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殿中,圓測見得二聖,以佛禮參拜,恭祝聖安。


    皇帝見圓測唇紅齒白,生得風度翩翩,當下就心生好感,問道:“你是三藏法師的高徒?朕和三藏法師一別已有八年,不知他如今何在?”


    “阿彌陀佛。”圓測眼中閃過一絲悲痛,緩緩道:“不敢欺瞞陛下,恩師已然圓寂了。”


    此言一出,瞬間全場嘩然!


    若論當今天下佛門影響力最大之人,非三藏法師莫屬。世人可不知禪宗五祖弘忍,及被視為五祖接班人的神秀法師,但玄奘大名,即使是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說起來也是奇怪,大唐以道立國,是第一個明確將道教至於佛教之上的朝代。甚至高祖明確提出道大佛小,先老後釋的宣言。但如今的現狀卻是,道門不顯,佛門大昌。


    究其緣由,隻因一人——玄奘!


    自玄奘西行歸來,先皇太宗召玄奘入宮徹夜長談,並在玄奘所住的弘福寺內建立了規模宏大的國立譯場。召集天下諸僧、群臣共譯佛經。


    其時道門正有大興之勢,為了普及佛法,迎合大眾,玄奘譯經時甚至不得不多用道家術語,與時俱進。


    自此,先皇太宗對佛門的信仰日漸彌深,他晚年時期雖然沒有明令取消“先道後佛”之詔,但事實上卻重新恢複了弘揚佛門的政策,對佛門愈發護持情深。


    甚至直到太宗臨死前仍和玄奘談論佛法,問因果報應及西域先聖遺跡。深以相見之晚,不得廣興佛事為歎。


    當今皇帝服侍患病的太宗時,他目睹了父親對玄奘法師的尊崇。當他登基之後,對玄奘法師一樣禮遇,正式將佛門與道門平等對待。


    要知道,李唐皇室可是尊道家老子李耳為先祖,甚至將道門立為國教。可如今兩代帝王對佛門如此恩寵,反而對道門愈發冷淡,自然會讓人心思變,棄道而尊佛了。


    近年來愈演愈烈的佛道之爭,也是因此而來。


    可以說,如今佛門大興的局勢,完全是因玄奘一人而造就。


    就是這樣偉大的一代高僧,居然悄然無息的圓寂了,而天下竟完全無人得知。


    皇帝愣了良久才悵然歎道:“三藏法師詞論典雅,風節貞峻,西行十七載,求法惠蒼生,非惟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遠。痛哉!痛哉!”


    這是對玄奘畢生很高的評價了。


    圓測滿臉鄭重,雙手合十,深深一禮:“多謝陛下盛讚!”


    皇帝擺擺手,隻是搖頭,落寞悵然。


    群臣齊奏:“請陛下節哀。”


    皇後眼神微閃,開口問道:“圓測大師,尉遲卿言,我大唐十萬水軍之覆滅,乃東海巨獸為之,可有此事?”


    此言一出,大殿中頓時一片寂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圓測身上。


    圓測肅然道:“迴皇後,正是如此!”


    皇後又問:“可有證據?”


    圓測搖頭道:“小僧雖拿不出憑證,卻可擒此巨獸於東海之上,為陛下和天下蒼生,除去此害。”


    皇後目光幽深,再次問道:“卻不知此巨獸為何襲擊我大唐水軍?”


    說完,她用咄咄目光逼視著圓測,威儀盡顯。


    哪知圓測隻是詫異看了她一眼,便誠懇道:“阿彌陀佛,蓋因兵戈不祥,乃召此禍。”


    從小研讀佛法的圓測,若論辯解經義,自然無人能比。可論起洞悉人心,察言觀色,卻是絲毫不知,半點不通。


    他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是想勸解皇帝不要妄動兵戈,以免多造殺生,符合佛家慈悲為懷的精神。


    可是他根本不知道,他這句話,卻是皇後此時最不願意聽到的話!


    皇後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無比,而舉薦他的尉遲真金先是一愣,繼而臉色變得煞白!


    完了!


    這是尉遲真金此刻唯一的反應。


    剛才以上官儀為首的老臣甚至差點廢後成功,皇後所麵臨的局勢一度兇險到了極點!


    而他尉遲真金作為皇後的寵臣,好不容易為皇後請來幫手,卻不料是個豬隊友,一刀把皇後捅了個透心涼!


    如此關鍵危急的時刻,他尉遲真金找來的人卻說出這樣的話,在皇後看來,這簡直就是背叛!


    群臣原本聽皇後和圓測一應一和,甚至都做好了反駁圓測的準備,可沒料到奇峰突轉,圓測竟說出這樣的話,群臣頓時大喜過望!


    皇後,這是天要亡你,你死定了!


    “陛下!臣以為,圓測法師所言甚是!”上官儀出列,大聲奏道。“此乃朝中貴人失德,上蒼怒而罰之!皇後妄動兵戈,卻令我十萬健兒葬身深海,此罪絕不容赦!臣鬥膽,懇請陛下罷黜皇後,以安天下!”


    “懇請陛下罷黜皇後,以安天下!”群臣齊聲拜奏,聲澈乾元大殿!


    皇後的身體在微微發抖,十指深深嵌入皮肉之中,臉色白得嚇人!


    而尉遲真金已麵無人色,搖搖欲墜,似乎連站都站不穩了,心裏對圓測的恨意,簡直到了極點!


    皇帝原本已軟下的心,再度變得強硬起來。


    他看著皇後,冷冷道:“皇後,你還有何話可說?”


    此時的圓測即使再不通人情世故,也知道自己好像壞了事,一時竟默然無語。


    武後深吸一口氣,起身,緩緩道:“陛下,所謂東海巨獸,完全是圓測揣測之言,不足為信!”


    上官儀又跳出來道:“皇後謬矣!若想證實此事真偽,隻需待圓測法師擒得東海巨獸,獻於聖前,便一切了然!”


    皇帝麵沉如水,問道:“圓測,你可能擒得此禍國之獸?”


    圓測知道自己得罪死了皇後,但如今卻也不得不硬著頭皮頂上。他深吸一口氣,道:“陛下,且給小僧十日時間,必擒此獸於聖前!”


    “好!”皇帝起身,眼神炯炯,“若你能擒得此獸,朕便封你為大唐國師!”


    此言一出,石破天驚!


    “陛下不可!”皇後眼睛瞬間一亮,率先大聲道,“我大唐以道立國,豈能封佛門僧人為國師?陛下此舉,置我大唐國教於何地?”


    皇後的話,立刻引得群臣複議。


    雖然他們一心要罷黜皇後,但更不想一個年紀輕輕的佛門弟子成為當朝國師。


    皇後要罷,但圓測也不能為國師!


    皇帝此刻心裏也微微有些後悔,出於對三藏法師的敬重,還有對佛門的尊崇,他方才一時衝動,說出了封圓測為國師的話。


    如今雖知大大不妥,但金口玉言一出,也不好改口。一時,竟沉著臉,任由群臣諫言,卻一言不發。


    皇後見此,心中稍稍安定。她腦海裏又迴想起昨日李淳風的奏對……


    “皇後也知,臣頗通相人之術,李榮此人,乃從龍命格,若不能為陛下和皇後所用,當立刻圍殺之,以免其禍亂天下!”


    “哦?李卿,當日是你向我舉薦此人,如今你卻又要本宮殺他。莫非你見此人闖下大禍,為撇清自身,才出此言?”


    “皇後,微臣之心,天地可鑒,此言但有半分虛假,臣五雷轟頂,死無全屍!”


    “……你下去吧。”


    從龍命格……


    李淳風啊李淳風,你若敢騙本宮,哼!


    皇後深吸一口氣,決定把最後一絲勝算,壓在這位素未蒙麵的李榮李道士身上!


    此刻群臣已分成兩派,爭論不休。有那支持佛門的,自然支持皇帝封圓測為國師,而更多的大臣卻深知佛門太過昌盛的危害,極力反對。


    皇後輕咳一聲,群臣頓時安靜下來。


    她抬頭,對皇帝道:“陛下,若真有東海巨獸,則此事已涉及神異。道門乃我大唐國教,陛下何不召來道門方士,一問究竟,和圓測兩相印證呢?”


    大殿中沉默片刻,便有人陸續站出,複議皇後所言。


    皇帝見封國師的話題被略過,頓時鬆了口氣,忙道:“既如此,道門之中,有何人可替朕分憂?”


    話音剛落,太史令李淳風便越眾而出,大聲道:“啟稟陛下,臣舉薦一人,李榮李道長,道號任真子,此人道行精深,無所不通,定可為陛下排憂解難。”


    皇後接口道:“李榮?此人我聽過,據說乃道門翹楚,本事的確非凡。”


    皇帝不可置否,道:“既如此,便召此人前來覲見。”


    群臣麵麵相覷,議論紛紛,都表示沒聽過李榮這個人。


    可是連宮中的皇後都知道此人,按理來說,不應如此籍籍無名啊?


    難道,此人才是皇後請來的真正救兵?


    就在群臣的警惕之中,陸恆一身青色道袍,頭戴芙蓉玄冠,緩緩走入大殿之中。


    “鄉野道人李榮,拜見陛下、皇後,恭祝聖安!”陸恆麵色肅然,於殿前站定,雙手合抱,高舉於額前,深深一揖而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恆行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惠鵬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惠鵬鵬並收藏恆行諸天最新章節