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芳嗯了一聲“是啊,想當年金殿之上,你在太祖皇帝麵前都不謙遜,更況其他。”
“下官文辭確是狀元之筆,何必矯情做作故作推讓?”
“你這個人,說話一點都不客氣,你是直言了,但為此付出了多少代價你難道都忘記了?也就是我大宋天朝,從不濫殺直言進諫的大臣,這若是放在早前的皇朝,你一家都不知道死幾次了。”
“在朝為官者,何懼自身生死?即為百姓父母,君王眼耳,若連真話都不敢說,此無異於遮堵君王眼耳,置百姓生死於不顧,如此為官者,生不過白食俸祿的行屍耳。”
“王大狀元說的都對,孤王無言了,嗬嗬嗬”德芳說道“不過柴尚書這事陛下既已有了聖裁,那也隻能如此了。”
“那小吏呢?既已擊登聞鼓,大理寺也受皇命責辦,總要有什麽說辭吧?”
“這事孤王會過問一下的,柴尚書那邊孤王會去再勸慰。”
王嗣宗點點頭,拱手道“王爺,下官久未迴京,王爺娘娘可一切安好?”
“都好,都好”
“下官聽聞王爺在兩三月前被賊人馬車撞傷,可已痊愈。”
“沒有傷得很重,休養了許久,已經無礙了。”德芳問道“對了,王大人此入京除麵聖,可還有他事?”
“並無他事。”
“何日返迴並州?”
“明日城門一開便返迴。”
“既然如此,不如到王府坐坐,孤王可是許久沒和你暢聊一番了。”
“王爺總說下官言辭耿直,所行傲狠,頗為無趣,下官若到府惹王爺不快,那可罪過大了。”
“你這是轉著圈說孤王吧。怎麽?孤王都請不動王大狀元了?還是孤王的南清宮坐不下您這位太祖皇帝欽點的大狀元?”
“不敢不敢”王嗣宗笑著拱拱手“隻是每次去了王府總要聆聽王爺訓示,下官是怕了,嗬嗬嗬”
“那就對了,不訓訓你還得了,再翻了天看誰救你,下次你若是再因惹怒陛下入牢,可別想孤王再幫你上書。”
“是是是,下官這就到王府叩拜娘娘,洗耳恭聽王爺教誨。”
德芳和王嗣宗剛走了兩步,殿內走出一人“王爺請留步。”
德芳一迴頭,見是內侍都知周懷政“周公公,何事?”
“陛下請王爺入殿。”
“差點把麵聖之事忘了”德芳想了想對百裏說道“百裏,帶王大人先迴府,王大人,孤王見過陛下就趕迴府中。”
王嗣宗拱手“是,王爺”
百裏拱手伸手“王大人,請。”
“有勞百裏公公。”
王嗣宗和百裏出了宮,德芳進入殿中“臣參見陛下。”
“皇兄免禮”真宗抬抬手掌“坐吧”
“謝陛下”德芳落座
“皇兄入宮是為了柴成務被訴之事吧?”
“是,陛下,臣對此事已有些了解,方才也碰到了柴大人,看上去柴大人已決意歸田,但不知陛下最終聖裁如何?”
“朕也勸慰許久,但柴尚書毫無動搖,朕已同意讓其歸田,但並不致仕,仍掛原職,也算是朕為其平冤吧。”
“陛下,那小吏當如何?”
“下官文辭確是狀元之筆,何必矯情做作故作推讓?”
“你這個人,說話一點都不客氣,你是直言了,但為此付出了多少代價你難道都忘記了?也就是我大宋天朝,從不濫殺直言進諫的大臣,這若是放在早前的皇朝,你一家都不知道死幾次了。”
“在朝為官者,何懼自身生死?即為百姓父母,君王眼耳,若連真話都不敢說,此無異於遮堵君王眼耳,置百姓生死於不顧,如此為官者,生不過白食俸祿的行屍耳。”
“王大狀元說的都對,孤王無言了,嗬嗬嗬”德芳說道“不過柴尚書這事陛下既已有了聖裁,那也隻能如此了。”
“那小吏呢?既已擊登聞鼓,大理寺也受皇命責辦,總要有什麽說辭吧?”
“這事孤王會過問一下的,柴尚書那邊孤王會去再勸慰。”
王嗣宗點點頭,拱手道“王爺,下官久未迴京,王爺娘娘可一切安好?”
“都好,都好”
“下官聽聞王爺在兩三月前被賊人馬車撞傷,可已痊愈。”
“沒有傷得很重,休養了許久,已經無礙了。”德芳問道“對了,王大人此入京除麵聖,可還有他事?”
“並無他事。”
“何日返迴並州?”
“明日城門一開便返迴。”
“既然如此,不如到王府坐坐,孤王可是許久沒和你暢聊一番了。”
“王爺總說下官言辭耿直,所行傲狠,頗為無趣,下官若到府惹王爺不快,那可罪過大了。”
“你這是轉著圈說孤王吧。怎麽?孤王都請不動王大狀元了?還是孤王的南清宮坐不下您這位太祖皇帝欽點的大狀元?”
“不敢不敢”王嗣宗笑著拱拱手“隻是每次去了王府總要聆聽王爺訓示,下官是怕了,嗬嗬嗬”
“那就對了,不訓訓你還得了,再翻了天看誰救你,下次你若是再因惹怒陛下入牢,可別想孤王再幫你上書。”
“是是是,下官這就到王府叩拜娘娘,洗耳恭聽王爺教誨。”
德芳和王嗣宗剛走了兩步,殿內走出一人“王爺請留步。”
德芳一迴頭,見是內侍都知周懷政“周公公,何事?”
“陛下請王爺入殿。”
“差點把麵聖之事忘了”德芳想了想對百裏說道“百裏,帶王大人先迴府,王大人,孤王見過陛下就趕迴府中。”
王嗣宗拱手“是,王爺”
百裏拱手伸手“王大人,請。”
“有勞百裏公公。”
王嗣宗和百裏出了宮,德芳進入殿中“臣參見陛下。”
“皇兄免禮”真宗抬抬手掌“坐吧”
“謝陛下”德芳落座
“皇兄入宮是為了柴成務被訴之事吧?”
“是,陛下,臣對此事已有些了解,方才也碰到了柴大人,看上去柴大人已決意歸田,但不知陛下最終聖裁如何?”
“朕也勸慰許久,但柴尚書毫無動搖,朕已同意讓其歸田,但並不致仕,仍掛原職,也算是朕為其平冤吧。”
“陛下,那小吏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