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恆和少林方丈的辯論,自然所有人都聽到了,任誰也沒想到,這位年輕的國師居然辯得少林方丈啞口無語。


    而在陸恆看來隻不過是抬杠的詭辯術,在場之人卻直唿神乎其神。


    皇帝身邊的史官奮筆疾書,將剛才這番辯論記載下來。


    這是道門中第一次有人麵對佛門詰問,做出如此精彩答辯,道門中人自然振奮莫名,而原本勝券在握的和尚們則各個都表情認真了幾分。


    由於陸恆的答案少林方丈說不出什麽不對來,答辯雙方轉換。


    陸恆笑眯眯上下打量著對麵的老和尚,良久才悠悠問道:“什麽是佛?”


    剛少林方丈才問了什麽是道,現在陸恆轉口就問什麽是佛,要說這其中沒什麽陷阱,任誰也不會相信。


    一時間,群僧各個眉頭緊皺,思索著該如何不留下任何把柄來迴答這個問題。


    少林方丈如臨大敵,斟酌著用詞,良久才謹慎答道:“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謂之佛。”


    此話一出,所有和尚眼睛都是一亮,在心裏為少林方丈暗讚一聲。


    在他們看來,國師攻訐的方向無非是“眾生皆可成佛”、“即心即佛”等方向,來汙蔑佛祖,或者貶低佛陀真諦。


    但少林方丈這迴答簡潔而精準,且進退皆有餘地,無論接下來陸恆怎麽問,他都能立刻組織起理論反駁。


    “這麽說,想要成佛,還需修行,是不是?”陸恆問道。


    這不廢話嗎?不修行怎麽成佛?


    少林方丈隻答了一個字:“是。”


    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他打定主意,盡量不給陸恆留下把柄。


    陸恆看著老和尚笑了,道:“道乃天地萬物之母,佛乃修行而成,道以天稱,佛在人列,這麽說來,大師也承認,是道先佛後了?”


    “這……”少林方丈頓時瞪大了眼睛。


    他連一個字都說不出!


    誰能想到國師的彎轉得這麽急?


    前一刻還在問什麽是佛的問題,下一刻便成了道先,還是佛先的問題了!


    而最讓少林方丈抓狂的是,道先還是佛先這個問題若是單獨摘出來,他有無數種方法辯駁,可偏偏國師是根據他之前的迴答,以天人之論來得出道先佛後的結論,這種另辟蹊徑的刁鑽問題簡直就是見血封口,一擊必殺!


    “大師,是也不是?”陸恆追問。


    少林方丈滿頭冷汗,他囁嚅良久,又左右看看,終於頹然道:“老衲答不出。”


    讓他承認道在佛先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隻能認輸。


    佛門辯敗一人!


    雖然佛門人多勢眾,且還有十一個迴合在等著陸恆和李淳風一一闖過,但所有和尚心中,竟蒙起一層陰霾。


    這位國師,辯起經來比他們更像和尚。


    第二迴合緊接著開始,陸恆贏了一場,獲得先問的權利。


    他環視一周,淡然開口:“敢問各位大師,何為此岸,何為彼岸?”


    沉默良久,才有和尚開口:“以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


    陸恆皺眉:“難道它們不一樣嗎?”


    和尚愕然:“當然不一樣。”


    陸恆道:“《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雲,非彼非此,亦彼亦此,既然彼此亦是亦非,則此岸即彼岸,彼岸即此岸,此也不用離,彼也不必到。”


    這和尚眼睛瞪了半天,終於頹然敗下陣來。


    佛門辯敗二人!


    答辯再換。


    有僧問:“道既有生,可有滅?”


    陸恆答曰:“有滅。”


    “何時滅?”僧追問。


    “無德時滅。”


    僧再問:“如此說來,若道門不修德,道不就滅了嗎?”


    陸恆笑道:“道是天下之道,非是道門之道。就算道門不修德,不還有佛門修德嗎?”


    “這……”僧一時語結。


    陸恆反問:“難道佛門會不修德嗎?“


    “自然不會。”僧艱難答道。


    “那麽道就不會滅。”陸恆笑嗬嗬道。


    “你……”僧滿臉通紅。


    又輪到陸恆發問:“和尚六根清淨嗎?”


    “出家人自然四大皆空,六根清淨。”


    陸恆笑:“原來你不想成佛,那還做什麽和尚?”


    “阿彌陀佛,誰說貧僧不想成佛?”


    陸恆道:“無欲無求,無有煩惱是為六根清淨,和尚想成佛,便是有欲望,怎麽算得上是六根清淨?”


    和尚臉色發白,默然無語。


    陸恆再下一城,佛門辯敗三人。


    之後,進入狀態的陸恆以詭辯術接連勝出,六戰六捷!


    他發現所謂辯經,對他來說簡直不要太簡單,他修過易筋、洗髓二經,對佛門經義自然也多有涉獵,粗有了解。


    而道門雖隻修得一本《度人經》,但此經號稱萬經之首,萬法之源,自然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


    有了這些理論基礎,再輔以經過後世網絡段子轟炸的經曆,陸恆辯經,可謂是無往而不利。


    隨著他接連勝出,現場所有人都震驚了!


    這是他們見過最能說的一個道士!


    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道門之人能辯得這麽多位高僧啞口無言,辯經向來是和尚們的專長,而現在,陸恆在他們最引以為傲的領域,輕易擊敗了他們。這讓每個和尚極度不甘之餘,也對這位年輕國師心生極大畏懼。


    不怕道士道行高,要是道行高又能說會道,那就糟了,而尤其是這位能說會道而且道行極高的道人居然還是大唐國師,這種情況簡直糟透了!


    若今日辯經佛門敗北,和尚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國師李榮將被朝廷和道門聯手推上神壇!


    而作為失敗者的佛門自然也會隨之廣傳天下,成為天下笑柄。


    重整旗鼓的李淳風也再次開口,辯敗一位住持。


    如此一來,佛門有資格和陸恆辯經的,就隻剩下慧能、圓測二人了。


    又輪到佛門發問,圓測麵色凝重至極,他是真沒想到國師如此精通佛道兩門經義,他已經想到了失敗的嚴重性,所以此戰,他一定要勝,絕不能敗!


    圓測看著陸恆,緩緩問道:“道生萬物,此道有知還是無知?”


    這是一個不加掩飾的送命題,無論陸恆怎麽迴答都是錯,這話一出,除了佛門和尚們各個精神為之一振,其餘所有人都為陸恆捏了把冷汗。


    這場辯經大會進行到了現在,陸恆的言辭犀利,妙語連珠,已給所有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人們都渴望奇跡,渴望成功,隨著陸恆一次次勝出,除了和尚們,在場所有人無一不希望陸恆勝出。


    在他們看來,這個問題一定要十分謹慎才能迴答,誰知陸恆不假思索便道:“道為天地之法,怎能是無知呢?”


    圓測眼神炯炯,質問道:“此道既然有知,應該隻生善人,不生惡人,否則就是不辨善惡,就是無知,既如此,道怎能成為天地萬物效法的榜樣?”


    陸恆笑道:“佛神通廣大,慈悲為懷,為何眼睜睜看著這世上諸多苦難呢?莫非佛的慈悲是假的?”


    圓測道:“李施主,是貧僧在問你。”


    “我的答案就藏在剛這句話之中。”陸恆斂起笑容道,“大師以善惡論斷道的有知無知,就如我以世上還有苦難來斷定佛是假慈悲,都是管中窺豹,坐井觀天之舉。道連佛都容得下,還有何不能容?”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道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誌也,成功而弗居也。”


    陸恆誦了這段《道德經》中的經文後,對圓測道:“道無善惡,善惡是非觀念在人心,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大師把道生萬物局限在人的意識中,就如以世間有惡來推斷佛不慈悲,何其狹隘?”


    圓測麵色驟變,國師居然沒按套路出牌!


    之前無論辯解還是發問,陸恆都是以詭辯取勝,雖言辭精彩,但其實有失大氣。


    圓測本已針對陸恆辯經的特征特意有所準備,這才問了這個問題,陸恆一旦再用詭辯之術,必定會落入他的圈套之中,一敗塗地。


    但他怎麽也沒料到,陸恆這次居然以最堂堂正正的經義辯解,來迴答他的問題。


    這就像是你前麵還在嘻嘻哈哈和大家打鬧成一片,現在卻一本正經做起了官方報告演講,這種強烈的違和感,讓圓測鬱悶到了極點。


    哪怕陸恆隻是以《道德經》來解釋,圓測依然會攻訐其經義,找到陸恆的漏洞。但偏偏,這老奸巨猾的家夥扯上了佛祖未曾度盡世人是否慈悲這一問題,強行轉換了概念,圓測要想繼續攻訐陸恆的觀點,那他就得先解釋清楚佛祖是否慈悲的問題。


    可他一旦解釋這個問題,肯定就又落入了陸恆的詭辯節奏!


    圓測沉默良久,才歎了口氣道:“請施主發問。”


    陸恆笑了笑,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意外,真要以為陸大國師隻會抬杠沒有真東西,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隻不過抬杠能解決的事情,他盡量不講道理。


    他看著圓測,心中殺機湧動,此人一而再,再而三在背後謀算自己,這次斷然不能放過他了!


    他一字字對圓測問道:“敢問大師,你是來做什麽的?”


    此言一出,圓測臉色頓時大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恆行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惠鵬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惠鵬鵬並收藏恆行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