來朕必須要出兵了啊。孔明你有什麽見解?”


    諸葛亮曰:“微臣並不建議出兵,但是陛下真要出兵的話,文臣認為,就要出重兵,一鼓作氣,占領整個倭人島,將他全島都納入我大漢版圖。”


    劉協沉吟不語,諸葛亮又曰:“據臣所知,這倭人島上的人都是蠻夷落後,毫無戰鬥力,取之毫不費力。我大漢水師既然曆盡艱辛遠渡倭人島,那還不如一並全都拿下。”


    劉協不迴答他,問道:“月英如何看啊?”


    黃月英曰:“這倭人,別人不知,難道陛下和臣女還能不知嗎?”


    劉協問:“此話怎講?”


    黃月英曰:“所謂倭人,就是這個蠻夷之族,一千七百年後,入侵我大漢領土,殺我漢人千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建業大屠殺,三十萬冤魂,罄竹難書啊!”


    劉協曰:“朕當然知道,隻是月英你這明顯帶有仇恨心理啊,任何事,咱們都要一分為二,理性對待啊。”


    “是,陛下。”


    這黃月英和劉協一樣,也是從後世穿越而來的,所以她當然知道倭人後世所幹的罪惡勾當了。


    劉協問諸葛亮:“那個邪馬台使者在哪裏?”


    諸葛亮曰:“已經安排在驛館裏住下了。”


    劉協曰:“你這樣,等會你迴去後,傳朕旨意,命羽林軍重兵保護邪馬台使者,不能有所差池。”


    諸葛亮問:“有這麽重要嗎?”


    劉協笑曰:“當然,而且是萬分重要!到時你自會知道。咱們現在三個人也商量不出個結果,明天早朝,讓文武百官一起來討論,讓邪馬台使者也來上朝。”


    “是,陛下。”


    看看時間不早,諸葛亮夫婦也就告辭退去了。


    劉協讓侍衛送走孔明夫婦,迴到裏屋。和蔡琰一起躺下。三個孩子已經在外麵先睡了。


    劉協曰:“關於出征倭人島的問題,有邪馬台的使者,現在在驛館下榻,孔明兩口子連夜來報告這事。”


    劉協隨之便將此時和蔡琰大略說了一遍,最後說道:“明天早朝,反正你也要上朝,你有什麽見解,不妨提前和朕說下。”


    蔡琰略微思索了下說:“孔明的觀點,臣妾不以為然。”


    “哦?那你說說看。”


    蔡琰曰:“咱們大漢朝已經有兩年沒有戰事了,在我大漢朝,上至公卿,下至黎民,都有一種天下太平,可以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麻痹思想,臣妾以為,這種思想很危險。”


    劉協讚曰:“天哪,姑姑,你能看到事情啊,朕今天臨幸你是對的,而且以後我都要經常的來臨幸你才行。”


    蔡琰笑曰:“可別這樣啊陛下,你可不能為了寵幸我這個老人家,而冷落了其他年輕嬪妃啊。”


    劉協曰:“姑姑你可不老啊。”


    “那你還要不要繼續聽啊?”


    “要的要的,姑姑你繼續說。”


    蔡琰曰:“孔明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他所關注到的隻是軍隊,武器,糧草,並發之類,但是他並沒有注意到民聲。而臣妾又有要編篡長樂未央,經常會為了要完善其中一些小的片段,去民間進行路演,所以能接觸到更多的百姓心聲,知道人們所想。”


    劉協略沉思曰:“嗯,的確是這樣的。”


    蔡琰又曰:“人們的這種安逸的心態並不適合現在的東漢形勢,安逸久了,人們便會變得懶惰。所以臣妾覺得,是時候來一場戰爭改變人們的思想了,讓我大漢百姓重新強悍起來。而且……”


    “而且怎麽?”


    蔡琰曰:“戰爭看上去是毀壞財物,人員傷亡,導致國立衰退,那是對於一個柔弱的國家而言,而對於我強漢來說,卻恰恰相反。陛下登基至今十二年,其中正真諸侯用了三年,而這三年的經濟增長率是其他九年之和。所以,綜合所有,是時候來一場戰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東漢之君臨四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臉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臉牛並收藏重生東漢之君臨四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