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對,這是對帝國皇室的有意羞辱。”旁聽席中,有一個年輕人高聲喊道。
“肅靜!”宮正敲響了木槌,對著現場所有人說道:“這不是羞辱,我需要再次重申帝國法律對皇室的認知,與兩代君王對皇室的定位。”
所有人都安靜下來,宮正用威嚴的語氣說道:“皇帝是人,一個普通的人,有一雙眼睛兩隻手,與你、我,和在坐的每一個人都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皇帝陛下與其有血脈關係的宗室,隻擁有一定法律上的特權,而沒有人格尊嚴上的特權。再次鄭重告知你們,尤其是你,剛才提出抗議的年輕人!”
大家看向那個年輕人,他衣著華麗,神色傲慢,坐在旁聽席的前麵左角,在旁聽席上,有一道金色的線,把左前方的九個位置單獨標注起來,這是勳貴的特權之一,那就是在法庭上,其擁有相對獨立的區域,而勳貴提出旁聽某項審判的時候,是必然可以獲得席位的。
“年輕人,你是勳貴子弟,那是因為你的父祖為帝國做出過貢獻,因此獲得超出普通人的待遇,我們稱之為貴族,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們比其他人的血脈更為高貴。你明白了嗎,年輕人?”宮正正色說道。
那個年輕人站起來,微微頷首,對宮正說道:“我明白了,最高法官閣下。但需要提醒您的是,我之所以是勳貴,與我的父祖無關。我的地位,來源於我為帝國建立的功勳。”
年輕人的話充滿了傲慢,但卻引發了軒然大波,因為他看起來隻有十五六歲,這樣一個少年人,能為帝國做出什麽貢獻,又怎麽可能成為勳貴?隻不過,沒有人敢在這種問題上撒謊,宮正微微點頭,然後起身,沉聲說道:“向你致敬,先生。”
宮正繼續說道:“按照帝國憲法,所有的工作都是平等的,勞動者亦是平等的。徐三義所從事的農耕工作,並不比別的工作低賤。而帝國皇室也沒有不從事這類工作的‘高貴’。
所以,誠王世孫林世榮,本法庭對你的判決,你是否接受。”
林世榮微微點頭,當庭說道:“我接受,服從法庭判決。”
宮正點頭,繼續說道:“林世榮,雖然你有過行為不端,但從未做過違法之事,這是你獲得法庭信任的原因之一,但同樣,法庭也因為對你的信任,承擔了來自各方的壓力。
所以,林世榮,在你的後半生,你要向所有為你獲得信任而冒險的人負責,努力做一個好人,不要做任何違法的事,不要有欺詐行為。你要用你的一生證明,你是值得信賴的,你在此次氣球失事案中沒有說謊。”
“是,法官閣下。”林世榮低下頭,接受了宮正的告誡。
第二日,皇宮。
李昭譽來到了禦書房門口,見澹台駿站在門口,顯然是剛出來,還在擦汗,他問道:“阿駿,你怎麽迴來了?”
“皇上讓我迴來奏報世榮的事。”澹台駿說道。
李昭譽微微點頭,笑著問:“然後呢?”
澹台駿說:“倒黴唄,我還得陪著世榮去崇明養馬耕地去,可不知道要吃多少苦。”
“怎麽,想求情?”
澹台駿搖搖頭:“那我可不敢,皇上說什麽,就是什麽。不然爹要是知道了,我可是要倒大黴的。”
“知道怕就好。”李昭譽拍了拍澹台駿的腦袋,說道:“去吃點苦,也不是什麽壞事,在鄉間做活,雖然累些,但也能自在一段時日。”
澹台駿點點頭,選擇告辭了,李昭譽走到侍從官那裏,讓其通傳,卻被攔下了。
侍從官小聲說道:“皇上和誠王在禦書房裏說話,說是不讓人再打攪了。還說一會蘇日安蘇大人要來,讓您作陪,到膳堂用些午膳。”
李昭譽知道,皇上和誠王私下詳談,怕也是林世榮的事,因此應下。在禦書房外的亭子裏等了一會,就見內閣副相裴元器和蘇日安兩人趕來,李昭譽連忙迎了上去,把皇上的意思說了後,裴元器嗬嗬一笑,拍了拍蘇日安的肩膀說道:“看來蘇大人今天午餐可是要將就一些了。”
“能用禦膳,哪裏談得上將就。”蘇日安微笑說道,裴元器則是說:“有大公子作陪,確實不算將就。”
皇宮裏的膳堂是專門招待禦前會議大臣的,有時也招待國務會議大臣,若是開國務會議,膳食要豐盛很多,平日裏就簡略一些。而按照規矩,皇宮裏的膳食采用的是自助餐形式,除了禦前會議大臣,內廷官員和宮廷禁衛的軍官也在這裏用餐。
三人進去之後,一群青年軍官紛紛行禮,這些人雖然恭敬,但並不與三人一起用餐。李昭譽與蘇日安各自取了餐盤,就去挑選合自己胃口的東西,卻被裴元器攔住了。
裴元器說道:“看書房那架勢,皇上與誠王一時半會談不完,咱們有的是時間,不如吃個鍋子吧。”
火鍋也屬於皇宮膳堂自助餐的一種形式,因為李明勳的緣故,在帝國大城市,旋轉小火鍋也是很流行的。
在裴元器的招唿下,侍者送來火鍋和各式配菜,三個人各自選了鍋底,享用起來。裴元器涮著羊肉,問道:“蘇大人,這申京的羊肉好吃,還是東江的羊肉好吃?”
蘇日安嗬嗬一笑,說道:“還是東江的羊肉好吃些。東江距離草原近些,羊肉是來自口外,更鮮嫩些。”
“看來蘇大人也不似坊間傳聞那樣,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活判官呀。”裴元器打趣說道。
二人其實多少有些過節的,裴元器年輕時候就行為舉止不夠端重,而蘇日安年輕時候卻是嫉惡如仇,時常與勳貴子弟作對。後來裴元器主政西津,二十多年沒有迴京,但這不妨礙二人之間的過節。
因為他的兒子裴廣平曾經涉嫌強奸女學生,卻也是個查無實據。當時向帝國法院施加壓力的就有蘇日安,當然,後來裴廣平恢複名譽,蘇日安也有功勞,因為皇帝主動要求蘇日安協查,最終也就是個查無實據,用這位當世包公為裴廣平戲耍了冤屈,但裴廣平實在是個碎嘴子,在法庭上的發言,多多少少是有損家族名譽的。
雖然兒子保住了,但是麵子丟了,裴元器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舒服的。
蘇日安笑著說:“若我不食人間煙火,那就真的羽化成仙了。”
裴元器點點頭,心裏想著,蘇日安這個家夥,確實變化比較大,說話做事都比以前要和緩很多,以前可是身上帶著刺的。
“蘇大人,我在報紙上可是看到,東江行省的紡織業麵臨原棉短缺的問題,可是真的?”李昭譽見二人說話有些陰陽怪氣,連忙岔開話題,把話往正經事上引。
蘇日安點頭,就連手中的筷子都放下了:“確實,而且事實上比報紙上說的還要嚴重許多。”
李昭譽問:“那麽嚴重嗎?”
“是啊,東江最近幾年,紡織業迅速膨脹,但是原材料產地與工廠之間卻沒有建立穩定的聯係。帝國的產棉區,兩淮、中原、湖廣,都形成了一些行會,壟斷原棉供應。今年還好一些,若再不處理,明年後年可能更甚。”蘇日安說道。
裴元器哈哈一笑,說道:“哎呀,真是父母官啊,這都離任了,還是為東江百姓考慮,真是官員的楷模。”
李昭譽輕咳一聲,其實帝國上上下下都清楚,蘇日安在擔任東江行省地方長官期間,東江行省經濟快速發展,一躍從帝國的三等行省,邁入了一等行省的地位,靠的就是紡織業的蓬勃發展。
但這不能夠說是他蘇日安一個人的功勞,因此帝國紡織業向半島地區轉移,是帝國中央政府製定的國策,目的就是削弱來自日本紡織品的競爭,事實證明,這是非常成功的選擇,而一直以來,在中央推進這件事的人,其實還是裴元器,所以說,二人共同促成了東江行省紡織業的崛起。
所謂東江行省,就是朝鮮半島中部,以漢城為省會的一個行省。
在帝國建立初年,理藩院總裁李德燦率軍平定朝鮮半島的叛亂,讓朝鮮歸附於帝國。帝國在朝鮮架構了兩種不同的政治架構。
朝鮮半島幾乎是從中間分成了兩半,半島的西部多是河流產生的衝擊平原,也是朝鮮半島上的人口密集區,因此劃分為了三個行省,而東江行省就是最富裕,人口最多的一個,畢竟其省會漢城當年可是朝鮮王朝的國都。
而在朝鮮半島的東部則是貫穿整個半島的山地,被分為了五個綏靖區,後來整合成了三個,現在整合成了兩個,這些綏靖區一開始就是賞賜給當年在戰爭中,為帝國做出突出貢獻的朝鮮族外藩勳貴的。
隻不過與後來裕王西征時候,做出突出貢獻的蒙古、女真兩大係統的外藩不同。朝鮮族外藩,在統一半島之後,就再沒有什麽功勳,因此成為了帝國外藩改製之中最為受傷的一支。
東江行省人口最多,交通航運和教育也最為發達,因此在帝國紡織業這類人口密集型產業開始轉移的時候,東江行省超過了中原各省,成為了資本的首選,雖然帝國中央政府有意把紡織業向河北、河南和山東兩省轉移,但終究也沒有違背市場經濟的規律,順應資本的發展,重點放在了東江省。
但問題在於,朝鮮半島上根本就不出產棉花,而在帝國紡織業崛起的幾十年中,各產棉地早就形成了各類行會壟斷。東江紡織業不是得不到棉花,而是價格上總是不如人意。
“副相大人似乎對蘇某人有些成見呀。”蘇日安問。
裴元器笑了笑:“那可沒有,但我對你的工作可是有意見。”
“請副相示下。”蘇日安說。
裴元器說:“其實早在去年,東江紡織業協會就已經提出,今年的原材料供應會出問題,但在你那裏卻沒有引起重視呀。”
“這.......。”蘇日安臉色有些為難,但他依舊說道:“對,這是我本人的失職。”
蘇日安的大方承認倒是讓裴元器有些語塞,不知道該如何說,因為他本就是想敲打一下這個剛剛進入中樞的家夥,而不是真的要問責於他,如果要問責,早就做了。
而裴元器更是清楚,這件事也沒有那麽簡單。蘇日安確實是有些失職,但也不完全怪他,因為去年的東江紡織業是動蕩的一年,經過了幾年瘋狂的擴張,東江紡織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是勞資糾紛問題。所謂東江紡織業協會,就是一群紡織廠老板聯合起來,與成立的東江紡織工人會議對抗的產物。
在這次勞資對抗之中,蘇日安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他用心的工作,讓對立沒有引發暴力。要知道,在帝國曆史上,到了這個階段,沒有一場流血衝突,勞資雙方都是不可能退步的。
但蘇日安親手製造了奇跡,隻不過那個時候,東江紡織業協會對原材料的警告,被蘇日安認為是一種施壓手段,誰知道,並不是,紡織品原材料真的出現了問題。
說白了,蘇日安是一個負責人的好官員,但品德與能力無關,他到底在帝國司法係統多年,對行政尤其是經濟發展方麵的工作很不專業,這與裴元器可完全不同,雖然他勳貴出身,沒有學習過經濟學,但主政西津多年,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地方,建設成了帝國西部疆域的工業中心,早已是無師自通了。
“失職談不上,關鍵還是把事情做好。東江好不容易取得這樣的成果,蘇大人,你可不能因為個人原因,不出手相助呀。”裴元器提醒道。
蘇日安聞言,麵帶一些羞愧之色,因為從東江行省紡織品原材料供應出現問題,到現在都沒有解決,已經超過了三個月,雖然他已經離職了,但確實沒有做出全部的努力,而這一切,與他本人是有脫不開的關係的。
“肅靜!”宮正敲響了木槌,對著現場所有人說道:“這不是羞辱,我需要再次重申帝國法律對皇室的認知,與兩代君王對皇室的定位。”
所有人都安靜下來,宮正用威嚴的語氣說道:“皇帝是人,一個普通的人,有一雙眼睛兩隻手,與你、我,和在坐的每一個人都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皇帝陛下與其有血脈關係的宗室,隻擁有一定法律上的特權,而沒有人格尊嚴上的特權。再次鄭重告知你們,尤其是你,剛才提出抗議的年輕人!”
大家看向那個年輕人,他衣著華麗,神色傲慢,坐在旁聽席的前麵左角,在旁聽席上,有一道金色的線,把左前方的九個位置單獨標注起來,這是勳貴的特權之一,那就是在法庭上,其擁有相對獨立的區域,而勳貴提出旁聽某項審判的時候,是必然可以獲得席位的。
“年輕人,你是勳貴子弟,那是因為你的父祖為帝國做出過貢獻,因此獲得超出普通人的待遇,我們稱之為貴族,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們比其他人的血脈更為高貴。你明白了嗎,年輕人?”宮正正色說道。
那個年輕人站起來,微微頷首,對宮正說道:“我明白了,最高法官閣下。但需要提醒您的是,我之所以是勳貴,與我的父祖無關。我的地位,來源於我為帝國建立的功勳。”
年輕人的話充滿了傲慢,但卻引發了軒然大波,因為他看起來隻有十五六歲,這樣一個少年人,能為帝國做出什麽貢獻,又怎麽可能成為勳貴?隻不過,沒有人敢在這種問題上撒謊,宮正微微點頭,然後起身,沉聲說道:“向你致敬,先生。”
宮正繼續說道:“按照帝國憲法,所有的工作都是平等的,勞動者亦是平等的。徐三義所從事的農耕工作,並不比別的工作低賤。而帝國皇室也沒有不從事這類工作的‘高貴’。
所以,誠王世孫林世榮,本法庭對你的判決,你是否接受。”
林世榮微微點頭,當庭說道:“我接受,服從法庭判決。”
宮正點頭,繼續說道:“林世榮,雖然你有過行為不端,但從未做過違法之事,這是你獲得法庭信任的原因之一,但同樣,法庭也因為對你的信任,承擔了來自各方的壓力。
所以,林世榮,在你的後半生,你要向所有為你獲得信任而冒險的人負責,努力做一個好人,不要做任何違法的事,不要有欺詐行為。你要用你的一生證明,你是值得信賴的,你在此次氣球失事案中沒有說謊。”
“是,法官閣下。”林世榮低下頭,接受了宮正的告誡。
第二日,皇宮。
李昭譽來到了禦書房門口,見澹台駿站在門口,顯然是剛出來,還在擦汗,他問道:“阿駿,你怎麽迴來了?”
“皇上讓我迴來奏報世榮的事。”澹台駿說道。
李昭譽微微點頭,笑著問:“然後呢?”
澹台駿說:“倒黴唄,我還得陪著世榮去崇明養馬耕地去,可不知道要吃多少苦。”
“怎麽,想求情?”
澹台駿搖搖頭:“那我可不敢,皇上說什麽,就是什麽。不然爹要是知道了,我可是要倒大黴的。”
“知道怕就好。”李昭譽拍了拍澹台駿的腦袋,說道:“去吃點苦,也不是什麽壞事,在鄉間做活,雖然累些,但也能自在一段時日。”
澹台駿點點頭,選擇告辭了,李昭譽走到侍從官那裏,讓其通傳,卻被攔下了。
侍從官小聲說道:“皇上和誠王在禦書房裏說話,說是不讓人再打攪了。還說一會蘇日安蘇大人要來,讓您作陪,到膳堂用些午膳。”
李昭譽知道,皇上和誠王私下詳談,怕也是林世榮的事,因此應下。在禦書房外的亭子裏等了一會,就見內閣副相裴元器和蘇日安兩人趕來,李昭譽連忙迎了上去,把皇上的意思說了後,裴元器嗬嗬一笑,拍了拍蘇日安的肩膀說道:“看來蘇大人今天午餐可是要將就一些了。”
“能用禦膳,哪裏談得上將就。”蘇日安微笑說道,裴元器則是說:“有大公子作陪,確實不算將就。”
皇宮裏的膳堂是專門招待禦前會議大臣的,有時也招待國務會議大臣,若是開國務會議,膳食要豐盛很多,平日裏就簡略一些。而按照規矩,皇宮裏的膳食采用的是自助餐形式,除了禦前會議大臣,內廷官員和宮廷禁衛的軍官也在這裏用餐。
三人進去之後,一群青年軍官紛紛行禮,這些人雖然恭敬,但並不與三人一起用餐。李昭譽與蘇日安各自取了餐盤,就去挑選合自己胃口的東西,卻被裴元器攔住了。
裴元器說道:“看書房那架勢,皇上與誠王一時半會談不完,咱們有的是時間,不如吃個鍋子吧。”
火鍋也屬於皇宮膳堂自助餐的一種形式,因為李明勳的緣故,在帝國大城市,旋轉小火鍋也是很流行的。
在裴元器的招唿下,侍者送來火鍋和各式配菜,三個人各自選了鍋底,享用起來。裴元器涮著羊肉,問道:“蘇大人,這申京的羊肉好吃,還是東江的羊肉好吃?”
蘇日安嗬嗬一笑,說道:“還是東江的羊肉好吃些。東江距離草原近些,羊肉是來自口外,更鮮嫩些。”
“看來蘇大人也不似坊間傳聞那樣,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活判官呀。”裴元器打趣說道。
二人其實多少有些過節的,裴元器年輕時候就行為舉止不夠端重,而蘇日安年輕時候卻是嫉惡如仇,時常與勳貴子弟作對。後來裴元器主政西津,二十多年沒有迴京,但這不妨礙二人之間的過節。
因為他的兒子裴廣平曾經涉嫌強奸女學生,卻也是個查無實據。當時向帝國法院施加壓力的就有蘇日安,當然,後來裴廣平恢複名譽,蘇日安也有功勞,因為皇帝主動要求蘇日安協查,最終也就是個查無實據,用這位當世包公為裴廣平戲耍了冤屈,但裴廣平實在是個碎嘴子,在法庭上的發言,多多少少是有損家族名譽的。
雖然兒子保住了,但是麵子丟了,裴元器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舒服的。
蘇日安笑著說:“若我不食人間煙火,那就真的羽化成仙了。”
裴元器點點頭,心裏想著,蘇日安這個家夥,確實變化比較大,說話做事都比以前要和緩很多,以前可是身上帶著刺的。
“蘇大人,我在報紙上可是看到,東江行省的紡織業麵臨原棉短缺的問題,可是真的?”李昭譽見二人說話有些陰陽怪氣,連忙岔開話題,把話往正經事上引。
蘇日安點頭,就連手中的筷子都放下了:“確實,而且事實上比報紙上說的還要嚴重許多。”
李昭譽問:“那麽嚴重嗎?”
“是啊,東江最近幾年,紡織業迅速膨脹,但是原材料產地與工廠之間卻沒有建立穩定的聯係。帝國的產棉區,兩淮、中原、湖廣,都形成了一些行會,壟斷原棉供應。今年還好一些,若再不處理,明年後年可能更甚。”蘇日安說道。
裴元器哈哈一笑,說道:“哎呀,真是父母官啊,這都離任了,還是為東江百姓考慮,真是官員的楷模。”
李昭譽輕咳一聲,其實帝國上上下下都清楚,蘇日安在擔任東江行省地方長官期間,東江行省經濟快速發展,一躍從帝國的三等行省,邁入了一等行省的地位,靠的就是紡織業的蓬勃發展。
但這不能夠說是他蘇日安一個人的功勞,因此帝國紡織業向半島地區轉移,是帝國中央政府製定的國策,目的就是削弱來自日本紡織品的競爭,事實證明,這是非常成功的選擇,而一直以來,在中央推進這件事的人,其實還是裴元器,所以說,二人共同促成了東江行省紡織業的崛起。
所謂東江行省,就是朝鮮半島中部,以漢城為省會的一個行省。
在帝國建立初年,理藩院總裁李德燦率軍平定朝鮮半島的叛亂,讓朝鮮歸附於帝國。帝國在朝鮮架構了兩種不同的政治架構。
朝鮮半島幾乎是從中間分成了兩半,半島的西部多是河流產生的衝擊平原,也是朝鮮半島上的人口密集區,因此劃分為了三個行省,而東江行省就是最富裕,人口最多的一個,畢竟其省會漢城當年可是朝鮮王朝的國都。
而在朝鮮半島的東部則是貫穿整個半島的山地,被分為了五個綏靖區,後來整合成了三個,現在整合成了兩個,這些綏靖區一開始就是賞賜給當年在戰爭中,為帝國做出突出貢獻的朝鮮族外藩勳貴的。
隻不過與後來裕王西征時候,做出突出貢獻的蒙古、女真兩大係統的外藩不同。朝鮮族外藩,在統一半島之後,就再沒有什麽功勳,因此成為了帝國外藩改製之中最為受傷的一支。
東江行省人口最多,交通航運和教育也最為發達,因此在帝國紡織業這類人口密集型產業開始轉移的時候,東江行省超過了中原各省,成為了資本的首選,雖然帝國中央政府有意把紡織業向河北、河南和山東兩省轉移,但終究也沒有違背市場經濟的規律,順應資本的發展,重點放在了東江省。
但問題在於,朝鮮半島上根本就不出產棉花,而在帝國紡織業崛起的幾十年中,各產棉地早就形成了各類行會壟斷。東江紡織業不是得不到棉花,而是價格上總是不如人意。
“副相大人似乎對蘇某人有些成見呀。”蘇日安問。
裴元器笑了笑:“那可沒有,但我對你的工作可是有意見。”
“請副相示下。”蘇日安說。
裴元器說:“其實早在去年,東江紡織業協會就已經提出,今年的原材料供應會出問題,但在你那裏卻沒有引起重視呀。”
“這.......。”蘇日安臉色有些為難,但他依舊說道:“對,這是我本人的失職。”
蘇日安的大方承認倒是讓裴元器有些語塞,不知道該如何說,因為他本就是想敲打一下這個剛剛進入中樞的家夥,而不是真的要問責於他,如果要問責,早就做了。
而裴元器更是清楚,這件事也沒有那麽簡單。蘇日安確實是有些失職,但也不完全怪他,因為去年的東江紡織業是動蕩的一年,經過了幾年瘋狂的擴張,東江紡織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是勞資糾紛問題。所謂東江紡織業協會,就是一群紡織廠老板聯合起來,與成立的東江紡織工人會議對抗的產物。
在這次勞資對抗之中,蘇日安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他用心的工作,讓對立沒有引發暴力。要知道,在帝國曆史上,到了這個階段,沒有一場流血衝突,勞資雙方都是不可能退步的。
但蘇日安親手製造了奇跡,隻不過那個時候,東江紡織業協會對原材料的警告,被蘇日安認為是一種施壓手段,誰知道,並不是,紡織品原材料真的出現了問題。
說白了,蘇日安是一個負責人的好官員,但品德與能力無關,他到底在帝國司法係統多年,對行政尤其是經濟發展方麵的工作很不專業,這與裴元器可完全不同,雖然他勳貴出身,沒有學習過經濟學,但主政西津多年,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地方,建設成了帝國西部疆域的工業中心,早已是無師自通了。
“失職談不上,關鍵還是把事情做好。東江好不容易取得這樣的成果,蘇大人,你可不能因為個人原因,不出手相助呀。”裴元器提醒道。
蘇日安聞言,麵帶一些羞愧之色,因為從東江行省紡織品原材料供應出現問題,到現在都沒有解決,已經超過了三個月,雖然他已經離職了,但確實沒有做出全部的努力,而這一切,與他本人是有脫不開的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